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花影摇曳,翠色当前——聆听GamuT CD3激光唱机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jp    时间: 2014-4-28 04:13 PM
标题: 花影摇曳,翠色当前——聆听GamuT CD3激光唱机有感


尽管黑胶唱片有复苏的迹象,高格式文件也有流行的趋向,但无可否认,对于发烧友来说激光唱机仍是主流之选。特别是Hi-EndCD机,仍有着无可替代的魅力,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有能力为您丰富的碟片收藏构筑起绚丽多彩的音乐殿堂。
作者: jp    时间: 2014-4-28 04:17 PM
                                                       必须做到最好

GamuT CD3是这个丹麦Hi-End音响品牌唯一一款CD机。按照我的理解,其实CD3所承受的压力是比其它型号要重得多。因为GamuT的音箱和放大器会有不同的系列和型号,它们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诠释GamuT的音响美学形态,除旗舰型号之外,其它产品并不需要一切都追求完美。但对于CD3来说,因为只有一个CD机的型号,如果它一旦表现不佳,势必对整个品牌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相信:GamuT在其能力范围内,一定会将CD3做得最好!




cd3_sølv.jpg (25.19 KB, 下载次数: 425)

cd3_sølv.jpg

cd3_bag.jpg (30.11 KB, 下载次数: 394)

cd3_bag.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4-28 04:32 PM
英国《HI-FI CHOICE》对CD 3的评价是:“你播放的音乐越多,便越能明显地听到更多以前没有留意到的东西。”并且授予“主编之选”的大奖。

CD3 Hifi Choice Oct 07.JPG (399.72 KB, 下载次数: 414)

CD3 Hifi Choice Oct 07.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4-29 11:21 AM
CD3的解码芯片为BB公司的顶级型号PCM 1792。这枚芯片经过D/A转换之后,即有四路模拟讯号输出——左、右声道均以正相和负相输出,达成全平衡放大架构。当然,使用好的解码芯片只是基础,要设计出一台Hi-End级的CD机还需要在很多方面精雕细琢才行。对于CD3来说,从以下几个方面已经可以看出其制作的严谨和精细:

CD3 inside black-kopi_副本.jpg (46.36 KB, 下载次数: 429)

CD3 inside black-kopi_副本.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4-29 11:28 AM
1、
在电源输入处已有两级滤波,以尽量抑制电磁波干扰、提供纯净度高的电流。

IMG_0462.jpg (60.53 KB, 下载次数: 446)

IMG_0462.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4-29 11:33 AM
2、
采用铝质机箱以降低谐振频率,提高声音的纯度。这是很多高端机型所乐于采用的,例如Jeff RowlandAyre等。除此之外,CD3还会作进一步屏蔽屏蔽、隔离:从前面板方向看过去,CD3内部被分为三部分——左边为模拟放大部分,中间为机芯、伺服部分和解码部分,右边为电源部分。其中中间部分还会多加一块非磁性的不锈钢屏蔽罩,罩内贴有黑色的阻尼材料。双重屏蔽既可以防止数字部分和模拟放大、电源部分之间相互干扰,又可以减少外界电磁波对敏感的数字电路产生影响。

CD3 inside black-kopi_副本.jpg (46.36 KB, 下载次数: 417)

CD3 inside black-kopi_副本.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4-29 11:35 AM
3、
数字和模拟部分的电源完全独立,分别有各自的NORATEL环形变压器,甚至连滤波电容也是完全分开的,各自有由83300微法电容组成的“电解阵”。电解阵本身有较高的充电速度,而26400微法的滤波电容量即使用于合并式功放也没问题,目前CD3是数字和模拟部分各有26400微法的滤波电容。
作者: jp    时间: 2014-4-29 11:36 AM
4、模拟放大电路每一部分均有电源伺服,并进行级级屏蔽。
作者: jp    时间: 2014-4-29 11:37 AM
5、平衡放大电路和非平衡放大电路完全独立,令彼此的干扰度进一步降低。而很多CD机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往往采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做法。
作者: jp    时间: 2014-4-29 11:37 AM
6、非常注意避震处理。CD3本身有四个避震机脚,而每个机脚内有内藏3颗硅质避震滚球。不仅如此,机芯还被支起来呈悬浮状态,与机壳接触的地方再加避震橡胶。
作者: jp    时间: 2014-4-29 11:38 AM
7、机内接线全部使用Van den Hul的产品。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4-29 11:39 AM
原帖由 jp 于 2014-4-29 11:33 AM 发表
2、
采用铝质机箱以降低谐振频率,提高声音的纯度。这是很多高端机型所乐于采用的,例如Jeff Rowland、Ayre等。除此之外,CD3还会作进一步屏蔽屏蔽、隔离:从前面板方向看过去,CD3内部被分为三部分——左边为模拟放 ...

