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到城隍庙求支“好签”——广州城隍庙之行(完) [打印本页]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4 08:51 PM
标题: 到城隍庙求支“好签”——广州城隍庙之行(完)
  “到城隍庙求支好签”大概会是很多人的口头禅。但凡人们在生活中、感情上、生意里遇到困惑,一时无法解脱,就自然而然想到精神上的期盼和寄托。这时人们就会想起神庙里的神仙们,当然信仰不同,去拜访的地方也不同,有去佛庙的,有去道观的,有去教堂的,但目的只有一个;祈求上天的保佑,祈求神灵的指点。
    城隍庙就是人们祈求发财安康的地方。1996年我去过上海的城隍庙,对上海城隍庙早有所闻,甚至有说;到上海不到城隍庙不算到过上海。上海城隍庙周边是一个非常大的集市,集中了上海的美食,我就最喜欢上海的五香蚕豆和上海笼仔包。于是除了饱餐一顿外还带上不少土特产回广州。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城隍庙旁边的“豫园”,那可是非常雅致,又是典型的江南小景风格的皇家园林。
    回过头来说说广州的城隍庙。广州有个城隍庙,我还是在2000年间知道的,一次偶然机会,想由文德路穿过中山四路直接到越华路,经过的一座古庙,询问才知道那就是广州的城隍庙。不过这个城隍庙比起上海的城隍庙规模就小了许多。这时的广州城隍庙还未修葺,处于封闭状态。得益于广州亚运会,城隍庙的修葺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得以实施。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8-16 07:09 AM 编辑 ]

城隍庙牌坊.jpg (108.58 KB, 下载次数: 482)

城隍庙牌坊.jpg

大门 .JPG (130.01 KB, 下载次数: 450)

大门 .JPG

大门1 .JPG (94.29 KB, 下载次数: 445)

大门1 .JPG

大庙二进 .JPG (125.8 KB, 下载次数: 410)

大庙二进 .JPG

IMG_0081_conew1.JPG (133.34 KB, 下载次数: 428)

IMG_0081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4 08:53 PM

,本义就是土筑的高墙,高墙之外,再挖深沟,有水者为,无水的壕沟便是。城与隍,构成了冷兵器时代官府与市民最安全的保护屏障。因此,远在孔夫子时代,每逢除夕,人们都要极隆重地腊祭八神,八神中的第七神水庸,即城隍。因为水即隍,庸即城。广州人口语中形容一个人走狗屎运有水鬼升城隍之说,殊不知城隍原本即是水鬼。

城隍 .JPG (177.27 KB, 下载次数: 462)

城隍 .JPG

城隍 B .JPG (173.65 KB, 下载次数: 467)

城隍 B .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2-8-4 08:54 PM
情迷版好介绍!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4 08:56 PM
    蜷缩于街巷一隅的广州城隍庙,曾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曾几何时,它却是城市的灵魂。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是明清时期岭南地区最大、最雄伟的城隍庙。据历史记载,广州府的城隍由于是受省级长官拜谒,地位比本省其他府城城隍高,到了清雍正年间,广州府城隍升格为管辖全省的都城隍,广州府城隍庙升格为都城隍庙。原城隍庙有仪门、中门、拜亭、大殿等,拜亭左右有斋宿所,曾被评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1920年拆庙建街时,拆去拜亭前的建筑,铺成了一条长达280的大街,城隍庙也拆剩大殿和拜亭。1993年被列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不对市民开放。20101031起正式免费对市民开放。
        广州城隍庙在中山四路的忠佑大街,原是供奉守护城池神祗的坛庙。城隍神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之一,是护城佑民、主掌冥籍之神。城隍庙主祀城隍,另有文武判官、二十四司。二十四司中地狱司威慑人。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在明清时期是广州城内的标志性建筑,规模比得上北京的城隍庙。一年前的城隍庙破烂烂,但现在可以说是光彩重生,在净高十二米的城隍庙大殿内,四盏两米高的八仙红木大宫灯高高挂起,三尊贴有真金金箔的城隍爷已经重回宝座,不过就被红布覆盖着,稍后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大殿两侧的墙上镶嵌有大型壁画《开天辟地神仙眷》,是三四十名画师花了半年时间赶制的,高度超过八米,有可能是省内最大的壁画
  城隍庙这次大修可以说汇聚了岭南建筑最精华的元素,三雕、两塑、一彩的精致工艺随处可见,城隍庙外还用福建花岗岩和东南亚菠萝格,建起明清风格的如意斗拱牌楼更显气派威武。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8-4 09:14 PM 编辑 ]

