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请进来溜溜,谈谈你的“发烧”经历 [打印本页]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09-11-4 11:54 AM
标题: 请进来溜溜,谈谈你的“发烧”经历
你是怎样走进古典音乐“圈子”的?
我就是从聆听“曼陀凡尼”乐团演奏古典小品看是对古典音乐着迷的。
作者: jp    时间: 2009-11-4 12:00 PM
在读初中的时候,听过一盒以古典音乐旋律优美片断为基础做成的轻音乐,感觉古典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后来读中大时,每周中文系的黄天骥教授都会开个音乐讲座,让我的视野进一步开阔,认识进一步加深,记得那时用的是山水套装机来放的,感觉比家里那套“达声”音响好多了。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09-11-4 03:00 PM
标题: 回复 2# 的帖子
那时我们听到的许多轻音乐都是一些古典小品,或是古典名作的段落。好像阿尔比诺尼的《柔板》、维瓦尔第的《四季》、莫扎特《第21钢协》第二乐章、格里格《陪尔.金特》的晨曲、斯特劳斯的圆舞曲、帕赫贝尔《卡农》等等,都是很好听的音乐。
作者: 2009lg    时间: 2009-11-4 03:28 PM
我是广东电台刚开播FM广播时,听了别人的用耳机时,感觉非常震撼,决定也买一个,而后又买WM磁带收录机(花了我3个月的工资,当时每月才70多元,具体哪一年,老一辈的发烧友应该知道,我不说)。而后,就开始喜欢听歌了。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09-11-4 04:11 PM
我是听保罗莫利亚乐队的曲目迷上古典音乐。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09-11-4 04:15 PM
标题: 回复 4# 的帖子
那时大家都很艰难,我现在身边有一帮并不富裕的“发烧友”朋友,但他们很喜欢古典音乐,他们当中还有不少是“隐者”般的高手。记得当年广州电台的“老梁谈音乐”栏目的梁荣超老师在节目里介绍古典音乐,还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11-4 09:50 PM
记得以前我是从流行音乐开始喜欢上音乐的,那时读书期间打工买原版唱片,因为那个时候一张原版唱片125一张,还是很贵的,后来慢慢喜欢上了古典音乐,应该是从听四季和肖邦开始的。。。。
作者: wlx    时间: 2009-11-4 09:51 PM
理查德的《命运》钢琴曲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此有了接触古典音乐的兴趣。。。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09-11-4 10:29 PM
小的时候听广播中的古典音乐介绍就有种说不出的兴趣,后来也和各位一样受理查德,曼托瓦尼的影响,工作后从自己的随身听开始听原板录音,从此一发不可收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11-4 10:41 PM
呵呵。。记得94年花1500大洋买的第一部SONY的discman之后跑去外文书店买的唱片就是引进版的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09-11-4 10:53 PM
92年买原装录音带16元,在当时就觉得很奢侈了,94年有了台式音响,起先对CD也是望而却步,到97才完全进入激光时代
作者: J-M    时间: 2009-11-5 12:49 AM
这一张,第一次把一张古典音乐的CD全部听完,从此变的更加博爱
作者: J-M    时间: 2009-11-5 01:31 AM
原帖由 J-M 于 2009-11-5 12:49 AM 发表
这一张,第一次把一张古典音乐的CD全部听完,从此变的更加博爱



b-0102-107-cover.jpg (36.14 KB, 下载次数: 131)

b-0102-107-cover.jpg

作者: jp    时间: 2009-11-5 09:28 AM
原帖由 2009lg 于 2009-11-4 03:28 PM 发表
我是广东电台刚开播FM广播时,听了别人的用耳机时,感觉非常震撼,决定也买一个,而后又买WM磁带收录机(花了我3个月的工资,当时每月才70多元,具体哪一年,老一辈的发烧友应该知道,我不说)。而后,就开始喜欢听歌 ...

