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小肖荐碟站 [打印本页]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5-2 10:58 PM
标题: 小肖荐碟站
        英国的「国王歌手合唱团」(The King's Singers),可说是全世界最令人惊奇的歌唱团队之一,六个人、六张嘴巴,几乎从来不用任何乐器伴奏,但是他们所演出的和声效果却无比的丰富。六个人唱的深沉辽阔,波澜起伏,哀而不伤、内含力量。他们唱出了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他们的合唱技艺尤其震撼,人声模仿各种乐器,惟妙惟肖,使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合唱讲究站位,他们的录音有强烈的定位感、空间感。他们音域宽广,不同声部层次分明,堪称人声试机极品。除了歌唱,他们还经常以双手和口技模拟出各种乐器的声音,带来让人难以置信的有趣效果,而他们演唱的曲目,范围更是宽广,从蒙台威尔第的牧歌、罗西尼歌剧的序曲、史特劳斯的圆舞曲、宗教歌曲、歌剧名曲,到法国香颂、各国民谣、电影配乐、甚至披头士与「皇后」(Queen)合唱团的流行经典等等,几乎无所不包。在过去这将近四十年来,他们表演的足迹遍及全球,所到之处,无不深获喜爱与推崇。

  「国王歌手」固定的六个人就是两位假声男高音、两位男高音、一位男中音、一位男低音,虽经不断更新,却始终保持如一的活力与和谐。在他们的音乐会上,没有绚丽的声光效果,也没有华美的服装布景,更没有夸张的肢体动作,六个人围成弧形站在舞台中央轮流张嘴巴。尽管只有六张嘴,但是听他们唱歌,会达到40个人的混声合唱团加40个人的管弦乐团以及各式各样乐器的打击乐团的效果。唱宗教圣歌时,他们堪称最顶级的唱诗班;唱民谣时,他们的语调诙谐,甚至带有方言;唱流行音乐时,他们充当乐手,可以逼真地模仿出打击吹管配和弦效果;唱古典音乐时,六张嘴能够发出整个管弦乐团的幻觉。

  说起「国王歌手」的诞生,要回溯到 1965年。当时英国剑桥的「国王学院」有十四个参与合唱团的学生,共同组成一支命名为「The Schola Cantorum Pro Musica Profana」的团体,并且录制了一张不对外发行的流行歌曲专辑。由于演出很成功,进而引发其中三位团员结合另外三位同学,共组一支名叫「来自国王学院的六个合唱学生」(Six Choral Scholars From King's College)的六重唱,也就是「国王歌手」的前身。本来团名想取作“剑河男孩”,但后来为了表明团体人员的身份,于是打上了剑桥国王学院的旗号,使用了King’s Singers「国王歌手」这样听来比较有分量的名字。1966年5月1日,第一任国王歌手们在伦敦伊丽莎白音乐厅首次举办了他们的音乐会,历史上最棒的无伴奏合唱团诞生了。歌手们除了要应付学习,还要每周的周末在学校的教堂唱诗,并在各种晚会和社交场合献艺。从合唱团成立伊始就不断给学院带来荣誉,40年来,国王歌手获得了无数奖项,跟众多的大牌明星合作过,对于国王歌手的Fans来说,国王歌手就好比流行乐迷眼中的披头士、古典爱乐者心目中的“三大男高音”。经过阵容的一些变动之后,他们在1968年首度以「国王歌手」的名义在伦敦举行演唱会。当时,他们以早期近似牧歌的演唱风格,融合了一些比较现代的美国风味,表演的曲目则展现包罗万象的特质,从牧歌、福音歌曲到轻歌剧、甚至日本民谣等等。到了1971 年,他们已经建立起相当高的知名度,也开始灌录唱片,包括一系列英国民谣和来自中世纪的牧歌,获得爆炸性的成功,从此他们持续旅行各地表演,并且大量推出专辑,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发表过六十多张专辑,而且绝大多数都仍然可以买到。

  自推出首张专辑以来,由古典到流行,不管是披头士、流行歌曲以至于古典曲目,他们都创造了惊人的销售成绩,并虏获全世界无数乐迷的心。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非凡的技术与重唱天赋,使得国王歌手能把握各种音乐风格,从古典到现代,从摇滚乐到流行乐,他们的演唱都是国际顶级水平。国王歌手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能够根据现场演出的气氛随机调整演唱的曲目,这里显示的不仅是过硬的技术,还有丰富的曲目储备。

  由於原始团员年龄逐渐老化,「国王歌手」从80年代开始进行换血,但是从未发生内部不合的情形,而他们也继续维持著原有的技巧与品质,始终备受推崇,堪称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尽管人事变动、曲目也不断扩充,他们仍然不断的精益求精,不但经常应邀与多明哥(Domingo)、卡娜娃(Kanawa)等超级巨星同台演唱,一些著名的作曲家们也特别为他们谱写新歌。另外,由於备受推崇,他们也应邀担任皇家音乐学院常任音乐指导。

  国王歌手的音乐会并没有炫丽的声光效果,也没有华美的服装布景,你也别期待有夸张的肢体动作,事实上,国王歌手就是六个人围成小弧形站在台上,面面相觑地轮流张嘴巴。然而,无与伦比的疯狂魅力就是从这样简单的舞台开始,在国王歌手走过全世界上万场的演唱会当中,还没遇上哪一场不是观众狂呼到快把屋顶掀翻。可别以为合唱团都是唱些讲究合声美妙的好听音乐,在国王歌手的音乐里头,这些只是地基,要想从国王歌手的演唱中挑骨头,别说找不出不和谐、不准确、或是任何失误,光领教他们目不暇接的表情、令人叹为观止的口技、配合歌曲情节穿插的小小剧情、甚至让人不自觉起鸡皮疙瘩的穿透力,大概也无人有暇余去挑剔吧!

  国王歌手发行过的专辑将近一百张,精选集、客串和跟别人合辑的还不包括在内。第一张专辑自1971年问世,平均每年得发片三张,这样庞大的量还是在马不停蹄的到处巡回演出当中产生的。目前与国王歌手合作的唱片公司有五家(包括了BMG、EMI、Telarc等),不同类型的歌曲会交由不同的唱片公司来发行。国王歌手的专辑种类繁多,什么都唱,有跟大乐团或知名音乐家合作的、也有为了特殊节日而发行的,这当中有很多张葛莱美得奖专辑、英国排行榜畅销专辑、以及白金唱片等。国王歌手的CD向来是唱片行的热销品,新专辑往往上架就缺货。说实话,以国王歌手无与伦比的舞台魅力来说,听CD当然跟现场的感觉差多了,但即使如此,喜爱国王歌手的乐迷还是疯狂收集。

  在世界各地都有国王歌手的乐迷俱乐部,而国王歌手也很珍视长年支持他们的Fans。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每场音乐会后,歌手们必定与听众面对面、签签名聊聊天,甚至应要求即兴唱上几段。国王歌手最在乎的,不是音乐会来宾多不多、媒体评价高不高,而是听众是否听得高兴、是否享受了一个快乐难忘的夜晚。

  唱宗教圣歌时,国王歌手的合声纯真且圣洁,媲美最顶级的圣诗班;唱民谣音乐时,国王歌手的语调诙谐、甚至带有方言;唱流行音乐时,他们充当乐手,打击吹管配和弦,样样自己来;唱古典音乐时,你会有听到了整个管弦乐团的幻觉。这就是国王歌手,靠着六张嘴巴,可以创造出各式各样的音乐效果,叫国王歌手“合唱团”已太不公平,他们带给观众的,是场超越极致的“人声秀”。

      如果您买了这张精选集(2CD),建议先听听CD1的第三首和第六首,及CD2的十八首和二十三首,就会知道这六个男人,他们运用嗓音所创造出来的效果是怎么样的惊世骇俗,购买音响时试试用它来做人声测试,别像个井底之蛙每次都只知道用“XX老歌”了!CD2的最后一首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蓝色多瑙河”,这次是用声乐来表现,这张美感您领略过吗?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5-11 08:38 AM 编辑 ]

照片 027.jpg (69 KB, 下载次数: 570)

照片 027.jpg

作者: 老梁    时间: 2009-5-3 12:15 PM
小肖,您好。能否代我将此碟刻录一张,邮寄给我,邮费我付就是了。谢谢。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5-3 11:48 PM
老梁前辈,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11-25 08 PM 编辑 ]
作者: HiFi123    时间: 2009-5-4 10:24 AM
老梁:记得以前周道、谭天玄在友谊剧院主持HiFi Show时,好像放过类似的CD,当时放过蜜蜂狂舞之类的。
作者: jp    时间: 2009-5-4 10:27 AM
是的,早在90年代初《音响世界》节目就放过了。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09-5-4 05:18 PM
我购买了国内星外星出品的引进版国王歌手合唱团精选集(2CD),确实是世界一流和声水平的乐团。
作者: jp    时间: 2009-5-4 05:27 PM
比较过引进版和原版的区别吗?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5-4 08:24 PM
原帖由 jp 于 2009-5-4 05:27 PM 发表
比较过引进版和原版的区别吗?


