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深入评测】Gold Note A3 EVO II 技术剖析与听感 [打印本页]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8-29 04:33 PM
标题: 【深入评测】Gold Note A3 EVO II 技术剖析与听感
文:译自《 AUDIO REVIEW》


紧凑型两路分频扩散器,由经验丰富的意大利设计师倾心打造,兼顾美学与功能的精妙细节。优质原料与完美配方相得益彰,我们将深入探索其精粹,对每个细节进行全方位测试。


距离佛罗伦萨仅数公里,托斯卡纳乡间风光旖旎,蒙特斯佩托利小镇悠然远离都市喧嚣。这座以DOCG级基安蒂红酒闻名的小镇,正是高端音响品牌Gold Note的诞生地——2012年创立于此,今年恰逢其十年庆典。事实上,正如我们在第430期《AR》杂志评测其精品唱放PH-1000时所述,品牌渊源可追溯至更早岁月:源于创始人Maurizio Aterini对音乐与音响的热忱,以及他口中"历经25年实战锤炼的精英团队"积累的深厚经验。该团队最初为第三方厂商研发项目,即作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为全球音响爱好者熟知的知名品牌代工。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8-29 04:37 PM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25-8-29 04:39 PM 编辑

Gold Note的宣言是让意大利制造在音响领域的卓越成就闪耀世界。品牌秉承"当代发烧友"理念,整个团队对此高度认同。具体而言,每件产品必须满足两大核心标准:极致真实地还原音乐现场,并确保日常使用的便捷性与愉悦感。基于此理念,Gold Note开发了完整的音响设备链:黑胶唱机、唱头唱放、CD播放器、网络串流器、线路/唱放前级、合并/后级功放、电源供应器、线材及扬声器。

本次我们将聚焦其扬声器系统,旨在切实验证:上述理念是否在制造工艺与声音表现中得到了完美践行。


GOLD NOTE A3 EVO II书架式两分频扬声器系统
类型:2路低音反射式书架音箱
推荐功率:10-100瓦
灵敏度:87 dB SPL 2.83 V/1 m
频率响应:45-20,000 Hz ±3 dB
阻抗:6 Ω
分频点:2,000 Hz (12 dB/oct)
单元:28毫米丝膜球顶高音单元
   16.6厘米处理纸盆中低音单元
接线端子:无镍镀金接线端子
尺寸(宽x高x深):24 x 35 x 29.5 厘米
重量:20公斤/对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8-29 04:42 PM
结构解析

A3 EVO II是旗下最新升级的书架式两分频扬声器系统,其外观设计极具魅力,传递出纯净而典雅的视觉享受。均衡的线条与色彩搭配使音箱能优雅融入现代或古典风格空间。箱体结构坚固,于意大利精心手工打造完成。表面采用哑光黑色漆面(更准确应称为炭灰色),两侧镶嵌天然意大利胡桃木饰板,斜切边缘赋予箱体钻石般的朦胧轮廓。触感极为光滑,本次评测版本为珠光质感饰面,另有亮光漆版本可选。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8-29 04:44 PM
箱体美学点缀由一条纤细的亮金属饰条实现,这条饰带沿胡桃木侧板中低音单元高度位置贯穿箱体最厚处。采用的125毫米处理纸盆中低音单元与28毫米丝膜球顶高音单元均从箱体内部固定,外部无可见安装螺丝。单元障板设计有优雅的圆弧倒角,延伸至中低音单元悬边处;高音单元障板则呈现浅波导轮廓,这种造型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其频率响应特性。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8-29 04:46 PM
卸下固定后板的8颗螺丝后,即可进入箱体内部。与搭载大型接线端子的背板一同取下的,还有厚实的铝制倒相管与分频器。其工艺质量与元件选用令人过目难忘(此部分容后详述),此刻我们聚焦于箱体结构。

