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走近神秘的岜沙苗族部落 [打印本页]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07:30 AM
标题: 走近神秘的岜沙苗族部落
贵州岜沙苗族部落以中国境内唯一合法持枪、用镰刀剃头等让外界好奇顿生。这是一个神秘而原始的部落,世人无不对她一窥而快之,于是,这里出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贵广高速的开通,更为人们探秘提供了便捷,由广州到贵州不过区区几个小时的车程。不过,这里的高铁只是技术上和设施上意义的高铁,因为沿途要停几个城市,时速只能达到280公里,这只能算是“动车”了。不要紧,有了贵州美好的自然景观和多彩的民族风情作为诱饵,更有了贵州少数民族不为人知的一面作为探秘的动力,好奇心和向往贵州的风光的追求,到贵州走一趟成了许多人的不二选择。

村口 (3)_conew1.JPG (362.87 KB, 下载次数: 445)

村口  (3)_conew1.JPG

村口 (2)_conew1.JPG (236.15 KB, 下载次数: 463)

村口  (2)_conew1.JPG

古朴村貌 (2).JPG (340.29 KB, 下载次数: 483)

古朴村貌   (2).JPG

古朴村貌 .JPG (301.02 KB, 下载次数: 450)

古朴村貌 .JPG

古朴村貌 A (1).JPG (305.6 KB, 下载次数: 431)

古朴村貌 A  (1).JPG

古朴村貌 梯田 (1).JPG (388.89 KB, 下载次数: 454)

古朴村貌 梯田    (1).JPG

古朴村貌 梯田 (2).JPG (278.61 KB, 下载次数: 457)

古朴村貌 梯田    (2).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07:33 AM
岜沙隶属贵州省从江县,距离从江县城7.5公里、位于山顶和国道321老线公路边的一个苗寨。岜沙(当地人的读音却是“标沙”)。这里的男人一式身穿发亮的蜡染服装,手持火药枪在街上“游荡”,传说中他们不实用理发剪或者是剪刀理发,而是用镰刀剃头。这里的女人服饰各异,给人古朴原始的感觉。这里只崇拜树神,因此没有先人的坟墓。外族人千万不能摸这里的小孩的头,更不能用脚踢这里的树,这些都是眼见所闻的特有的民俗,这里的一切仿如隔世,自成一体,以现代文明的视角是很难理解这些近乎“化石级”的风俗习惯,但很享受这里的自然景观。

部落枪手 (1).JPG (304.51 KB, 下载次数: 389)

部落枪手  (1).JPG

村民 (1).JPG (326.21 KB, 下载次数: 392)

村民  (1).JPG

村民 (4).JPG (240.13 KB, 下载次数: 384)

村民  (4).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07:35 AM
神秘的岜沙苗族部落仅2000余人,分住在贵州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走进岜沙,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他们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这里箐黑林密,鸟道蚕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千百年来极少有外人进入。岜沙村不大,村寨建于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侧的半坡上。村寨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则为密林环绕,环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传统,发饰奇特。
坐落在贵州从江县海拔550米的山坳上,有300余户。因地处偏远,保留了古老的生活习俗。其装束有秦汉遗风,岜沙男子在头顶挽着发髻,穿着自家纺织的无领右开襟亮布衣,直筒大裤管亮布裤。长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仿佛古代武士。女性则穿着自己制作的亮布衣裙,佩戴银饰。 如有宾客来临,一身威武的岜沙男子在寨门前吹奏芦笙芒筒, 岜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拦门米酒。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铳响起,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入内。随后沿林中石板小道走进寨子,表演民族风情习俗。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村容村貌 上1 (3).JPG (367.18 KB, 下载次数: 414)

村容村貌  上1  (3).JPG

村容村貌 上1 (2).JPG (368.35 KB, 下载次数: 380)

村容村貌  上1  (2).JPG

部落枪手 (10).JPG (353.14 KB, 下载次数: 433)

部落枪手  (10).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07:37 AM
岜沙藏于深山之中,这里是中国境内唯一允许居民持枪的部落。现在的芭沙,还不至于太多的商业化的开发,还保存着许多原始的景观。除了偶尔看见房顶上的卫星天线、太阳能路灯外,基本上都保留了原来的风貌。巴沙古村四周高山环绕,吊脚楼、石板小道、木晒架、错落地建于坡地上的民居,远处散落周边的梯田,随住可见手不离枪的男人们,穿着各异但很有特色的民族服装的女人,或挑担拾级而上,走在村道,或在田间劳作,一派原始生态。这里是我所见贵州最为原始的村落之一。
岜沙汉子终身带枪,但从不乱放。以前是为了狩猎,现在主要在迎接贵宾和有重要庆典活动时,才会对天鸣枪。在一个停车场,一位客车司机把玩起一把岜沙人的火药枪,族人帮他装上子弹然后向天鸣放,枪口喷出一股白烟,枪声震耳欲聋,着实把周围的人吓了一跳。
有个疑虑;男人们手中都有枪,却没有听到因为村民之间因为争纷动枪杆子的。那么他们靠什么来维持秩序呢?据说以前族规对诸如偷盗等行为是以活埋处理的,这听来好吓人。随着历史的进步,后来对违反族规的才改为作“三个120”处理;罚120斤大米、120斤猪肉、120斤食油。这对发展了的地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这对于深山老林中的岜沙,这个罚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部落枪手 (8).JPG (374.13 KB, 下载次数: 367)

