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游吟江南梦乡苏杭 [打印本页]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6 03:14 PM
标题: 游吟江南梦乡苏杭
四季的轮回,
从来不道春颜秋落。
只为,
懂得与遇见……


也许“烟花的三月下扬州”的诗意美景,我是无缘于这个醉人的时节与苏杭交臂。

第一次邂逅西子湖畔,是出差工作之余的匆忙时分,到达时已经是暮光渐显,夜幕下的湖上渔光点点、伴着静谧、披着薄纱、若影若现,未见真颜、不免失落;再次踏上,已经是一年之后的初秋,这次近黄昏、夕阳浅照、碧波磷磷,水墨晕染、花青与赭石着色最能写其意、直至慢行至断桥观夕阳余辉,仍没尽兴,伴有所思;以至于又有第二日早起,天气晴好、秋风拂面、精神也为之清爽,第三次踏至西湖的断桥边、曾经认为若鱼只有游弋于这浩瀚充满母性的西子湖里,才顿觉安抚与阵阵平静吧!而许仙在此处被阻隔于阴阳线旁,相望被压在雷峰塔下的白娘子,是否也如这湖面而泛起的阵阵旖旎而逐波为恬静呢?还是也愿意如君永在湖的这头相望卿在湖那头的传奇呢……。

而对苏州的园林是百闻不如一见,曾经的名门望族、商贾大户的深宅后花园,经过蹉跎岁月的洗礼,仍然不改娟秀灵巧、风姿独秀。出入这幽幽庭院之中,我竟然会有似曾相识,晃若隔世、幻像由此境而生,一个熟悉的身影欢笑声在千里之外景致中若现,道来也不可思义吧……。一些美好的梦境,是否人人都会一做就是十余载仍觉半梦半醒,再愿意用余生再续写的勇气呢?这生能到过的美景,是否也是前世没实现的夙愿!

西子湖畔是秀美的、苏州园林是深邃的。无数文人骚客来到这里要是没有几番感慨?都会难忍把玩文字与挥毫泼墨的兴致吧……。一汪湖水渲染一方近水人,苏杭人杰地灵,历来出文人大家多,诗书画印人才辈出,歌咏的绝句连绵不绝,苏轼为之写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脍炙人口、传诵至今的佳句。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7-5-27 11:18 AM 编辑 ]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3-1-6 03:39 PM
终于看到版主的真迹了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6 05:14 PM
芍药版的美文加靓字。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6 06:04 PM
西湖断桥

01.jpg (231.89 KB, 下载次数: 403)

01.jpg

02.jpg (236.42 KB, 下载次数: 409)

02.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6 06:05 PM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3-1-6 03:39 PM 发表
终于看到版主的真迹了


请各位同好雅正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6 06:06 PM
西湖秀色

07.jpg (155.08 KB, 下载次数: 400)

07.jpg

03.jpg (259.9 KB, 下载次数: 385)

03.jpg

06.jpg (153.4 KB, 下载次数: 362)

06.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6 06:08 PM
无题

05.jpg (365.83 KB, 下载次数: 389)

05.jpg

08.jpg (297.49 KB, 下载次数: 381)

08.jpg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1-6 08:15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1-6 03:14 PM 发表
四季的轮回,
从来不道春颜秋落。
只为,
懂得与遇见……


也许“烟花的三月下扬州”的诗意美景,我是无缘于这个醉人的时节与苏杭交臂。

第一次邂逅西子湖畔,是出差工作之余的匆忙时分,到达时已经是暮光 ...

芍药兄,好修养啊,顶!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1-6 08:34 PM
九十年代去杭州的时候,还去了无锡、扬州等。还记得跪在西湖畔的秦侩雕像吗?那时,我的一个同事还很得意地与秦侩合照呢。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1-6 08:36 PM 编辑 ]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3-1-6 09:13 PM
"美"的享受!。。。谢谢分享。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3-1-6 09:37 PM
字里行间透着唐人小揩的印迹。
作者: jp    时间: 2013-1-7 09:50 AM
芍药版主为何突然如此感慨?难道与2013重生有关?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3-1-7 11:08 AM
人生能有几多悟。。。。。。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7 03:22 PM
夕阳之歌

IMG_9100-10.jpg (281.1 KB, 下载次数: 289)

IMG_9100-10.jpg

IMG_9110-19.jpg (286.01 KB, 下载次数: 289)