城隍宝殿 .JPG (142.7 KB, 下载次数: 398)

城隍宝殿 .JPG

城隍庙一角 .JPG (148.69 KB, 下载次数: 395)

城隍庙一角 .JPG

城隍庙一角 A .JPG (144.11 KB, 下载次数: 397)

城隍庙一角 A .JPG

精美雕梁 .JPG (176 KB, 下载次数: 432)

精美雕梁 .JPG

走廊 扇门 A.JPG (148.35 KB, 下载次数: 406)

走廊 扇门 A.JPG

走廊 扇门.JPG (155.68 KB, 下载次数: 404)

走廊 扇门.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4 08:58 P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2-8-4 08:54 PM 发表
情迷版好介绍!

王老师捷足先登游城隍,多谢捧场!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4 09:12 PM
每逢正月元宵、城隍寿诞、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这些大日子,官府衙门要循例举行官方祭祀,同时或他时举行的民间庙会活动更是香客云集,热闹非凡。城隍庙是慈善会,常常有钱米医药、被服棺木施舍;城隍庙是山寨法院,要为人主持公道,排解纠纷;城隍庙是大剧院,演绎忠臣孝子、节妇烈女的悲欢离合,娱乐民众,教化群氓;城隍庙还是穷人的最后避难所,无家可归的落难者,可以侥幸讨得一餐,求得一宿;城隍庙也像教堂,普通人家的婚丧嫁娶,官场里的荣辱沉浮,生意上的盈亏赔赚,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庇佑和安慰;不仅新官上任要到城隍爷面前宣誓就职,甚至,就连刑场监斩官,行刑结束后,也一定要绕道城隍庙烧炷香,让城隍爷拿下可能跟在身后的冤魂……城隍庙曾经是城市的先人们在生活中和精神上都无法绕开的地方。
城隍和作为民间信仰的城隍崇拜,都是伴随着城市产生的。没有城市就没有城隍。
(该资料来自网络)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4 09:14 PM
巨型壁画漆
壁画描绘着132位人物化的神仙,传说的开辟世界之人盘古、化育万物修天补地的女娲、源于山川崇拜的五岳帝君,还有三清天尊、玉皇大帝、四海龙王、二十八星宿、十二生肖……都是中华民族自远古传说到上下五千年所产生的英雄、典范、人格楷模和圣贤忠烈,演绎一段段天上人间的传奇故事。

壁画 A .JPG (153.52 KB, 下载次数: 405)

壁画 A .JPG

壁画 C .JPG (156.26 KB, 下载次数: 396)

壁画 C .JPG

壁画 D .JPG (170.44 KB, 下载次数: 461)

壁画 D .JPG

壁画.JPG (137.25 KB, 下载次数: 403)

壁画.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5 09:18 AM

城隍庙里的大算盘


据考证,大凡城隍庙都悬挂有大小不一的算盘。俗话说:算盘一响,黄金万两,也就是日进斗金宝器,所以算盘是告介人们要精打细算,除了有招财进宝的吉祥,还警示后人过日子要勤俭节约。
在台湾,多数城隍庙悬挂劝善的大算盘教化人心。
    在西安城隍庙,挂着一面大大的算盘,算盘上写着人算不如天算这句老话。挂在老庙上的算盘仿佛在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顺其自然,人算天,必遭谴,人算不如天算。切记人有千算,天只一算
原来城隍庙挂算盘,是跟城隍庙供奉城隍有关。城隍(城隍爷或城隍神),其前身是水庸神,兼管阴阳的神只,也是中国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城隍专司人间善恶之记录、通报、死者亡灵审判和移送之职。现被人供奉于庙宇称为城隍庙。民间有冤屈,有冤屈一般到县衙去告,告不准的就到城隍庙向城隍爷告状。不由人算,指人算不如天算,早算晚算,人世间所有的账早晚都会算清楚的。不管有多难算的账目、多大的冤屈只要让这算盘算一算就清楚了。
      所以,算盘向来是城隍庙的象征,各地的城隍庙多数都以算盘为象征物。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5 09:25 AM
“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的性命”,“人算不如天算”,这些可能是教会我们做人应有的心态吧。有时做人真的要豁达无私心有点难度,但如果时时事事要算计,“无利不早起”,这也太辛苦了。游庙宇看对联,会有收获的。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5 09:30 AM
来自网上的一些城隍庙对联
 