个人觉得只要系统的素质够级别,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 seanlee    时间: 2009-5-4 10:42 PM
我也会去电驴里先搜搜看有没有APE格式的,小肖,先顶你一下,如果不是你说得那么有盐有味的话,嘿嘿,罚你煮啤酒哦。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5-4 11:24 PM
这荐碟的活儿还真不好做!!!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5-4 11:25 PM 编辑 ]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5-5 12:07 AM
   中国锣鼓乐渊源流长,成为各大唱片公司追逐的热点也不足为奇,以锣鼓乐为题材的唱片不胜枚举。但是非常可惜,市面上的很多唱片素质实在平平,要么是只追求纯感官的刺激,用夸大的Hi-Fi音效来扭曲烧友的听觉神经,根本就谈不上音乐感染力;要么就是虽然演奏的是一些“金牌”曲目,但演绎水平和录音质量确实让人不敢恭维,而我手中的这张《绛州大鼓》(第三集现场实录 24K双金碟)却是极少数演录俱佳的成功范例。在这张CD中你可以对什么叫“惊天动地、排山倒海”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但前提条件是你家中的音响器材能经得住“摧残”。片中的鼓乐凝聚了黄河儿女百年的传统文化,让听者徜徉在粗犷浑厚,慷慨激昂,炽烈张裂的感情世界中,让听众在豪迈遒劲的鼓声中领悟生命的躁动和人性的奔放。听的时候务必要小心调节好音量旋钮,请各位千万注意,不然有烧机之虑,但是音量小了又无法品味和领略个中神韵。唱片里面那种来如风,去如电的劲量低频;那种可使人肝胆俱裂的凌厉动态;那种近乎现场的空间效果;那种穿墙破壁,脱落喇叭的三维音场,以及条理分明的层次感,微丝细眼的弱音,无所遁形的细节。。。。会让您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如同灌下了一大碗“烧刀子”酒,全身上下的毛孔都张开了,激情在体内油然而生,你想要不感动绝对是不可能的!!!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5-26 01:58 AM 编辑 ]

照片 029.jpg (73.19 KB, 下载次数: 366)

照片 029.jpg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5-5 11:09 PM
   下面这张Sheffield Lab的“KODO”也是一张旷世天碟,电平低是喇叭花唱片公司的共同特点,在功率不足的系统里就会出现缺乏活力、动态狭窄的情况。但到了功率充沛的高级系统里,这个版本CD的音质表现是最接近LP的,几乎没有数码声的压迫感,细节也极为之丰富。在极强和极弱间,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空间里面空气的流动。想要测试系统的解析力,直接播放第3首,听听是不是从第一秒就有音乐传出来,不然你的系统还需要调校和升级!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11-25 08:27 PM 编辑 ]

照片 031.jpg (58.76 KB, 下载次数: 361)

照片 031.jpg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5-6 12:02 AM
喇叭花、水星这些公司的录音在一般的系统根本放不好,只有在高素质的系统里面才会生龙活虎,体会到那无坚不摧的磅礴气势,前两天我用一套车佬的6尺加Krell FBS 700W甲类后级,车佬大12粒调色板、莲CD12听喇叭花、水星等一些录音,动态很是过瘾,但都还未能完全尽兴。。。。唉。。。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5-6 12:03 AM
原帖由 小肖 于 2009-5-4 11:24 PM 发表
这荐碟的活儿还真不好做!!!


肖兄辛苦了。。。。。。。 。。国王歌手合唱团这张不错。。。。
作者: jp    时间: 2009-5-6 09:02 AM
小肖间谍站,好!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5-6 09:33 A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09-5-6 12:02 AM 发表
喇叭花、水星这些公司的录音在一般的系统根本放不好,只有在高素质的系统里面才会生龙活虎,体会到那无坚不摧的磅礴气势,前两天我用一套车佬的6尺加Krell FBS 700W甲类后级,车佬大12粒调色板、莲CD12听喇叭花、水星 ...

我个人分析觉得还是音源的冲击力欠缺造成的,LINN和NAIM的音源在重播大动态大场面乐曲的时候是会捉襟见肘的。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09-5-7 02:50 PM
肖兄,这张《绛州大鼓》(第三集现场实录 24K双金碟)是哪家唱片公司出版的,编号是多少呢?准备有机会收藏一套。谢谢!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5-7 03:42 PM
是BMG公司出品的,编号 WMP GCD 010,这张唱片是1996年的限量发行,现在已经是奇货可居了!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5-7 10:30 PM
不知肖兄对爵士类型音乐,器乐演奏的即兴爵士有无推荐。。。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5-8 12:58 P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09-5-7 10:30 PM 发表
不知肖兄对爵士类型音乐,器乐演奏的即兴爵士有无推荐。。。


在以后我会有这方面的介绍。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5-10 10:58 PM
转帖  ;美国确实奇 CHESKY唱片公司简介

Chesky的理念很單純: 『在聆聽者所處的三度空間內,創造出"等同於表演者在現場演出"般,原音重現的臨場感。』

  Chesky唱片永遠走在聲音處理技術的最前端,以最先進新研發的聲音補捉技術、特殊獨門的收音麥克風擺設方位配置,最重要的是,分秒細節錙銖必較、絕對嚴謹把關每一個音符小節的Chesky專屬錄音工程製作團隊,為所有的音樂成品投注了不朽的靈魂,也讓聽眾樂迷可以親領真實的、愉悅的、有如身歷其境地興奮暢快,擁有超乎完美的聽覺經驗。藉此,我們致力於達到原始音色的還原。<在經過錄音過程之後,能夠以真實的面貌呈現播放!>對於錄音製作細節的重視及努力,Chesky唱片已經獲得全球性的讚賞及肯定,成為發燒友心目中的領導品牌,並且成為葛萊美獎加冕的獨立音樂廠牌。

  早在 1978年,當一個名叫大衛 契 斯基 (David Chesky)的年輕作曲/演奏/音樂家, 在他進入了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即是新力音樂的前身),一朝發現自己無法發揮工作上的理念,於是問了他的事業夥伴也是親弟弟的諾曼 契 斯基 (Norman Chesky) ,是否他也覺得該是自創唱片公司的時後了?當時仍屬稚嫩的兩人,其實對於作生意一知半解,只是憑著一股傻勁跟源源不絕的熱情,便一頭栽下去,為了補捉聲音、製作優質的音樂,開始投入研究創新的錄音技術,Chesky唱片因此誕生!

  諾曼回憶說:「我們一心想討好【音樂鑑賞行家】及【發燒音響玩家】,以最先進最頂尖的錄音技術及配備,來補捉全世界最佳音樂人的現場演出實況,紀錄下最真實美好的一刻!」大衛也補充說:「我也可以走進一間掛滿五十幾個麥克風的現代錄音室來工作,但我很清楚這不是一般正常人聆賞音樂的方式,而且,當演奏者進到了這樣配備的錄音室,為了配合這麼多的錄音室規矩及環境,他們的演出都自動走樣了 (以便配合錄音室的工作需求) 。所以我當時便決定,我們創立的唱片公司,絕對要有不同於時下一般唱片公司的現狀,並且貫徹我們自成一格、獨一無二的錄音哲學。」

  1986年,大衛走訪各大學,跟許多錄音專家、錄音工程師以及科學家,共同探討錄音技術的可能性及變數。同年,他十分幸運地被引荐到古典鍵盤樂大師-懷爾德,大師不僅提攜後進地給予大衛在作曲及演奏上的指導,更將他極知名的【拉赫曼尼諾夫】經典錄音<讀者文摘系列>的母帶跟大衛分享,令大衛更興奮的事隨即發生,因為他弟弟諾曼跟這位大師以及『讀者文摘』雙方敲定合作,將他的名作以發燒錄音的黑膠唱片重新發行。為了打造一間真空管錄音室來把傳承老錄音的光芒,兩兄弟省下每一分錢,這個賭注是成功的!當大師的作品重新發行並且廣獲好評,証明了Chesky兩兄弟的功力及眼光。接著,他們也重新發行RCA一些經典的管弦樂錄音作品。

  第二步,比起創業是更加艱難的!除了已証明能夠讓老錄音光芒再現之外,我們更要証明 -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及技術來處理新錄音!承租了RCA的經典錄音間,我們運用他們特別訂作的器材設備,錄製了小提琴大師強尼弗里哥的專輯, 隨後錄製了爵士樂壇的瑰寶克拉克泰瑞及菲爾伍茲兩位大師的專輯,皆獲得空前的成功及發燒樂迷一致的肯定及支持。接下來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拉丁美洲爵士音樂名人的錄音,囊括了口碑賣座俱佳的巴西女唱將安娜卡蘭、巴西流行音樂傳奇大師路易斯龐華以及葛萊美獎得主、古巴音樂的傳承掌門人帕奎多德里維拉等。我們持續製作更多優良的錄音作品,也得到更多名音樂人的加入,例如:美國的常青樹佩姬李,流行爵士長笛大師賀比曼,Hard-Bop大師喬韓德生及麥考伊泰納,成人流行派音樂名家計有:新民謠詩人-李文斯頓泰勒、美聲歌手蕾貝卡碧瑾、民謠創作女將莎拉K、爵士新貴約翰披查列利、搖滾名人大衛喬翰森、Acapella美國國寶【說服合唱團】及舒緩系爵士天后克莉絲蒂貝倫等。此外,對於推廣世界音樂,Chesky唱片更是不餘遺力。傳承阿根廷探戈大獲好評的【新風格樂團】,巴西女吉他手第一王牌貝姬阿薩德、非洲鼓王歐拉屯吉、佛朗明哥吉他名手卡洛斯荷瑞迪亞以及中國新世紀樂派【易經】等,都是全球發燒迷如數家珍的明珠至寶。

  Chesky唱片是全世界第一家採用128倍速超高頻率取樣的錄音技術來錄製專輯的唱片公司,帶領著大家的耳朵,橫跨人類聽覺前所未達的極限領域;此一技術,也是目前把類比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的最高品質呈現,Chesky唱片領先群倫以製作第一張96k/24bit的錄音作品而得到廣大發燒友的讚賞及愛戴。Chesky唱片更是全美國的獨立廠牌中,率先採用DVD的錄音技術來製作DVD-Audio專輯的第一品牌,同樣地,在導入SACD<未來聲音格式>中,Chesky一如以往首先採用DSD的技術來確保聲音的完整保存及再生。就是這樣地堅持,全心專注在聽覺的品質提昇,Chesky一路走來,都是開創發燒音樂趨勢的領航先鋒。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5-26 09:20 PM 编辑 ]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5-10 11:16 PM
    下面这张独具品味的吉他精选集,不管是音响性和音乐性都是典范级的,专辑录音注重“优美的音色”,消魂蚀骨的琴声必须依赖于演奏者与乐器之间,各个演奏者之间浑然天成的配合,这不知是不是我们平常讲的“人琴合一”?本片录音平衡舒展,听感亲切自然,层次清晰却不流于犀利,整张CD16首曲目加起来超过了70分钟,划算至极。音乐的题材丰富多彩,融合了探戈,摇滚,古典,爵士,弗拉门戈音乐的元素,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的音乐意向,呈现出明快的曲风,流畅的旋律创造以及愉悦的音乐感触。强力推荐先听听第2曲和第5曲,弗拉门戈的狂野激情会令你手心出汗,心跳加速;再让我们细细品味第9曲;第10曲里面的玉般细腻和丝般光滑;最后你会发现这张精选集曲曲魅力四射,它可以让一个对音响兴趣平平的人迅速成为发烧友!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5-26 09:19 PM 编辑 ]

照片 032.jpg (68.49 KB, 下载次数: 414)

照片 032.jpg

照片 033.jpg (62.23 KB, 下载次数: 339)