IMG_9110-19.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7 03:25 PM

IMG_9113-22.jpg (279.68 KB, 下载次数: 262)

IMG_9113-22.jpg

IMG_9129-35.jpg (214.17 KB, 下载次数: 276)

IMG_9129-35.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7 03:27 PM
对话

IMG_9122-29.jpg (317.05 KB, 下载次数: 265)

IMG_9122-29.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7 03:28 PM
雕塑

IMG_9097-7.jpg (403.68 KB, 下载次数: 277)

IMG_9097-7.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7 03:29 PM
学习

IMG_9096-6.jpg (351.71 KB, 下载次数: 273)

IMG_9096-6.jpg

作者: 云中漫步    时间: 2013-1-7 05:59 PM
^O^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1-7 09:08 PM
杭州西湖美景在芍药兄的照片里实在是美不胜收啊。。。。。。 :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3-1-8 09:51 AM
版主拍的真好,我记得上次去苏杭也是10年前的事了,看着也是似曾相识,很喜欢吴越小景的别致和精巧
作者: jp    时间: 2013-1-8 10:19 AM
98年在西湖匆匆一游。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9 12:39 AM
难得大家都有兴致,不同时节,不同心情也不有不同的感受!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9 12:42 AM
荷边小斟亦醉人

IMG_9121-28.jpg (338.68 KB, 下载次数: 298)

IMG_9121-28.jpg

IMG_9119-26.jpg (295.9 KB, 下载次数: 286)

IMG_9119-26.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9 12:43 AM
居此寿百年。

IMG_9120-27.jpg (148.65 KB, 下载次数: 281)

IMG_9120-27.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9 12:46 AM
此时此景,诗情画意总相宜

IMG_9129-35.jpg (214.17 KB, 下载次数: 263)

IMG_9129-35.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9 12:47 AM
无题

IMG_9128-34.jpg (413.83 KB, 下载次数: 273)

IMG_9128-34.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9 12:51 AM
唯此景亭阁才不枉古意

IMG_9137-41.jpg (426.82 KB, 下载次数: 278)

IMG_9137-41.jpg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3-1-9 10:20 A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1-9 12 AM 发表
唯此景亭阁才不枉古意

此阁看上去工艺精细,古色古香!
作者: 云中漫步    时间: 2013-1-9 12:12 PM
不错,没有一些地方建得刻意,景与建恐不協调的最让人心疼。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9 02:07 PM
可以想象,要是在冬季下一场大雪,这是多么的诗意。

西湖十景之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著。

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1-9 02:26 PM 编辑 ]

IMG_9143-46.jpg (285.84 KB, 下载次数: 277)

IMG_9143-46.jpg

IMG_9142-45.jpg (274.66 KB, 下载次数: 276)

IMG_9142-45.jpg

008.jpg (42.36 KB, 下载次数: 268)

008.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9 02:23 PM
青瓦朱栏,飞檐翘角

IMG_9146-49.jpg (392.37 KB, 下载次数: 266)

IMG_9146-49.jpg

IMG_9148-50.jpg (439.38 KB, 下载次数: 252)

IMG_9148-50.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9 11:21 PM
断桥残雪的景色真美。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0 05:21 PM
在这里观荷也是一种享受,哪怕是残荷,都是一种凄美,而且那么大一个西湖,完全免费,真是杭州人人的一大后花园。

IMG_9151-52.jpg (337.12 KB, 下载次数: 271)

IMG_9151-52.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0 05:24 PM
在断桥上还碰到一深圳青年千里走单骑来到杭州宣示主权,实在是觉得这种骑行的毅力太伟大了。

IMG_9153-53.jpg (311.9 KB, 下载次数: 269)

IMG_9153-53.jpg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1-10 08:46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1-10 05:21 PM 发表
在这里观荷也是一种享受,哪怕是残荷,都是一种凄美,而且那么大一个西湖,完全免费,真是杭州人人的一大后花园。

曲院风荷。。。。。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10 10:34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1-10 05:24 PM 发表
在断桥上还碰到一深圳青年千里走单骑来到杭州宣示主权,实在是觉得这种骑行的毅力太伟大了。
佩服这单骑的毅力。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1 04:31 PM
寂寞的寻找知音.

