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继续更新)私家碟照---我的唱片收藏 [打印本页]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7-13 09:42 PM
标题: (继续更新)私家碟照---我的唱片收藏
       说明:为了减少重复开贴的麻烦和方便各位朋友浏览,本人以后有关唱片收藏和介绍的资料以及以前发表过的相关内容均收集在此帖,也请朋友们把自己好的唱片一起贴出,共同交流和分享听音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期待你的加入。

[ 本帖最后由 yudeanwu 于 2011-9-1 12:13 PM 编辑 ]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7-13 09:42 PM
阿劳专辑: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0654&extra=page%3D1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1624&extra=page%3D1


海布勒专辑: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0668&extra=page%3D1




贝   交: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0550&extra=page%3D1



霍洛维茨: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0551&extra=page%3D1


傅   聪: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27579&highlight=%BC%FC%C5%CC%C9%CF%B5%C4


五大小协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7328&extra=page%3D3


巴赫小无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7183&extra=page%3D2


穆洛娃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7801&extra=page%3D3

[ 本帖最后由 yudeanwu 于 2012-11-18 01:46 AM 编辑 ]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7-13 09:43 PM
美艺三重组作品:


1、莫扎特钢琴三重奏全集(3CD)。此套演绎可谓家喻户晓,其历史地位无人可敌,莫扎特钢琴三重奏的最佳演绎。




2、贝多芬钢琴三重奏全集(5CD)。同样精彩的演出,三个男人水乳交融的配合,一气呵成。





3、海顿钢琴三重奏(9CD)。这套耗费了九年光阴才完成了全套录音,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套的成就奠定了美艺的霸主地位。





4、舒伯特钢琴三重奏全集(2CD)。舒伯特的曲风迷人,三位老者的演绎可谓锦上添花,让人听起来心旷神怡,彷如策马扬鞭于草原之上。




5、布拉姆斯钢琴三重奏(2CD)。布拉姆斯有莫扎特第二之说,他的许多作品都是脍炙人口,当然也少不了优秀的室内乐,神童第二加上三位男人的演绎,上演了一场四个男人的故事。





6、舒曼钢琴三重奏全集(2CD)和五重奏(1CD)舒曼的作品大多是浪漫抒情,这套钢琴三重奏更和爱情有关,通过美艺组合的倾情演出,显得诗情画意,别有滋味。





7、拉赫鲁尼洛夫悲歌三重奏。很多朋友可能对悲歌三重奏不是很关注,这主要是前面几部太出彩了,有点生活在别人光环下的感觉,但千万不要小视了这部作品带来的听觉冲击,还是这三个男人的演绎。





8、拉威尔、肖松钢琴三重奏。 拉威尔的《A小调钢琴三重奏》和肖松创作的《G小调钢琴三重奏》,也是常常被人忽略的精美作品,这是鲜明的印象派和古典主义结合以及晚期浪漫主义的阐释。三位大师演绎时正属于巅峰状态,此碟可谓演绎到位,入木三分。





9、德沃夏克和门德尔松。德沃夏克的作品大多呈现田园化的美态,此套中的杜美卡钢琴三重奏,悲喜交加穿插,表现的正是这种意境,而美艺好像对此作品也情有独钟,曾先后两次录制了此首作品,应当地说美艺是最佳的阐释者。门德尔松的钢琴三重奏,走的是抒情的线路,美艺演绎起来当然显得轻车熟路喽。






10、门德尔松和斯美塔那。斯美塔那的作品通常都会被冠以民族色彩,对自然风光的描写颇具写意,在美艺的阐释下这使我想起了中国的著名古筝曲"高山流水"。





11、莫扎特钢琴四重奏。此中演绎和在钢三重的表演同出一辙,不过本人觉得还要更为出彩卖力。




12、贝多芬三重协奏曲。呵呵,终于可以看到有位女性加入了,此套作品虽不能说是神品,但和稍后要介绍的其较为早期的同一作品录音,都应列入上佳之列。


[ 本帖最后由 yudeanwu 于 2011-7-13 11:14 PM 编辑 ]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7-13 09:49 PM
13、圣桑钢琴三重奏和弗瑞钢琴四重奏。圣桑和弗瑞的很多音乐都显得非常唯美多姿,许多室内乐更是精美绝伦,他们的作品在美艺组合的演绎下,犹如珍珠般光彩,美轮美奂,精彩绝伦。







14、贝多芬三重协奏曲和大公三重奏。这和之前介绍的三重协奏曲非同一录音,此版乃三个老头原汁原味的演绎,是未更换小提琴手的第一次录音,我更加喜欢这个版本,显得四平八稳又耐听。






15、舒伯特鳟鱼钢琴五重奏。虽然鳟鱼五重奏我最喜欢海布勒和格雷米欧的演绎,但美艺的这张也是不容忽视的,对舒伯特的作品对其几位来说是拿手好戏,总之喜欢鳟鱼的朋友这张唱片是绝对不能少的,有备无患。