照片 033.jpg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5-12 09:41 AM
今天是5.12地震一周年,荐碟暂停一天。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5-14 11:01 AM
  下面这张Cool Sounds Modern Voices 精选CD, 选录了Chesky旗下最顶尖的爵士乐艺人的原创曲目,包括莎拉K (Sara K.)、巴西音乐代表人物安娜卡兰(Ana Caram)、李文斯顿泰勒(Livingston Taylor)、克莉丝蒂贝伦(Christy Baron) 等经典代表作。专辑中的12支曲目均采用清新自然的曲风和旋律,不着痕迹的自然铺排,乐器伴奏华美飘逸的气氛渲染,看似淡淡的感情投入却能平复你的起伏心潮,让我们不知不觉陶醉其中。又仿佛雨后初晴的清新空气,让心浮气躁的人们消褪心火,找到期待已久的宁谧静逸。随着乐手的手指在琴弦上的触碰,随着歌者极富深意的天籁之声,音乐在我们面前交织出一个空灵致幻的意象空间。本唱片细节之多简直是让人瞠目结舌,分析力及透明度堪称抽丝剥茧,乐器及人声的质感之强烈已经达致数码唱片的极限,音场的深阔及自然逼真程度更是无与伦比的。


1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5-26 09:19 PM 编辑 ]

照片 037.jpg (54.9 KB, 下载次数: 350)

照片 037.jpg

照片 038.jpg (63.64 KB, 下载次数: 338)

照片 038.jpg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5-16 10:14 PM
希望能和各位多多交流和切磋,同时欢迎大家拍砖。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5-16 10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09-5-18 03:47 AM
只拍手,不拍砖,楼主继续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5-18 10:47 AM
  《The Amanda Albums 》由喇叭花公司的制作人兼录音师Doug Sax亲自操刀制作,在当年就已经是音响发烧友的至宝,而这张唱片的主角阿曼达•麦克布伦 ( Amanda McBroom ) 在音乐界和音响界也素有“The Queen of High End”的称号。1946年8月9日出生的阿曼达自小进入演艺界,经过自己的多年打拼终于凭接一曲《The Rose》一炮走红,从而奠定了自己在世界流行乐坛的地位。专辑中的曲目阿曼达虽然不能将出道以来脍炙人口的金曲一网打尽,但也是煞费苦心的精挑细选。
  
   这是张地地道道的“直刻唱片”,就是说在录制时是不用录音带、没有事后配唱、更无法重新混音,这样我们听到的是原汁原味的音乐。歌手Amanda McBroom的歌喉是如此的细腻婉转、歌声柔和甜美而又不失舒展空灵,亲切到了感人肺腑,相信会触动绝大多数听者的灵魂。让我们来先听听第五曲《DUSK MARY APPLETON》里的铃声,划破长空,晶莹剔透,充满了金属的质感,触手可及,栩栩如生。再听听第八曲《Love Letters》在一分四十五秒开始的萨克管演奏,音色如泣如诉,鲜明活生令人销魂蚀骨。就只听完这两曲,我想没有人会去相信这是80年代的老模拟录音。和其他喇叭花的唱片如出一辙的是当在小功率,小口径的系统上面播放,音色会稍稍偏暗,低频瞬态会觉得有些劲道不足,对阁下府上的音响系统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不过最值得乐迷们欢呼雀跃的是超过60分钟的播放长度确实在喇叭花的唱片中是绝无仅有的。赶快去翻翻你的唱片架,如果连这张唱片都没有的话,那就不要在别人面前自吹自擂是发烧友了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6-8 10:16 AM 编辑 ]

照片 034.jpg (45.43 KB, 下载次数: 345)

照片 034.jpg

照片 036.jpg (74.31 KB, 下载次数: 349)

照片 036.jpg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09-5-19 12:46 PM
肖兄推荐的名盘都非常不错,可惜钱袋空空,不能张张收藏了。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6-2 10:10 PM
    没有那个人有资格做一个真正公正权威的推荐榜和排行榜,把天下的唱片分出一个清晰的名次,因为对于不同的耳朵和心灵来说,音乐好不好没有绝对的标准,甲之熊掌很可能是乙之砒霜。诚然,歌曲的好坏是有标准的,可以用制作水准、歌词、旋律、人声表现等方方面面的客观标准给它打分。可是如果那个标准不符合你的心灵的感觉的时候,请相信自己----只要听到一首歌的瞬间有被击中的感觉,那么,对于你来说,这张唱片就是你自己的经典
    滚石唱片出品的这套“情歌101"6CD的合辑,收录101首不同时期的国语情歌,我在花了7个多钟头一首接一首听完了以后思绪万千,我想告诉所有爱好音乐的朋友,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动听的、有意义的、值得回忆的歌曲存在。这些精彩的流行音乐曾在不同的时代感动过不同的心灵。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世间的任何事物有朝一日都将成为过眼云烟,唯独只有这些动人的歌声、情感和旋律能够战胜时间而永恒!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6-2 11:21 PM 编辑 ]

DSCN1649.JPG (73.88 KB, 下载次数: 340)

DSCN1649.JPG

DSCN1648.JPG (70.7 KB, 下载次数: 348)

DSCN1648.JPG

DSCN1650.JPG (67.42 KB, 下载次数: 343)

DSCN1650.JPG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6-3 12:58 AM
<The Amanda Albums >这张很不错,听起来感情相当自然丰富,背景也很宁静。。 。。肖兄好推荐
作者: jp    时间: 2009-6-3 09:24 AM
《情歌101》确实囊括了很多经典作品。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6-3 10:37 A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09-6-3 12:58 AM 发表
这张很不错,听起来感情相当自然丰富,背景也很宁静。。 。。肖兄好推荐

的确,阿曼达的演绎以及喇叭花的录音都是超群的。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6-3 10:51 AM
原帖由 jp 于 2009-6-3 09:24 AM 发表
《情歌101》确实囊括了很多经典作品。

这是张非常超值的合辑。
作者: jp    时间: 2009-6-3 01:45 PM
原帖由 小肖 于 2009-6-3 10:37 AM 发表

的确,阿曼达的演绎以及喇叭花的录音都是超群的。

我有张AMANDA是GECKO“壁虎”公司出的。


作者: jp    时间: 2009-6-3 01:46 PM
另外一张是她的演唱会专辑,忘记公司了。
作者: jp    时间: 2009-6-3 01:52 PM
转摘一段:
歌手,有很多种。绝大多数的歌手,只能在一些小餐厅卖唱,终其一生可能都默默无闻。有的歌手非常幸运,凭着天赐的杰出才华,成了令人永难忘怀的超级巨星。有的歌手其实没什么本事,只因为外型讨好、敢于作怪,透过商业的包装,成了青春偶像,但很快的就会过气而遭到淘汰。有的歌手虽然才华不错,也曾经引起注意,可惜时运不济,还是难免再度被遗忘。也有另外一种歌手,虽然从来没有成为真正的巨星,却因为实力坚强、又具有独特的风格,在没有商业包装的情形下,仍然能够拥有一批忠实的歌迷,持续的受到识货行家们的支持与喜爱。亚曼达(Amanda McBroom)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一般只晓得追随流行的人,可能根本不认识她,但是在喜爱真正好歌的「发烧友」们心目中,她却是当今歌坛最杰出的创作歌手之一,而她的专辑更以惊人的录音效果与演唱水准,名列音响天书「TAS」的发烧榜。

资深的发烧友都知道,许多最好的专辑,都是由小型的独立品牌发行的,因为那些小公司都重视理想,用讲究艺术品质的方式,在大品牌的夹缝中,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亚曼达也不例外,她的专辑都是由自己的GECKO公司发行的,而她是公司唯一的艺人,因此她的作品在台湾也都向来是由独立小公司代理发行。为了方便,代理商都简称她为「亚曼达」,把姓氏省略。而虽然她的唱片在世界各地稍具规模的唱片行里都可以看得到,她也经常巡回各地演唱,基本上她不像一般商业品牌旗下的歌手那样,处心积虑的希望人人都注意到她,反而几乎有点低调的,很少提供自己私生活的背景消息,因此我们对她的来历 ,所知就很有限了,只晓得她的名字第一次引起专业人士的注意,是因为蓓蒂蜜勒(Bette Midler)在1979年的电影「歌声泪痕」(TheRose)里面,唱红了她所谱写的同名主题曲「The Rose」。

现年应该已经有五十岁左右的亚曼达,出身演艺家庭,她的父亲 大卫布鲁斯(DavidBruce),是40年代好莱坞影坛相当受到瞩目的 演员,可惜受到外型的限制,始终没有成为真正的大明星,后来在1955年就失望的退出了影坛。亚曼达从小跟着父亲,在好 莱坞长大,而当时又正逢美国音乐剧的全盛时期,在这样双重的影响 下,她也爱上了音乐与戏剧。后来,由于无法忍受父亲的工作与习 性所造成的恶劣家庭关系,她独自离家,开始以创作与卖唱为生,虽 然没有得到唱片公司的赏识,却引起了不少行家的注意,也因而获得机会 ,为「歌声泪痕」谱写主题曲,并且在蓓蒂蜜勒的录音中客串和声。

由于「TheRose」的成功,亚曼达终于引起了唱片界的兴趣 ,但并不是所谓的「五大」,而是向来以「发烧级录音」驰名国际的「 雪菲德实验室」(SheffieldLab)。他们安排她进入着名的「米高梅 」录音室,很大胆的采用了「直接刻片」,也就是不用录音带 、没有事后配唱、更无法重新溷音的方式,来录制她的首张专辑「Growing UpinHollywoodTown」,推出之后,优异的演出水准 与突出的录音效果,立刻在「发烧友」的圈子中造成了轰动,也成了一张 经典。这张专辑,是由大师级的钢琴家林肯马友佳(LincolnMayorga) 担任伴奏的,亚曼达除了演唱「TheRose」与「You’veLostthatLovingFeeling」等经典外,还唱出了回忆自己母亲的动人作品 「ThePortrait」。