IMG_9155-6.jpg (288.61 KB, 下载次数: 272)

IMG_9155-6.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1 04:36 PM
处处是风景,

IMG_9229-73.jpg (218.66 KB, 下载次数: 273)

IMG_9229-73.jpg

IMG_9230-74.jpg (252.8 KB, 下载次数: 300)

IMG_9230-74.jpg

IMG_9231-75.jpg (182.04 KB, 下载次数: 265)

IMG_9231-75.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1 04:42 PM
白提下的小家伙,悠哉得不知秋.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1-11 04:47 PM 编辑 ]

IMG_9251-94.jpg (319.65 KB, 下载次数: 277)

IMG_9251-94.jpg

IMG_9254-95.jpg (171.94 KB, 下载次数: 292)

IMG_9254-95.jpg

IMG_9256-96.jpg (199.45 KB, 下载次数: 276)

IMG_9256-96.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1 04:49 PM
忘我的享受秋色

IMG_9220-64.jpg (350.45 KB, 下载次数: 338)

IMG_9220-64.jpg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1-11 08:12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1-11 04:31 PM 发表
寂寞的寻找知音.

千里走单骑。。。。。
作者: 云中漫步    时间: 2013-1-12 11:44 AM
是一直骑行还是赶一段路,再住店休息一阵?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4 10:40 AM
那么长的路程,睡觉还是要的。只是行李要尽量的少。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4 11:01 AM
湖边花草当仁不让。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1-14 12:11 PM 编辑 ]

IMG_9207-52.jpg (431.68 KB, 下载次数: 307)

IMG_9207-52.jpg

IMG_9133-38.jpg (460.87 KB, 下载次数: 298)

IMG_9133-38.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4 11:08 AM
传说中的“破荷亭”

IMG_9260-99.jpg (351.91 KB, 下载次数: 294)

IMG_9260-99.jpg

IMG_9261-100.jpg (315.26 KB, 下载次数: 285)

IMG_9261-100.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4 11:12 AM
荷居。

IMG_9258-97.jpg (425.84 KB, 下载次数: 303)

IMG_9258-97.jpg

IMG_9259-98.jpg (417.91 KB, 下载次数: 285)

IMG_9259-98.jpg

IMG_9262-101.jpg (288.6 KB, 下载次数: 276)

IMG_9262-101.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4 01:38 PM
上天对西湖特别眷顾,在这样温暖如春的秋季里漫步,是风尘过后的畅意,怎是几个字能形容!

IMG_9266-104.jpg (399 KB, 下载次数: 292)

IMG_9266-104.jpg

IMG_9268-106.jpg (367.99 KB, 下载次数: 290)

IMG_9268-106.jpg

IMG_9269-107.jpg (368.49 KB, 下载次数: 288)

IMG_9269-107.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4 01:51 PM
在杭州水利历史上,白居易和苏东坡有很大的功劳,特别是对西湖疏浚贡献很大。为了纪念白居易和苏东坡的功绩,嘉庆三年(1798年),经大学士阮公的提议,在孤山南麓建造了“白苏二公祠”。

道光十五年(1835年),“白苏二公祠”显得破旧了,于是,当年的巡抚乌公提议复修“白苏二公祠”,道光十六年,“白苏二公祠”重修完成。说到这里,文物处负责人拿出一张拓片:“瞧,这是我们从‘白苏二公祠’原址上挖出来的古碑,上面就有记载。”只见拓片题为“重修西湖白苏二公祠记”,落款为“道光十六年六月湖董事章钱定王泰薰谨立石”,落款后面是当年的有识之士的捐款清单。

就这样,到了民国十六年(1927年)时,“白苏二公祠”度过了近百年的宁静时光,但随即开始了它不平静的岁月。据《西湖志》记载:“阮毅成《三句不离本(杭)》:在平湖秋月对面,犹有白苏二公祠,以纪念这两位诗人太守。

如今,“白苏二公祠”终于可以重现西湖边了。文物处负责人说,白居易和苏东坡都是杭州的功臣,“白苏二公祠”这一叫法从建成那天到现在没有改变过,也许后人为了叫起来顺口而变成了“苏白二公祠”,但是并不能因为大家的喜好而轻易改动名称。

IMG_9293-125.jpg (315.13 KB, 下载次数: 302)

IMG_9293-125.jpg

IMG_9273-111.jpg (272.28 KB, 下载次数: 283)

IMG_9273-111.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4 01:54 PM

IMG_9270-108.jpg (352.68 KB, 下载次数: 311)