[ 本帖最后由 yudeanwu 于 2011-7-18 01:57 P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13 10:01 PM
有好碟分享,我们有福了.
作者: wwh08    时间: 2011-7-13 10:05 PM
yudeanwu兄再次让我们开眼了!!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7-13 11:13 PM
除了震撼还是震撼!哪来的那么多好东西?羡煞旁人也!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7-14 07:49 AM
灰常羡煞啊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1-7-14 08:57 AM
Y兄在收碟上应该花了不少的钱
作者: jp    时间: 2011-7-14 09:47 AM
吴兄对室内乐颇有研究吧?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7-14 11:00 AM
吴兄那么多的碟子。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1-7-14 12:06 PM
楼主的好碟无数,令人眼馋( ⊙ o ⊙ )啊!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7-14 05:10 PM
美艺三重奏乐团在音乐发烧友心目中有着显赫的地位,几乎每个爱乐者都有美艺三重奏乐团的演绎的CD的收藏。Beaux Arts Trio1955年创立于美国的闻名世界的钢琴三重奏团。成立当年在汤格伍德的伯克郡音乐节上进行了首次公演。当年的创始团员是钢琴家普莱斯勒(M.Pressler),大提琴家格林豪(B.Greenhouse),以及小提琴家吉列特(D.Guilet)。吉列特于1968年退休,由小提琴家柯恩(I.Cohen)接替;1987年,大提琴家威利(P.Wiley)的加入形成了目前的组合,即普莱斯勒(钢琴)、卡维费恩(小提琴)、威利(大提琴);1992年,小提琴手由女小提琴家卡娃芬(I.Kavafian)担任。虽历经变更,美艺三重奏却始终保持着自1955年创团以来的优秀传统。创立40多年至今,美艺三重奏团每年进行120场以上的演出,累计已达4000多场。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是世界各大音乐中心如纽约、波士顿、柏林、伦敦、东京、巴黎、维也纳和欧美重要音乐节的常客,所到之处均受到音乐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和评论界的高度赞扬,被托斯卡尼尼誉为“自鲁宾斯坦、海菲兹和费尔曼之后最杰出的三重奏团”。《时代杂志》记者克里斯托弗·波特菲尔德曾如此评论道:“哥德将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而一场美艺三重奏的演出则可称为流动的建筑。”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美艺三重奏脱颖而出,超凡脱俗?“蒙特利尔之星”是这样回答的:“他们的奥秘在于他们精湛的技巧、天衣无缝的合作、默契的交流以及对音乐本身的领悟。三位音乐家具有独立的个性,但每个人都知道如何配合他人以使他们之间艺术上的合作达到一个统一的风格。”一些评论家声称“美艺三重奏是天才的组合”,并且认为:“美艺三重奏拥有一切——高水平的独奏技巧、三人之间的和谐一致、热忱、活力与自信。”在具体演奏风格上,《纽约邮报》认为:“音色是使美艺三重奏出类拔翠的特点之一。”在唱片界美艺三重奏团也是业绩不凡,有口皆碑。他们为Philips公司录制了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三重奏以及勃拉姆斯、德沃夏克、莫扎特、门德尔松、舒伯特、紫科夫斯基的三重奏作品,并与Walter Trampler合作录制了勃拉姆斯钢四重奏全集。迄今为止,他们最成功的录音要首推海顿钢琴三重奏全集了,这是由著名的海顿专家H·罗宾斯·兰登编辑整理的新版本。全套作品共14张密纹唱片,推出当年即获英国首屈一指的唱片杂志《留声机》颁发的最高奖“年度唱片”奖,the Crand Prix de l'Academie Charles Cros 1980和英国音乐同业公会评出的室内乐类一等奖。对此,乐评界的反应也是一片赞扬之声——“几乎找不到一个比美艺三重奏更适合的组合来演奏这样的音乐了。他们的演奏简直是精彩绝伦。”他们获得的其它奖项,还有许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美艺三重奏团的三位成员也不定期地举行独奏音乐会。“这对我们磨炼技巧很有好处,能使我们在技术上胜人一筹。”格林豪斯说。他又补充道,尽管如此,团体活动总是被放在第一位的。既要教课,又要演出。他们的日程安排得十分紧张,但他们总是设法使每次巡演的时间不超过三个星期,以免他们的学生太长时间没人指导。他们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学生倾注了极大的热诚。4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的活力与自信一如既往——“我们演奏得越多,我们对音乐本身的伟大与光荣就越深信不疑”。
作者: flightjinn    时间: 2011-7-14 05:53 PM
不错不错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7-14 10:35 PM
原帖由 jp 于 2011-7-14 09:47 AM 发表
吴兄对室内乐颇有研究吧?



回JP,在下喜欢室内乐倒是真,研究就谈不上了,呵呵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7-14 10:37 P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1-7-14 11:00 AM 发表
吴兄那么多的碟子。


回王兄,还凑合着用,不多不多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15 09:59 AM
真是个好帖,学习了。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7-17 07:14 AM
吴兄的宝碟真不少啊,羡慕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7-17 12:37 PM
原帖由 luhui 于 2011-7-17 07:14 AM 发表
吴兄的宝碟真不少啊,羡慕



碟倒是有些,但好碟就不多,呵呵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7-17 02:01 PM
首页继续更新美艺组合作品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7-17 09:13 PM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1-7-17 02:01 PM 发表
首页继续更新美艺组合作品

期望继续!我等渴望至极!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7-17 10:11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7-17 09:13 PM 发表

期望继续!我等渴望至极!