广东首开FM广播,应该是81年左右的事情吧,那时常播曼陀凡尼的轻音乐,可惜家里的收音机收不到,只能看着《广东广播报》YY一下了。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09-11-5 10:30 AM
标题: 回复 10# 的帖子
我们从听“老梁谈音乐”到用磁带机听音乐,后来用“华侨劵”买了“先锋组合音响”,那是有一台先锋组合音响算是不错啦。有磁带机时,到朋友那里互相翻录音乐磁带,那是算是较早的“老翻”,哈哈,现在自首还来得及。不过现在有时也“故伎重演”呢。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09-11-5 10:46 AM
标题: 回复 13# 的帖子
这是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协奏曲,著名指挥家马连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DECCA公司的“小双张”系列不少精品。我开始听古典音乐也很喜欢听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这种音乐轻快流畅,听来心情舒畅。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09-11-5 10:47 AM
我是从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大世界节目。。。。。。现在这节目全没了。当时节目中介绍的CD 的唱片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09-11-5 10:47 AM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知音,同道。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09-11-5 10:49 AM
标题: 回复 17# 的帖子
在“网络广播”可以听到“中央广播电台古典音乐台”,你试试,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09-11-5 11:02 AM
当时的主持人是周游,后来在三联出版的爱乐杂志中似乎见过他的身影,他评老柴的第4.5.6三部交响曲,相当精彩。还有评水星唱片公司录制老柴的1812序曲,贝多芬的威灵顿的胜利等,我十分喜欢。
作者: jp    时间: 2009-11-5 11:08 AM
我初次接触古典音乐应该是在70年代末,那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某天晚上八点之后都会播放一些古典音乐,父亲都定期收听,我也顺带受影响了。
作者: wlx    时间: 2009-11-5 09:43 PM
以前常听的是广东音乐台20-22点赵毅敏主持的《古典纵横》,这个节目现在还有,只是不再听了。。。
作者: jp    时间: 2009-11-6 10:01 AM
赵毅敏的《古典纵横》节目我在90年代初期也经常听,他使我认识除了卡拉扬之外其他很多的指挥家其实也很伟大,也使我发现像德彪西、布鲁克纳、拉威尔的作品一样很好听,而不像以前只局限于贝多芬、莫札特和柴可夫斯基。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09-11-6 05:50 PM
标题: 回复 23# 的帖子
赵毅敏的《古典纵横》真的不错,在工作很忙的时候还想办法抽时间收听,确实学到不少东西。其实听古典音乐要有一个过程,当然首先要有兴趣。随便听、深入听当然付出就不同,涉猎有关古典音乐的信息:那些著名的曲目、著名的演奏家、著名的指挥、著名的乐团、唱片公司的概况,CD产品的录音质素、个人喜好等等。
作者: flightjinn    时间: 2009-11-7 06:34 PM
原帖由 jp 于 2009-11-6 10:01 AM 发表
赵毅敏的《古典纵横》节目我在90年代初期也经常听,他使我认识除了卡拉扬之外其他很多的指挥家其实也很伟大,也使我发现像德彪西、布鲁克纳、拉威尔的作品一样很好听,而不像以前只局限于贝多芬、莫札特和柴可夫斯基 ...