IMG_9270-108.jpg

IMG_9274-112.jpg (395.67 KB, 下载次数: 309)

IMG_9274-112.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4 01:57 PM
苏东坡公祠

IMG_9276-113.jpg (317.74 KB, 下载次数: 280)

IMG_9276-113.jpg

IMG_9277-114.jpg (291.35 KB, 下载次数: 284)

IMG_9277-114.jpg

IMG_9278-115.jpg (266.93 KB, 下载次数: 306)

IMG_9278-115.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4 02:02 PM
苏东坡的书画造诣很高,见到了他的书法真迹。苏东坡的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IMG_9279-116.jpg (318.42 KB, 下载次数: 257)

IMG_9279-116.jpg

IMG_9280-117.jpg (335.44 KB, 下载次数: 278)

IMG_9280-117.jpg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3-1-14 03:06 PM
觉得版主的书法在章法上 颇有苏轼之遗风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4 03:36 PM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3-1-14 03:06 PM 发表
觉得版主的书法在章法上 颇有苏轼之遗风


多谢,行书习过一段苏轼xxxxxxx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寅的落花诗帖及黄庭坚松风阁诗等。楷书习过柳公权,唐人灵飞经等,无耐没能坚持,略碰皮毛,都不精;篆刻受元代花押、清代印风及近代的吴昌硕影响比较大,特别是这次在西湖游了浙派也是中国首个印学社团——西泠印社,而吴昌硕是首任社长,简直如朝圣般兴奋!

我猜吴老师是否习过颜真卿的笔法?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1-14 03:39 P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4 03:40 PM
晕,CHIBI竟然显示是XXXX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4 04:25 PM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陌上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xxxxxxx怀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足以见证苏东坡的成就。
作者: 飞鸟    时间: 2013-1-14 05:05 PM
好诗!好字!好景!

[ 本帖最后由 飞鸟 于 2013-1-14 05:08 PM 编辑 ]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1-14 08:56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1-14 01:57 PM 发表
苏东坡公祠

杭州的东坡肉很有名气,芍药兄品尝了吗?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14 10:23 PM
芍药版真是博学多才!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3-1-15 09:13 A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1-14 03:36 PM 发表


多谢,行书习过一段苏轼xxxxxxx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寅的落花诗帖及黄庭坚松风阁诗等。楷书习过柳公权,唐人灵飞经等,无耐没能坚持,略碰皮毛,都不精;篆刻受元代花押、清代印风及近代的吴昌硕影响比较大,特 ...


版主,直呼在下其名即可,不敢妄称师尊。不瞒版主,我习字自小受父亲的影响,是他手把手教的,所以也没怎么去专门去临帖。平时见到好字,就会认真记住它的结构和笔法,回去照画葫芦罢了。因此我习字的功劳还要算在父亲的身上,可以说有一大半是得益于他的遗传,一大半来自它的教导,呵呵。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5 10:46 A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3-1-14 08:56 PM 发表

杭州的东坡肉很有名气,芍药兄品尝了吗?

是的,入口即化,也不太腻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5 10:47 A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3-1-14 10:23 PM 发表
芍药版真是博学多才!


惭愧啊,王老师这方面的造诣有目共睹!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5 10:49 AM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3-1-15 09:13 AM 发表


版主,直呼在下其名即可,不敢妄称师尊。不瞒版主,我习字自小受父亲的影响,是他手把手教的,所以也没怎么去专门去临帖。平时见到好字,就会认真记住它的结构和笔法,回去照画葫芦罢了。因此我习字的功劳还要算 ...


共勉!有机会一定上门讨教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5 11:06 AM
“一圣” “二仙”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中国三大诗人,人们尊杜甫为“诗圣”、“诗史”,
尊李白为“诗仙”,对白居易称“诗魔”、“诗豪”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而李白的“诗仙”是清代文人给予的称呼。因此,目前学者认为:中国诗坛应该是“一圣”(杜甫)、“二仙”(李白、白居易)

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

IMG_9288-123.jpg (393.78 KB, 下载次数: 258)

IMG_9288-123.jpg

IMG_9285-120.jpg (298.85 KB, 下载次数: 248)

IMG_9285-120.jpg

IMG_9286-121.jpg (269.22 KB, 下载次数: 235)