一看机器内部就明白什么是精益求精!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4-29 11:40 AM
[quote]原帖由 jp 于 2014-4-29 11:28 AM 发表
1、
在电源输入处已有两级滤波,以尽量抑制电磁波干扰、提供纯净度高的电流。 [/quote
好厉害的电源。
作者: caich    时间: 2014-4-30 12:39 AM
好东西,光看电源和布局就这么讲究了。

看照片好像是三个变压器,两个环牛上方还有一个蓝色的密封牛,估计那个密封牛是数字电路用的,两个环牛才是模拟电路用的,如果是这样,那模拟电路真的是很夸张了。

机芯和伺服部分在中央被屏蔽了,左边应该不止是模拟电路,看起来1792在左边,就是那10个贴片运放下方。1792下方还有两个芯片,应该是数字接口芯片和升频芯片吧,这些高级cd应该都会升频处理的。再往下还有两部分电路应该是电源二次稳压处理吧。个人猜测的。弄个高清写真学习一下吧,:)
作者: luhui    时间: 2014-4-30 09:27 AM
通过JP详细介绍的确是一部上档次的机器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4-4-30 11:39 AM
技好料重品自高!
作者: jp    时间: 2014-4-30 11:41 AM
原帖由 luhui 于 2014-4-30 09:27 AM 发表
通过JP详细介绍的确是一部上档次的机器

确实如此,GAMUT CD3确实是一部音色高贵、素质超群的HI-END级CD机,连玩EMC-1UP的我都心动了。
作者: jp    时间: 2014-4-30 02:24 PM
原帖由 caich 于 2014-4-30 12:39 AM 发表
好东西,光看电源和布局就这么讲究了。

看照片好像是三个变压器,两个环牛上方还有一个蓝色的密封牛,估计那个密封牛是数字电路用的,两个环牛才是模拟电路用的,如果是这样,那模拟电路真的是很夸张了。

机芯 ...

蓝色那个是STANDBY牛,在很多机器上也有类似的装置,例如ECI-5MKII。

CD 3配有27M的PLL1705,数字讯号经BB公司的SRC4192升频之后再送给PCM 1792解码。
在线路板上还可以见到CD 3用NE5532作直流电源伺服,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一般的CD机只是用电阻作伺服。
PCM 1792解码之后,出来的模拟讯号即为全平衡,这样共有四组输出:左+、左-,右+、右-。紧接着就由AD 711J芯片作缓冲、放大。AD 711J是一块著名的发烧单运放,以精密、高速、宽带而著称,在许多名机上均可见其踪影。在平衡放大部分,由于每个声道正、负相讯号分别放大,这样每个声道就需要2片AD 711J,两个声道共需4片。另外,CD 3的平衡放大和非平衡放大是彼此独立的,这样每个声道的非平衡(单端)放大部分又再各需要1片AD 711J。也就是说在每一个声道里,有2片AD 711J负责平衡放大、1片AD 711J负责单端放大。
在讯号输出部分可见有三个继电器,其中两个是分别供左、右声道的平衡端子使用,另外一个是供左、右声道RCA端子使用。有输出继电器的保护,可以确保无直流输出,从而对功放提供保护。

IMG_0464.jpg (64.66 KB, 下载次数: 307)

IMG_0464.jpg

IMG_0465.jpg (73.68 KB, 下载次数: 303)

IMG_0465.jpg

作者: caich    时间: 2014-4-30 02:49 PM
原帖由 jp 于 2014-4-30 02:24 PM 发表

蓝色那个是STANDBY牛,在很多机器上也有类似的装置,例如ECI-5MKII。

CD 3配有27M的PLL1705,数字讯号经BB公司的SRC4192升频之后再送给PCM 1792解码。
在线路板上还可以见到CD 3用NE5532作直流电源伺服,以获得 ...

