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pg (61.23 KB, 下载次数: 760)
a.jpg (22.65 KB, 下载次数: 722)
b.jpg (70.64 KB, 下载次数: 690)
a.jpg (73.4 KB, 下载次数: 710)
b.jpg (89.18 KB, 下载次数: 781)
c.jpg (32.09 KB, 下载次数: 675)
d.jpg (63.46 KB, 下载次数: 686)
e.jpg (80.27 KB, 下载次数: 729)


a.jpg (58.94 KB, 下载次数: 699)
b.jpg (61.84 KB, 下载次数: 712)
a.jpg (45.68 KB, 下载次数: 663)
b.jpg (63.55 KB, 下载次数: 726)
c.jpg (44.21 KB, 下载次数: 644)
a.jpg (62.45 KB, 下载次数: 651)
b.jpg (73.66 KB, 下载次数: 697)
c.jpg (71.71 KB, 下载次数: 667)
a.jpg (77.42 KB, 下载次数: 682)
b.jpg (49.9 KB, 下载次数: 680)
a.jpg (80.59 KB, 下载次数: 433)
a.jpg (66.12 KB, 下载次数: 477)


留下我与同伙的对话、
笑声、
打闹声的“罪证”。。。一顿饱揍是免不了啦
。。。难道那时的一顿揍就把我揍上“音响发烧路”?
纳闷。。。原帖由 狐e刀 于 2012-3-15 10:44 AM 发表
记得78-79年,那时走私货相当泛滥,什么瑞士梅花牌手表,三洋、索尼收录机。。。我依稀记得,有一次与同伴偷玩我老爹的宝贝---三洋牌收录机,学着大人,按下录音键,其结果就是把‘奚秀兰’的磁带录删了大半,...





原帖由 jp 于 2012-3-15 11:12 AM 发表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广州中山六路、解放中路、人民中路一带有不少音响店和电子元件商店,如“泛音”、“惠普”、“西门口电器城”等。那时国产品牌如“先驱”、“东方”、“至高”、“小旋风”、“ONE”、“JVE ...





非常、非常牛!!!
。。。也难怪你这帖把大伙的往事都诱出来,我顿打还记得清楚呢


原帖由 jnu 于 2012-3-15 02:44 PM 发表
看见三洋录音机想起上世纪80年代初,“南风窗”带进来的三洋4500身立声(当时香港的叫法)录音机,当时真是高档音响,还有那随机附送的电声音乐试音带,当时真不知羡煞多少人。

原帖由 jp 于 2012-3-15 02:54 PM 发表
记得“康艺”这个牌子收录机当时也很流行。四年级去某位有南风窗的亲戚家,他家的小孩就是用康艺的双喇叭给我播《十个女仔》的。过了五、六年后出现的SHARP 700已经可以算HI-END了。![]()



100_5741.JPG (150.41 KB, 下载次数: 424)
原帖由 jp 于 2012-3-15 02:54 PM 发表
记得“康艺”这个牌子收录机当时也很流行。四年级去某位有南风窗的亲戚家,他家的小孩就是用康艺的双喇叭给我播《十个女仔》的。过了五、六年后出现的SHARP 700已经可以算HI-END了。![]()


原帖由 jnu 于 2012-3-16 08:41 AM 发表
记得当年流行港台歌曲和欧美迪斯科音乐。 80年第一次听到由南风窗吹进来宝立金出版邓丽君“小城故事”,后陆续有罗文、许冠杰、许小凤录音带。“好歌献给你”、“红绵”、“十个女仔”周街都听得到,不过“十个女仔” ...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3-15 05:10 PM 发表
我的第一部卡式录音机就是夏普的,那是听的最多的是许冠杰的歌。后来那些轻音乐把我带进了古典音乐的圈边;什么土耳其进行曲、多瑙河圆舞曲、格里格的佩尔.金特晨曲、罗西尼的威廉.退尔、索佩的铁铬混合带,稀土带,铁氧体带等等。我现 ...

原帖由 jnu 于 2012-3-16 11AM 发表
记得还是上世纪70年代文革时期,有海员说下次去新加坡带部二手录音机回来。我在想带录音机回来做什么?这么笨的东西有什么用。因为那时候只知道开盘录音机。海员说很小的,像一本小说那么大。当时听了好羡慕也有些茫 ...