IMG_9286-121.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1-15 11:10 AM
药兄音乐了得、音响了得、摄影了得,书法也了得;真多才多艺,佩服佩服。
若离愁音的“音”字与沉睡心的“睡心”两字能移到“离愁”与“沉”下面,伊人梦。。。另起一行,则整体构图可能会更丰满,读起来也更顺。
班门弄斧,莫见笑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5 11:11 AM
白居易画像

IMG_9284-119.jpg (258 KB, 下载次数: 244)

IMG_9284-119.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5 11:13 AM
原帖由 YSJ 于 2013-1-15 11:10 AM 发表
药兄音乐了得、音响了得、摄影了得,书法也了得;真多才多艺,佩服佩服。
若离愁音的“音”字与沉睡心的“睡心”两字能移到“离愁”与“沉”下面,伊人梦。。。另起一行,则整体构图可能会更丰满,读起来也更顺 ...

谢谢意见,还是不成熟之作,有时间我还会仔细推敲,使其丰满。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5 11:22 AM
阳光给庭院披上了和暖的衣妆

IMG_9291-124.jpg (311.67 KB, 下载次数: 272)

IMG_9291-124.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5 11:28 AM
丹青写意,花青泼墨!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1-15 12:01 PM 编辑 ]

IMG_9296-127.jpg (267.03 KB, 下载次数: 255)

IMG_9296-127.jpg

IMG_9302-132.jpg (373.57 KB, 下载次数: 229)

IMG_9302-132.jpg

IMG_9315-144.jpg (153.4 KB, 下载次数: 230)

IMG_9315-144.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5 12:07 PM
坐落于西湖景区的浙江西湖美术馆与博物馆,可惜在整修,没法进去参观。留个影纪念。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1-15 12:10 PM 编辑 ]

IMG_9306-135.jpg (283.36 KB, 下载次数: 254)

IMG_9306-135.jpg

IMG_9305-134.jpg (403.8 KB, 下载次数: 262)

IMG_9305-134.jpg

IMG_9308-137.jpg (330.37 KB, 下载次数: 249)

IMG_9308-137.jpg

IMG_9314-143.jpg (357.98 KB, 下载次数: 248)

IMG_9314-143.jpg

IMG_9319-147.jpg (396.96 KB, 下载次数: 252)

IMG_9319-147.jpg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3-1-15 03:16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1-15 10:49 AM 发表


共勉!有机会一定上门讨教

非常期待版主屈尊寒舍亲临指导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15 11:46 PM
诗画文景并茂,托景寄情舒怀。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6 12:01 PM
期待有一日来两位老师处拜访交流,谈音乐、音响与兴趣。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6 02:15 PM
杭州的“鲜都豆捞”,环境与出品都很不错,主厨也是广东人。

豆捞,取自“都捞”谐音,意为捞财、捞福、捞运,讨个大口彩。豆捞的吃法类似于我们传统吃的火锅,沿袭涮、捞吃法。

豆捞与传统火锅的区别在于:
1、豆捞以清淡汤料、海鲜(豆捞特色:鲜虾滑、鲜鱼滑、鲜牛滑等滑类)和豆捞酱油为主,更符合当今我们对养生的追求。火锅以辛辣刺激和牛羊肉为主;
2、豆捞都是单人单锅的吃法,更讲究卫生。火锅以大锅为主,更具有人情味。

一位饮食专家说,用捞(漏勺)来品尝火锅即讲究卫生又能吃出文化特色。既是女人的“美容院”,又是男人的“加油站”!
如今,豆捞已在全国盛行起来,更多人吃的是一种档次感,因为一般来说豆捞店装修豪华,服务周到。

IMG_9189-37.jpg (314.47 KB, 下载次数: 235)

IMG_9189-37.jpg

IMG_9185-33.jpg (245.45 KB, 下载次数: 231)

IMG_9185-33.jpg

IMG_9182-30.jpg (279.32 KB, 下载次数: 257)

IMG_9182-30.jpg

IMG_9206-51.jpg (313.08 KB, 下载次数: 247)

IMG_9206-51.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6 02:22 PM
鱼生、海鲜刺身、看了很有食欲,鱼现杀马上上盘,明虾眼睛都还能动,一些部位可直接当鱼生吃,当然也可涮着吃。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1-16 02:48 PM 编辑 ]

IMG_9202-48.jpg (318.29 KB, 下载次数: 246)