左边的电路板布局清晰合理,一眼就能看出各部分功能。把中间的不锈钢小底裤也扒了吧?
作者: jp    时间: 2014-4-30 05:04 PM
                                                         意外发现

对于CD3的表现,很多朋友是通过音响展聆听全套的GamuT系统来获得的,普遍认为它的声音高贵飘逸、细腻开扬、密度超大。对于这些观点我是认同的,因为按照我的经验,CD3的声音风格与GamuT顶级系列的音箱、放大器如出一辙,充分反映出GamuT的声音美学。

2_.jpg (56.92 KB, 下载次数: 292)

2_.jpg

3s.jpg (64.28 KB, 下载次数: 291)

3s.jpg

1321554447.jpg (41.32 KB, 下载次数: 289)

1321554447.jpg

highend2008_gamut.jpg (101.3 KB, 下载次数: 302)

highend2008_gamut.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4-30 05:06 PM
而我发现CD3的威力其实是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CD3并没有和GamuT的音箱、放大器搭配,不过这也正好更多地揭示出CD3自身的特质。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14-5-3 08:16 PM
曾经听过,确实是非常不错的一款CD机,支持JP版换口味上一台嘉密CD3。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5-3 09:23 PM
原帖由 jp 于 2014-4-30 05:04 PM 发表
                                                         意外发现

对于CD3的表现,很多朋友是通过音响展聆听全套的GamuT系统来获得的,普遍认为它的声音高贵飘逸、细腻开扬、密度超大。对于这些观点我是认同的 ...
繁华落尽,洗尽铅华,如梦无痕,柳絮飘舞,嘉密妩媚,火舞艳阳。。。。。。。
作者: jp    时间: 2014-5-4 02:30 PM
那天系统正在热身,播放的是王闻《男人四十》专辑中的第六首《有谁共鸣》。



作者: jp    时间: 2014-5-4 02:34 PM
原帖由 中国爱乐人 于 2014-5-3 08:16 PM 发表
曾经听过,确实是非常不错的一款CD机,支持JP版换口味上一台嘉密CD3。

正在积蓄银弹中。
作者: jp    时间: 2014-5-4 02:35 PM
突然间我发现一个问题:王闻唱到“风急风也清”这句时,明显咬字不准,将第一个“风”字的音发成“分”了……。怎么会这样?难道录音师在监听时没发现这个瑕疵吗?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失误呀!
作者: jp    时间: 2014-5-4 02:36 PM
我于是又重播了一遍,CD3再次明白无误地告诉我确实是歌手发音出了问题。
作者: jp    时间: 2014-5-4 02:36 PM
照理来说录音师要纠正这个错误并不难,以现在的录音技术,歌手根本不需要将整首歌重新唱过,只需唱一个字,然后通过“剪切”、“粘贴”等手段就能把问题解决。到这时,我心里不禁有些责怪录音师的粗心了,本来好好的一首歌,我每每听到这一句时便觉得别扭……。
作者: jp    时间: 2014-5-4 02:37 PM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倒开始有些原谅录音师了,甚至觉得有可能错怪了他。这又是为什么呢?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5-4 08:04 PM
原帖由 jp 于 2014-5-4 02:37 PM 发表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倒开始有些原谅录音师了,甚至觉得有可能错怪了他。这又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
作者: jp    时间: 2014-5-5 09:32 A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4-5-4 08:04 PM 发表
为什么呢???

如果你也有这张碟,很快就有答案了。
作者: jp    时间: 2014-5-5 02:02 PM
因为我后来用一些普通的CD机播放这首歌,即使我已经知道有瑕疵的情况下,这些机器仍将这个瑕疵“轻描淡写”,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没有唱错似的。
作者: jp    时间: 2014-5-5 02:03 PM
即使是某些高价位的CD机,在播放这一片段时仍要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才会发现些许问题,但严重程度远不如CD3揭示得那么直接、强烈!所以,当录音师所使用的CD机素质一般的话,是完全有可能听不出这个瑕疵的。
作者: jp    时间: 2014-5-5 02:03 PM
我建议大家不妨在自己的CD机上播一下这首歌加以印证,自然就对家里器材的解析力水平有个直观的了解。
作者: jp    时间: 2014-5-5 02:08 PM
至此,我对CD3在解析力方面的威力开始有了初步认识——它不是靠提升高频的量感和亮度来营造所谓的解析力,而是对全频带的信息量都加以深入挖掘,一点一滴都不放过,绝不会作任何掩饰、渲染,更不用说有任何遗漏了。