首先引人注目的是19毫米厚中密度纤维板制成的横向加固隔板,该结构贯穿箱体并通过精密铣削槽口与侧壁完美融合。深入观察可见单元锁定系统:一个经过精密造型的铝制支架通过2颗螺丝锚定在高音单元侧的MDF(或可能是HDF)障板上,确保单元与障板紧密贴合。支架与高音单元间填有阻尼材料以消除振动。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8-29 04:47 PM
中低音单元采用2个弧形铝制压板(约1/3圆周),各以4颗螺丝实现单元框架的刚性固定。同样在压板与单元框架间使用阻尼材料,而单元前部与障板的密封则由单元自身的橡胶边实现——其功能相当于密封垫圈。必须承认,笔者曾长期质疑此类单元固定方案,认为其存在临界缺陷。然而实测失真数据明确显示:该智能实施方案效果卓越,彻底打破了笔者的固有偏见。此外,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种设计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完全避免了对中低音单元后向辐射的"管腔效应",从而杜绝了难以消除的声染色。瀑布图清晰显示:全频段能量衰减快速均匀,无异常反射或孤立共振。中频段在约2毫秒后基本完全衰减,1kHz以下可见的反射仅提示我们——单元并非悬浮于空中,而是工作在约10升的密闭空间内。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8-29 04:48 PM
倒相管采用厚壁铝管制造,有效避免管壁共振。即使用指关节轻敲也仅发出微弱声响,实际使用中既不影响听感也不影响测量指标(否则只需添加少量阻尼材料即可解决)。管内径60mm的尺寸能有效控制气流湍流噪声,该噪声仅在管内空气流速达到临界值时才会显现。

其空气流速达到声速的8%,约合100公里/小时。对于好奇的读者,我强烈建议重读《AR》第253期第55页由Gian Piero Matarazzo撰写的经典论述。部分制造商采用单侧或双侧喇叭口倒相管来抑制边缘湍流,另一些则选择无喇叭口的直管设计但增大截面面积,通过降低内部气流速度维持层流状态。本案设计师采取谨慎策略:中低音单元标称直径(125毫米)与倒相管直径(60毫米)之比为2.083(即倒相管直径为单元直径的一半),这个比值在工程上属于相当保守的设计。

▲ 拆解后的音箱组件令人惊叹其处处精密的构造细节。值得注意的是,箱体内壁覆有高密度丙烯酸吸音材料,且箱体打磨工艺极为精湛。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8-29 04:50 PM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25-8-29 04:54 PM 编辑

Gold Note A3 EVO II 实测技术特性

在我们实验室支架上迎接音箱的首个"对手",是道格拉斯·莱夫研发的不朽之作"Melissa"测量系统。这套年岁久远的系统需要插入古老的ISA插槽运行,但其卓越性能与操作效率让我们特意保留了三台同年代电脑作为备用——若当前主机罢工可立即替换:祝Melissa长寿昌盛!问世36年仍能作为行业基准,实属技术界的传奇。



环境响应测量:输入电压2.83V 粉红噪声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8-29 04:52 PM
频率响应:2.83V/1m标准测量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8-29 04:54 PM
阻抗模值与相位角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8-29 04:55 PM
90 dB声压级下的二次、三次、四次、五次谐波失真及动态失真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8-29 04:57 PM
必须说明的是,Gold Note A3 EVO II与Melissa从首次全序列测量就默契无间。观察消声频率响应可见低频线性度出色,90-500Hz区间近乎直线;下潜至调谐频率(略低于50Hz)前衰减柔和,随后以经典QB4建模的24dB/oct渐近线下降(箱体容积虽小于理论最优值仍获得实用延伸)。在80厘米支架、离后墙1米/侧墙60厘米(侧墙强吸声)的实测环境中,低频包络得到确认,50-60Hz仍有良好能量感——听感验证确实如此(某些乐段甚至呈现更优延伸)。高频段16kHz处存在一定峰值,但在环境中融合良好,整体倾向提升高频八度,不过丝膜球顶特有的音色丝毫不显刺耳;需注意偏轴响应中低音与高音单元过渡的声场扩展差异控制在数分贝内。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8-29 04:58 PM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25-8-29 05:01 PM 编辑

MIL - 最大输入电平:(总互调失真不超过5%时)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8-29 05:04 PM
MOL - 最大输出电平:(总互调失真不超过5%时)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8-29 05:06 PM
超额电流系数(相对于8欧姆电阻所需的最大电流值)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8-29 05:06 PM
谐波失真在100Hz以上各阶均控制出色,低于该阈值时失真上升速度比常见两分频音箱更缓慢(尽管灵敏度并不突出)。MIL与MOL参数通常与失真度和灵敏度关联,因此这些参数表现优异在意料之中:实际上从80Hz三分之一倍频程开始即可达到100dB声压,仅高音单元频段首段承载功率稍弱。大致而言,100瓦优质功放便能充分发挥这对音箱潜力,且无需大电流设计——最低阻抗5欧姆,最大超额电流系数约2。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9-1 01:40 PM
▲ 总噪声失真(Total Noise Distortion)测试在90dB与95dB平均声压级下进行。鉴于小型两分频音箱的常规灵敏度测试数据,将声压级提升至100dB并不合理。测量结果良好,尤其低频段表现优于同类产品平均水平——在90dB声压级下产生1%至2%的平均互调失真,且未出现中低音单元常见的中频段严重边带效应,同时对高音单元的音染极微,即便在最高测试声压级下仍保持高度纯净度。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9-1 01:41 PM
时域响应-ETC(能量时间曲线)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9-1 01:42 PM
时域响应 - 阶跃响应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9-1 01:43 PM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25-9-1 01:44 PM 编辑