但得回头便是岸,何须到此悟前非?  ———城隍庙通用联
  
这条路谁人不走;那件事劝你莫为。 ———四川泸县城隍庙
  
你哄你我不哄你;人亏人天岂亏人。 ———陕西岐山城隍庙
  
莫光光磕磕头去;要细细问问心来。 ———湖北恩施城隍庙
  
善来此地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 ———辽宁锦州城隍庙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8-5 09:31 AM 编辑 ]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2-8-5 12:06 PM
说起来惭愧,这么多年了,从未踏足此地。多谢情版给个网游之便。好字好句,个中玄机得慢慢悟。。。。。。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5 05:56 PM

      在城隍面大殿前,有一块牌子,一面写着“戊不朝真”,另一面写着“云集”,本人才疏学浅,对于“戊不朝真”一头雾水,不知其解,于是搜索一番,资料是这样解析的:
戊不朝真
含义:道教凡是六戊不朝真,不烧香、诵经、不朝拜,不建斋设醮。六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戍日,这叫明戊。《抱朴子》云:天地逢戊则迁,出军逢戊则伤,蛇逢戊不进,燕逢戊不衔泥。《女青天律》云:若法官道士焚香诵经,不禁六戊,钟鼓齐鸣,进表上章关奏天曹者罪加一倍;禁戊不犯者功德无量。念皇经和拜静斗的老修行,亦忌暗戊,口诀为:正羊(未日),二犬(戍日),三在辰,四月期间不犯寅,五午六子七鸡(酉日)位,八月周流又到申,九蛇(巳日),十猪(亥日),十一兔(卯日),十二牛头(丑日)重千斤
争议:戊不朝真之说虽然古籍载,也是现代专家学者普遍的说法,但实际上在现实中,很多道教派并不遵循此规定,比如在在清代道教全真派丛林规定:每逢戊日,定要讲习《道德》、《南华》、《黄庭》等经。
  根据重要的道教典籍《天坛玉格》中所言:戊日不得烧香行判开印。但随后又指出:雷法多用戊日。并在天师指迷歌中指出:法印却在戊日雕,天雷尤禁不教烧香,盖此法家之所宜详考,高职之士,固不待疏。
由此而可知,戊日不朝真,只是道教一些流派的做法,如果按这些学者的说法,非是要所有的道教人士都必须遵从戊不朝真之说,那便荒谬了。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8-5 09:03 PM 编辑 ]

云集 .JPG (130.28 KB, 下载次数: 236)

