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彩云之南——边关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3-29 11:11 AM
标题: 彩云之南——边关

边关,边关,从内地到这里,一跨步就出了国。
去年专门到云南瑞丽采风,边防是要去一回的,没见过对面那座山,那些人算是白来了。这里是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真是异域边地,奇特的民俗文化,浓厚的宗教氛围,使人目不暇接。昌业论坛上,大家都是情趣丰富,爱好广泛,民族边地风情可能会引起大家的兴趣,有鉴于此,本人分几个专题,用图片向大家汇报所见所闻,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去亲自领略和体验。
上图:银井口岸的边防战士。黄线边就是缅甸。




[ 本帖最后由 老庄子 于 2012-3-29 03:27 PM 编辑 ]

中缅边关_0566.jpg (165.52 KB, 下载次数: 486)

中缅边关_0566.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2-3-29 11:22 AM
战士雄姿!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3-29 11:22 AM
银井寨距瑞丽市约11公里,位于有名的中缅边境71号界碑旁,是个典型的“一寨两国”边境地区。从瑞丽至弄岛的公路将同一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的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的称为芒秀。寨中的国境线以竹棚、村道、水沟、土埂为界,因此,中国的瓜藤爬到缅甸的竹篱上去结瓜,缅甸的母鸡跑到中国居民家里生蛋便成了常有的事,边民们每月数十次地穿越神圣的国境线而浑然不觉。寨子里的老百姓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他们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同赶一场集,和睦相处,世代相承,传为佳话。
图为两国共用的水井。

中缅边关_0558.jpg (213.85 KB, 下载次数: 435)

中缅边关_0558.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2-3-29 11:31 AM
阴天更能反映德头的特点,湿润、油润!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3-29 11:35 A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2-3-29 11:31 AM 发表
阴天更能反映德头的特点,湿润、油润!

哈哈,药版这回猜错了,去年到瑞丽拍摄用的是1DS3+35/1.4L,这套行头出来的画质当然不是NEX能比的,也没有可比性。在大尺寸,一米以上就能看出区别了。

[ 本帖最后由 老庄子 于 2012-3-29 11:38 AM 编辑 ]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3-29 12:34 PM
边境线的概念,有时很模糊,拍照的时候,弄不好就一脚“偷越”了国境,发现这个提示,心想罚款也不过500元,当然这是给游人立的规矩,寨子里的乡亲就不知道是不是也要这样循规蹈矩。

中缅边关_0557.jpg (231.67 KB, 下载次数: 441)

中缅边关_0557.jpg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2-3-29 01:02 PM
老庄子老师是由北到南。。。。。。。。。。
作者: jp    时间: 2012-3-29 01:23 PM
国境线可以随意跨越,很奇特的景象呀。
作者: jp    时间: 2012-3-29 01:25 PM
老庄子这组照片3D感强,有一种类似油画的厚重感,相比之下配5N那个蔡司镜头色彩稍嫌夸张。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3-29 01:54 PM
跟着老庄子游云南!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3-29 02:49 PM
原帖由 jp 于 2012-3-29 01:25 PM 发表
老庄子这组照片3D感强,有一种类似油画的厚重感,相比之下配5N那个蔡司镜头色彩稍嫌夸张。

JP眼睛很毒,35/1.4L得益于大光圈,浅景深,我拍有些场景的时候光圈要开到底,所以有立体感,色彩要我看来与蔡司相似。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3-29 02:52 P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12-3-29 01:02 PM 发表
老庄子老师是由北到南。。。。。。。。。。

哎呀,谈不上当老师,许多方面要想大家学习。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3-29 02:53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3-29 01:54 PM 发表
跟着老庄子游云南!

