万川古城 发表于 2015-7-14 12:19:08

回复 59# 的帖子

确实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喜欢的,不一定就是不好的。

音乐情迷 发表于 2015-7-15 09:25:42

原帖由 万川古城 于 2015-7-14 12:19 PM 发表 http://www.changye.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确实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喜欢的,不一定就是不好的。 :22,我个人不喜欢朗朗演奏时的身体语言和表情风格,但大公司御用他,证明有他存在的理由,他的演奏技术还是值得给掌声的。

音乐情迷 发表于 2015-7-17 10:59:52

两张来自Archiv公司,由莱因哈德.戈贝尔指挥克隆古乐团演奏录音的协奏曲。
一. 萨里、凡伦蒂尼、维瓦尔第 长笛协奏曲

科隆古乐团∕莱因哈德.戈贝尔

音乐情迷 发表于 2015-7-17 11:00:29

泰勒曼 长笛、双簧管、小号协奏曲
科隆古乐团∕莱因哈德.戈贝尔

音乐情迷 发表于 2015-7-17 11:01:05

科隆古乐团成立较早,1973年由雷因哈德·戈贝尔(Reinhard Goebel)创建。成员都是他在科隆音乐学院的学生。乐团创立之初,便把目标确定在巴罗克室内乐和宗教音乐上,乐团成立10年之后,戈贝尔决定扩大编制,以便演奏更多的管弦乐作品。虽然直到现在,整个乐团也不过8人,但他们却演奏并录制了大量的早期音乐作品,特别是在ARCHIV录制一系列巴赫作品,为他们带来了极高的声誉,如《音乐的奉献与赋格的艺术》、《勃兰登堡协奏曲》、《管弦乐组曲》、《小提琴奏鸣曲》,以及其他室内乐、康塔塔等。最近,他们刚与当红女歌唱家克里斯汀·夏弗合作完成一张巴赫《婚礼康塔塔》等作品的唱片,颇受好评。

在目前复古潮似乎已显得过时,动用大编制乐团、自觉不自觉地引入现代手法诠释古乐作品颇为时尚的时候,科隆古乐团更像一个孤独的古代传统守护者而存在于我们的音乐生活之中。

这个乐团编制很小,乐器配置也完全按照古代室内乐规矩而定,团长戈贝尔可以算做指挥,但不少时候,他也是以乐团成员的身份出现的。像在他们享有很高声誉的《音乐的奉献与赋格的艺术》唱片里,戈贝尔就经常出任小提琴手演奏,这是几百年前音乐家们的典型做法,而科隆古乐团在今天继续保留了这种传统。

音乐情迷 发表于 2015-7-17 11:01:30

ARCHIV PRODUKTION 唱片
1947年成立于德国,为DG公司的子公司.当时德国因战败而百业待兴,DG公司也同样在考虑其唱片事业的复兴.1945年的秋天,录音师艾利希·提恩浩斯博士建议进行风琴作品的录音.1946年夏,汉诺威教会音乐学校的教授哈默尔博士(Dr. Fred Hamel)建议DG公司设立一个"音乐学研究中心",以将音乐学研究的成果用来服务于公司唱片的生产("中心"下设理论部、科学部、制作部与图书馆等.制作部拥有室内合唱团、器乐合奏团与录音室."中心"除从事研究外,还从事乐器的收集工作).DG公司于1946年10月同意了哈默尔的建议,并聘请他出任"中心"的负责人.1947年8月,Archiv首次出版了由管风琴家瓦尔夏(Helmut Walcha)在圣雅各比教学录制的巴赫风琴作品.1948年10月,哈默尔辞掉原来的工作,正式加入DG公司,负责Archiv的工作.对古乐的录制,哈默尔认为:"演奏古乐必须遵循当时的演奏习惯,采用当时的乐器(或复制的乐器)才可能表现出古乐的韵味".他的这一制作理念为人们留下了不少宝贵的古乐唱片.1958年10月,汉堡大学的讲师汉斯·希克曼在哈默尔去世后任Archiv的第二任负责人.他上任后积极扩充曲目,发掘新人才.在大力推广德国巴罗克时期的器乐曲的同时,也推出了"西班牙音乐系列"的唱片.1969年1月,DG公司的原制作人汉斯·鲁茨继希克曼出任第三任负责人.他对意大利作曲家卡瓦利埃利的清唱剧《灵与肉之表现》作了首次全曲录音,尔后又于当年9月再度对巴赫的风琴音乐作品集进行录音,此项工作直到1971年5月才告完成.1970年10月,汉堡大学音乐学讲师安德列·霍尔施奈德博士出任Archiv的第四任负责人.他上任后,对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最突出的便是废除了过去依音乐史作分类来进行唱片制作的传统,使Archiv的制作方向更加多元化.如1972年发行了《亚洲传统乐曲选》等唱片.1997年,在其50周年之际,Archiv推出了一个Codex系列(Codex为拉丁语,意为"圣经或古书的抄本"),以出版宗教音乐为主.与Archiv合作录制过唱片的艺术家与乐团有:加迪纳(J.E.Gardiner)的"蒙特威尔第合唱团"、"革命与浪漫管弦乐团"、"英国巴罗克音乐独奏独唱团";普雷斯顿(S.Preston)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合唱团与乐团";平诺克(T.Pinnock)的"英国音乐会乐团"等.Archiv Produktion意为"档案集".