100_4499.JPG (120.19 KB, 下载次数: 476)
100_6837.JPG (78.8 KB, 下载次数: 467)
c.JPG (92.67 KB, 下载次数: 434)
g.JPG (128.87 KB, 下载次数: 474)
m.JPG (90.24 KB, 下载次数: 477)
a.JPG (138.5 KB, 下载次数: 480)
100_6769.JPG (77 KB, 下载次数: 431)
100_6773.JPG (85.87 KB, 下载次数: 460)
100_6781.JPG (76.57 KB, 下载次数: 465)

原帖由 jp 于 2012-3-16 11:31 AM 发表
文革期间就接触卡式录音机不简单了,我是在1978年才见到卡式收录机的。不过,87年我读大学时竟然在学校资料室里是用开盘机听《新概念英语》的,每人一台哦。![]()




原帖由 HiFi123 于 2012-3-16 05:05 PM 发表 《荷东》之后,太平洋推出了《猛士》系列,那个更猛
当年的岭南新歌榜出了一堆原创好歌,可惜广州留不住人啊,高林生、林依轮、毛宁等歌手陆续北飞,可惜了啊。
看到了自己的发烧经历中的一段,很感动!

原帖由 jp 于 2012-3-16 11:48 PM 发表
90年左右,音乐台的马国华先生(当时用“骆华”这个名字)已经开始推介本地创作了,甜歌王后李玲玉还唱了《黑色太阳镜》这首摇滚味十足的歌曲呢,想不到吧?90年代中期,广东乐坛更是达到顶峰。记得94年底参加了一 ... 96-99年曾为在军区礼堂、天河城举办的音乐台季选颁奖典礼提供全场音响设备,并负责调音、播放等一系列工作。

原帖由 HiFi123 于 2012-3-19 09:59 AM 发表
这个要支持。可惜现在也不流行搞Hi-Fi演示会了,当年曾经去友谊剧院听广东电台音响世界主持谭天玄、周道主持的音响秀,现在两位致力推广广东音响发烧的主持都已经荣退。![]()

原帖由 渔歌 于 2012-3-19 11:57 PM 发表
LZ好文!顺着大家的思路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岁月。我的初烧也是从收音机开始的,那时天天守着家里的那台老旧熊猫牌电子管收音机听样板戏,之后弄到一台中华206单声道电唱机(LP机)后,就算真正步入音响爱好者行列,之 ...
原帖由 guanh11 于 2012-3-20 01:17 PM 发表
上世纪90年代初,每天中午休息都去广州起义路的“中图”买LP唱片,前前后后买了100张。
有走私罚没的(封套打一个缺口)进口的,全新的10---20元/张,有DG,伦敦,宝丽金,飞利浦
等。
后来,中图广州进出口 ...
你说的那几个地方我也常去呀。另外在中山六路有家“亚洲音像厂门市部”也不错呀,有很多黑胶引进版卖。在2000年时,那里曾有一批全新的进口古典黑胶销售,50元一张,那时我心里老想着中图门市部15元一张的价格,嫌贵没买,后来再去看就没有,不知其中有没有guanh11兄的功劳呀?
90年代中期,中图门市部也不时搞一些黑胶唱片展销,那时黑胶收藏者已经不少了,一大早没开门已经围了不少人。不过,赵毅敏等人因为认识中图的人,通常都是先进去搜寻一番,等我们进去时基本都没什么好货了。白天鹅展时中图也会卖一些黑胶,不过基本是“西班牙”版。要说可惜,就是90年代初在中山图书馆搞那几次黑胶唱片展销,品种多、版本好,像DG、EMI、DECCA、RCA等名盘比比皆是,可惜那时在读书囊中羞涩,实在买不起太多(15元一张,而我一个月伙食费才50元)。现在想起来追悔莫及,不过也由不得自己呀,试想在90年谁会爽快到一次就付300元买20张黑胶?300元已经是当时许多人一个月的工资了。后来听说这批黑胶被广州前辈发烧友林恒先生收了很多。
原帖由 jp 于 2012-3-20 02:01 PM 发表
看来guanh11兄也是资深黑胶唱片收藏者呀,家中一定收藏颇丰吧?你说的那几个地方我也常去呀。另外在中山六路有家“亚洲音像厂门市部”也不错呀,有很多黑胶引进版卖。在2000年时,那里曾有一批全新的进口古典黑 ...
当年初销,LP比较平,CD刚刚出世,要60---160元,



|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www.changye.com.cn/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