我刚好反过来,刚开始很杂,后来听贝多芬、莫札特和巴赫的多。其他的也听,但听的没那三个那么频繁。
作者: 老梁    时间: 2009-11-8 03:54 PM
在我上高中时,学校每周都有一次“音乐欣赏”课,属于兴趣,自由参加的,欣赏课由音乐老师主持,以播放唱片为主,老师适当加以讲解。内容多为贝多芬,老柴,巴赫、舒伯特等。我每课必到,当时使用器材现在看起来是很差的了,还不如现在的台式机,LP片源有限,但我们都是很专注地欣赏。音乐这东西,也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不经意中,知道并学识了什么叫旋律,节奏,和弦,调性,配器等,这对我后来上山下乡到兵团后,成为一名兵团宣传队乐手,并为一些自编节目谱曲、写配器很有帮助。
时过境迁,现在条件今非昔比。以我为例,使用器材都是一流的,有CD,LD,LP,不知不觉成了一个小型音乐库,名家作品基本上都有了,欣赏水平当然更上一层楼了。
有时在我聆听音乐至半醉半醒时,我会幂想到一件事,如果我们都热爱音乐,欣赏音乐,社会和谐还需要作为标语般去宣传提倡吗?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11-8 06:12 PM
老梁师傅。。人的追求不同。。有些人喜欢名车美女。。有些喜欢名表时尚。。。有时候我甚至在想喜欢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的还有多少人。。我遇到有些喜欢音乐的,结果一接触才知没事听一下古典音乐也是一种时尚的表现,或者是在面对异性时有一个说出来很典雅的爱好而已。。。。 。。
作者: jitter    时间: 2009-11-8 06:43 PM
我属于被动发烧,听流行曲什么器材都像模像样,后来接触一些古典和雨果的中乐后,那些烂器材就不行了,怎么也得入门级别的器材,否则要不就破音,要不就听不见,要不就声音极度压抑。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11-8 06:50 PM
中乐也很考器材的。。。。。
作者: 老梁    时间: 2009-11-8 09:26 PM
有些朋友是用“大制作”,”大场面“的音源作试音碟。在下认为,用单件乐器演奏的音乐,更考器材。民乐方面,二胡、笛子、古筝演奏的乐曲,好的录音是不易的。建议大家,找张陆春龄老先生吹奏的笛子录音欣赏一下,您就从中领略到笛子的音色,运气,独特的吹奏技巧。我是很敬仰陆春龄的,笛子吹奏,乐曲流水行云,美不胜收。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09-11-8 10:00 PM
标题: 回复 27# 的帖子
我都有同感,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都非常紧张,媒体又很少加以引导,整个社会形成了“快餐文化”,古典音乐的“圈子”越来越少啦。感到欣慰的是,在那些唱片店和音响店,也常见到一些“工薪阶层”人士(穿着工作服)的眷顾,他们尽管收入不高,但他们对二手音响感兴趣,难堪的是由于他们的收入不高,只好经常留连于翻版CD店,嗨!无语啊!但愿古典音乐与音响设备同步成长。
其实,紧张工作一天,沉淀的压力,以及生活上、情感上的压力,很容易使人出现“亚健康”,聆听古典音乐可以有效地舒缓人的神经,欧洲、日本就有专门的音乐治疗人的精神忧郁的医院,有专门给人缓解紧张情绪的音乐(如莫扎特的音乐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编成专辑,很多白领人士把这类音乐视为必备“良药”。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09-11-8 10:09 PM 编辑 ]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09-11-8 10:22 PM
是的,音乐可以舒缓人的情绪,尘世中有太多的无奈和压抑,都可以在音乐中得到解脱。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09-11-9 12:10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09-11-8 10:00 PM 发表
我都有同感,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都非常紧张,媒体又很少加以引导,整个社会形成了“快餐文化”,古典音乐的“圈子”越来越少啦。感到欣慰的是,在那些唱片店和音响店,也常见到一些“工薪阶层”人士(穿着工作服)的 ...

这样情况到处可见,没办法现在音响产品的价格已经快到或已经到金字塔尖,一般的工薪阶层如果不是非常喜欢音响的是不会把钱花在这上面,毕竟赚钱不容易.
作者: 2009lg    时间: 2009-11-9 01:25 PM
所以,音响发烧的高低,并不是看其器材的级别,而是看其搭配的器材,可从中看到一个人的功力大少。拼钱,工薪阶层玩不起。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09-11-9 02:03 PM
还有一点就是HIFI音响一开始在大陆就被误导为阳春白雪,普通百姓如何知道它到底能给他们的精神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其实身为普通百姓听音乐是家常便饭,无需太多讲究.HIFI音响应该从此入手推广普及,明白无误地告诉百姓这样搭配出来的声音要好,就行了.
作者: 孔老二    时间: 2009-11-9 04:00 PM
标题: 回复 35# 的帖子
说得好!阳春白雪,使不少人对音响、音乐产生误会,其实,有音乐的生活与没有音乐的生活质量就不一样,心境就不一样,不一定要豪,有音乐就好,但再现音乐也需要音响,只不过要量力而为罢了。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09-11-9 04:04 PM
顶一下....................................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09-11-15 08:57 PM
文革时,我参加了学校宣传队、机电局宣传队、开始接触“交响乐”(比如表演红色娘子军选段、一些自编自演的节目),那时机电局的宣传队已经拥有有铜管乐器、弦乐器、木管乐器、定音鼓、民乐器等等,是一个有点“规模”的乐队啦。同时我就开始接触认识各种乐器。就这样对音乐有了一点感觉。刚改革开放时,我们有时会去喜欢去海珠音乐茶座,除了听唱歌,又时还有听轻音乐的。听轻音乐主要是后来的卡式录音机普及,通过香港的朋友带回来的轻音乐录音带更多地接触音乐。其实那时的轻音乐不少是古典音乐中的短小作品或是片段,听来很有舒服的感觉。现在我还有两盒原装的索尼盒式卡式录音带还原封未动呢。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09-11-15 09:00 P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09-11-16 09:31 AM
卡式录音带,这可是真正的模拟声呀。
作者: wlx    时间: 2009-11-17 04:18 PM
李察基尔的一部影片让我听到了“欢乐颂”。。。林子祥的一部影片让我听到了“春江花月夜”(两部片名都不记得了,有点遗憾)。。。梁羽生的《广陵剑》让我知道了“广陵散”。。。音乐无处不在,常常在不经意的瞬间令人感动,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作者: jp    时间: 2009-11-17 05:01 PM
还有《时光倒流七十年》中拉赫马尼诺夫的音乐。
作者: YUEQUFEIYANG    时间: 2009-11-20 08:19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09-11-6 05:50 PM 发表
赵毅敏的《古典纵横》真的不错,在工作很忙的时候还想办法抽时间收听,确实学到不少东西。其实听古典音乐要有一个过程,当然首先要有兴趣。随便听、深入听当然付出就不同,涉猎有关古典音乐的信息:那些著名的曲目、 ...