1981年,亚曼达再度为「雪菲德」录制了另外一张直接刻片的专辑「West ofOz」。连同先前的首张专辑,这两张发烧经典在1996年重新发行,合并成一张「Amanda」专 辑。1985年,亚曼达与她的经纪人共同创立了「GECKO」唱片公 司,并且在1986年推出了获得极高评价的「Dreaming」专辑,全部 的歌曲都是她自己的作品,这回她采用了人数比较多的乐队,甚至还包 括了电子合成乐器,但是同样讲究录音的质感。由于她在唱片界已经 获得了肯定,也结交了不少实力派的好手,因此应邀客串的就包括了女歌 手珍妮佛华恩斯(JenniferWarnes)与爵士乐坛着名的吉他好手罗本 福特(RobbenFord),另外,她的歌手演员丈夫乔治波尔(GeorgeBall)也叁与了合唱与和声的工作。在这张专辑中,她除了重新诠释 「TheRose」与「ThePortrait」之外,又唱出了多首动人的杰 作,其中包括了「ShipinaBottle」。这首歌唱出了脆弱的希望 ,她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一艘「瓶中船」的手工艺品,孤独的被放置在架 子上,早已遭到遗忘,如今只期待着哪一天有个做着水手梦的小男孩,走过 来把瓶子打破,将她释放,让她自由的在海洋中载浮载沉,面对自己的命运 。出色的词曲,加上水准整齐的演出,使得这首歌无比的扣人心弦。

1987年,亚曼达在拉斯维加一年一度的「CES」消费电 子大展现场演唱,同时以当时刚刚开始兴起的CD型态,安排「Dreaming」专辑与大众见面,由于让人印象深刻,这张专辑很快的在 国际上爱乐发烧友群中打开了知名度,也就此成为她最畅销 的代表作。另外,除了前往世界各国演唱,她还成了全美各地最着名 酒店争相邀约的歌手,因为站在舞台上的她,总是散放着更为迷人的 魅力,所有透过她的嗓子唱出的歌曲,都充满着丰富的表情,跟 一般的流行歌曲有着非常大的不同。1989年,她甚至亲自登上舞台,演 出了由她自己的歌曲组成的音乐剧「Heartbeats」,获得相当好的评 价。马不停蹄的演唱了将近五年之后,她在1991年再度推出「Midnight Matinee」专辑,这回客串助阵的,除了罗本福特,甚至还包括了爵 士大师鲍伯詹姆斯(BobJames),而其中也再度包含了「BestFriend」、「Make MeaKite」与「CrimesoftheHeart」等令人着迷的佳作。

由于亚曼达在舞台上的魅力令许多人难以抗拒,1994年,在推出了「Heartbeats」的原卡司录音专辑 后,她应邀在曼哈顿RCA大楼顶端开唱,连续两晚的演出实况被录 制下来,在1996年以专辑的型态推出。接着,她再度进入录音室, 由多位实力最坚强的名家共同陪衬,在1997年发表了「AWaitingHeart」专辑。而在这次的歌曲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就是她为自己的父 亲所谱写的「ErrolFlynn」。艾洛佛林,是美国30年代与40年代最 走红的电影明星,当时他的地位,就好比现在的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与梅尔吉勃逊(MelGibson),或者是国语影坛的周润发、 刘德华。不过,虽然这首歌曲用他的名字来当作标题,真正的「主角」却 是亚曼达的父亲大卫布鲁斯。

绝大多数进入影坛的演员,都会希望自己成为顶尖的大明星,大卫布鲁斯也不例外。亚曼达记得 自己小时候,家里的大厅上,挂着一幅电影海报,上面的剧照中 ,她的父亲在「领衔主演」的艾洛佛林身旁,即将遭到杀害。虽然不 是一个很美的画面,却是父亲最「得意」的作品。尽管父亲 表面上很谦虚的表示那不算什么,但是父亲却经常指着海报 上面自己的名字,告诉亚曼达,自己的排名跟大明星艾洛佛林只距 离了四、五个人,说的时候还紧紧的握住亚曼达的手。名望,是可遇不 可求的,在奋斗的过程中,父亲始终都只是站在艾洛佛林身边陪衬的配 角。为了寻求突破的机会,父亲经常必须「服从」好莱坞影坛的「习 惯」,叁加充满了烈酒与女人的交际应酬,到头来不但仍然是一场 空,而且也养成了酗酒的习惯,弄得家人难以忍受,连亚曼达也决定离开父亲,去开创自己的前途。父亲送她到车站,跟她吻别,那是她最后一次见到父亲,也是她最后一次流泪。

多年过去之后,父亲已经过世,亚曼达虽然在歌坛以创作的实力受到不少肯定,她也跟 当年的父亲一样,始终没有成为真正的大明星。如今,她住在父亲遗留给 她的老房子,继续的奋斗。深夜的时候,她时常会观赏电视上重播 的老电影,而每当她看见父亲当年的作品,总是无比的感慨。她当初怎 么会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会比萤光幕上的父亲要「老」呢?那种感觉 ,真的是又悲哀、又好笑的。所以,亚曼达奉劝天下所有为人父母 、为人子女的人,要及早体认,生命是无比短促的,甚至往往还等不到你有所成 就,就已经结束了。而不论是成、是败,名利其实只是虚幻的过眼云烟 ,你什么也带不走,真正值得珍惜的,是那可贵的亲情。趁着还来得及 ,好好的彼此互相体谅,紧紧的站在一起,共同面对生命中所有的喜怒 哀乐,因为那是你唯一真正能够拥有的,失去之后就再也唤不回了。

在1999年亚曼达把自己多年以来录制的 歌曲中,挑选了十八首,其中包括四首过去未曾发表过的作品,编辑 成了命名为「Portraits」的这张精选集,展现了她进入唱片界二十年 中最精致的风貌。也许亚曼达从来不是、也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一般标准中的「 超级巨星」,但是这些她用生命唱出的歌声,却是绝对值得珍藏的,假 如你有价值超过六位数以上的发烧音响,更是保证你会忍不住反覆的一 听再听!
作者: jp    时间: 2009-6-3 01:59 PM
建议小肖听听ANITA BAKER的专辑,很好听,下面是她的介绍:

节奏蓝调女歌手安妮塔.贝克在80年代的出现犹如一股暖洋洋的热带微风徐徐扫过流行乐坛。她的歌声平实不禁令人想起当代多位爵士女伶Nancy Wilson、Carmen McCrae、Sarah Vaughan甚至爵士第一夫人埃拉-费兹杰罗。外型娇小留着短发有双大眼睛的安妮塔怎么看也不像拥有饱满的歌喉,当然更不像高昂的Aretha Franklin或Patti LaBelle,也因此安妮塔的出现树立其独特的风格。

1957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成长于底特律的安妮塔.贝克并非一夕成名,70年代晚期她曾参加一个团体叫Chapter 8不过并不成功,直到1983年她才被说服以个人姿态再闯歌坛,首张专辑《The Songstress》开宗明义表明安妮塔是一实力派女唱将,其中首支单曲"No More Tears"和"Angel"都受到乐迷注意,这两首歌自然也收录在《Sweet Love: The Very Best Of》精选里。

安妮塔真正成名是在1986年的第二张专辑《Rapture》发行之后,其中的"Sweet Love"得到Billboard单曲第8名,更多的乐迷喜欢上安妮塔歌曲那种舒缓的曲调与慵懒的唱法,她自己也提过:“我希望带给人们的音乐是那种属于都会型的;想象你一下班回到家脱掉高跟鞋,瘫在沙发上时最想听的那种音乐就是了”。

1988年第三张专辑《Giving You The Best That I Got》问市,更将安妮塔的音乐事业推向巅峰,不仅专辑拿下Billboard冠军,同名单曲和"Just Because"也双双成为节奏蓝调榜冠军。

1990年的第四张专辑《Compositions》显示安妮塔在创作上的才华,多首歌都出自自己手笔,包括单曲“Talk To Me”。相隔四年,最后一张在Elektra唱片旗下的专辑《Rhythm Of Love》发行之后,渴望回归家庭的安妮塔告别了歌坛。

对于某些女士来说,家庭在任何时候也比事业重要,乐坛天后的地位又如何,Anita Baker觉得比不上现年分别10及11岁的儿子﹔除了照顾两名儿子外,这10年中,她还陪伴父母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这段时间内,我埋葬了双亲,还有其他一些亲戚,但这些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只是过一般人的生活。”

曾经,Anita的儿子上学,有人告诉他们其母在乐坛是如何著名,儿子却回答说﹕“她早就退休。”不过,今天她又复出了,作为80年代最出色的R&B女歌手,其实,她本可更早复出乐坛,只是由于与旧唱片公司Elektra的合约纠纷,从2000年开始筹备的唱片,唯有一再延期推出,直至找到新东家Blue Note,Anita Baker复出一事才真正有点眉目。

Blue Note旗下的歌手,向来不是家喻户晓的一类,倾向小众、另类一点。Anita Baker虽然沉寂多年,但乐迷不会那么容易忘记她﹔也因为转投Blue Note的关系,她的复出之作亦倾向爵士类型,主打单曲《You're My Everything》气势不俗。这张作品是这位老牌灵魂乐女歌手在签约Blue Note唱片公司之后的首张个人专辑,也是她在最近十年时间里发行的第一张专辑。Anita Baker的《My Everything》本周的销量达到了13万1千张,名列排行榜的第四位,无论是销量和排名都比她十年前的时候稍显逊色,十年前,Anita Baker的第五张专辑《Rhythm of Love》曾经在发行首周售出了18万4千张唱片,高居Billboard 200排行榜的季军位置,并且至今的美国地区总销量已经达到了190万张。不过虽然Billboard 200排行榜略有退步,但是在Billboard的Top R&B/Hip-Hop排行榜上,Anita Baker的这张专辑却夺得冠军,在这个排行榜上,Anita Baker的专辑一向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她已经多次获得冠军,并且几乎每张专辑都能够进入前三名。
作者: jp    时间: 2009-6-3 02:03 PM
我当年就是听了她这张《COMPOSITIONS》专辑中毒的。不妨在网上搜索听一下。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6-3 11:30 PM
原帖由 jp 于 2009-6-3 01:45 PM 发表

我有张AMANDA是GECKO“壁虎”公司出的。



   JP的这张叫“午夜剧场”,阿曼达在壁虎公司一共出了4张专辑,其它3张是《A Timeless Thing》永恒事物;《A Waiting Heart 》等待的心;《Live from Rainbow & Stars 》活在星空下。可谓是每一张都精彩绝伦,绝对值得收藏,我就全部都有一张!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6-3 11:35 P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09-6-4 09:18 AM
记起来了,我那张就是《Live from Rainbow & Stars 》。
作者: 戴军    时间: 2009-6-4 11:05 AM
请问JP版主和小肖,壁虎公司出品的阿曼达的音响性和音乐性怎么样,因为没有听过,可以和喇叭花的一较高下吗?
作者: jp    时间: 2009-6-4 12:04 PM
和喇叭花相比是各有千秋,音响性和音乐性完全没有问题,值得收藏。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6-4 12:57 PM
原帖由 戴军 于 2009-6-4 11:05 AM 发表
请问JP版主和小肖,壁虎公司出品的阿曼达的音响性和音乐性怎么样,因为没有听过,可以和喇叭花的一较高下吗?