音乐情迷 发表于 2015-7-20 11:11:53

喜欢迪斯考演唱艺术的可以关注这个:汉斯.普菲茨纳的《德国民谣.抒情曲》迪特里希·菲舍尔 - 迪斯考
汉斯.普菲茨纳(Hans Pfitzner,1869 - 1949),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一生作有室内乐、管弦乐、协奏曲、歌剧等多部作品,著名的作品有:歌剧《帕莱斯特里那》《心》、交响康塔塔《德意志之魂》(也译作《德国人》)。普菲茨纳是位思想保守的老派知识分子,他的宗旨是“艺术应该独立于尘世,与人类的贪欲、血腥不相乾”。但同时普菲茨纳崇尚的“德意志精神高于一切”的信念使得作曲家被第三帝国的宣传工具加以利用,普菲茨纳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声望不亚于理查德.斯特劳斯。二战结束后,普菲茨纳也没能幸免于盟军的“非纳粹化”调查运动中。而且他的晚年相当悲惨,一人独居于慕尼黑的老人院中惶惶度日。后来经朋友帮助才得以脱身寄居在萨尔斯堡,于1949年5月22日悄然离开了人世。
嗨!“德意志精神高于一切”的理念算是一种极端思想吧,或许纯粹被利用吧。

音乐情迷 发表于 2015-7-23 09:43:24

门德尔松《第4 & 5交响曲》   萨瓦利什指挥新爱乐乐团

音乐情迷 发表于 2015-7-23 09:43:55

    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新爱乐乐团 是著名的爱乐乐团 Philharmonia Orchestra 在1964-1977年的曾用名。英国爱乐乐团是享誉全球的知名交响乐团,同时也被公认为英国音乐界的领军乐团。该团不但拥有着雄厚的录音积淀,更不断在演奏技巧、观众拓展、常驻演出、音乐教育和新科技应用等诸多方面推陈出新、引领世界之先。该团与全球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们保持密切合作,包括首席指挥克里斯多夫·冯·多赫纳依。英国爱乐乐团已成为英国音乐生活的中心。
爱乐乐团(Philharmonic Orchestra)是EMI公司组织的专用录音乐团,1964年独立成为新爱乐乐团1978年改回原名。
爱乐乐团成立于1945年,由EMI公司的录音经理沃达.雷格为演奏录音专用的乐团组织而成的,训练工作由当时因纳粹夺政,逃亡在英国的卡拉扬担任,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培育成世界第一流的管弦乐团。乐团不单从事唱片录音,也开始公开进行演出。等到卡拉扬就任首席指挥后,该团声誉与日俱增。
   Wolfgang·Sawallisch,译作沃尔夫冈·萨瓦利希,又译沃尔夫冈·萨瓦利什(1923年8月26日-2013年2月22日),德国指挥家、钢琴家;生于慕尼黑,1953年成为亚琛歌剧院音乐总监;1960年-1970年任维也纳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兼汉堡爱乐乐团音乐总监;1970年-1980年成为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音乐总监;1971-1990年担任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艺术总监;1993年执棒费城管弦乐团;他的演出目录很广,包括古典、浪漫、后浪漫主义均有涉及;作为钢琴家,他曾为费舍尔-迪斯考和施瓦兹科普夫伴奏;晚年建立促进年轻音乐家的教育基金会;2013年去世。
    萨瓦利什是一位风格十分严谨的指挥家,他的指挥有着异常稳健和沉着的特点,他的指挥常被人认为是偏重于理性化的,那是因为他作为德国指挥家而非常善于指挥思想内涵深刻的作品的原故。其实他的指挥在给人以干净、洗炼、纯正、生动的感觉以外,又从不失其细腻和抒情的特征,这一点仅从他能够非常出色地演释舒伯特和舒曼的作品这方面来看,就显得十分清楚和有说服力了。 
萨瓦利什和许多指挥大师一样,也是属于“全能型”指挥家范畴之内的,在他指挥下的作品中,包括着大量的歌剧和交响乐作品,当然其中最为突出的还是德奥体系的作品,他被认为是德奥音乐作品最为出色的现代解释者之一。 

音乐情迷 发表于 2015-7-23 09:46:31

多尼采蒂 室内乐 Vol. 3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杂七杂八杂碟汇(2022年1月30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