哈哈,画中云南,你不是也游了一回吗?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3-29 03:03 PM
不像地图上线条粗粗、几种颜色标注的国境线,这里的国境线就是画在地上的这条黄线。图中准备穿越国境线的学生是缅甸孩子,他在中国上学,放学跨越国境回家,可以说是全世界行走路途最短的留学生,一天他就这样来来回回出国好几趟,很奇特。

中缅边关_0559.jpg (228.82 KB, 下载次数: 345)

中缅边关_0559.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2-3-29 03:38 PM
是否调过片,我的显示器显示饱和度与对比度比较高,很浓郁,一般佳能的原片是偏淡与灰些的,因而疑是德头的浓郁色彩风格。
C家35L这头正是我之前与5D机身的挂机头,与2470L,85L在一次外出拍摄中一同遗失,损失严重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2-3-29 03:41 PM 编辑 ]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3-29 04:02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2-3-29 03:38 PM 发表
是否调过片,我的显示器显示饱和度与对比度比较高,很浓郁,一般佳能的原片是偏淡与灰些的,因而疑是德头的浓郁色彩风格。
C家35L这头正是我之前与5D机身的挂机头,与2470L,85L在一次外出拍摄中一同遗失,损失严重

损失惨重呀!!对此深表同情。
拍照片,我一般都用RAW格式,肯定是要后期的,一般调调黑阶、曝光,喜欢胶片风格可以动动蓝和黄,好镜头出来的片子调得很轻微,基本保留原来的优点。暗光下,这支镜头有点蔡司和莱卡的风格,层次好,饱和度高,畸变少,是佳能用心打造的当家花旦,我很喜欢。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3-30 09:44 AM
虽然在主权上是两个国家,一个寨子却同属一个民族:傣族。因此生活方式没有区别,文化习俗、饮食起居没有差别,这不缅甸的菜农也把新鲜的蔬菜通过这里运到附近中国的菜市场。

中缅边关_0562.jpg (240.65 KB, 下载次数: 276)

中缅边关_0562.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2-3-30 11:08 AM
估计是我显示器的问题,看这组对比比较大,暗部无过度层次了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3-30 11:51 A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2-3-30 11:08 AM 发表
估计是我显示器的问题,看这组对比比较大,暗部无过度层次了

都说颜色艳,我这里还行。莫非是我的显示器没调好?不会呀,前天才用这个出片的,再上几张看看。
不像银井一个村子,最多是个跨境通道,这里就是一个古老的口岸了:畹町桥。
畹町桥位于畹町市区一侧,是中缅两国交界河上的界桥,也是中缅两国人民通商互市、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该桥于1938年抢修滇缅公路时初建,是当时我国对外联系的重要国际交通口岸。几十万中国远征军从这里进出境,几百万吨军援物资从桥上通过运往内地,因而名震一时。近几年为了两国边贸发展的需要,修成更宽更牢固的钢筋水泥桥。桥的两头分别驻有两国的海关、边防检查站等单位。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两国商人、边民在这里进出,一派和平安宁的祥和景象。图为桥头缅甸一侧的缅甸“帅哥”。
1DS3+70-200/2.8L IS

[ 本帖最后由 老庄子 于 2012-3-30 12:34 PM 编辑 ]

中缅边关_0555.jpg (241.29 KB, 下载次数: 268)

中缅边关_0555.jpg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3-30 05:19 PM
二战期间,日军封锁了中国所有的出海口,滇缅公路成了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援助中国战略物资的唯一陆上通道,畹町就成了中美英三国盟军的大本
营和物资的集散地,每天有成百上千辆军车从这里将物资运往内地,几十万中国远征军从这里出入国境,畹町才开始发展起来。畹町河对岸是缅甸的九谷镇,
两国鸡犬之声相闻,边民自由往来,友好互市。许多边民都有跨国姻亲关系。许多缅甸人还到畹町经商,他们说缅语、卖缅货、使用两国货市,有的连招牌也用缅文书写。另外还有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商人也云集畹町,使畹町成了各国物资的集散地。美国、法国的化妆品,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的首饰及工艺品,缅甸的小食品、农副产品、珠宝玉器,中国的各种工农业产品在这里都可以买到。图为,从畹町老桥中国一侧看缅甸,对面着制服的人是缅甸边防军军官。

中缅边关_0552.jpg (230.58 KB, 下载次数: 293)

中缅边关_0552.jpg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2-3-30 06:58 PM
35/1.4L绝对的牛头,厉害。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3-31 12:53 PM
这就是老畹町桥,据说当年修这座桥耗时近三年,今天看来多么不可思议。

民俗歌舞_0269.jpg (245.63 KB, 下载次数: 259)

民俗歌舞_0269.jpg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2-3-31 03:17 PM
何时建造?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3-31 04:18 PM
原帖由 在路上 于 2012-3-31 03:17 PM 发表
何时建造?