我觉得就音响性而言是半斤八两,各擅胜场,音乐性更是毋庸置疑的,推荐戴兄收藏!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6-10 12:56 PM
刚刚淘到两张S&P公司出品的唱片

照片 045.jpg (66.13 KB, 下载次数: 328)

照片 045.jpg

照片 044.jpg (71.58 KB, 下载次数: 384)

照片 044.jpg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6-14 11:44 AM
    第一张唱片封面上面金色短发的Peggy Lee正在展现她那迷人的笑颜. 唇边的一颗痣透出玛丽莲梦露般的成熟韵味。这个女人真是不一般. 你在她的脸上同时还能看到犹如陈酿的智慧. 她那烟雾缭绕的歌声. 有着猫王式的不朽的挑逗。通过她的演唱. 我们穿过时光的尘封. 听到了那个歌舞升平的五六十年代" 砰 砰 "的鲜活的心跳声. 那个不但爵士乐队横行. 小号手风光. 而且有着最灵感四溢的创作.最质朴而激情的演出的" 黄金年代 "。

    1920年出生. 童年不幸的Peggy Lee 在四岁时亲生母亲就去世了. 继母对她的虐待使得Peggy Lee 将心思寄情于音乐中. 从十几岁起就开始争取在爵士乐团演唱的机会. 她先是在当地的电台演唱. 21岁时被著名爵士乐队领队Benny Goodman发现. 从而进入他的乐队. 天生的好歌喉获得了Benny Goodman, Duke Ellington, Count Basie 等爵士乐坛超级大师的赏识. 接下来Peggy 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她加入了S&P唱片公司在那儿呆了20年. 拥有在同辈的爵士女歌手中独一无二的音色. Peggy 各种风格都有所涉足:Jazz. Swing. Blues. Country . Latin. 她还进行歌曲创作甚至凭借在" Pete Kelly's Blues " 一片中的演出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由于她的歌声清纯甜美. 广受大众喜爱. 之后得以继续在流行乐坛大放光芒. 从40年代一路唱红到80年代。


    Peggy Lee 是20世纪和 Ella Fitzgerald. Billie Holiday. Sarah Vaughan. Betty Carter 等人齐名的最佳的女歌手之一。在大乐队时代艺人女歌手排名第37位。祖辈曾移民瑞典和挪威的Peggy Lee原名Norma Jean Egstrom。在当地一家电台唱歌时. 经理将她的名字改为Peggy Lee。她原是斯堪的纳维亚血统. 幼年身遭不幸. 时常以唱歌解脱烦恼。这既不是出于忧伤. 也不是出于爱. 而是出于对童年孤独的无比深邃的理解。在 Peggy Lee 的作品里. 找不到充满紧张思索的理性. 没有令人难以接近的晦涩. 甚至连浪漫时期歌手动辄拿感情宣泄的痕迹也没有。  

    1941年她到芝加歌参加了一个叫The Four Of Us的演唱组。她的歌声被著名爵士乐队领队Benny Goodman听到了。Goodman乐队中的女歌手Helen Forrest正好那时要离队. 便请了Peggy Lee 来接替。没多久Peggy Lee便以一曲《 Elmer’s Tune 》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歌声里充满童话般的梦幻色彩. 轻盈. 有趣. 欢乐. 优雅. 即使是忧伤也是有所抑制的。但也有人指责她的歌曲不“深刻”. 没有擅长思辨的理性。这期间她和Goodman合作的《How Deep Is The Ocean》. 《How Long Has This Been Going On》. 《 My Old Flame》. 《Why Don’t You Do Right》等曲都曾风行一时。此时Peggy和Goodman乐队的吉它手Dave Barbour 结了婚。  

    1943年她离开了Goodman乐队之后,录制了更多成功的唱片。如《That Old Feeling 》及3支她和Barbour共同作曲的《It’s A Good Day》. 《I Don’t Know About You》以及《Manana》。Peggy Lee 特有的演唱方法使歌曲有一种旷世的秋日之美. 开始吟唱出来的音符就象从天鹅绒上飘下来宁静. 开阔而整洁的天堂花园. 似乎暗示Peggy Lee 内心无限的孤寂:一方面是美丽多情的夏天,一方面是生存变得多么没有意义。


    在50年代她曾和 Bing Crosby 在电台一起表演. 虽然1952年她和Barbour离了婚. 但她在Capitol公司的录音中. Barbour 仍是她伴奏乐队的编曲和指挥. 两人关系一直不错。1958年 Peggy Lee 的那支热门单曲《Fever》仍是和Barbour合作的产品。《Fever》里的旋律虽哀伤但不至于孤单. 是一种因为爱而意味着的普遍的孤独却使聆听者从头到尾的寒栗。 一个是内藏. 一个是外泻。1953年Peggy Lee的专辑《Black Coffee》及后来的《Beauty And The Beat》都很成功。这时期为她伴奏的多为爵士乐队. 如Jimmy Rowles. Marty Paich. George Shearing 等。这位20世纪最重要的爵士女歌手之一! Peggy Lee 于2002年1月逝世. 她的歌声留给乐迷永远美丽的回忆。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7-10 10:51 AM 编辑 ]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6-15 10:27 AM
   第二张唱片的主角朱迪.嘉兰1922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杂耍剧演员家庭,原名弗朗西斯.古姆,很小就登台演出。当时她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剧院,她3岁开始与自己的两个姐姐在剧院里演出,在当时小有名气。后来嘉兰开始向电影界发展,30年代中期进入米高梅公司,以短故事片《每个星期日》走上银幕。此后,由于20世纪福斯公司与米高梅公司讨价还价,使超级童星秀兰.邓波儿失去了拍摄《OZ国历险记》的机会,朱迪则幸运地得到这一角色。朱迪.嘉兰因为《OZ国历险记》(绿野仙踪)而一举成名。

  朱迪名扬天下,还赢得了一项奥斯卡特别奖,一座小金像。她演唱的《越过彩虹》令人心醉,荣获第12届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当年最佳童星特别奥斯卡奖”。此后朱迪成了米高梅公司最器重的演员,拍了一系列歌舞片。从少女明星到歌舞片明星,她在电影事业上仍然越来越红,然而在成功背后朱迪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她精神紧张,并且依赖非法药物来控制体重,这严重毁坏了她的身体。40年代上半期主演了不少优秀影片,如《万众欢腾》、《合家欢》等。1945年与《合家欢》导演文森特.明尼里结婚,并在当年十大卖座明星中榜上有名。

  1951年,对于朱迪.嘉兰来说是她人生最不幸的一年,不仅离婚,还被米高梅辞退。她曾一度自杀,是希德.勒夫特给了她心灵的慰藉,使她重新站起来。她主演的话剧《绝顶功夫》连续在纽约宫殿大剧院爆满19个星期。1954年重返银幕,主演音乐片《一个明星的诞生》,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及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授予的最佳女主角金球奖。1961年,她在卡尼基礼堂举行音乐会,同年以《纽伦堡审判》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等奖。

  1969年6月因安眠药过量过早地离开人世,年仅47岁。 不过,可以令朱迪.嘉兰在天之灵得以安慰的是她的女儿——丽莎.明里尼。她不仅继承了母亲的天赋,而且更加才华横溢,她在歌唱和舞蹈上都很有造诣,并且得到过母亲梦寐以求的奥斯卡金像奖。
    这张唱片包含两张LP的内容,分别是“JUDY NI LOVE”和“ALONE”,尽管是年代久远的老录音,JUDY那过人的演唱实力和历久弥香的音乐感染力一样会让听众乖乖投降!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6-15 10:28 AM 编辑 ]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09-6-15 02:17 PM
肖兄又淘得好唱片,四、五十年代的经典女声。
作者: jp    时间: 2009-6-15 02:44 PM
还有一个也叫朱迪的,不过是朱迪.柯林斯,女声也是很毒呀,特别是那首《AMAZING GRACE》,我认为是众多版本中几乎最佳的一个。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6-16 09:59 AM
原帖由 jp 于 2009-6-15 02:44 PM 发表
还有一个也叫朱迪的,不过是朱迪.柯林斯,女声也是很毒呀,特别是那首《AMAZING GRACE》,我认为是众多版本中几乎最佳的一个。

我也非常喜欢这首歌曲,歌词也非常有深度!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I'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令人惊奇的格雷斯,多么美妙的声音
拯救了像我一样不幸的人。
我曾经是迷茫的但现在我豁然开朗,
曾经是盲目的但现在是清醒地。

T'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
And grace my fear relieved
How precious did that grace appear,
The hour I first believed.
通过你教会了我恐惧
却减缓了我的恐惧
这一时刻我第一次坚信
你的出现是多么的珍贵

Through many dangers, toils and snares
We have already come
T'was grace that brought us safe thus far
And grace will lead us home.
经历了很多危险,陷阱
我们已经到达
迄今通过你带给我们安全
并且你将带领我们回到家园

When we've been there ten thousand years
Bright shining as the sun;
We've no less days to sing God's praise
Than when we first begun.
当我们在那儿万年
明媚的阳光
比起我们第一次
我们已经很少歌唱上帝的颂歌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6-16 10:06 AM 编辑 ]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6-21 10:03 AM
原帖由 中国爱乐人 于 2009-6-15 02:17 PM 发表
肖兄又淘得好唱片,四、五十年代的经典女声。