别急别急,慢慢有来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18 09:21 AM
细水长流,哈哈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7-18 11:44 AM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7-18 02:06 PM
慢慢整理,边听边上图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18 11:29 PM
求实惠的可找DECCA标的DOU小双张,还能找到一些美艺的作品集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1-7-18 11:31 PM 编辑 ]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7-19 12:25 AM
,版主推荐的是,其实就是同一录音。对于没有飞利浦情节的朋友,确实没什么两样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7-19 08:01 AM
美艺三重奏团我也是很喜欢的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7-19 10:45 AM
原帖由 luhui 于 2011-7-19 08:01 AM 发表
美艺三重奏团我也是很喜欢的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7-19 02:00 PM
格雷米欧演奏作品:



1、早期单声道作品专辑(德国PMDC)。这套3CD的专辑涵盖了舒伯特、德彪西、克莱斯勒、帕格尼尼等曲目。里面的舒伯特小奏给我印象深刻,从这套专辑也可看出格雷米欧早期的风格,相比后期显得要硬朗和明快,总之这是一套不可多得得唱片。







2、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全集(厚盒德版PMDC)。这套估计是无人不晓,几乎是莫扎特小协的代名词,其王者地位就无需介绍了。





3、莫扎特小协全集(西德单张版)。相比PMDC,音质更好,圆润丰满,散发小提琴独有的韵味。







4、莫扎特小协(小双张PMDC版)。应该是性价比最好的莫扎特小协全集了。





5、莫扎特小奏(德国PMDC)。名冠天下的莫小奏唱片,属于和哈斯基尔的巅峰之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唯一不足就是这两位大师没有录全集。






6、贝多芬小协(德国PMDC)。虽说贝小协的演绎不如莫小协来的出色,但也是上佳演绎,展现了贝多芬作品的另一面,作为乐迷当收之麾下。







7、贝多芬弦乐三重奏(德国PMDC)。也许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名气太多了,所以很多人忽略了他的三重奏作品,其实这套作品同样出色,音乐更为舒缓流畅,非常好听。








8、四大小协(小双张德国PMDC)。这是一套性价比非常高的唱片,将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布拉姆斯、门德尔松小协一网打尽,以较小的代价,同时享受四大小协,还有什么更划算的呢。








9、布拉姆斯小奏(日版)。布拉姆斯的三首小奏是其室内作品的经典之一,通过格雷的演绎,更加绚丽多姿,好听而不腻。







10、亨德尔的六首小奏(日版)。这是一张让你听出耳油的唱片,亨德尔优美音乐加上格雷甜蜜的演奏,不得不让人流连忘返。








11、巴赫小无(日版)。巴赫小无的名演如百花争艳,各具风采,但格雷的演绎当属此中的上佳之作,不少乐迷都奉其为首选,这也是个人喜爱的巴赫小无最佳之一,如果你只想收藏一套小无,格雷米欧无疑是最佳选择。








12、巴赫小协和双小协(西德银圈)。这是我听到的目前最好的巴赫小协,其他版本可以不要,这套是绝对不能少的。







13、巴赫小奏(德国PMDC)。这套唱片的评价也是极高,和谢林、瓦尔哈那套可谓是绝代双骄,有些时候鱼与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14、舒伯特小奏 (德国PMDC)封面颇具浪漫色彩,这也是舒伯特作品的本色,格雷米欧将个中演绎的如鱼得水、风情万种。







15、舒伯特鳟鱼五重奏 (德国PMDC)这个就不用介绍了,不听是你的损失。







16、莫扎特管弦乐3、4、5重奏全集(德国PMDC)。虽是管弦乐作品集,但格雷米欧三重奏组在此中担当了重要角色,也成就了这套唱片的完美演绎。







17、莫扎特弦乐2、3重奏全集(德国PMDC)。除了好听还是好听,无话可说。








18、莫扎特弦乐5重奏(德国PMDC)。这是一套 不可多得唱片,除了莫扎特音乐的优美旋律,还有格雷率领的五人组精彩演奏,无处不散发出华丽高贵的声音。





19、莫扎特小奏全集(德国PMDC)。这套全集,将莫扎特的小奏全部收录,由多位演奏家担纲。格雷和科林主要演绎了里面大部分的作品,是目前莫小奏最全的一套唱片。






20、门德尔松、布鲁克纳小提琴协奏曲(德国PMDC)。真的很奇怪,格雷米欧好像演奏什么作品都很好听,当然这张也不例外。







21、弗瑞、弗朗克小奏(德国PMDC)。格雷有很多和不同演奏家配合的小奏作品,最富盛名当然是和哈斯基尔,但这张和名气不大的两位演奏家同台,一样精彩无误。






22、贝多芬 “春天”小奏 (德国PMDC)。差点把这张绝妙之作遗漏了,属于阿劳和格雷的难得一见的大师级组合,也是我最为喜欢的春天,当然封面也是相当漂亮,得此一碟夫复何求。





23、贝多芬小奏全集(德国PMDC)。哈斯基尔和格雷的贝多芬小奏全集,两者乃珠联璧合,唯一缺点就是部分录音不够理想,虽是这样但不影响其经典地位。


[ 本帖最后由 yudeanwu 于 2011-7-21 07:48 PM 编辑 ]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7-19 02:44 PM
太多了,看到眼花缭乱.
作者: wwh08    时间: 2011-7-19 08:25 PM
牛!!!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1-7-20 05:29 PM
真···牛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20 10:51 PM
的确牛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1-7-21 10:45 AM
牛到晕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7-21 12:53 PM
大家一起牛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7-21 08:32 PM
谢林的小提琴艺术:谢林的作品数量惊人,我只收了他唱片的皮毛,还有很多好作品未能收入囊中。



