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jp 于 2010-4-29 10:59 AM 发表
难度相当大,需要有一定聆听经验才能讲得清楚。比如对于AVALON的低频和JBL的低频,两者的听感就差别很大,为什么会这样?恐怕光打字是说不清楚的。
原帖由 2009lg 于 2010-4-29 08:58 AM 发表
如题。我原来的书架箱在听蔡琴《老歌》第一首乐曲中,总是能听到低音的下潜。后来,我把脚架升高4厘米后,整个系统的平衡相当好了,现在再听蔡大姐时,低音的下潜没有了,只是感觉低音结实了。
上论坛,发现很多发烧 ...
原帖由 jp 于 2010-4-29 09:39 AM 发表
2009LG说——“落地箱的低音也没有下潜,只是它下面专门有一个低音。只有两个单元的落地箱,我个人认为是一个假落地箱,还不如买书架箱”。我想,在讨论这个之前,2009LG最好先弄清低频量感、低频下潜这些概念以及音 ...
原帖由 2009lg 于 2010-4-29 08:58 AM 发表
如题。我原来的书架箱在听蔡琴《老歌》第一首乐曲中,总是能听到低音的下潜。后来,我把脚架升高4厘米后,整个系统的平衡相当好了,现在再听蔡大姐时,低音的下潜没有了,只是感觉低音结实了。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0-4-29 12:41 PM 发表
JP版主,我试着作这样的分析,不知道对不对:
lg兄的音箱在原来的高度上放音,低频有驻波现象。这种低频“下潜”是虚的、假的。升高4厘米后,放音时低频的驻波消失或减少乐道,这时放音的低频才是真实的结实的? ...
原帖由 2009lg 于 2010-4-29 02:55 PM 发表
我为什么发此帖,主要是在年后(当时老梁还是生龙活虎)到老梁家听了AE5(多单元,箱体比老梁还高吧)后,听交响时,其整个音场“高度”有相当的“厚”度感,低音明显感觉是从下面单元出来的,没有下潜的味道。 ...
原帖由 2009lg 于 2010-4-29 03:53 PM 发表
学习了JP专业的解答。我的理解是:大口径单元(我想起码要10寸)的书架箱,其低音有下潜的。但是,低音下潜又与量感是相矛盾的。关于这一点,我又糊涂了![]()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0-4-29 04:27 PM 发表
JP解释的很到位,什么事情都要讲究平衡,玩音响也不例外。在某些方面肯定会要妥协的,突出哪一方面就是个人的取舍问题 ,不可能都做到极致。
原帖由 杅山客 于 2010-4-29 04:34 PM 发表
如果驱动功率过大,会使低音单元的冲程过大,使音圈超出有效磁场的范围,从而引起非线性失真,甚至损害单元。
一般不会,用家不会将声音开的太大,吃不消.
原帖由 jp 于 2010-4-29 04:43 PM 发表
确实如此,音响就是一门妥协、平衡的艺术,我们要学会接受不完美。曾和2009LG聊天时举了这么一个例子,虽然粗俗,但道理不俗,让人可以很好地联系到音响的不完美,请各位不要见笑:例如女人,丰满的通常 ...
原帖由 2009lg 于 2010-4-29 10:02 PM 发表
多谢各位高手的指点。明白一点道理。我的理解是:下潜是技术指标或是表面的东西,在实际播音时,如果下潜过多,其低音的量感就会少了。
我听老梁那对AE5时,其低音没有下潜,量感足。
本来想玩一次落地,可能又要泡 ...
原帖由 2009lg 于 2010-4-30 07:15 AM 发表
我的理解也与H兄一样,在下潜和量感两个指标上,主要看设计师如何取舍问题。所以,当一款产品箱出市后,其低音的下潜的指标就形成了,音箱是否能达到,还要看其功放的能力了。
另,个人观点:对一款只有5、6寸单元 ...
原帖由 flightjinn 于 2010-4-30 06:26 PM 发表
以前一直不知道低音下潜是什么概念,或者说到底是什么样的听感。后来听现场,发现低音提琴的演奏有时可以感觉到琴弦在晃动(频率很慢的,不是振动。管风琴也会有这种现象)。于是,以后我就一直把这种低音提琴琴弦的 ...
原帖由 duanlongjun 于 2010-5-1 03:34 PM 发表
大侠们,是不是同一个高素质耳机或者音箱,频响允许的情况下,音量越低下潜就比较好,但音质不见得好,反而音量大了下潜就相对差了,量感就好了,像JBL等产品是在一定的音量下达到设计者满意的下潜和量感,是这样的么 ...
原帖由 jp 于 2010-4-30 04:45 PM 发表
2009LG问:在什么情况下有、有什么乐器能使低音下潜?首先,在什么情况下有低音下潜?——低频量感丰富的乐器,例如管风琴、钢琴、倍大提琴、鼓,在演奏时都有低频下潜,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流露方式,因为它本来就是那 ...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www.changye.com.cn/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