所以我把它拿出来给大家分享
作者: 常文军    时间: 2009-6-22 09:19 PM
小肖,你推荐的CD什么地方可以买得到呢,望兄台告知。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6-22 11:19 PM
我现在是在成都当地的一家唱片店买碟,价钱和李源的一样公道,而且唱片中有一些是市场罕见的冷宝,比如说壁虎公司的阿曼达专辑。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09-6-24 11:01 AM
最近进一片KKV唱片:人声天碟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09-6-24 11:06 AM
标题: 人声天碟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09-6-24 11:07 AM
标题: 唱片评述
恭喜本片荣获台湾专业杂志『音响论坛』遴选为2003主笔年度推荐唱片,片中突出的音乐表现以及优秀的录音质感,叫人如痴如醉,错过了肯定会是莫大的遗憾。
        这张专辑是由挪威优质音乐第一品牌KKV所发行,它可不是一般普通的唱片公司,多角化的经营策略,让它早已成为挪威当地一家以建筑、室内、与服装设计闻名的艺术公司,所有的唱片从音乐的制作、录音到设计包装都是KKV自行完成的,绝不假他人之手。为了力求音乐内外品质,KKV往往远赴世界各地来进行录音,尝试多样丰富的音乐类型,就连唱片封面的印刷都特别指定技术举世的荷兰来印制,而CD则选在瑞典生产制造再进口至挪威包装完成,如此繁复浩大的制作工程,原因只为了能够让KKV的唱片都能成为兼具聆听和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也因此,KKV的音乐无论是在艺术价值,或是录音表现,都是令其它唱片公司所望而心叹的。
        以精致细腻的程度来看,KKV称得上是全球发烧乐界的佼佼者。在这张专为全球发烧友量身订做的精选大碟当中,KKV精挑细选了十三首旷世绝伦的人声经典,以及两首杰出精湛的演奏歌曲。参与这次演出的艺人,无论是歌手还是乐手,各个实力坚强,皆是当今北欧乐坛中的一时之选。您不但可以听到玫瑰仙子 -「凯莉.布蕾妮斯」用她那感性细腻的歌声洗涤您内心深处的灵魂;同时也可以听到『拉普人之歌』- 「玛莉.波依娜」以她甘甜纯净的天籁轻柔抚慰着您的听觉神经,而KKV新人「玛丽亚.索汉」她那洋溢着童稚气息的唱腔,乍听之下,简直就像是少女版的Rickie Lee Jones。同时在管风琴、电吉他、电贝斯、还有打击乐器的助阵之下,将专辑营造得美轮美奂。
        这张专辑彻底地展现了KKV超高水平的录制技术,无论是透明清晰的音场定位,或者是气势磅礡的空间动态,其骇人的震撼音效,不禁又要让人起立致敬。真实舒适的聆听美感,更是让人陶醉其中,久久不能自醒。在此提醒您,本片在后制阶段中采用了先进的HDCD编码技术处理,倘若您家中的数字模拟转换器有这个选项,播放时请务必记得要开启HDCD译码,但如果您没有这套设备也没关系,因为您还是可以在一般的CD音响中播放这张本片。这张专辑无论是在音色、音质、层次、空间,乃至于音场定位都突破了旧有CD的音质,发烧效果更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请您张大耳朵仔细听听看专辑中活生饱满的动态、透明辽阔的音场,还有那精准真实的定位,藉由高解析力的音源信号,达到微乎其微的失真度,呈现出演奏细节中的极致美感,这样圆润动听的自然感受,比起其它高规格的CD音质,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足以和最优秀的仿真母带竞相媲美,就算在没有HDCD的数类译码唱盘上播放它,音响效果同样是吓吓叫,这就是KKV闻名遐迩的录音哲学。
        本片无论从CD的包装设计、制作水平、甚至于是录音质感,都让人不得不对这个来自挪威的音乐品牌抱以热烈掌声。如同名乐评家,也是『音响论坛』主笔之一的刘名振先生写道的:「这张唱片每一轨都可以当作测试音响的绝佳材料,除了人声录音细节、气韵、厚度都没话说之外,伴奏的乐器录音更是精彩绝伦,管风琴、电贝斯的低频饱满而坚实,吉他刷奏轻脆而富有弹性,萨克斯风琴音灵动,合唱团的歌声层叠透明,要数人头那也绝对没问题...如果您对于音响性及音乐性俱佳的唱片跟我一样毫无抵抗力,那我劝您还是不要轻易地尝试这张精选辑,否则后果我可不负责。」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6-24 11:30 AM
  “The Sheffield Lab Drum And Track Disc”,其实包括两张LP录音的内容,但是播放时间也就30分钟,在黑胶LP年代它们已经是炙手可热且奇价可居的天碟了,因为它是可适用于任何音响器材的测试片。
   

    丰富的旋律与和声,会让人忍不住扭大音量来听,这时你会被那扑面而来的真实感所震慑,结实而极具Q劲的大鼓和落地鼓、清脆而富有穿透力的小鼓、澎湃而带有张力的中音鼓,立马将你带入一个全方位的爵士鼓演奏现场之中!鼓声敲击劲道十足,而钹声的空气感响彻云霄,音画极之透明,动态对比的强烈、高频与低频的延展均胜黑胶,试问此般魅力谁人可挡!这张鼓乐天碟是器材平衡性;透明度;低频驱动力、控制力;瞬态响应的试金石,虽然现在有XRCD的新版本面市,但是在做过AB比较后你会明白什么叫新不如旧!除了在喇叭花的唱片里面,很难听到如此“甜美多汁”的打击乐。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7-12 01:58 AM 编辑 ]

照片 048.jpg (47.08 KB, 下载次数: 296)

照片 048.jpg

照片 049.jpg (48.67 KB, 下载次数: 299)

照片 049.jpg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09-6-24 02:06 PM
恭喜王兄新购好唱片,这张KKV精选我也曾听过 ,很不错,录音演唱一流。肖兄的天碟也不少啊!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09-6-24 02:48 PM
是的爱乐兄,其录音演唱一流,给我印象是:细腻、宁静、音场定位佳。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7-5 11:13 AM
       Eva Cassidy留着一头长发,湛蓝的双眼,他的歌声实在给世人无限的想念,Eva从不喜欢让自己商业化,坚持留在非主流音乐的行列,总喜欢在星期天陪着妈妈骑着单车出游,享受自然,就像她的歌声一样,Eva唱出彩虹的色彩,而今天全球引发的Eva热潮不是也证明了好的音乐经得起时间考验。

        伊娃•卡西迪 Eva Cassidy,1963年2月2日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自小父亲就曾经带领过Eva与哥哥一起组建乐团表演。在一次偶然机会之下,Eva Cassidy遇到了制作人Chris Biondo,也正式开始了她朝音乐发展的路途。Chris Biondo帮助Eva在华府地区找了许多知名音乐人合作,歌手Chuck Brown与Eva Cassidy合出专辑《The Other Side》帮助Cassidy声名鹊起。Eva Cassidy的音乐当中,元素从民谣、乡村、爵士、到流行与摇滚都有。

      1996年出了她的第一张专辑《Live At Blues Alley》,这是一张现场演唱的专辑,收录当时Cassidy在“Blue Alley”这家俱乐部实况演出的作品,这张专辑一经面世即得到了很大的好评。

      遗憾的是天妒英才,1996年11月2日Cassidy因皮肤癌而过早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当时她年仅三十三岁。或许是上天对她的补偿吧!在她去世之后不久,华府当地颇负盛名的“华盛顿地区音乐奖”当中,Cassidy不但夺下最佳女演唱人、《Live At Blues Alley》也夺得年度最佳专辑,Cassidy同时被选为年度最佳艺人。1997年她与制作人Biondo一起努力的专辑《Eva By Heart》发行,获得了更多的美誉。

       1998年,Blix Street唱片公司发行一张她的精选集《Songbird》,这张专辑里除了挑选出之前Cassdy两张专辑的歌曲外,也收录了她最早与Chuck Brown合作的专辑中最经典的歌曲《Over the Rainbow》。Eva Cassidy演唱的《Over the Rainbow》让英国BBC的DJ Paul Walters为之惊艳,在电台播送这首歌时,引起听众热烈反响。《Songbird》这张专辑当时在英国狂卖,还曾夺下过英国金榜的冠军。英国BBC民选统计的20世纪最伟大歌手名单中,Eva Cassidy名列第21位。

       Eva Cassidy凭着过人的音乐感与创造性,让她的演绎不只与原唱者大相迳庭,其过人的表现力,简直让人以为这些歌曲是为她而量身打造的。虽然Eva Cassidy未能在她在世时大放异彩,但是她的才华没有被埋没,即便是翻唱的歌曲,Cassidy也用她的歌声让所有的歌曲成为她最佳的代表作品,也许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7-5 11:27 AM 编辑 ]

照片 056.jpg (40.68 KB, 下载次数: 327)

照片 056.jpg

照片 057.jpg (44.95 KB, 下载次数: 282)

照片 057.jpg

作者: jp    时间: 2009-7-6 10:22 AM
小肖,上面这张碟是明达代理的吗?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7-6 10:42 AM
原帖由 jp 于 2009-7-6 10 AM 发表
小肖,上面这张碟是明达代理的吗?

不好意思,我也不清楚是不是明达代理的,我是在当地一家唱片店买的,老板是个“海龟”,他的进口碟都是从海外直接发回来的,加上他的店就是他的住宅,所以价格和广州李源的一样公道,这样又省了邮费,非常划算,他的价格在西南内地还是极具杀伤力的哦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7-6 11:08 AM 编辑 ]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09-7-6 11:57 AM
Eva Cassidy太可惜了,英年早逝。我下载了她的大部分专辑。
作者: jp    时间: 2009-7-6 02:31 PM
原帖由 小肖 于 2009-7-6 10:42 AM 发表

不好意思,我也不清楚是不是明达代理的,我是在当地一家唱片店买的,老板是个“海龟”,他的进口碟都是从海外直接发回来的,加上他的店就是他的住宅,所以价格和广州李源的一样公道,这样又省了邮费,非常划算,他 ...