版主:您好,广东台赵毅敏主持这个栏目能不能在网上收听,最好能给个地址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09-11-20 09:23 AM
小的时候在收音机上听到的古典音乐介绍,最有印象的是《动物狂欢节》,当时对于音乐的刻画能力非常有印象。楼上的各位对音乐发烧和音响发烧的意见我非常同意,好的音乐即使器材稍逊也不会失去其魅力,如果喜欢音响而没有好的音乐相伴,那是遗憾而苍白的。
作者: wlx    时间: 2009-11-20 09:35 AM
版主:您好,广东台赵毅敏主持这个栏目能不能在网上收听,最好能给个地址

全称是“广东台音乐之声”FM99.3。。。网址好像是http://www.fm993.com.cn。。。古典纵横节目是星期1-5晚上8-10时。。。。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09-11-20 10:06 AM
回YUEQFEIYANG:你在网络搜索键入“广东音乐之声”或“电台之家”就可以找到99.3的在线收听。网址:WWW.radio366.com。另外,如果你喜欢在线专门收听音乐电台,我推荐你收听香港电台第四台,这个电台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播放古典音乐,在上述网址就可以收到,具体时间我在以下扫描的《美乐集》已经有列明,从早上10点开始一直到晚上10点,那里的乐评人评论音乐还很尖刻呢。如果你有朋友经常出入穗港,你可以叫他帮你拿些《美乐集》(免费的)给你,这样你听起电台来方便多啦。在这个网址你还可以收听到北京的古典音乐电台。希望这样我能帮到你。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09-11-20 10:10 AM 编辑 ]

电台.jpg (132.1 KB, 下载次数: 157)

电台.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09-11-20 10:08 AM
标题: 回复 43# 的帖子
甚是。你一定首先取向在音乐啦。
作者: YUEQUFEIYANG    时间: 2009-11-20 01:39 PM
谢谢大家,我上网查找一下
作者: YUEQUFEIYANG    时间: 2009-11-20 01:44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09-11-20 10:06 AM 发表
回YUEQFEIYANG:你在网络搜索键入“广东音乐之声”或“电台之家”就可以找到99.3的在线收听。网址:WWW.radio366.com。另外,如果你喜欢在线专门收听音乐电台,我推荐你收听香港电台第四台,这个电台几乎每时每刻都在 ...