高超的解析力是一台Hi-EndCD机的基础,这是起码应具备的素质,至于音色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435487-gamut_cd3_digital_player_special_pricing[1].jpg (61.93 KB, 下载次数: 297)

435487-gamut_cd3_digital_player_special_pricing[1].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5-5 03:39 PM
原帖由 以东为本 于 2014-5-5 03:32 PM 发表
风的拼音是feng,不能读成fong.

这首是粤语歌。
作者: jp    时间: 2014-5-6 12:10 PM
                                                   既厚又有纹理的中频

为进一步探索CD3的特质,我又找了另一套系统来搭配:ELECTROCOMPANIET EC4.8/AW250-R前后级、GamuT M5音箱。这样做一是想通过放大器的“非GamuT化”来更多地听到来自CD3的声音,二是M5音箱的高透明度也有助于让我更好地去辨析CD3

IMG_8024-1.jpg (95.21 KB, 下载次数: 293)

IMG_8024-1.jpg

IMG_8028-3.jpg (80.42 KB, 下载次数: 277)

IMG_8028-3.jpg

IMG_8030-4.jpg (67.31 KB, 下载次数: 285)

IMG_8030-4.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5-6 12:12 PM
再次播放王闻的《有谁共鸣》,其咬字失误的瑕疵又被毫不留情地曝光,CD3如高倍显微镜般的解析力已表露无遗!

王闻小.jpg (36.04 KB, 下载次数: 282)

王闻小.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5-6 12:13 PM
CD3打动我的显然不止这些,此刻王闻的嗓音厚度足够,丝毫不逊于某些以厚声著称的对手,说明高解析力不一定非要以减少声音的厚度为代价。
作者: weiz    时间: 2014-5-6 05:46 PM
这机的金工风格很熟悉。
作者: jp    时间: 2014-5-7 02:45 PM
不过在“厚”的表现方式上CD3仍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说某些厚声的CD机的中频像“敦实松化面包”的话,那么CD3的中频更像一层一层堆叠起来的“千层饼”——您可以清晰地看见饼中的层次纹理,而不是一个混沌的面团;每一层并不厚,但这么多层融合在一起之后就显得不仅厚实,而且层与层之间是有韧韧的弹性,一口咬下去,香酥松脆又饱满有嚼头……

2900048_181452152000_2[1].jpg (80.03 KB, 下载次数: 275)

2900048_181452152000_2[1].jpg

1304086227.jpg (53.26 KB, 下载次数: 272)

1304086227.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5-8 11:08 AM
                                                     栩栩如生的质感和音场

在《有谁共鸣》这首歌曲当中配器简单,要表现出乐器的定位并不难,CD3厉害的地方在于只有吉他、大提琴这么几把乐器,音场仍然被“撑”得很开阔,猛然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惊喜,其空间感几乎可与播放交响乐时相媲美,这就不是什么CD机都能做得到了。

IMG_8026-2.jpg (44.61 KB, 下载次数: 271)

IMG_8026-2.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5-8 11:09 AM
而且CD3的成像方式与其它CD机也有所不同,同样是吉他和大提琴这两件乐器,CD3的结像会致密很多,而且声像的质感不会像一般的CD机那样平均分布,而是越靠近声像的中心就密度越高,最后会形成类似“鼓眼”那样的核心点。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4-5-8 11:42 AM

20140507_5e041e868e949e1a7f65ur7w3Dur6BNG.jpg (80.44 KB, 下载次数: 276)

20140507_5e041e868e949e1a7f65ur7w3Dur6BNG.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5-8 11:52 AM
原帖由 马生 于 2014-5-8 11:42 AM 发表

对CD3中频的表现方式,相信能深入了解的朋友不多。马生的到来,正好给大家解解惑呀!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4-5-8 11:59 AM
JP版主已经说得非常到位了。接近吃饭的时间,看到这堆香酥松脆千层饼,感受不言而喻
作者: jp    时间: 2014-5-9 11:06 AM
与此类似地,在播放《2012原音精选》track 4 Steve Siu演奏的《Over the Rainbow》时,在宁静背景映衬下,晶莹剔透而有圆润饱满的音符固然美不可方物,但很大一架三角钢琴横陈于面前才是真正让我震撼的!