这张碟我应该有,当时明达清货,我花了40元买了下来,看来要找出来好好听一下。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7-7 10:07 AM
原帖由 jp 于 2009-7-6 02:31 PM 发表

这张碟我应该有,当时明达清货,我花了40元买了下来,看来要找出来好好听一下。

JP好运气,好耳福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7-8 10:14 PM
   在爱尔兰音乐热衷者的眼中,爱尔兰传奇人物玛丽•布莱克一直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女歌手之一。由都柏林的民歌俱乐部起步,玛丽•布莱克在其备受瞩目的20年音乐生涯中成功发行了9张白金销量的独唱专辑,其中包括占据爱尔兰音乐榜前30位长达56星期的《No Frontiers》(《无边界》)。玛丽•布莱克理所当然地成为爱尔兰音乐史上的先驱人物,使爱尔兰音乐在世界舞台上绽放。
      
    1983年,玛丽发行了个人第一张同名专辑《Mary Black》,这张专辑曾一度升到爱尔兰唱片榜第4,是80年代初爱尔兰最佳唱片之一。这张唱片为她成绩斐然的歌唱生涯赢得了第一个音乐奖项——爱尔兰独立艺术奖。与传统乐队“地丹南”乐队成功合作之后,玛丽和制作人兼吉他手迪克兰•斯诺特再度联手录制了第二张唱片《Without The Fanfare》(《没有喇叭声》)。这张唱片确立了玛丽式的商标:善于发现爱尔兰当代优秀的词曲作者,并用自己独特的嗓音把这些歌带上世界歌坛。《旧金山纪事》称她为“世界上最出色的诠释歌手之一”。


    1987年的《By The Time It Gets Dark》(《夕阳恋人》)又为玛丽添了些保留曲目,这些由理查得•汤普森和桑迪•丹尼创作的歌曲丰富了爱尔兰的原创音乐。对于所有的音乐素材,玛丽·布莱克都进行了独一无二的处理,把天籁和现实相结合。紧接着,她发行了《No Frontiers》(《无边界》),这是1989年爱尔兰最畅销的唱片之一。这张唱片为玛丽开拓了欧洲、美国和日本市场。1991年的《Babes in the Wood》(《森林里的小孩》)跃上爱尔兰唱片榜冠军宝座。1993年的《The Holy Ground》(《圣地》)在发行当天便获得白金销量。后来,玛丽又在一周内在都柏林Point剧院连唱5场,可容纳20000多人的剧院场场爆满。1995年的《Circus》(《马戏团》)在英国唱片榜上攀升到16位,成为她卖得最好的专辑。


    对这位刻苦、谦逊的歌手而言,同辈艺人对她的尊敬比所获得的荣誉给她更大的满足。她先后与埃米·卢·哈里斯、玛丽·翠萍·卡朋特、约翰·琼·巴埃兹、范·莫里森一起录音或现场演唱。在1997年的唱片《Shine》(《闪亮的风采》)中,玛丽•布莱克开始新的试验,这是她第一次脱离迪克兰•斯诺特的制作技巧录制唱片,给人一种回到了10多年前的感觉。玛丽请到了美国着名制作人赖瑞•卡连,卡连曾为琼妮•蜜雪儿、夏卡•康、蒂娜•特纳和夏恩•柯文制作过唱片。1996年末,这张唱片在洛杉矶完成录制。在很多人心目中,这是玛丽最棒的作品之一......
   
    玛丽的歌声听起来就像是在空中飞舞的蒲公英一样轻盈飘逸,而优秀的录音正好捕捉到了这一特质,让听众如愿以偿的领略到了她的歌声的独特感染力,进而沉浸在她那美妙动听的音乐里面流连忘返,可以这么说,她的每张专辑都是演录俱佳的人声天碟,听过却不能拥有的发烧友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夜不能寐”!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7-12 04:13 AM 编辑 ]

照片 046.jpg (34.38 KB, 下载次数: 316)

照片 046.jpg

照片 047.jpg (33.82 KB, 下载次数: 320)

照片 047.jpg

作者: jp    时间: 2009-7-9 09:42 AM
我有两张日本版的MARY BLACK的唱片,音质很好,可惜都没有收录我最喜爱的《NO FRONTIERS》。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7-9 10:35 AM
《No Frontiers》(《无边界》)实在是太棒了,JP还是去拥有一张吧!
作者: 芍药    时间: 2009-7-9 12:50 PM
小肖的荐谍帖子很有分量,有的碟我也感兴趣,谢谢推荐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7-9 09:11 PM
原帖由 AE芍药 于 2009-7-9 12:50 PM 发表
小肖的荐谍帖子很有分量,有的碟我也感兴趣,谢谢推荐

其实以上的荐碟都是我从自己的个人收藏中间精挑细选出来的,我的推荐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真是让我欣慰 ,好的音乐理所应当拿出来和广大乐迷同好分享,AE版主太客气了
作者: seanlee    时间: 2009-7-9 10:48 PM
小肖,悄悄告诉我,黑玛丽的碟子好多钱。呵呵
作者: 中国发烧音乐网    时间: 2009-7-10 05:49 AM
各位,找碟可以来这个网站看看的 http://1009.8775.com
作者: flightjinn    时间: 2009-7-10 09:19 PM
这个中国发烧音乐网是怎么一回事?上面那个网站谁点了?我胆子小,不敢点。
作者: 戴军    时间: 2009-7-11 09:17 AM
我点击看了,网站办得不错,还可以试听一分钟,就是价格偏高了些。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7-16 11:00 AM
    壁虎公司出品的阿曼达,已经很难寻觅了,如果大家看见了,千万不要错过喔!从上至下分别是《Midnight matinee》午夜剧场;《Live from Rainbow & Stars 》活在星空下(现场);《A Waiting Heart 》等待的心;《A Timeless Thing》永恒事物。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7-16 11:14 AM 编辑 ]

照片 082.jpg (44.13 KB, 下载次数: 300)

照片 082.jpg

照片 084.jpg (37.06 KB, 下载次数: 311)

照片 084.jpg

照片 086.jpg (43.37 KB, 下载次数: 306)

照片 086.jpg

照片 070.jpg (37.87 KB, 下载次数: 306)

照片 070.jpg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7-16 11:28 AM
这套阿曼达不错。。。。。
作者: jp    时间: 2009-7-16 11:32 AM
幸好前面两张我有。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7-16 11:32 AM
JP版主的碟收的面很广啊。。。
作者: jp    时间: 2009-7-16 11:38 AM
我的记忆力比较好,基本上杂志上登过有素质的碟片评论以及广告都会留意,上面的歌手名、唱片公司名、专辑名都会记得,一见到就买了。上述两张碟都是在一家大型商场搞特价时买的,40元一张,幸好那商场没有什么识货的人,那时逢周六日都会清货,我淘了不少好货。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7-19 09:50 PM
  已故爵士乐天后Ella Fitzgerald(埃拉•菲茨杰拉德)于1918年出生于Virginia。歌声如水晶般清澈的她,音色中充满了女性万般风情的魅力。Ella是一个孤儿,从小在纽约长大。30年代初期,因为Ella参加一场比赛而结识了Big-Band Leader的Chick Webb。1938年他们的乐队以一首《A-Tisket,A-Tisket》在纽约打下一片江山。Ella的《Swing Vocal》不仅是获得黑人的认同,连白人也为之风靡。

   在Decca Records时期,Ella的风格是Pop多过于Jazz。在1953年,Norman Granz(Verve Records的创办人)成为他的经济人,1955年Ella加入Verve Records,Ella的潜质便整个被Norman Granz发掘出来。她的转变完全呈现在她唱Cole Porter的Songbook专辑中。In Late1956,Granz Began安排她与Duke Ellington合作 ,此后陆续演唱Rodgers & Hart、The Gershwins 、Jerome Kern、Harold Arlen等大作曲家的Songbook,这一系列都是珍贵的爵士历史记录。
   

    “埃拉•菲茨杰拉德 - 埃拉在好莱坞”是一张现场演出的录音,现场录音才是表现爵士音乐的最好方式,在观众如火般热烈气氛的感染下,菲茨杰拉德也顺势将她的演唱功力发挥至极致,高歌低吟,使出了浑身解数,现场气氛顿时升至顶点。12首爵士名曲被菲茨杰拉德演绎的淋漓尽致,观众无不为之倾倒,如痴如醉,欲罢不能。其中“Mr. Paganini”是埃拉自己的作品,也是唯一流传的珍贵录音。

照片 052.jpg (42.76 KB, 下载次数: 314)

照片 052.jpg

照片 053.jpg (40.36 KB, 下载次数: 313)

照片 053.jpg

作者: jp    时间: 2009-7-19 11:17 PM
《Midnight matinee》有一首歌是用人声作为乐器来伴奏的。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09-7-20 09:01 AM
原帖由 小肖 于 2009-7-16 11:00 AM 发表
    壁虎公司出品的阿曼达,已经很难寻觅了,如果大家看见了,千万不要错过喔!从上至下分别是《Midnight matinee》午夜剧场;《Live from Rainbow & Stars 》活在星空下(现场);《A Waiting Heart 》等待的心;《 ...


谢谢小肖的推荐,不知您那里的唱片销售商还有存货或可订货吗?价格是多少呢?请帮忙问一下,可以吗?另外还有一张您曾推荐过的“The Amanda Albums ”也一起帮忙问一下价格。

[ 本帖最后由 中国爱乐人 于 2009-7-20 09:04 AM 编辑 ]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09-7-20 09:07 AM
原帖由 jp 于 2009-7-16 11:38 AM 发表
我的记忆力比较好,基本上杂志上登过有素质的碟片评论以及广告都会留意,上面的歌手名、唱片公司名、专辑名都会记得,一见到就买了。上述两张碟都是在一家大型商场搞特价时买的,40元一张,幸好那商场没有什么识货的 ...


JP兄的唱片收藏非常丰富和珍贵,而且能以这么便宜的价格买到阿曼达的CD,很会淘碟啊。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09-7-20 09:11 AM
原帖由 小肖 于 2009-7-19 09:50 PM 发表
  已故爵士乐天后Ella Fitzgerald(埃拉•菲茨杰拉德)于1918年出生于Virginia。歌声如水晶般清澈的她,音色中充满了女性万般风情的魅力。Ella是一个孤儿,从小在纽约长大。30年代初期,因为Ella参加一场比赛而结 ...