1、帕格尼尼小协 (老日版)。谢林的这张碟可谓不多见,估计和压片数量有关。很多人都会收藏阿卡多的那套,但谢林的演绎相比阿卡多,要更为抒情和富有人情味,听了以后你会觉得帕格尼尼的小协并非炫技那么简单,同样有其内涵。








2、舒曼和门德尔松小协 (德国PMDC)。谢林应对此类曲目都是拿手好戏,安静聆听就是。








3、演奏克莱斯勒 (日版)。克莱斯勒的小品真是小提琴中的极品,除了他本人演绎之外,我最喜欢的就是谢林这套了,除了好还是好。







4、圣桑小协。影子回旋曲,茨冈和拉威尔 (德国PMDC)。这是我最喜欢的圣桑了,里面的曲目首首异常动听,封面也是经典之作,LOGO真漂亮。








5、维瓦尔第四季小协。维瓦尔第小协估计爱乐之人都有涉猎,版本丰富多彩,最为熟悉的应当是阿卡多的那套,谢林版同样不容错过,是必收的几张唱片之一。









6、贝多芬小协(西德版版)。谢林的贝小协是我最喜欢的演绎之一,虽然其声名不如大卫响亮,但这是一张不容忽视的好唱片,其细腻略带歌唱性的演绎时大卫所不具备的,喜欢贝小协的朋友这张应奉其为座上宾。






7、贝小协(老日版)。实在喜欢谢林的贝小协,纯属候补,再无他意。








8、巴赫小奏(老日版)。巴赫和瓦尔哈的完美演绎,曲风清纯,洒脱,相比格雷米欧那套有过之而无不及。








9、巴赫小协,G弦上的咏叹调 (德国PMDC)。这张唱片完全可以和格雷那套平起平坐,G弦上的咏叹调是我所喜欢的演绎,实在抵不住他的魅力,只能掏腰包收藏。







10、巴赫管弦乐作品、双小协等 (德国PMDC)。谢林的巴赫犹如春风拂面,不像格雷的甜腻醉人,但让人舒爽愉悦。






11、莫扎特5首全集(老日版)。虽然谢林的莫小协不如格雷出名,但也要列入到典范之列。






12、莫扎特小协、乐队合奏 (德国PMDC)。集合了莫扎特的7首小协和乐队合奏曲,这种诱惑是无法抗拒的,喜欢莫扎特的朋友岂可坐视不理呢?







13、贝小奏 (德国PMDC)。和海布勒的精彩演绎,不用多说。







14、贝多芬小奏和三重协奏曲 (德国PMDC)。这张唱片汇集了谢林、梅纽因、富尼埃、肯普夫四位大师,光看名号就足够吸引你的眼球。






15、布拉姆斯小提琴和大提琴协奏曲 (德国PMDC)。又是强强联合的典范,斯达克的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几分幽默、几分轻松、几分悠闲,不知不觉音乐就在你的思想里流淌着。







16、布兰登堡协奏曲 (德国PMDC)。谢林在此可谓大材小用,也造就了这张唱片的不平凡,谢林的加入是毋庸置疑的号召力,就凭他的名字,这张唱片又怎能错过。


[ 本帖最后由 yudeanwu 于 2011-7-21 08:37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7-22 11:30 AM
今天我去医院找医生,挂号的问我挂那一科,我答:不好说。挂号的说那你先挂精神科看看吧。到了医生那里,医生问我,你觉得哪里不舒服?我说:我满脑子里都是格罗米欧、谢林、美艺三重奏、HPILIPS,但不是实物,只是这些影像在我的脑际飞来飞去。医生问我哪里来的刺激源,我说在昌业论坛“音乐大家谈”栏目上有一个叫“YU......”的“毒源”,搞到我整整一个星期没有睡好觉,昨天开始出现了现在这种状况,医生,你快救救我啊!,医生煞有介事的给我开了一个方子:“真金白银一大把、“去石湾蒗过把口”、诚心诚意无限、稍带温柔的恐吓、软硬兼施的死皮赖面、好酒相约楼主、把他的“毒源”据为己有,疗程大概受益一辈子。我说吴兄你看着办吧。 (说个笑话乐一乐)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7-22 11:44 A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11-7-22 11:50 AM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7-22 02:10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7-22 11:30 AM 发表
今天我去医院找医生,挂号的问我挂那一科,我答:不好说。挂号的说那你先挂精神科看看吧。到了医生那里,医生问我,你觉得哪里不舒服?我说:我满脑子里都是格罗米欧、谢林、美艺三重奏、HPILIPS,但不是实物,只是这 ...





哈哈,我想冯巩、陈佩斯、赵本山看到音版的妙文都要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22 04:09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7-22 11:30 AM 发表
今天我去医院找医生,挂号的问我挂那一科,我答:不好说。挂号的说那你先挂精神科看看吧。到了医生那里,医生问我,你觉得哪里不舒服?我说:我满脑子里都是格罗米欧、谢林、美艺三重奏、HPILIPS,但不是实物,只是这 ...