IMG_9202-48.jpg

IMG_9201-47.jpg (222.01 KB, 下载次数: 245)

IMG_9201-47.jpg

IMG_9203-49.jpg (270.29 KB, 下载次数: 225)

IMG_9203-49.jpg

IMG_9193-40.jpg (207.83 KB, 下载次数: 220)

IMG_9193-40.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6 02:25 PM
上好肥牛,海螺、鱼丸等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1-16 02:48 PM 编辑 ]

IMG_9170-19.jpg (322.62 KB, 下载次数: 235)

IMG_9170-19.jpg

IMG_9161-11.jpg (346.34 KB, 下载次数: 230)

IMG_9161-11.jpg

IMG_9168-17.jpg (206.72 KB, 下载次数: 233)

IMG_9168-17.jpg

IMG_9166-15.jpg (306.41 KB, 下载次数: 263)

IMG_9166-15.jpg

IMG_9167-16.jpg (219 KB, 下载次数: 228)

IMG_9167-16.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6 02:28 PM
清爽的锅底,一人一个也干净!
还有很多的沾酱可选择,辣的,麻的、香的,清谈的都有,还可以自己调配。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1-16 02:38 PM 编辑 ]

IMG_9173-22.jpg (197.87 KB, 下载次数: 244)

IMG_9173-22.jpg

IMG_9181-29.jpg (292.24 KB, 下载次数: 228)

IMG_9181-29.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6 02:31 PM
帮打一个广告:杭州“鲜都豆捞”
地址:绍兴路158号和平会展中心2楼东侧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1-16 02:41 PM 编辑 ]

IMG_9184-32.jpg (279.48 KB, 下载次数: 233)

IMG_9184-32.jpg

IMG_9192-39.jpg (248.8 KB, 下载次数: 318)

IMG_9192-39.jpg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1-16 09:17 PM
芍药兄勾起了我们的食欲。。。。。。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16 11:35 PM
很好的饮食环境,食物以清淡、新鲜为主。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7 12:20 PM
孤山下的清行宫遗址

清行宫是清代多位帝王出行西湖时的居住之地,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现存有建筑园林遗址遗迹。它见证了18世纪上半叶清代康熙、乾隆南巡杭州,并对“西湖十景”进行“康熙钦定、乾隆题词”的史实,以及西湖景观因获得皇家推崇而再度振兴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行宫位于孤山南麓中部,南临西湖,整体院落座北朝南,南部为建筑院落,北部为因借孤山地形建造的后苑。院落和园林的整体格局基本保存,建筑遗迹较为丰富,包括院墙墙基、头宫门、垂花门遗址、楠木寝宫遗址、鹫香庭遗址、玉兰馆遗址等。后苑现存“行宫八景”的部分园林建筑遗迹,包括鹫香庭、玉兰馆、戏台、贮月泉、领要阁、御碑亭、绿云径、四照亭等。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1-17 01:18 P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7 01:37 PM
风雅乾隆,为行宫题诗40首

乾隆是个风雅皇帝,对自己西湖边的别墅,他格外珍爱,先后五题“西湖行宫八景”,写下约40首诗词。

雍正不爱下江南,乾隆和爷爷康熙倒挺投脾气。康熙下江南,开始都住在太平坊杭州府行宫。地方小,风景也差,杭州地方官见康熙来得勤,索性在孤山选址,正经造了一个行宫。1705年,康熙第4次南巡杭州,就住在那里。

后来为减少行宫维护费,雍正下旨改成圣因寺。乾隆则又和康熙一样,喜欢游江南。他到杭州,先住“内行宫”,再坐船出涌金门,到孤山圣因寺拜祭康熙牌位,后来又把圣因寺改回行宫。咸丰年间,行宫被毁。

IMG_9332-157.jpg (401.04 KB, 下载次数: 290)

IMG_9332-157.jpg

IMG_9328-154.jpg (327.79 KB, 下载次数: 280)

IMG_9328-154.jpg

IMG_9330-156.jpg (350.32 KB, 下载次数: 278)

IMG_9330-156.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7 01:49 PM
孤山 山虽不高,却是观赏西湖景色最佳之地。
孤山既是风景胜地,又是文物荟萃之处,南麓有文澜阁、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馆和中山公园,山顶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东北坡有放鹤亭等。其中放鹤亭是为纪念宋代隐居诗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鹤子之传说。亭外广植梅花,为湖上赏梅胜地。