又是一张好唱片,小肖的藏碟也非常丰富而且经典。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7-20 11:37 AM
原帖由 jp 于 2009-7-19 11:17 PM 发表
《Midnight matinee》有一首歌是用人声作为乐器来伴奏的。

就是第4首“baby",太好听了。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7-20 11:42 AM
原帖由 中国爱乐人 于 2009-7-20 09:01 AM 发表


谢谢小肖的推荐,不知您那里的唱片销售商还有存货或可订货吗?价格是多少呢?请帮忙问一下,可以吗?另外还有一张您曾推荐过的“The Amanda Albums ”也一起帮忙问一下价格。

那个老板给我的(壁虎公司的阿曼达)价格是一套4张400块,喇叭花那张阿曼达是115块,李源都卖120块,而且是美国原版的。壁虎公司的阿曼达好像还有少量存货,喇叭花的阿曼达要预订,最后一张我昨天买了送朋友了。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7-20 11:45 AM 编辑 ]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09-7-20 02:33 PM
谢谢小肖的回复,如果非得一次买一套壁虎公司的阿曼达,我得考虑一下,普通工薪阶层买原版CD不容易,毕竟家里有老有小,预算不宽裕呀。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7-21 07:39 PM
据我知道不是非买4张一套不可!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7-30 09:13 PM
     A,B,C,D四烧友,皆为烧坛高手。一日夜晚会饮于一菜馆。畅谈近日发烧心得。
  
     B,C,D三人谈得天昏地暗,唾沫横飞,唯A只顾吃菜喝酒,一反往日之高谈阔论之作风。B,C,D停下来欲知何故,忽然一声巨响从A的屁股底下传出,接着臭味袭来又散去。B惊呼:“哇,中音饱满圆润,低音弹性十足且下潜较深,唯高频之延伸略有不足。否则,简直就是HI-END了。”C点头表示赞同,补充道:“想必是A兄之纯棉休闲裤对高频起了衰减作用,倘用绦纶裤,效果将会更胜一筹。国产裤中有李宁,创兴,七匹狼可为在选之列。”
  
     D为崇洋派言必欧美,用必国外,对国货不屑一顾,因此摇头说:“我认为国产裤不值得一提,要出好声非‘阿迪达斯’,‘PLAYBOY’莫属。且本人认为绦纶,锦纶对高频虽无衰减却有相移。倒是亚麻料合我口味。所以强烈建议诸位买块美国亚麻布在屁股后面打个补丁。”


  B大摇其头,说:“THE SIMPLE IS THE BEST!简洁至上已在烧界成共识。绦纶,锦纶,亚麻等,虽音色各异,但终归为额外的音染,若想听原汁原味之靓声非赤身裸体不可。倘若夹紧屁股,高音将更加靓丽。”
  
      “NO,NO”,C争论说,“夹紧屁股虽对高频有提升,但势必低频损失严重,可谓得不偿失。”
  
      “停”A大吓一声,B,C,D三人停止争论,注视A君。“鄙人闭门三日,面壁静思这几年的发烧历程,俞思俞乱,恰此时小儿诵苏子之《前赤壁赋》。吾闻之,茅塞顿开。”A呷了一口酒,夹了块肉边嚼边说。“吾非款辈,月薪仅千元。存款不足六位。这几年烧昏了头脑,耗尽家资,搞得老婆无法国香水,儿子无GAMEBOY,父母无脑白金。当烧心再起,又要花钱时,常是老婆臭骂,儿子侧目,父母不与言。此皆发烧之过也。倘吾把这数年所花资金与心思投入商海,吾a某虽不敢说富比盖茨,至少也是香车别墅,荣妻耀子。况且如今潮流变换甚快,前时流行的东东,到今天以成昨日黄花。‘xxx牌”固一世名裤,而今安在哉?”b,c,d皆点头称是。

     “夫天地间物各有主,‘阿迪达斯’,‘playboy’固好,然岂是吾辈能享之物?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粗布麻衣,精品国裤,取之不尽,花费不多,是造物者不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且发烧之道在于心,放屁之道在于爽。整天换来换去,摩来摩去,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累!所以今后,不论身穿何裤,只要有屁,尽情的放,因为咱们追求的就是畅快!”
  
     “高---高---实在是高!”B大呼,大拇指在空中悬了老半天。
  
      “听A一席话,胜发十年烧!”C大彻大悟道。
  
     “我今天骑破车,抽劣烟,落到这种地步,都因为把钱花在这洋货上啊!” D说。
  
      A为B,C,D各斟一杯酒,说:“诸君只要能参透发烧之道,浪子回头犹未晚。”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击杯而歌,不知东方之既白。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8-2 10:03 A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09-7-31 09:29 AM
妙!
作者: 王普    时间: 2009-8-11 11:27 PM
近来小肖怎么不浮面了?还有什么好碟介绍啊?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8-15 09:31 PM
昨天刚出差回来,今天又买了一张爵士碟,稍后上听感。

照片 077.jpg (46.04 KB, 下载次数: 286)

照片 077.jpg

照片 076.jpg (49.23 KB, 下载次数: 299)

照片 076.jpg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8-16 10:31 AM
    特里 埃文斯的音乐之旅开始于密西西比的维克斯堡,也就是他诞生地。年轻的时候他是在教堂唱诗班,宽广的音域使他可以身兼唱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数职。即便是在摇滚大行其道的日子里,他也只唱福音,他开玩笑说他是不允许唱“粗糙的东西”的,然而他最后走上了灵魂音乐,节奏布鲁斯这条音乐之路,并得到了业界及歌迷的认可。

    Terry Evans的音乐风格受到了爵士大师Ry Cooler的影响,并且他本人曾经和带有传奇色彩的布鲁斯音乐家John Fogerty以及布鲁斯boogie大师John Lee Hooker一起工作过。Terry Evans以他美妙的嗓音而著称,《滚石》杂志曾经评价他是“地球上最出色的歌喉之一”,Ry Cooler也曾经赞扬他说“他就是音乐,你会发现,他就是......他给我们带来的非常之多,而且都是最棒的!”Terry Evans推出的专辑有:《Rhythm,Blues,Sou l&Grooves》(1990年由Rounder唱片公司出版发行),《Blues for Tho ught》(1993年Pointblank唱片公司出版发行),《Putting It Down 》(1995年由AudioQuest唱片公司出版发行),《Come To The River》(1997年由AudioQuest唱片公司出版发行)。

    这张1995年由美国AudioQuest(线圣)唱片公司出版发行的《Putting It Down 》是TERRY登峰造极之作,这时他的演唱已臻化境,歌声散发出一种男性的特殊魅力,雄浑而真挚,他在用歌声向我们讲述故事,AudioQuest除了出品高级音响线材,老板Bill Low也喜欢玩音乐,兼出唱片。AudioQuest Music的的唱片大都是蓝调、爵士乐类型的,在国内知道的人不一定多。但AudioQuest Music的的唱片声音和他们的线材一样韵味十足,低频很丰满,弹性很迷人,质感非常好,解析力纤毫必现,空间感触手可及,不过很可惜Audioquest已经不再进行录音发行的事业了,这张SACD也成绝响。我在此把编号列出AQSA-1038,希望大家还有机会能够找来收藏。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8-16 06:07 PM 编辑 ]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8-22 11:20 PM
   Eleonora's Holiday乐队是由女歌手Eleonora Kruijk,中、高音萨克斯手Arie Kuit领队的八人爵士乐团。其他团员分別负责伸缩号、小号及军号、高音萨克斯、键琴及吉他、倍低音大提琴、套鼓等乐器演奏。他们的演奏经验丰富 ,乐团在德国非常有名气,于2003年德国爵士歌唱名家大賽中获得七项提名,并贏得“乐迷推荐”奖项。

    这张STS Digital 公司2007年出品《12 O'clocktales "Live"》是一张现场录音,录制于2007年11月12日,地点是荷兰鹿特丹著名的“A Jazz Club”,十二首歌曲都是经典作品,全由Arie Kuit编曲,三首新作由Eleonora Kruijk填词。
Eleonora Kruijk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全能音乐人,除了唱歌之外,她还出版声乐书籍、戏剧表演及教授声乐等。

   第一首《The Beat Goes On》一开始的牛筋和钢琴合奏效果动人,Han Siinger 以一支120年历史的Bohemian古董级倍低音提琴弹奏,音色特別浑厚。Eleonora的歌声开场,动感强烈摄人,表演非常精彩,中段的管乐合奏场面突出。慢歌《The Look Of Love》亦是全团合奏,细碎的乐声清晰分明,衬托出Eleonora感性的歌声,听得让人陶醉。爵士钢琴轻弹浅唱的《Don't Explain》,以及《Feelin' Good》的迷人小号吹奏,Van Morrison为人熟悉的名曲《Moondance》......整张专辑唱奏表现都精彩绝伦。STS唱片公司建议阁下您选一个寂静晚上去欣赏,届时它定能带给您一种种意想不到感动,在音乐的温柔乡里面流连忘返。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8-22 11:24 PM 编辑 ]

照片 072.jpg (37.46 KB, 下载次数: 296)

照片 072.jpg

照片 073.jpg (54.22 KB, 下载次数: 313)

照片 073.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09-8-26 12:19 PM
STS公司都是不错的碟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9-14 11:56 AM
    美国加 州的圣塔 巴巴拉高中(Santa Barbara High School)合唱团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面要归功于他们的那位指挥老师,Phyllis E. Zimmerman。为了组成一支好的合唱团,这位女伯乐从学校七十多人的清唱团中精心挑选了27人出来,每周施以五天的魔鬼训练。要知道美国是一个崇尚多采多姿生活与标榜个人主义的国度,要年轻人几乎天天参加四部和声的合唱团又不能让自身的个性锋芒毕露,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Zimmerman老师做到了。合唱团在全美各地参加比赛、举行很多场次的演出,从他们的简介中得知,〝每天作规律的练习〞、〝尊重彼此的才能,同舟共济,并为台下的观众准备深刻而完美的演出〞是他们创立七十几年来不变的信条。再听过SBHS的录音,这才令我相信,一个拥有极高的音乐水平的合唱团在经营上绝对要有严谨的态度,他们的成就源自于不凡的实力,而并非是靠运气!

    在这张《大地颂歌》里面,SBHS演绎的曲目虽有名家之作,但多数都是我们不太熟悉的。在这张1994年录音的唱片里,有包括布拉姆斯、门德尔颂等人的艺术歌曲、欧洲地区的民谣及美国黑人灵歌。曲目也不是让您一听倾情的那种,但我觉得只要你宗教歌曲不排斥,要欣赏这张唱片的音乐就没有问题。多听几篇,你会对欲罢不能有更深刻理解。音响迷想听它优异的录音效果的,可以跳到第七首与最后一首,越好的音响就有越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太在意录音的音乐迷,那就听听合唱团的发声位置与四个声部层次分明的音色区别,如此优秀的天碟没有理由不向您强烈推荐。


[ 本帖最后由 小肖 于 2009-9-14 03:12 PM 编辑 ]

DSCN1533.JPG (57.2 KB, 下载次数: 292)

DSCN1533.JPG

DSCN1532.JPG (64.77 KB, 下载次数: 305)

DSCN1532.JPG

作者: jp    时间: 2009-9-14 04:03 PM
哈哈,这张碟我也有,当时在音响展上中图搞特价,我一看有喇叭花的LOGO,就不加思索买下了。不过,也真是便宜,才40块钱。
作者: J-M    时间: 2009-9-14 10:32 PM
风格各异呢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09-9-15 12:24 AM
小肖收藏的好碟真不少。
作者: jp    时间: 2009-9-15 09:41 AM
小肖,上次我给你选的那几张碟听得怎么样呀?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9-16 12:34 AM
回JP,很不错,这里再次表示感谢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www.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