云集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5 06:02 PM
对城隍庙的一些史料说法:(资料来自网上)
    若说到对城隍文化的贡献,上下古今第一人,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属。朱皇帝杀进南京,屁股下的龙椅尚未坐热,便于当年(洪武元年)及次年下诏大封
  广州城隍庙
        天下城隍。他一改过去各地城隍名目不清,权限不明、等级不严的混乱状况,很英明地将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封到各地做城隍老爷,严格规定了城隍的都、府、州、县的四级制,并下令各地城隍庙统统不得杂祀其他神灵。他不顾战后千疮百孔的局面,执意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宏大,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相当,还按级别配制衣冠旗号,全国各地一千多座城隍庙便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位于今天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号的广州城隍庙,就是这股城隍风的产物,始建于洪武三年(1370)
  对于朱元璋为何如此热衷于加封城隍,许多人的解释是朱皇帝是个苦出身,生于土地庙中,因而对土地神的上司城隍爷便格外敬重一些。这个说法很可疑,甚至有点搞笑,因为太草根。就如同把朱元璋竭力推崇朱熹的道学理论归因于大家都姓朱一样,未免过于高估了这个草莽英雄的小资情调,而大大低估了一个开国之君的政治智慧。
  其实,皇上本人将他与城隍爷的关系在与大臣宋濂的对话里说得明明白白: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这才是一个政治家的真正心思。从此,使人知畏,使人有所畏,使人不敢妄为的官方意识形态,毫无悬念地渗透到原本只是民间信仰的城隍爷的神像中,形成城隍文化最核心也最精彩的部分。
断喝声里的文化回音
  从单纯的一州一县的地方守护神,逐渐演化为护国安民、惩恶扬善并管领阴间亡魂的举国崇奉的神系,城隍爷的地位变了,待遇变了,但为民做主、剪凶除恶的脾气没变。各地城隍庙中高悬的匾额及楹联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城隍庙
       “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活脱脱的清官贤臣写照,谁人见了能不心生钦敬?实际上,各地城隍也的确都是由令人敬仰的英雄好汉、正人君子充任的,如苏州城隍春申君黄歇,杭州城隍文天祥,泉州城隍韩琦,绍兴城隍庞玉,北京城隍杨椒山,福州城隍周苛,郑州城隍纪信,上海城隍秦裕伯,桂林城隍苏缄……都是赫赫有名的一代贤臣良将。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5 06:10 PM
来自城隍廊柱的警世之言:


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
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
  
做个好人,心在身安魂梦稳;
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阳世三间,积善作恶皆由你;
古往今来,阴曹地府放过谁?

    鬼神之有无,报应之虚实,在素以儒学立国宗教色彩淡漠的中国文化中,向来是难置可否的命题。但是,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形而上问题,却在城隍爷的断喝中变得不容置疑:
  结什么仇,造什么孽,害什么身家性命,为饶你颠倒是非半世竟夸权在手;
  占尽了利,沽尽了名,丧尽了天理良心,且看他荣华富贵一朝终有雨淋头。
  在我的印象里,城隍庙里的楹联比起佛寺道观,通常更加直白,更加直接,更加直指人心,因而也更加具有警示与教化的力量。在封建王朝,它给小民带来心灵安慰,给权贵施加道义规诫,让恶徒心存忌惮;而在全球化时代,在建设法制国家和公民社会的今天,城隍爷仍然能够想必也乐意再出一份力的。至少,无论达官显贵还是一介草民,都能在城隍庙的香火里,在城隍爷的劝诫与提醒里,补补幼儿园的善恶是非功课———“使人知畏,使人有所畏,使人不敢妄为”———或者,这才是城隍文化的核心精神,也才是重修广州城隍庙的文化价值所在吧?
    因此,与其争论
佛山祖庙里的那具木偶究竟是不是原本的广州城隍,不如弄清广州城隍庙供奉的究竟是哪路神仙,诸位圣贤豪杰姓甚名谁;与其感慨庙宇倾颓、廊柱蚁祸,不如厘清牌匾廊柱上,先人都曾留下怎样的寄托和笔墨;与其沾沾自喜于广州城隍级别高过上海城隍,不如向上海学学,看城隍老爷还能为今天的和谐社会贡献点什么———区区微意,求教于重修广州城隍庙的规划者与建设者。(来自网络)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5 08:23 PM
城隍语录:

进来摸摸心头,不妨悔过迁善;
出去行行好事,何用点烛烧香。
         ———贵州关岭城隍庙


不用假虔诚,你那心眼中想得甚事;
何须空祷告,我岂口头上能骗之人。
       ———靳泰交题安徽凤城城隍庙


要作好人,自古忠臣孝子都有善报;
要做坏事,请看大奸巨恶怎样收场。
      ———高鸿逵题山东胶州城隍庙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2-8-6 04:26 AM
以前是有信仰支柱的。。。。。。。。。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2-8-6 12:04 PM
有信仰,有理想!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6 12:12 P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12-8-6 04:26 AM 发表
以前是有信仰支柱的。。。。。。。。。

现在呢?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2-8-6 12:18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8-6 12:12 PM 发表

现在呢?