我仿佛能“看”见钢琴家的手指有力地压下琴键,然后牵拉包裹着绒毡的小木槌去敲击钢丝弦,致使音符在不同的位置响起;透过张开的响板,那一根根的钢丝弦跟随着旋律上下跳跃的身影甚至也可历历在目……

CD小.jpg (43.1 KB, 下载次数: 274)

CD小.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5-9 11:12 AM
我想,这早已超越单纯“好听”的境界了吧!正是由于CD3有着非常出色的“声音”和“声像”质感,所以在播放这首《Over the Rainbow》时,我脑海中的琴键会有着鲜明而坚毅的黑色和白色,而一般的CD机的所呈现的琴键颜色通常是白键多少有些泛黄、黑键略带灰调甚至是蒙上一层薄尘了。其中的差异大家不难体会得到,水平高低一目了然。





作者: jp    时间: 2014-5-12 11:47 AM
                                                       透明鲜活得惊人

DG版的《PAGANINI FOR TWO》是大家很熟悉的一场唱片,就凭沙汉姆的小提琴和索尔舍的吉他两件简单的乐器,通过彼此的对话即可营造出绚丽多彩的音乐空间,其丰富的内涵足以让人回味良久。

IMG_6942-3.jpg (49.56 KB, 下载次数: 281)

IMG_6942-3.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5-12 11:48 AM
CD3的演绎下,沙汉姆的位置偏左并稍靠后一些,索尔琴的位置处于中间稍偏右的地方,而且小提琴的结像要比吉他的高,说明录音时索尔琴是坐着演奏的,这也符合现实中的状况。CD3的音场营造能力前面已经提及,这确实不算什么。
作者: jp    时间: 2014-5-12 11:48 AM
我关注的是,虽是4D录音,但这张唱片的音色仍是偏向冷艳的,CD3忠实地反映出这一点,不会像某些味道浓郁的CD机那样将DG渲染成了DECCA。
作者: jp    时间: 2014-5-13 03:38 PM
我很佩服CD3以相对中性无染的特性,不需要刻意的“加厚”、“加甜”,却仍然让聆听者觉得声音这么迷人。我想这应该归功于CD3超强的声音密度、解析力和透明度吧。
作者: jp    时间: 2014-5-13 03:39 PM
这一切可以将乐器的真实质感、各种微弱的细节、宝贵的泛音等事无巨细地呈现在聆听者面前,从而营造出一个生动鲜活、充满律动感的音乐空间,尽量将唱片中的“罐头味”去掉。是呀,还有什么会比富有生命力的现场气氛更吸引呢?
作者: jp    时间: 2014-5-13 03:40 PM
相比之下,声音有修饰的CD机虽然悦耳,但您的耳朵会不时提醒您这是一种有特殊味道的声音,而且不管如何美化,其声音的“新鲜”、“活跃”程度总是不如CD3的。
作者: jp    时间: 2014-5-13 03:41 PM
两相比较,您最大的感受可能就是——“怎么尾音一下子少了那么多?”或者“怎么乐手突然间懒了这么多?”
作者: jp    时间: 2014-5-13 03:41 PM
另一方面,CD3自然流畅的细节再现方式也与我们脑海中典型的“高解析力”机种不同,后者虽然纤细入微,但常予人光辉、单薄之感。而CD3无须刻意强调某些频段,细节同样可以达到“烟花纷坠”的境界,但声音的丰润程度却会明显胜出。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5-13 07:41 PM
原帖由 jp 于 2014-5-13 03:41 PM 发表
另一方面,CD3自然流畅的细节再现方式也与我们脑海中典型的“高解析力”机种不同,后者虽然纤细入微,但常予人光辉、单薄之感。而CD3无须刻意强调某些频段,细节同样可以达到“烟花纷坠”的境界,但声音的丰润程度却 ...
现场真实再现。。。。。。。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4-5-13 11:42 PM
超强的声音密度、解析力和透明度,实属难能可贵。
作者: jp    时间: 2014-5-14 10:59 AM
                                                    举重若轻,从容不迫