古人题写的孤山的"孤"字,少了一点,取其孤山不孤之意.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1-17 01 PM 编辑 ]

IMG_9333-158.jpg (457.12 KB, 下载次数: 294)

IMG_9333-158.jpg

IMG_9334-159.jpg (380.77 KB, 下载次数: 313)

IMG_9334-159.jpg

IMG_9336-161.jpg (420.96 KB, 下载次数: 293)

IMG_9336-161.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7 01:55 PM

IMG_9344-167.jpg (417.99 KB, 下载次数: 282)

IMG_9344-167.jpg

IMG_9340-165.jpg (289.81 KB, 下载次数: 302)

IMG_9340-165.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7 01:59 PM
平台东有景物奇秀的“西湖天下景”园亭。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1-17 02:03 P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7 02:07 PM
楼阁厅台述说着山河变迁。

IMG_9372-192.jpg (349.2 KB, 下载次数: 323)

IMG_9372-192.jpg

IMG_9373-193.jpg (263.14 KB, 下载次数: 298)

IMG_9373-193.jpg

IMG_9375-195.jpg (384.7 KB, 下载次数: 294)

IMG_9375-195.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7 02:11 PM
假山石上刻着乾隆的御笔诗文

IMG_9347-169.jpg (447.91 KB, 下载次数: 282)

IMG_9347-169.jpg

IMG_9350-172.jpg (397.52 KB, 下载次数: 269)

IMG_9350-172.jpg

IMG_9349-171.jpg (358.7 KB, 下载次数: 282)

IMG_9349-171.jpg

IMG_9348-170.jpg (349.96 KB, 下载次数: 286)

IMG_9348-170.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7 02:14 PM
领要阁如今只得遗址,其本身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IMG_9352-174.jpg (353.82 KB, 下载次数: 288)

IMG_9352-174.jpg

IMG_9351-173.jpg (328.39 KB, 下载次数: 278)

IMG_9351-173.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7 02:18 PM
面对这些历史的残骸,只能穿越时空去遐想了。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1-17 02 PM 编辑 ]

IMG_9353-175.jpg (436.47 KB, 下载次数: 278)

IMG_9353-175.jpg

IMG_9355-177.jpg (336.18 KB, 下载次数: 285)

IMG_9355-177.jpg

IMG_9356-178.jpg (344.5 KB, 下载次数: 282)

IMG_9356-178.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7 02:24 PM
这些后宫的遗址如今被玻璃保护着。

IMG_9361-183.jpg (357.87 KB, 下载次数: 278)

IMG_9361-183.jpg

IMG_9363-185.jpg (243.55 KB, 下载次数: 268)

IMG_9363-185.jpg

IMG_9360-182.jpg (190.58 KB, 下载次数: 278)

IMG_9360-182.jpg

IMG_9362-184.jpg (249.98 KB, 下载次数: 284)

IMG_9362-184.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7 02:25 PM

IMG_9364-186.jpg (253.35 KB, 下载次数: 267)

IMG_9364-186.jpg

IMG_9365-187.jpg (215 KB, 下载次数: 273)

IMG_9365-187.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7 02:28 PM
万菊亭

IMG_9369-189.jpg (454.92 KB, 下载次数: 271)

IMG_9369-189.jpg

IMG_9370-190.jpg (264.24 KB, 下载次数: 295)

IMG_9370-190.jpg

IMG_9367-188.jpg (363.56 KB, 下载次数: 250)

IMG_9367-188.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7 03:09 PM
楼外楼对面的“复旦光华牌坊”
“复旦光华牌坊”原是康熙年间一清朝行宫的牌坊,这次参照西湖老照片上的实景进行修复而建。后面就是西湖的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与“平湖秋月”胜景。