作者: J-M    时间: 2011-8-9 12:58 PM
好碟不少。巴赫的小提琴大键琴奏鸣曲我收藏的DENON版,由李希特和科岗合作。名气虽不如瓦尔哈谢林这版,但也是不可多得的好版
作者: jp    时间: 2011-8-9 01:16 PM
李希特和科岗这两位,我认为其艺术地位是高于谢林的。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9 03:36 PM
列奥尼的.柯岗有一个“苏联小提琴家的魁首”的美誉,更有著名的苏联音乐家认为柯岗的技艺超越了已经去世了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1924年生于乌克兰的柯岗,其岁就学习小提琴,后再莫斯科音乐学院深造。评论认为:柯岗的演奏音准非常纯净,使用揉弦并不过分,控制力相当不错。但他的音乐个性并未能给人带来感人至深的特质,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音乐性格相形见拙。在后来的事业中,他的同事并不喜欢他,与他交谈也要小心翼翼。但对他在小提琴演奏方面的成就十分佩服。与谢林相比柯岗的录音并不很多,因此谢林也有着不少的拥趸。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8-9 10:12 PM
        我在这里只谈喜欢与否,我等门外汉真不敢评判哪位大师、名家更为伟大,因为这些个人都是实打实的手上功夫,不具备一定水准是吹不出来的,虽然我不喜欢朗朗,但我不否认他的钢琴表演家的地位。就如音响器材一般,各有所好。在我心目中克莱斯勒就是小提琴中的极品,无论谢林、格雷米欧,还是科岗、大卫等都拉不出克莱斯勒独有的声音和神韵,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个人风格吧。虽然其录音不多,音效也不尽人意,但就是好听,真是奇怪下面是我收集的克莱斯勒的11CD全集版和珍珠版小协专辑。



1、克莱斯勒的录音全集。





2、克莱斯勒珍珠版小协专辑




3、天龙版的克莱斯勒演绎自己作品


[ 本帖最后由 yudeanwu 于 2011-8-9 10:31 PM 编辑 ]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8-9 10:49 PM
标题: 回复 44# 的帖子
科岗的帕格尼尼第一小协是我最喜欢的演绎之一
作者: jp    时间: 2011-8-10 09:12 AM
克莱斯勒是和托斯卡尼尼那样的上一代宗师,地位自不必说,可惜当时的录音技术比较落后,无法完全再现他们的风采。最大的遗憾当属李斯特了,如果他晚生几十年的话,我们大家都可以领略到他亲手演奏的魔力了。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8-10 09:49 AM
好收藏,继续关注。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8-10 11:18 AM
原帖由 jp 于 2011-8-10 09:12 AM 发表
克莱斯勒是和托斯卡尼尼那样的上一代宗师,地位自不必说,可惜当时的录音技术比较落后,无法完全再现他们的风采。最大的遗憾当属李斯特了,如果他晚生几十年的话,我们大家都可以领略到他亲手演奏的魔力了。


JP说的是。虽然录音不理想,低噪有时挺大,偶尔还有咯吱咯吱的声音,但却丝毫不影响琴音的听感。其实很多单声道录音都非常棒,特别是50年代的,无论是艺术成就和演录不少均是经典之作,耐听而不腻。是时候该抛开一些音效的执着了,呵呵
作者: liu168a    时间: 2011-8-10 10:51 PM
古典很贵玩,软件贵,机贵,越玩越贵,本打算知足常乐,但面对毒品很难做到。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8-10 11:16 PM
原帖由 jp 于 2011-8-9 01:16 PM 发表
李希特和科岗这两位,我认为其艺术地位是高于谢林的。


同感
作者: J-M    时间: 2011-8-11 02:41 AM
单纯从录音上来说,我更喜欢PH的,原因不必多说了,天龙的录音,始终像是抹了一层油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8-11 02:00 PM
日版唱片确实有欠妥的地方,但一些老日版唱片也不乏好的制作,老东芝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天龙的早期也是不错的,飞利浦也有部分相当好,美版和德版的不少早期唱片也都是日本产的,这些唱片完全没有后期日本唱片的那种随意修改频段造成的声音失衡的情况,所以选择日本唱片要根据时间来判断,但千万不要买诸如XRCD一类的唱片。总之选择唱片还是根据个人的需要来选择,也不好一概而论。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8-11 02:04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8-10 11:16 PM 发表


同感


讲到艺术,对我来说就太高深了,实在不很懂。就好像音乐之旅和黑格哪个好一样,我也不好取舍,最好就是两个都搬回家,呵呵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8-11 04:37 PM
学习了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11 07:06 PM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1-8-11 02:00 PM 发表
日版唱片确实有欠妥的地方,但一些老日版唱片也不乏好的制作,老东芝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天龙的早期也是不错的,飞利浦也有部分相当好,美版和德版的不少早期唱片也都是日本产的,这些唱片完全没有后期日本唱片的那种 ...

凡音兄说的是;不同爱好的人对录音的偏好也不同,比如有人在试听音响时喜欢用人声软件,有人喜欢用钢琴声音试听,更有人喜欢用大锣大鼓软件试听音响。这可能是个人平时聆听习惯使然。我有两个朋友,只要听到古典音乐,他们就会昏昏入睡。没法,他们的音响都是超过十万级别的,他们就喜欢听蔡琴、童丽、龚玥等等,这可能与他们上班时间紧张有关,造成他们聆听的范围较为狭窄。(蔡琴、童丽、龚玥也是我喜欢的歌手之一,尽管个人认为其中的一些不耐听,但作为调料也很不错)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8-11 08:17 PM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1-8-11 02:04 PM 发表