CD机无论价格高低通常都会有相似的优秀技术指标,但实际的音质却会差别很明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想有两个:一是这些指标通常是在静态下获得的,而音乐播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静态指标未能完全反映出CD机的实际水平;二是对时基误差的处理,这个对音质影响非常关键,但很多厂家通常不会标出这个指标,但这恰恰是水平高低的分野。
作者: jp    时间: 2014-5-14 11:04 AM
要检查自己的CD机是否有低的失真度有一个粗略的方法,就是播放王菲演唱的《矜持》。

天空xiao.jpg (41.08 KB, 下载次数: 298)

天空xiao.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5-15 11:41 AM
这是发烧友很熟悉的曲目了。在开头王菲唱到“我从来不曾抗拒你的魅力,虽然你从来不曾对我着迷”时,绝大部分系统不难呈现优美、宁静的声音,这也是许多发烧友喜欢用《矜持》来试音的主要原因。

但后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乐器加入、配器越来越复杂、声压越来越大,由“你是爱我的,你爱我到底”开始,有些系统的声音会变得急促、嘈杂起来,失去了刚才那种宁静、优雅的气氛。
作者: jp    时间: 2014-5-20 11:16 AM
也许您认为这是正常的,或者觉得是录音的问题。但CD3则会告诉你这是不对的,正确的声音是由始自终都不会失态窘迫的,失真度低的CD机应该有临危不惧、处之泰然的大将风度!



作者: jp    时间: 2014-5-20 11:17 AM
在《矜持》开头部分,CD3无疑也能营造出静谧的气氛,只不过这种气氛会比一般的CD机来得更富有诗意:当王菲的歌声缓缓飘来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一位女子正倚窗望月,幻想着与她暗恋的意中人在一起的情景……


作者: 老项    时间: 2014-5-20 11:22 AM
CD3和1UP的价格差别不大,不知二者风格差异如何?谁的性价比高?
作者: jp    时间: 2014-5-20 11:28 AM
性价比差不多,在风格上各有特色:EMC-1UP温暖、浓郁,有黑胶的味道;CD 3声音高贵、华丽、细腻、通透、飘逸。在总体表现上,CD 3稍胜出,毕竟这是一台很诱人的HI-END级CD机了。
作者: jp    时间: 2014-5-21 09:38 AM
对于CD机美的鉴赏,要比音箱、功放困难得多。搞音响近50年的声美力主设计师郭先生认为CD3是他听过最好的CD机,而且没有任何数码味。
作者: jp    时间: 2014-5-21 02:12 PM
窗外荷风阵阵、竹露轻凝,还有洒进来的月光、被吹起的轻纱、吱吱虫鸣和幽幽的桂花香气,这些都是可以通过CD3的美韵而带来的丰富联想。


更奇妙的是,这种美妙的意境会贯穿整首歌曲,因为在那些一般CD机容易慌乱的片断,CD3都能轻松化解,在谈笑之中化解种种挑战,绝不会打断您美好的思绪,以致一曲终了,只会让人意犹未尽,感叹美好时光总是走得太快......




作者: jp    时间: 2014-5-22 11:26 AM
还不够吗?再来段《2011原音精选》track 14的《芬兰颂》吧。这是一段很容易令普通CD机产生尖锐感的交响乐,特别在高潮片断更是容易出现乐器群互相淹没的现象。但实际聆听表明《芬兰颂》仍未足以对CD3构成威胁。即使在强烈的愤懑如不可遏制的岩浆欲喷薄而出的时候,能量充沛的铜管乐器一如小音量时的优美,虽然声浪已经铺天盖地地压过来,但依旧有着饱满的质感,显得舒缓安详,井然有序地散发出迷人的金黄色泽。其实这时的声压已经非常大了,但能量偏弱的单簧管和双簧管依然润泽有“肉”,几把大提琴也在我面前优雅地划动着……

2011xiao.jpg (71.83 KB, 下载次数: 238)

2011xiao.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5-22 11:33 AM
不少CD机在小声压时可以是悦耳的,但在大声压下可以判若两人,好像是另一台机器在发声似的。CD3可贵的地方在于在大声压时声音仍是高贵华丽的,乐器的质感仍是那么强烈,线条感仍是那么浮凸鲜明,举重若轻、从容不迫,胜似闲庭信步,仿佛那震撼的爆棚片断不曾来过似的。我想,这才是Hi-EndCD机的风采!