部落枪手  (8).JPG

部落枪手 (12).JPG (286.7 KB, 下载次数: 391)

部落枪手  (12).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07:38 AM
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5-5-20 07:39 AM 编辑 ]

村民 (6)_conew1.jpg (258.47 KB, 下载次数: 390)

村民  (6)_conew1.jpg

村民 (2).JPG (358.8 KB, 下载次数: 419)

村民  (2).JPG

村民 (5).JPG (296.28 KB, 下载次数: 429)

村民  (5).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07:52 AM
当我们看到这些木架,都纷纷猜测它的用途,木架以杉木依坡而建,人们最集中的猜测结果是晾晒割下来的禾穗,由于时间紧迫,也没法核实所猜测的真假。只是拍下来待网上验证。后来才知道这些木架在寨子里有大事时,枪手们会登上架子朝天鸣枪。这里教会了我一个道理;凡事多面看才不至于引致失误,特别不要先入为主。

木架 .JPG (417.19 KB, 下载次数: 410)

木架 .JPG

木架 A.JPG (313.84 KB, 下载次数: 393)

木架 A.JPG

木架 (3).JPG (352.1 KB, 下载次数: 395)

木架  (3).JPG

木架 该图片来自网络 用作对比.jpg (155.41 KB, 下载次数: 423)

木架 该图片来自网络 用作对比.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07:53 AM
岜沙是一个非常和谐的社会,他们自有一套解决问题的体系,年纪较大、代表权威的长老们便是这里掌管一切的人,就如同很多原始部落的酋长一般。部落里面的大小事情都是由长老们商议,就连乡里的干部来到这里推广一些政策都是要先找到长老们征求他们的意见。由于岜沙人对树木的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优美,而岜沙人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过着与世无争的和谐日子。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5-5-20 07:55 AM 编辑 ]

村容村貌 上1 (1).JPG (360.5 KB, 下载次数: 402)

村容村貌  上1  (1).JPG

村容村貌 (5)_conew1.JPG (307.84 KB, 下载次数: 401)

村容村貌  (5)_conew1.JPG

村容村貌 (4).JPG (380.39 KB, 下载次数: 424)

村容村貌  (4).JPG

村容村貌 (3)_conew1.JPG (256.33 KB, 下载次数: 389)

村容村貌  (3)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07:56 AM

芦笙是芭沙部落重要节庆活动不可或缺的乐器,岜沙的每一个村民都会吹芦笙,不少村民出入都携带着芦笙,经常看到男人们肩上扛着枪和芦笙,仿佛这是男人的“标配”。

芦笙 (1).JPG (297.54 KB, 下载次数: 385)

芦笙   (1).JPG

芦笙 (4).JPG (301.84 KB, 下载次数: 383)

芦笙   (4).JPG

芦笙 该图片来自网络 用作对比 .jpg (306.23 KB, 下载次数: 406)

芦笙   该图片来自网络 用作对比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07:58 AM
自古以来,岜沙人崇拜树,最盛大的祭祀仪式就是拜树神,每个岜沙人在有生之年都会种一棵树,待到离开人世时,便以此树为棺,安然长眠。在他们的观念中,人是大自然的子孙,人的一切都是树给的:远古的先民为避野兽栖于树上,后来以树为材建房筑巢,树给人提供取暖用的柴、做工具的料、以及饱腹的果实。最老的树就是最古老的祖宗,老树就像祖宗一样的时刻保佑着他们。
岜沙山寨植被茂密,这是几百年来自觉爱林护树保护生态的结果。耕地稀少的岜沙苗人,多年来主要是靠卖柴维生,但寨中有严格的规矩:村人卖柴,一人一次只能徒步挑一担柴到城中,仅解决油盐之困,不许以此赢利;不许动用畜力车、机动车外运木柴,绝对不许外地汽车来寨子里收购木柴;绝对不允许在一个地方砍柴,确保山寨周围树林能够休养生息、平衡发展。
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DSC07213_conew1_调整大小.JPG (429.56 KB, 下载次数: 407)

DSC07213_conew1_调整大小.JPG

DSC07215_conew1_调整大小.JPG (370.24 KB, 下载次数: 441)

DSC07215_conew1_调整大小.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08:00 AM
这幅标语挂在岜沙苗寨一座破败的吊脚楼的墙上,内容不错:

标语 .JPG (277.52 KB, 下载次数: 392)