讲到艺术,对我来说就太高深了,实在不很懂。就好像音乐之旅和黑格哪个好一样,我也不好取舍,最好就是两个都搬回家,呵呵


哈哈,您就太客气了! 看你收藏的碟片,就已经很能说明了.都是很好的版本.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8-11 10:23 PM
       换换口味,来点邓大姐的歌。虽说邓大姐早已香消玉损,斯人已去,但其音容笑貌和美妙歌声还时常才耳边响起。从求学时的热爱到现在的回味,都是令人感叹。不管喜欢如否,其成就和地位是毋容置疑的,借此帖再重温一番。


1、邓丽君的所有唱片中我最喜欢《淡淡幽情》这个专辑,其中宋词之美是功不可没,加上邓丽君的独特演绎,颇具古风。但个人认为在配乐上如果减少电子乐的使用,多采用古琴、古筝等一类的民族乐器,会更上一层楼。此唱片的录音也一般,但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之情。这张专辑我收藏了91东芝 1A1 TO、95东芝画像版和环球DCS版。我听了XRCD、LPCD、韩国银圈、复刻等版本(西德无缘得见),在这些版中91版还是要平衡许多,声音较为清晰,人声质感都要高出其他,可能就西德版能与之相提并论了,其他版本均无此效果,我认为是最值得收藏的一张邓丽君唱片。





2、灿丽的丽君1(金牛宫1A1)。






3、灿丽的丽君2(金牛宫2A1)






4、美丽的丽君1(金牛宫1A1)







5、美丽的丽君2(金牛宫1A1)





6、何日君再来
(金牛宫1A1)






7、全曲集(中文精选(金牛宫1A1)






8、少年爱姑娘
(金牛宫2A1)





9、邓丽君之歌(金牛宫2A1)



[ 本帖最后由 yudeanwu 于 2011-8-11 11:01 PM 编辑 ]
作者: myzcj    时间: 2011-8-12 12:05 AM
那张淡淡幽情的录音已经算不错的啦,凡音兄如果听了25周年的那张还要差了,呵呵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8-12 09:27 AM
邓的岛国情歌系列也还是可以的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8-12 09:38 A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8-12 09:27 AM 发表
邓的岛国情歌系列也还是可以的



芍药版所说极是。岛国情歌系列共有八张,里面有不少都是经典歌曲,其他专辑很难超越。我对其中的第一、四、八印象深刻,以前也有过几张,但已遗失,实属遗憾。老版再难寻,环球再版的效果不理想,只能就此作罢。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8-15 11:57 AM
顶一下吴兄的好收藏。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15 05:08 PM
凡音兄的邓丽君版本很多都没见过,失礼了。
作者: 老梁    时间: 2011-8-15 09:20 PM
标题: 唱片介绍---《金色的秋天》
唱片介绍 --- 《金色的秋天》

DSC_0405.JPG (730.68 KB, 下载次数: 208)

DSC_0405.JPG

作者: 老梁    时间: 2011-8-15 09:23 PM
《金色的秋天》这张黑胶唱片是1984年由“中国唱片”制作发行。唱片收录了十首我国优秀乐曲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并由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演奏。