作者: jp    时间: 2014-5-23 11:33 AM
                                                            结论

对于GamuT CD3,其通透飘逸的音色、真实鲜活的质感、细致入微的解析力、宽宏大度的表现方式和既宽又深的音场,都是它闪耀的高光点,也具备了一台Hi-EndCD机的特质。所以您一旦拥有CD3之后,猛然发现熟悉的唱片怎么一下子涌出那么多从未听过的细节,或者感觉艺术家的演绎瞬间变得更加传神深刻,都不必为此而感到惊讶,因为这是CD3与生俱来的能力。

280924_199466053438586_7026065_o.jpg (27.46 KB, 下载次数: 238)

280924_199466053438586_7026065_o.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5-23 11:41 AM
尽管如此,我仍认为CD3并不是适合任何人,如果您是喜欢软调、浓郁音色的话,CD3未必是您的心仪对象。除此之外,其高贵的声音、静谧的背景、出色的密度感和强横的动态对比,相信对任何人都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

477965_418133758205820_1167851381_o.jpg (175.04 KB, 下载次数: 365)

477965_418133758205820_1167851381_o.jpg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5-23 11:51 AM
原帖由 jp 于 2014-5-23 11:41 AM 发表
尽管如此,我仍认为CD3并不是适合任何人,如果您是喜欢软调、浓郁音色的话,CD3未必是您的心仪对象。除此之外,其高贵的声音、静谧的背景、出色的密度感和强横的动态对比,相信对任何人都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
理性分析,值得信赖。
作者: nfzdt    时间: 2014-5-23 01:23 PM
标题: 回复 73# 的帖子
看jp版的意思是cd3稍微偏硬调,偏清淡
作者: jp    时间: 2014-5-23 01:35 PM
CD 3的声音并不硬,而是密度好、有弹性,这点结论其实是和某些胆CD对比后作出的。它也不属于有特别色彩的类型,但声音很飘逸、精致,这点又和ESOTERIC、ACCUPHASE的“淡”有所不同。
作者: nfzdt    时间: 2014-5-23 08:33 PM
原帖由 jp 于 2014-5-23 01:35 PM 发表
CD 3的声音并不硬,而是密度好、有弹性,这点结论其实是和某些胆CD对比后作出的。它也不属于有特别色彩的类型,但声音很飘逸、精致,这点又和ESOTERIC、ACCUPHASE的“淡”有所不同。

理解了
作者: jp    时间: 2014-5-26 09:34 AM
再次强调:对CD机之美的鉴赏要比音箱、功放困难,在评测方法上也和后两者有所不同。
作者: jp    时间: 2014-5-26 04:48 PM
CD 3在英国《HI-FI CHOICE》杂志上的评测。

CD3_HFC07_collection.jpg (401.16 KB, 下载次数: 264)

CD3_HFC07_collection.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5-26 04:59 PM
CD 3获得《HI-FI CHOICE》的“主编之选”大奖。

cd3_hifi_choice[1]-1.jpg (121.43 KB, 下载次数: 261)

cd3_hifi_choice[1]-1.jpg

cd3_hifi_choice[1]-2.jpg (52.54 KB, 下载次数: 275)

cd3_hifi_choice[1]-2.jpg

cd3_hifi_choice[1]-3.jpg (128.25 KB, 下载次数: 282)

cd3_hifi_choice[1]-3.jpg

cd3_hifi_choice[1]-4.jpg (127.71 KB, 下载次数: 292)