标语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08:02 AM
芭莎苗寨不至于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只是我所见到的一间由民居改建而成的旅社:

村里的小旅馆 _conew1.JPG (273.45 KB, 下载次数: 317)

村里的小旅馆 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08:07 AM
神秘的岜沙恍如隔世,这里有苗族的标志性建筑吊脚楼,这些吊脚楼依山而建,蔚为壮观。这里的村道几乎没有重建,还是老样子。

远望 (4)_conew1.JPG (251.47 KB, 下载次数: 317)

远望  (4)_conew1.JPG

远望 上 1 (1).JPG (271.85 KB, 下载次数: 311)

远望  上 1  (1).JPG

DSC07247_conew1_调整大小.JPG (294.96 KB, 下载次数: 310)

DSC07247_conew1_调整大小.JPG

DSC07245_conew1_调整大小.JPG (295.1 KB, 下载次数: 325)

DSC07245_conew1_调整大小.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09:09 AM
待续!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5-5-20 09:16 AM
美丽的村落景观,古老的生活习俗。情迷版好分享!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5-5-20 09:46 AM
情迷版的生活过得真滋润。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10:17 A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5-5-20 09:46 AM 发表
情迷版的生活过得真滋润。
能行走的时候就想尽量行走,再者我喜欢那种大自然和山村景观,那里有城市没有的新鲜空气,工作辛劳了四十多年了,当是慰劳自己吧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5-5-20 10:58 AM
好环境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5-5-20 11:50 AM
没被灌醉就好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02:51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5-5-20 11:50 AM 发表
没被灌醉就好
这个话题很悲催,稍后我会把在千户苗寨被灌酒的“悲惨”经历与您分享。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02:53 PM
原帖由 马生 于 2015-5-20 10:58 AM 发表
好环境
真的好原生态!保留得很完整的民俗景观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02:57 PM
这些特别的衣料闪闪发亮,是苗族蜡染的一种:


作者: caich    时间: 2015-5-20 08:02 PM
不错啊,比我上次去好多了。确实是一个很原始又很朴实的地方。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08:05 PM
与当地苗民合照要付点小费,一般2-5块就可。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0 08:07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5-5-20 08:02 AM 发表
芭莎苗寨不至于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只是我所见到的一间由民居改建而成的旅社:
这天这间旅社住着一群来自新加坡的游客,他们是来“猎奇”的。
作者: caich    时间: 2015-5-20 10:08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5-5-20 08:07 PM 发表 这天这间旅社住着一群来自新加坡的游客,他们是来“猎奇”的。
我上次自驾去是住枪手部落,感觉条件一般。不过老板小江不错,对黔东南一带很熟,介绍了一条自驾线路给我们,他家的小姑娘和我家的很是玩的来,差点就跟我们走了。
对了,还有几个小伙伴也很好玩,见我的帖子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3904&page=4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1 07:53 AM
[quote]原帖由 caich 于 2015-5-20 10:08 PM 发表
我上次自驾去是住枪手部落,感觉条件一般。不过老板小江不错,对黔东南一带很熟,介绍了一条自驾线路给我们,他家的小姑娘和我家的很是玩的来,差点就跟我们走了。
对了,还有几个小伙伴也很好玩,见我的帖子ht ... [/quote
一定拜读您的游记。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1 09:11 AM
原帖由 caich 于 2015-5-20 10:08 PM 发表
我上次自驾去是住枪手部落,感觉条件一般。不过老板小江不错,对黔东南一带很熟,介绍了一条自驾线路给我们,他家的小姑娘和我家的很是玩的来,差点就跟我们走了。
对了,还有几个小伙伴也很好玩,见我的帖子ht ...
哦,原来我早就拜读了,确实是好文!重温了。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5-5-21 11:16 AM
原帖由 caich 于 2015-5-20 10:08 PM 发表
我上次自驾去是住枪手部落,感觉条件一般。不过老板小江不错,对黔东南一带很熟,介绍了一条自驾线路给我们,他家的小姑娘和我家的很是玩的来,差点就跟我们走了。
对了,还有几个小伙伴也很好玩,见我的帖子ht ...
重温昔日佳片!
作者: caich    时间: 2015-5-21 09:41 PM
那是一段非常好的自驾游体验,能有朋友与我有相同的旅游地深感荣幸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8 10:01 PM
原帖由 caich 于 2015-5-21 09:41 PM 发表
那是一段非常好的自驾游体验,能有朋友与我有相同的旅游地深感荣幸
游历可能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游历有许多重意义,不必拘泥那一面,也无需有清规戒律,有感受就好。很希望caich兄多来分享您的游历。
作者: 陈先生    时间: 2015-5-28 10:27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5-5-28 10:01 PM 发表
游历可能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游历有许多重意义,不必拘泥那一面,也无需有清规戒律,有感受就好。很希望caich兄多来分享您的游历。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www.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