多谢版主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09-11-20 04:28 PM
我记得在自己的爱华随身听和台式音响上听古典音乐的时候,那是我最痴迷于音乐的一段日子,把所有看电视的时间都用来听了。到了有了自己的发烧音响,虽然总也会花点时间去比较音响上的差别,但是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拥有音响的原因,那就是要更好地去享受音乐。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09-11-21 07:57 PM
标题: 回复 49# 的帖子
十分认同你的观点:音响的最终目的就是再现音乐、享受音乐。
作者: fdxxy2007    时间: 2009-12-5 09:11 PM
我受父亲影响,自小就喜欢拆收音机拆闹钟(出于好奇和研究它们的结构),至于拆坏了多少被老爸狠扁了多少就记不清了。后来老爸用86元兑换卷在华侨商店买了一台富士单声道录放机,才知道徐小凤、汪明荃的歌声比收音机电视机里播的好听十倍。两年后有了四个喇叭立体声收录机,学业升上初中,物理课程中学会了基础知识后开始和同学一齐自己装功放钉音箱,倾尽所有换回一堆运放芯片、电阻电容、电位器等等,当第一台功放接上喇叭发出声音时,激动得就差没有放声痛哭
作者: fdxxy2007    时间: 2009-12-5 09:27 PM
出来社会就业后,节衣缩食买了一台先锋组合音响,呵呵... 才发觉我自己装出来的N个功放NN个音箱原来是这么难听。
一年多后,突然发现电器店中出现一种叫CD机的家伙, 竟然比我的磁带和胶碟好听十倍。艰苦奋斗数年后...... 终于买齐了整套音响,但是,   恶梦这才刚刚开始。
作者: fdxxy2007    时间: 2009-12-5 09:37 PM
买齐了一套音响后,朋友圈中兴起了摩机、教声,天啊~ 那些补品元件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总会适时地榨干你的一切收入。每次去广州带着一堆补品回家就一头埋在工作台上焊啊焊啊,不知不觉就到了第二天早上,洗个脸、揉几下干涩的双眼带着一身松香味去上班了。  当时随便说一句话都带有一股浓烈的松香味,谁敢说俺不是发烧友
作者: jp    时间: 2009-12-5 09:53 PM
楼上当年肯定没少跑惠福路、解放路吧?
作者: fdxxy2007    时间: 2009-12-5 10:08 PM
一晃数年,面对着经济赤字和一大堆器材的尸体,终于醒悟
自己土法摩机如许三多说的:是没意义的事情,要做就做有意义的事情。如集中资源买器材、合理配答、改善听音环境等。最终目的就是要听音乐嘛,为何不把重心放在音乐这里呢   呵呵...    最难处理就是那一大堆的补品和器材尸体了,卖不值几个钱一斤,收藏着又没有用处,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一粒电阻电容胆管,尽管老婆问起时说‘这小家伙一元七角买的’,但叫我丢了却怪心痛的。
作者: fdxxy2007    时间: 2009-12-5 10:08 PM
  JP老大也有类似经历么
作者: fdxxy2007    时间: 2009-12-5 10:09 PM
  没事干写一写自己的经历
作者: jp    时间: 2009-12-5 10:16 PM
哈哈,我很少焊机器的,当年只是玩过傻瓜IC、到惠福路买前置板,以及将自己的音箱换成珠江分频器、珠江低音、珠江球顶中音、银笛高音,里面换不同的吸音棉而已。总觉得DIY要真正做好,真的不容易。
作者: fdxxy2007    时间: 2009-12-5 10:20 PM
原帖由 jp 于 2009-12-5 10:16 PM 发表
哈哈,我很少焊机器的,当年只是玩过傻瓜IC、到惠福路买前置板,以及将自己的音箱换成珠江分频器、珠江低音、珠江球顶中音、银笛高音,里面换不同的吸音棉而已。总觉得DIY要真正做好,真的不容易。


你最后那句话,早十年八年告诉我就好了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09-12-5 10:23 PM
大凡音乐爱好者或音响爱好者,多少都有一段自己觉得平常但别人看来曲折艰难的发烧之路.一路走来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明白.从卡带到CD,从套装音响到现在的HIFI甚至HIEND音响,真难为我们这些执着甚至有些固执的大老爷们(亦不乏大小姐们)..............在此我提议向所有这些大老爷们,大小姐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
作者: jp    时间: 2009-12-5 10:50 PM
原帖由 fdxxy2007 于 2009-12-5 10 PM 发表


你最后那句话,早十年八年告诉我就好了

不用想得太多,走过的路也许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呀!
作者: fdxxy2007    时间: 2009-12-5 11:41 PM
  傻傻的就这样玩过来,以后想起也挺有意思的
作者: 芍药    时间: 2009-12-6 11:33 AM
从萧邦的夜曲开始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09-12-6 03:54 PM
标题: 回复 55# 的帖子
真的难为你啦,睇到你这艰难的路程,知道你有苦讲唔出。好在你早醒悟,“走上音响和音乐的正道”。恭喜你啦!
作者: fdxxy2007    时间: 2009-12-6 09:28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09-12-6 03:54 PM 发表
真的难为你啦,睇到你这艰难的路程,知道你有苦讲唔出。好在你早醒悟,“走上音响和音乐的正道”。恭喜你啦!