cd3_hifi_choice[1]-4.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5-26 05:08 PM
《HI-FI CHOICE》对CD 3的优点概括为:超级平衡的声音;富于动态;节奏感和结像属一流水平,同时音色的均衡性符合这个价位的表现;如果你想要一台绝对高保真的CD机,那么CD 3就是你的选择。
作者: 米其林    时间: 2014-7-24 09:45 AM
昨日再去听cd3  刚刚好昌业拿去评测后及时拿回店里  不然也未必能听到  一句话 自然舒服的味道(千万不要理解为直白)  古典 人声非常满意
作者: jp    时间: 2014-7-24 10:34 AM
现在对GAMUT CD3高贵的气质有深刻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作者: HiFi123    时间: 2014-7-24 04:49 PM
原帖由 米其林 于 2014-7-24 09:45 AM 发表
昨日再去听cd3  刚刚好昌业拿去评测后及时拿回店里  不然也未必能听到  一句话 自然舒服的味道(千万不要理解为直白)  古典 人声非常满意
赶快下手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7-24 08:02 PM
静,是一缕青烟;缘,是一个相遇;份,才是一生相守!
作者: jp    时间: 2014-8-7 09:17 AM
GAMUT CD 3近期大热,已暂时断货,多谢大家的支持!我们已向厂方加紧催货。目前在广州金海印陈列室仍有样机可供试听。
GAMUT CD 3不听则已,一听就......,是考验您“定力”的利器!
作者: nfzdt    时间: 2014-8-7 09:32 AM
看j版毒文,还未闻其声,就被毒的一塌糊涂了。回头加紧搬砖,争取早日买上
作者: jp    时间: 2014-8-7 09:38 AM
确实是好机器,听得多连我自己也心动了......。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8-7 08:02 PM
原帖由 nfzdt 于 2014-8-7 09:32 AM 发表
看j版毒文,还未闻其声,就被毒的一塌糊涂了。回头加紧搬砖,争取早日买上
祝愿心想事成。。。。。。。
作者: pear96    时间: 2015-2-11 04:52 PM
CD3的声音是否跟乐圣m2差不多?
作者: pear96    时间: 2015-2-11 04:53 PM
是否都是清爽类型?
作者: jp    时间: 2015-2-11 05:07 PM
CD 3实际还是属于厚声的类型,只不过它的声音密度很高,两端延伸很充分,线条感极佳,所以又比一般厚声的CD机技高一筹。与M2 CD相比,CD 3当然会胜出,例如声音的贵气感、鲜活度等,毕竟它是HI-END级别的产品,一分钱一分货。不过M2 CD的性价比已是很高,对于很多发烧友来说已经足够了。
作者: jp    时间: 2015-2-11 05:08 PM
CD 3实际还是属于厚声的类型,只不过它的声音密度很高,两端延伸很充分,线条感极佳,所以又比一般厚声的CD机技高一筹。与M2 CD相比,CD 3当然会胜出,例如声音的贵气感、鲜活度等,毕竟它是HI-END级别的产品,一分钱一分货。不过M2 CD的性价比已是很高,对于很多发烧友来说已经足够了。
作者: pear96    时间: 2015-2-11 05:24 PM
哦,明白。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5-2-11 05:55 PM
原帖由 jp 于 2015-2-11 05:08 PM 发表
CD 3实际还是属于厚声的类型,只不过它的声音密度很高,两端延伸很充分,线条感极佳,所以又比一般厚声的CD机技高一筹。与M2 CD相比,CD 3当然会胜出,例如声音的贵气感、鲜活度等,毕竟它是HI-END级别的产品,一分钱 ...

最近M2CD断货?不知什么时候能有。
作者: jp    时间: 2015-2-12 09:55 AM
年底换器材的朋友多,我们已经加紧催货了,一到就会通知大家的。
作者: 徐12    时间: 2015-2-12 01:40 PM
原帖由 jp 于 2015-2-12 09:55 AM 发表 年底换器材的朋友多,我们已经加紧催货了,一到就会通知大家的。
快点催吧买个CD机我都换了3个收货地址了,先是工厂,要放假了还没收到,又换门市又要放假了还没收到,现在发了家里的地址在等货,不会我们出去旅游时货就到了吧
作者: pear96    时间: 2015-2-13 01:27 PM
嘉密D150功放是否也是厚声的?
作者: jp    时间: 2015-2-13 01:35 PM
个性和CD 3类似。
作者: pear96    时间: 2015-2-13 01:50 PM
那估计我还是比较喜欢H300+嘉密CD3+classic HD的声音。
作者: jp    时间: 2015-2-13 02:11 PM
标题: 回复 98# 的帖子
你所提到的组合方案完全可行。另外DI150和LEGACY的搭配效果请看这里:http://www.changye.com.cn/web/showqp/show_qp.php?wsqp_id=3672
作者: yrl    时间: 2015-2-13 03:23 PM
H300+嘉密CD3+classic HD的声音和DI150+嘉密CD3+classic HD相比较,有何区别?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www.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