今天,当我再次将这张至今已有近30年时间的唱片从唱片柜中取出来在我的音响系统中播放时,哪熟识而优美的旋律,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的激情,再次燃起!
这张黑胶唱片,可能在市场上难以找到了,在CD碟中,可能找到这个版本的录音,如果您碰到了,千万别错过啊。
   请让我在这里介绍一下这张唱片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 本帖最后由 老梁 于 2011-8-15 09:37 PM 编辑 ]
作者: 老梁    时间: 2011-8-15 09:25 PM
盛中国是中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生于1941年,五岁学琴,七岁苐一次公开登台演奏,“以天才琴童”而深得赞誉。从此,他一直受到极其严格的音乐教育。先后在其父盛雪小提琴教授及德国、苏联的小提琴家指导下学琴,并经常举行音乐会。
1960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跟随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列奧尼德.柯岗深造。两年后参加国际柴科夫斯基小提琴比赛并荣获奖状。
1964年回国后,他所举行的各种音乐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并已得到国内外听众高度评价的小提琴家了。他多次出国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到过亚洲、澳洲、南美洲等许多国家,并与不少世界著名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许多著名的古典小提琴作品和协奏曲,被国外音乐评论界权威人士誉为“杰出的音乐表演大师”“最迷人的小提琴家”。
多年来,他录制了许多唱片,盒式录音带。他的演奏曾被拍成电影及电视片,他还是个音乐的活动家,在中国音乐家协会担任要职。
盛中国的演奏曲目较广泛,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有他的独到之处,他的演奏风格热情和奔放,粗犷中含有细腻的情感,逐步形成具有令人音逝神往的魅力。
作者: 老梁    时间: 2011-8-15 09:30 PM
1、        赛里木湖抒情曲(黄虎威曲)
   乐曲写于1978年,它的哈萨克民歌风旋律优美而清新,乐曲把听众带到了新疆西北碧粼粼的赛里木湖。在那里,湖水、森林、蓝天、白云、以及牧场和畜群,构成了一幅相映成趣的图画,而小提琴田园牧歌风的歌唱,深深的表达出牧民的幸福和希望。
2、海滨音诗(秦咏诚曲  翟小松配器)
作于1962年,是一首以大海为背景,借物咏怀的音乐诗篇。抒情性的主题如歌,如吟,如诉,象是敝开的心灵,向着大海尽情地倾吐。主题在中段更富于激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人民的理想,以及大海一样坦荡宽广的胸怀。在华彩乐段后,原来偏重抒情的旋律,发展成沉思的音调。最后,乐曲在主题再现中充满着沉思、遐想的意味。
作者: 老梁    时间: 2011-8-15 09:33 PM
3、        瑞丽江边(施光南曲)
   瑞丽江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一条主要河流。乐曲描绘江边勤劳的傣族人民幸福愉快的生活和劳动,他们歌唱自己美丽富饶的家乡的明媚的风光,表现傣族人民对党的深情对新生活的赞美。
4、        峨眉山月歌(黄虎威曲)
此曲是作者于1981年根据唐代大诗人七绝诗《峨眉山月歌》诗意而创作的。原诗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芜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乐曲描写峨眉山月、秋夜、江水等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乐曲开始是宁静的,旋律优美动听,充满诗情画意。在情绪发展过程中,乐思如波澜起伏,恰似流不尽的滔滔江水,绵延不断,诉说着诗人的思念。最后,乐曲回到了宁静的秋夜气氛中,悄然消失,留下了一片幡然之情。
5、        新疆之春(马耀中 李中汉曲 王世光配器)
   此曲作于1956年,整个乐曲感情豪爽乐观,乐思奔放流畅,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反映了解放后新疆人民欢欣鼓舞的生活情趣。
作者: 老梁    时间: 2011-8-15 09:36 PM
6、        谷(翟小松曲)
“当你在这深山的沉寂中听见自己,此刻便在过去和未来中无限延伸。”这是偶然想起的两句话,意思很简单。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你如能从它徐缓的呼吸中感到自身的存在,    生命的瞬间便获得永恒的意义。
这当然不能作为《谷》的音乐的可靠释注。不过二者间有些接近之处就是了。
7、        金色的秋天(郭祖荣曲 翟小松配器)
《金色的秋天》写于1962年秋,当时国家处于暂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但作者到农村看到人们忘我的劳动,取得了田野里一片金色稻穗和满山柿子红遍的丰收在望景色,内心充满了希望与激情,写下了这一乐曲。
乐曲以《浪漫曲》风格写成单主题的复三部曲式,乐曲所表达内容如下:金色的秋天,田野里散发出稻香,蓝天绿水,漫山火红,阵阵秋风吹来,树叶沙沙鳴响,祖国的秋天多迷人,她激起我们深情地歌唱。
8、        采莲曲(盛雪曲 翟小松配器)
乐曲作于1956年秋,主题取要于湖南民歌。开始一段行板“引子”是描绘湘江两岸农村山光水色的清新秀丽。主题是不过分的快板。男女老少三两成群在清晨、晚霞中放棹于绿荫回绕的荷塘,边采莲藕边歌唱他们丰收的喜悦心情。中段6/8拍子,在舒展而轻飏的歌声中时而有激情地紧打慢唱的和音似在拍掌击节。最后是满载而归的主题再现。
作者: 老梁    时间: 2011-8-15 09:36 PM
9、        红河山歌(廖胜京曲 翟小松配器)
这是作者在学生时代的作品。50年代初期,作者曾去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访问并深入生活一年,该曲是根据云南红河地区彝族民歌写成。大致内容如下:在两小节的引子之后是一个优美而略带伤感的主题,它表现了彝族劳动人民纯朴而善良的性格以及由于历代统治者对他们进行压迫所留下的酸楚。紧接着是一段“叠韵”,似乎是一群唱和者在表示对领唱者的同情。在这之后是主题的重复出现,由于提高了五度,单色比先前明朗一些了。这好象一个人在向大家诉说了自己伤心的往事之后,由于得到了人们的同情而感到心情舒展了一些。接下去音乐的发展开始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舞蹈因素,同时我们还不时地听到空谷回音。这里的情绪更加活泼开朗。人们已经不再沉缅于痛苦的往事把眼光转移到民族平等与当家作主的今天,人们开始跳舞、对山歌 ……主题又一次出现,但这次用的是双弦并提高八度演奏。这里因速度放慢而显得宽广,似乎是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情讴歌。最后,乐曲在一种热烈的舞蹈中结束。
10、        牧歌(东蒙民歌)(沙汉昆曲 王世光配器)
1953年,作者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时,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乐曲根据内蒙昭乌达盟民歌:“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白云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象是斑斑的白银,撒着草原上多么爱煞人”所提示的意境,用带有引子和尾声的三段体结构写成。第一段形象地描绘出蓝天、白云、羊群、笛声,绿茵茵内蒙大草原的风光。第二段呈现出古代民谣中所描写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图景。第三段重现第一段的旋律并加上尾声:寂静的草原,清脆的笛声,牧人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16 09:16 AM
哈哈,老梁终于浮头了,还带来很不错的盛中国演奏的小提琴小品,有机会一定拜听!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8-17 06:05 AM
老梁介绍的小提琴真详细啊
作者: ye123    时间: 2011-8-19 12:28 PM

作者: myzcj    时间: 2011-8-19 06:45 PM
有个朋友说盛中国的梁祝拉的不错
作者: 老梁    时间: 2011-8-20 08:55 AM
是的,盛中国演奏的“梁祝”很不错,由于对故事的情节,作品的创作背景的了解,所以对乐曲的解读就不一样,演奏起来很有内函和韵味,是一个值得欣赏和收藏的录音版本。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8-27 12:02 PM
老梁一出谁与争锋,感谢老梁前辈带来好唱片,见到你真好
作者: 老梁    时间: 2011-8-28 08:39 PM
一张有特别意义的唱片