半个多世纪前的九谷桥,只是由两根并排的木头组成的简易桥。1938年滇缅公路开通后,重修了一座石拱桥。抗日战争期间,出国作战的几十万中国远征军和盟国援助中国抗战的军火物资都经过九谷桥进出。毁于抗日战火的九股桥直到1946年才重建钢架桥,1979年再次修葺加固,桥高9米,宽5米,长20米。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3-31 04:44 PM
畹町桥头的这块石头真是价值连城,中缅边境地区,玉石翡翠生意十分兴旺。在以后的专题里,会专门展示这方面的内容。

[ 本帖最后由 老庄子 于 2012-3-31 04:48 PM 编辑 ]

民俗歌舞_0270.jpg (217.13 KB, 下载次数: 280)

民俗歌舞_0270.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2-3-31 04:53 PM
看到这玉石,想起同事几年前到缅甸出差,带来的玉器又好又便宜。
买玉到缅甸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3-31 05:04 P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2-3-31 04:53 PM 发表
看到这玉石,想起同事几年前到缅甸出差,带来的玉器又好又便宜。
买玉到缅甸是不错的选择。

哈哈,王版肯定懂石头,从你的大名就猜得到。面对林林总总、琳琅满目的玉石,我等只能感叹懂得太少。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2-3-31 05:20 PM
原帖由 老庄子 于 2012-3-31 05:04 PM 发表

哈哈,王版肯定懂石头,从你的大名就猜得到。面对林林总总、琳琅满目的玉石,我等只能感叹懂得太少。
老庄子老师,玉石我也不太懂。我们附近揭阳有一小镇,男女老少全民皆兵,都做玉石生意,闻名远近,刚好昨晚还看见中央台有播采访报道。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 08:39 AM
老庄子真讲究,技术好,有研究,拍得好!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4-2 02:35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4-2 08:39 AM 发表
老庄子真讲究,技术好,有研究,拍得好!

多谢音版的表扬和鼓励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4-2 11:29 PM
瑞丽口岸目前是中缅边境口岸中人员、车辆、货物流量最大的口岸,其东、南与缅甸棒赛、木姐、南坎三个城市相毗邻。姐告是起于上海320国道的终点,是昆瑞公路与缅甸的"史迪威"公路相接点和大西南沿边开放的主要城市,是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近年来瑞丽口岸边民互市贸易,边境小额贸易、一般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出口商品达2000多种,进口200多种。不少中国商品通过缅甸转口到孟加拉、泰国、新加坡、印度和中东国家,国外各种商品也源源不断通过瑞丽口岸进入我国内地。看着在口岸排队等待签证的缅甸人,才知道随着入境人员的增多,口岸的改扩建工程正在实施。

中缅边关_0442.jpg (226.64 KB, 下载次数: 314)

中缅边关_0442.jpg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4-2 11:33 PM
去年,瑞丽口岸出入境流量创历史新高,客流量最高一天达28000余人次。云南瑞丽边防检查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共有821.6万名旅客和187万辆车辆从瑞丽口岸出入,同比增长11.7%和24.4%,流量和增幅均创历史之最。这一切都源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强力助推。图为繁忙的入境口。

中缅边关_0449.jpg (187.25 KB, 下载次数: 317)

中缅边关_0449.jpg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4-2 11:36 PM
在缅甸一侧,刚拿到护照准备进入中国口岸的缅甸人。当然,我拍照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进了缅甸。

中缅边关_0437.jpg (205.02 KB, 下载次数: 307)

中缅边关_0437.jpg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2-4-2 11:38 PM
兴高采烈的缅甸人

中缅边关_0433.jpg (214.49 KB, 下载次数: 309)

中缅边关_0433.jpg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www.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