时域响应 - 瀑布图





时域响应整体衰减迅速,虽然ETC曲线显示16kHz高音谐振引发的铃振,瀑布图也呈现相同特征,但必须强调这与金属球顶的谐振现象相距甚远。阶跃响应呈现典型两分频同相特征,中低音单元较髙音单元延迟约480微秒(164毫米)。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9-1 01:46 PM
扬声器单元

对于立志彰显"意大利制造"卓越品质的制造商而言,选用纯正意大利血统的扬声器单元实属必然。我们立即注意到这款高音单元来自意大利知名企业SICA——这家位于安科纳省的公司拥有数十年电声研发经验。该 transducer 采用大尺寸铁氧体磁体,后方配备塑料外壳构成谐振腔室。


▲ 铜制抑振环能有效降低阻抗随频率升高的变化幅度,并对谐波失真与互调失真的抑制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9-1 02:00 PM
28毫米丝质球顶经过特殊处理,音圈采用铜包铝线绕制在铝制骨架上。这些特性确保了其高功率承载能力,加之铜制抑振环的运用,使该单元即便在高信号电平时仍能保持极低的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谐振频率显著低于1kHz,结合前面板浅波导造型的声学优化,既允许单元在低于平均值的分频点工作,亦可采用缓降斜率滤波器而无需担心高失真或单元损坏。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9-1 02:10 PM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25-9-1 02:52 PM 编辑

这款中低音单元同样具备优质结构特性,所有迹象表明其同样源自SICA公司。显著特征包括精美的双波橡胶悬边、经过处理的纸盆振膜以及倒置防尘罩——实测表明其阻尼特性优异,无显著分割振动现象,确保在全工作频段呈现纯净线性的频率响应。压铸合金框架设有多处散热槽,能有效消散38mm音圈产生的热量。


▲这款坚固的6英寸中低音单元采用铝合金框架,设有多处通风槽用于音圈散热,并配备强效磁路系统。框架顶部的橡胶层起到与箱体前面板的耦合作用。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9-1 02:13 PM
总噪声失真(Total Noise Distortion)测试在90dB与95dB平均声压级下进行。鉴于小型两分频音箱的常规灵敏度特性,升至100dB测试并不合理。测量结果优于同类产品平均水平,尤其在低频段表现突出:90dB声压级下仅产生1%-2%的平均互调失真,既未出现中低音单元常见的中频段严重边带效应,也未对高音单元造成明显音染,即使在最高测试声压级下仍保持高度纯净度。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9-1 03:10 PM
经不住技术探究的诱惑,我搭建测量系统并记录Re值为稳定的6.15欧姆。通过T&S参数测试发现,该单元的移动质量和机械顺性决定其谐振频率(Fs)约为50Hz,总品质因数(Qts)为0.37——这对于在接近Fs频率调谐的适度容积低音反射系统堪称理想。配备减压孔的强效磁路系统提供高达8特斯拉/米的B*l乘积,使该单元在2.83Vrms信号激励下可实现近90dB/1m的声压级。手动进行悬系统拉伸测试显示(后续测量证实),其顺性处于平均水平且机械冲程显著;透过散热槽观察音圈结构,可推测其线性冲程约为5mm。


▲ 左图:箱体内部视图显示,扬声器单元通过坚固的铝合金定型支架固定于前障板背面。

    右图:卸下8颗牢固固定于箱体结构的沉头内六角螺丝后,即可拆除后板。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9-2 03:47 PM
分频器

分频器采用双面印刷电路板设计,通过隔离柱固定于可拆卸后板上。元件侧布设所有正相信号路径,焊接侧处理负相回路,两侧走线均经过精密计算。尽管信号线缆均采用意大利制造,但Mundorf品牌元件是箱体中唯一的非意大利成分——这表明设计师未受民族主义情绪影响,始终以追求最佳音质为导向。