DSC_0497.JPG (751.73 KB, 下载次数: 263)

DSC_0497.JPG

作者: 老梁    时间: 2011-8-28 08:41 PM
当您们看到这张唱片的封面时,不用我说,都应该知道这是一张在特定的年代出版的唱片。这张直径7.5cm 33又1/3转的密纹黑胶唱片只录有两首歌曲,第一首就是《东方红》,第二首是《大海航行靠舵手》。由于这两首歌曲在当时来说,具有同等的分量,故唱片的名称只好两首歌名一齐上。

《文革》期间,无论是什么场合,什么会议,这两首歌曲是必唱的,开始时唱《东方红》,结束则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唱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
全国山河一片红,各族人民革命热情高涨,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和崇敬,在歌曲中充分体现出来,可以说,这种激情当今很难再现了。

上了年纪的朋友,想信对这两道歌曲都可以倒背如流了,然而,年青的朋友,则可能会感到陌生。在这里,我想把《大海入选靠舵手》的歌词背录出来,让年青的朋友知道一下。
大海航行靠舵手/ 万物生长靠太阳 / 雨露滋润禾苗壮 / 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 / 鱼儿离不开水呀 / 瓜儿离不开秧 / 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 / 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

唱片内容,每一面:东方红 (合唱)陕北民歌  李有源作词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合唱队演唱乐队伴奏
大海航行靠舵手(齐唱) 郁文作词  王双印作曲 首都革命文艺战士演唱并伴奏 唐江指挥
第二面:东方红(军乐)大海航行靠舵手(军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编配并演奏 刘玉宝指挥
中国唱片  XM- 1030

唱片出版至今虽有一定的年分了,但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以及很有气势,演唱(奏)的水平也相当高,唱片的质量还可以,所以,我不时地或朋友来寒舍作客时,从唱片柜取出来,播放一遍,回忆当年,又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作者: 老福    时间: 2011-8-28 10:09 PM
精彩。学习。
作者: jp    时间: 2011-8-29 09:38 AM
《大海航行靠舵手》很久没有听过了。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8-31 10:40 PM
有请老梁解说。


1、白毛女



2、红灯记


[ 本帖最后由 yudeanwu 于 2011-9-1 12:16 PM 编辑 ]
作者: 老梁    时间: 2011-9-1 12:01 PM
y 兄:您好。先提一个 意见,帖子的主题“有请老梁前辈”这几个字应该删去。
《白毛女》与《红灯记》是雨果公司早期的历史录音,很受发烧友的欢迎 ,其中捧得最红的应算是《红色娘子军》。
我们撇开一些政治上的因素,样版器的艺术是相当高的,可以说是千锤百练,像这样的文艺作品现在是很难再有了。
早几年,我曾在试音室播放《白毛女》这张CD碟,在场的几位年青人说了这么一句话:这是什么音乐?我苦笑,我不理解,我哑口无言。
有时间时,我会发表一下体会。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9-1 12:15 PM
原帖由 老梁 于 2011-9-1 12:01 PM 发表
y 兄:您好。先提一个 意见,帖子的主题“有请老梁前辈”这几个字应该删去。
《白毛女》与《红灯记》是雨果公司早期的历史录音,很受发烧友的欢迎 ,其中捧得最红的应算是《红色娘子军》。
我们撇开一些政治上的因素 ...


谨遵言示,即刻办理,呵呵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9-1 08:43 PM
原帖由 老梁 于 2011-9-1 12:01 PM 发表
y 兄:您好。先提一个 意见,帖子的主题“有请老梁前辈”这几个字应该删去。
《白毛女》与《红灯记》是雨果公司早期的历史录音,很受发烧友的欢迎 ,其中捧得最红的应算是《红色娘子军》。
我们撇开一些政治上的因素 ...



        非常赞同老梁的见解。虽我生于70年代,并未经历那段历史,但听父辈的口授言传也略知一二。我自小其实也颇为喜欢诸于《白毛女》、《红灯记》和《红色娘子军》等特点鲜明的音乐作品,以至于今天再次聆听依然是激动人心。如:录于71年的红色娘子军,,无论乐团还是舞剧的创作,其成就都非常高,可以说至今国内未见有出于其左右的作品。当时演奏这套作品的是中国舞剧团交响乐对(现为芭蕾舞团交响乐队)我认为异常出色,整个乐团就如行进的军队,整齐划一,气势磅礴,激情洋溢,就算是目前国内顶尖的中国爱乐比之也相去甚远。当时的演绎听起来是那么的朴实无华和坚韧无比,丝毫没有做作和娇柔之味,那种自然的流露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一下子就能击中你的胸怀,让人悠然而生的产生共鸣,也可从中窥视出那种真情实意。这种音乐只有经历了当时历史洗练的人们才能演绎的如此真实感人,这使我联想到那时的观众也是相当敬业和卖力,发出的掌声都是拳拳到肉,不像今天的象征性的拍几下了事。所以只有那时的特定环境才能产生如此的效应和共鸣,也只有那时的演绎才能原汁原味,而这些是我们现在最为欠缺和逐渐消忙的东西。正如老梁所说即使抛开一切政治因素,其艺术成就也是辉煌灿烂,在中国的音乐史上经得起传唱和褒颂。

1971年录音中唱版


[ 本帖最后由 yudeanwu 于 2011-9-2 10:58 AM 编辑 ]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www.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