现在一样有。。。。。。M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6 12:50 PM
现在真情成为奢侈品了,所以我要珍惜友情啊!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6 08:14 PM
城隍出巡
   今年广府庙会在正月19日达到最高潮,广州城隍爷在著名的北京路一带出巡,数以万计的羊城市民聚集于此,向广州“守护神”祈福,现场再现了广州城隍庙会百余年前的盛况。
  这座有着640年历史的广州城隍庙,被荒废将近百年后借广州亚运会东风得以修缮一新,重见天日。据悉,以后每年的广州城隍爷巡游日期将定为农历正月十五后第一个周六,今日即为首次。
  这天上午的城隍庙,周围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虽然天降小雨,但依旧人潮汹涌,寺庙前的道路被接踵而至的市民围得水泄不通。沿途临时封闭实行分段交通管制,众多民警在现场维持秩序。据悉,本次组织的巡游队伍人数约250人,7个具有各地民俗文化风味的方阵同台献艺。
  10时许,礼花齐放,点睛醒狮,广州城隍爷正式巡街,盛装打扮的巡游队伍引起市民争相观看和拍照。队伍从城隍庙忠佑广场牌坊出发,穿过中山四路,沿着文德路、文明路、北京路,最终回到广场,全程1600米左右。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佛山南海醒狮队,鼓手急促敲击,锣钹铿锵奏鸣,一袭色彩斑斓的狮被,表演者腾挪跳跃,张扬威武。
  随后是全副銮驾的城隍队,缩小版的城隍爷雕塑端坐在八人大轿之上,一道士手持“都城皇庙”大旗、两道士不断敲打铜锣开路,声势震天,仪仗威严。多名身穿红色道袍的道士于城隍爷左右慢步前行,随从的也有挑花灯、拿香炉等善男信女60余人,现场呈现出一派吉祥、太平、盛世安康的氛围。
  接下来则是广府华彩队,由福寿禄、八仙、财神爷、鸡公榄等粤剧戏曲人物组成,现场表演高跷、杂耍等民间特色项目,岭南特色浓郁,赢得了观众们阵阵热烈地喝彩声。
  在上海世博表演过的普宁英歌队也来到现场助威,队伍中竖起“替天行道”、“驱恶扶正”、“风调雨顺”等字样的彩旗。表演者身着代表梁山好汉的传统民俗服饰,提臂敲锣、转身踢腿,动作矫健、动感十足。此外,还有腰鼓队、扇子队、舞龙队等表演活动吸引市民们的围观。
  包括城隍爷巡城在内的首届“广府庙会”得到了羊城市民的热烈回应,人们事前饱含期待,事后赞誉不绝于耳。城隍爷出巡难能可贵。人们祈求国泰民安,家人幸福。城隍爷出巡还有一个寓意;城隍爷所到之处,牛鬼蛇神闻风丧胆,妖魔鬼怪避之则吉。(资料来自网络)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8-6 08:32 PM 编辑 ]

城隍爷出巡(图片来自网络).png (794.38 KB, 下载次数: 265)

城隍爷出巡(图片来自网络).png

出巡令牌 .JPG (180.05 KB, 下载次数: 233)

出巡令牌 .JPG

出巡令牌 B .JPG (159.2 KB, 下载次数: 269)

出巡令牌 B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6 08:17 PM
城隍语录: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寒门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少完人。