  回首已是百年身啦........................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09-12-6 09:41 PM
我最早听的是进口的磁带DG卡拉扬的100masterpieces系列的几张和Philips的classical on tour系列的一些
作者: 52巡警    时间: 2009-12-7 03:54 PM
我还在慢慢接触中......
作者: 午夜清风    时间: 2009-12-16 09:04 PM
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还好,我们有前辈的路可以借鉴.我们少走弯路!
作者: 2009lg    时间: 2009-12-16 09:22 PM
我的音乐发烧是听港台歌开始的,可能比较低级趣味吧
作者: 马生    时间: 2009-12-16 10:11 PM
我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听古典了,早年也有听梁荣超的节目,但当时印象较深的是香港电台的古典音乐,音色比我们这美多了。但比较较真地欣赏古典还是从玩音响以后,好的音响确实能进一步体现古典之魅力。
至于流行乐,小学时就在街上乱唱了 ............

[ 本帖最后由 马生 于 2009-12-16 10:13 PM 编辑 ]
作者: 三哒不溜    时间: 2009-12-25 10:32 AM
我得感谢我母亲,我自己亲身感受到胎教的作用。我母亲是音乐教师,我从一个胎儿到5岁一直都在母亲的乐器旁边,风琴,口琴,二胡。我根本不知道我哪天开始喜欢音乐,或许就是一直都喜欢。。。几十年了从没停止过!
作者: jp    时间: 2009-12-25 01:13 PM
3W有没有玩玩乐器?
作者: 三哒不溜    时间: 2009-12-28 11:47 AM
原帖由 jp 于 2009-12-25 01:13 PM 发表
3W有没有玩玩乐器?

非常惭愧,我一样乐器都没玩。
作者: HiFi123    时间: 2009-12-30 10:53 AM
原帖由 老梁 于 2009-11-8 09:26 PM 发表
有些朋友是用“大制作”,”大场面“的音源作试音碟。在下认为,用单件乐器演奏的音乐,更考器材。民乐方面,二胡、笛子、古筝演奏的乐曲,好的录音是不易的。建议大家,找张陆春龄老先生吹奏的笛子录音欣赏一下,您 ...
陆春龄南派笛子宗师啊!
作者: 马生    时间: 2009-12-30 01:18 PM
原帖由 老梁 于 2009-11-8 09:26 PM 发表
有些朋友是用“大制作”,”大场面“的音源作试音碟。在下认为,用单件乐器演奏的音乐,更考器材。民乐方面,二胡、笛子、古筝演奏的乐曲,好的录音是不易的。建议大家,找张陆春龄老先生吹奏的笛子录音欣赏一下,您 ...

老梁能否把这张CD的照片贴上来?
作者: HiFi123    时间: 2009-12-30 06:27 PM

雨果这张不错。

Glad Tidings
          HRP7148-2
          演奏:陆春龄  指挥:夏飞云
        曲目介绍
        [1] 潇湘银河         10:07         
        [2] 小放牛         4:15         
        [3] 喜报         5:17         
        [4] 今昔         6:18         
        [5] 梅花三弄         4:12         
        [6] 行街         6:53         
        [7] 欢乐歌         5:07         
        [8] 中花六板         7:33         
        [9] 鹧鸪飞         5:30         
        [10] 关山月 (古琴伴奏: 陈金龙)         4:40

[ 本帖最后由 HiFi123 于 2009-12-30 06:29 PM 编辑 ]
作者: 孔老二    时间: 2010-2-6 09:58 PM
标题: 回复 30# 的帖子
强烈同意老梁说法,在音响店看别人买音响,经常见到一种现象:店主通常用“发烧碟”给客人试听音响,但有的比较专业的音响店的店主就不一样,他们一般用单件乐器的音源CD(比如钢琴、小提琴、二胡、笛子)试音响。在下认为,用“发烧碟”试音响有误导顾客的嫌疑,因为“发烧碟”不能反映音响的真实状况,只有单件乐器的音源测试音响才是“正路”。当然,测试音响的动态承受还是要用“大制作”的,因此在下认为测试音响要多选择各种测试CD,但还是反对用“发烧CD”测试音响。

[ 本帖最后由 孔老二 于 2010-2-6 10:03 PM 编辑 ]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www.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