三潭印月
该景观单元是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观赏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代(17世纪初)定型的田字形园林平面格局,呈现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独一无二水景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二是全岛以翠柳、荷花、红枫、木芙蓉为主的传统植物品种与楼台亭阁构成了四季色彩绚丽的景观,与岛内岛外水光云天相映,象征了神话中的蓬莱仙岛。三是以月夜“三潭”点烛之景,触动天月、水月、塔月与心中之月交融辉映,引发富有禅境以为的心性关照和人性感悟,并激发和寄托了“千里共婵娟”的思念之情,“三潭印月”因此成为杭州西湖景观最经典的标志。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是南宋“西湖十景”之一,在孤山东南角的滨湖地带、白堤西端南侧,是自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之一,范围约0.16公顷。该景观单元以秋天夜晚皓月当空之际观赏湖光月色为主题。
中国古代文人曾对观赏西湖胜景有过一段绝妙的评说,提出观赏西湖胜景,晴天不如雨天、雨天不如月夜、月夜不如雪景。因此,西湖景观的观赏特点之一是月夜观赏胜于白日。“平湖秋月”景观特征为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西湖秋月之夜: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众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融,置身于月光笼罩之中,产生身处月宫之上的幻境。在精神层面上,以四季中最为平静清澄的秋季湖水、最为洁净无暇的秋夜明月景观为代表,象征追求人格高洁的审美精神。

IMG_9381-200.jpg (347.12 KB, 下载次数: 285)

IMG_9381-200.jpg

IMG_9380-199.jpg (175.99 KB, 下载次数: 282)

IMG_9380-199.jpg

IMG_9382-201.jpg (246.55 KB, 下载次数: 296)

IMG_9382-201.jpg

IMG_9317-145.jpg (164.02 KB, 下载次数: 261)

IMG_9317-145.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7 04:34 PM
“印学研究中心”、“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发起创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南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占地面积7088.8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749.77平方米。社址内包括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有“湖山最佳处”之誉。

西泠印社还建有一座华严经塔,这座玲珑精巧的石塔是杭州唯一一座密檐式塔,是西泠社友中的一位和尚于1924年筹建的。塔高20余米,是西泠印社标志性建筑,塔平面为八角形,共十一级。第一级刻有《华严经》,二、三级刻有《金刚经》,上面八级和塔顶部分雕有佛像,底座周围也有刻像,精美生动。

1913年,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盛名之下,精英云集,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商承祚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杨守敬、盛宣怀、康有为等为赞助社员。此后二十余年,西泠印社迅速发展,声望日隆,逐步确立了海内金石书画重镇的地位。受西泠印社影响,河井荃庐、长尾甲等海外社员把源自中华的金石篆刻艺术带回国内,在日本、韩国创立了全国性的篆刻创作与研究团体。西泠印社促成、推动了周边汉字文化圈内篆刻创作与研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1949年,西泠印社收归国有。1979年后,社团活动步入正轨,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文化影响扩大,规模空前繁荣。2003年西泠印社创社百年华诞,109个海内外印学社团汇聚孤山,共襄盛典。

西泠印社历任社长为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现任社长为国学大师饶宗颐。截至2005年底,西泠印社拥有社员313人,分布于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捷克、加拿大等国家。每年固定在清明、重阳前后举办雅集,以孤山社址为核心,公祭印学先贤,举办社员作品和藏品展览,开展鉴赏研讨等活动,诗词吟咏、笔墨酬唱、赏鉴珍藏,延续了传统文人结社的聚会方式。每年还不定期邀集外地社员赴杭研究印学、商讨社务、观赏藏品,开展篆刻书画创作和展览交流活动,编辑出版金石书画出版物。西泠印社逢五、逢十周年庆典时,还汇聚海内外印学同道,举行大型纪念活动。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7 04:40 PM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1-17 04:55 PM 编辑 ]

IMG1.jpg (331.94 KB, 下载次数: 265)

IMG1.jpg

IMG2.jpg (309.68 KB, 下载次数: 315)

IMG2.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17 10:58 PM
很喜欢吴昌硕的篆书。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8 10:03 AM
有同感,吴昌硕是全才,诗书画印全精通,他自己曾经说自己的画不如书,书不如篆刻,可见他对篆刻的热爱程度.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8 10:09 AM

IMG3.jpg (418.84 KB, 下载次数: 260)

IMG3.jpg

IMG4.jpg (292.77 KB, 下载次数: 258)

IMG4.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8 10:14 AM

IMG_9392-211.jpg (359.63 KB, 下载次数: 271)

IMG_9392-211.jpg

IMG_9388-207.jpg (213.59 KB, 下载次数: 269)

IMG_9388-207.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8 10:18 AM

IMG_9398-215.jpg (224.51 KB, 下载次数: 293)

IMG_9398-215.jpg

IMG_9394-212.jpg (220.79 KB, 下载次数: 282)

IMG_9394-212.jpg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www.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