                
                       ———上林题辽宁沈阳城隍庙
  
    为人须凭良心,初一十五,何用你烧香点烛;
  做事若昧天理
半夜三更,谨防我铁链钢叉。
  
                          ———湖北应城城隍庙
  
    任凭尔无法无天,到此间孽镜台前,还有胆否;
  须知我能宽能恕,何不把屠刀放下,回转头来。

        
                                                ———彭玉麟、吴坤题合肥城隍庙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8-6 08:19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6 08:30 PM
网上关于广州城隍庙的资料:
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是明清时岭南最大城隍庙。但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认为,其实早在唐代中期以前,广州就应该有城隍庙了,唐代《通典》中有它的相关记载。
  广州城隍庙在明清时最为兴盛,甚至在一些外国人的日志里都描写过当时的盛况。广州博物馆收到了1882年至1885年期间,一个美国水手Jay在广州游览时所写的日记,其中他记录了当时颇为风靡的广州一日游路线:从沙面到越秀山镇海楼,然后下山再到城隍庙和广州贡院
  而广州城隍庙当年盛景,也记录在清代著名广东画家苏六朋笔下。这位顺德籍画家最初到广州定居时,就在城隍庙前设摊卖画,他的画中所记载的城隍庙大殿,面阔近二十五米、进深五间二十余米,柱高九米,门前车马喧阗,一派繁华景象。
  广州城隍庙位于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内的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岭南最大城隍庙,现存的城隍庙乃清代重建,目前仅余大殿与拜亭。1993年被列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对城隍庙最早的记载是在唐朝,有个叫崔炜的读书人进入赵佗之墓,遇到羊城使者的神人,归来后谒见城隍神,见其貌与羊城使者相同,于是备酒肴祭祀,并扩建了城隍庙。地方长官都要拜谒地方神,广州府的城隍由于是受省级长官拜谒,地位于是比本省其他府城城隍的高,庙自然也建得更为高大了,有仪门、中门、拜亭、大殿、廊庑等,只可惜1920年拆庙建街时,只拆剩现有的大殿和拜亭。到了清雍正年间,广州府城隍升格为管辖全省的都城隍,广州府城隍庙升格为广东的都城隍庙
  到了清嘉道年间,广州城隍庙盛极一时,它的盛况又被记录在阮元所修的《广东通志》中。当时,城隍庙附近还有关帝庙,林木繁多,地处高坡,向称禺山。于是有了清代羊城八景中的孤兀禺山。只是后来高坡逐渐被削平,周围被街道楼房围拢,关帝庙没有了,禺山书院没有了,只剩下城隍庙形单影只。
200962上午,张广宁一行在检查了中山四路城隍庙的修复情况后,张广宁要求将城隍庙与南越王宫署古迹进行连片规划和保护,珍惜寺庙道观等古迹所沉淀的城市历史,要保护好、利用好、管理好广州的历史文化遗产,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现城隍庙的历史风貌,周边环境也要同步整治,与城隍庙建筑风格保持协调,给广州增加一个和谐的平台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9 10:13 AM
城隍庙经过修饰,虽然都是人工痕迹,但所有的寺庙都是人工做成的,不会是天然而成的。城隍庙里各方面都显得小巧玲珑,精致典雅,反映出工匠令人佩服的功底。

大殿 A .JPG (177.03 KB, 下载次数: 248)

大殿 A .JPG

大殿.JPG (255.62 KB, 下载次数: 231)

大殿.JPG

大殿 B .JPG (196.39 KB, 下载次数: 232)

大殿 B .JPG

木鱼 .JPG (110.92 KB, 下载次数: 223)

木鱼 .JPG

红木大案台 .JPG (173.45 KB, 下载次数: 248)

红木大案台 .JPG

公德箱 .JPG (115 KB, 下载次数: 225)

公德箱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9 10:15 AM
  城隍庙语录     
      
       雪逞风威,白占田园能几日;
  云从雨势,黑漫大地无多时。
  ———郑板桥题兴化城隍庙
  
  泪酸血咸手辣口甜,莫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眼红心黑,须知头上有青天。
  ———四川丰都城隍庙
  
    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
  想下,俺这里轻饶哪个?快回头莫去害人。
  ———贵阳城隍庙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2-8-9 02:44 PM
“雪逞风威,白占田园能几日;
  云从雨势,黑漫大地无多时。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8-16 07:09 AM
    广州城隍庙位于繁华的市中心,旁边是正在保护性开发的南越王行宫遗址,正对面是广州最大的文德路字画市场,对面右边就是广州著名的“致美斋”酱园,左面是万木草堂,往西不到十分钟的路程就是北京路步行街,往东几百米是毛泽东主持过的农民讲习所旧址、广州烈士陵园、中华广场。是游客值得一游的地方。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www.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