▲ 分频器采用现已成为高端音响系统准标准等级的元件打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铝制调音导管的优异厚度。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9-2 03:48 PM
电路设计未见标新立异之处:高音单元采用经典二阶电路,配置5.6μF电容与0.22mH电感,串联5.9欧姆电阻(由4.7Ω与1.2Ω电阻分置电感前后实现)。中低音单元同样使用二阶电路,1.5mH低阻值电感与15μF电容并联(由3.3Ω电阻阻尼),预示分频点低于常规2.5kHz。为完善响应特性,在中低音单元并联RLC串联网络:1.8mH电感(0.33Ω)与33μF电解电容在653Hz谐振,最后通过10Ω电阻将品质因数设定为0.715,表明其作用于相对宽广的频段。


▲ 分频器电路图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9-2 03:49 PM
▲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内部连接线缆——采用高纯度铜材制造且截面充裕(2.5平方毫米),同样为纯正意大利制造。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9-2 03:51 PM
听感评测

我将音箱移至听音室,安置于80厘米高的实心支架上,连接Unico 150功放配备的粗硕线缆。随手放入第一张唱片并以中等音量播放,让单元与功放充分预热后便暂离听音室。约30分钟后返回,开始正式试听——支架保持初始随意摆放状态(离后墙约80厘米,侧墙70厘米),率先播放正在旋转的专辑《Black Dog》,正是齐柏林飞艇的经典之作!

连续试听多曲后,首先吸引我的是这对音箱呈现声场的从容度。但音色平衡度尚有可调整之处,于是通过移位尝试优化低频与中低频的衔接(鉴于其靠近后墙时阻尼表现始终出色,未作特别调整)。借助从摇滚到管风琴乐曲的多类型曲目测试,最终确定最佳摆位:侧墙距离小于70厘米,后墙距离大于100厘米。将箱体朝向听音点微调后重播《Going to California》,吉他与人声的过度聚集感(在当前形势下本不推荐)表明激进的内倾角方案并不理想。逐步恢复箱体角度至近乎平行后,声场彻底舒展——空间感显著拓宽,演奏者距离层次分明。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9-3 04:00 PM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25-9-3 04:01 PM 编辑

琼·贝兹的《Diamond & Rust》令人惊艳,不仅展现其演唱功力,更凸显嗓音还原的纯净度与自然感,稳定且清晰可辨。切换至平克·弗洛伊德《The Division Bell》(1994年3月28日发行),旋转Unico功放旋钮提升音量,《High Hopes》中右侧远方的钟声以典型节奏持续鸣响,营造出令人沉醉的纵深感,整体音色与空间透视感达成精妙平衡。强制自己仅再播放一首《Coming Back To Life》——开篇数秒的温暖包裹感被EVO II从容传递,令人沉浸。最终以奥普播放器切换至圣桑《骷髅之舞》(Op. 40,尼姆·雅尔维指挥皇家苏格兰国家乐团),雅尔维大师优雅的指挥艺术被完美再现:从背景中轻柔的小提琴到充盈听音室的澎湃乐团齐奏,动态变化贯穿整曲直至曲终。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9-3 04:04 PM
结论

这对完全意大利设计制造的紧凑型音箱,从设计到手工组装均体现极高工艺水准,在有限容积内凝聚了令制造商自豪的卓越特质,堪称"意大利微型奇迹"。使用便捷性与完美平衡度是其核心特征,所有细节处理均经精心考量而非刻意炫技——性能本身足以说明一切。为匹配A3 EVO II系统,Gold Note专门开发了风格契合的脚架:黑色烤漆HDF结构结合8mm厚异形铝板,做工质感与音质表现相得益彰。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9-3 04:06 PM
听感补充

Gold Note A3 EVO二代是意大利音响的精品之作,其精心设计与风格塑造值得同等细致的听感评估。作为爵士乐爱好者,我特别关注ECM等注重录音质量的厂牌(包括ACT、Venus、Smoke及意大利骄傲Cam Jazz),这些厂牌数十年来始终居于录音质量巅峰。最终选择瑞典钢琴家博博·斯滕森三重奏的《War Orphans》专辑(包含古巴作曲家西尔维奥·罗德里格斯的《Oleo de mujer con sombrero》),其经典ECM录音特性——近距离拾音捕捉琴弦振动,无环境声干扰——成为检验音箱的绝佳素材。

将A3 EVO II摆位调整至既能良好再现低音提琴下潜又不过度夸张的距离。对爵士乐而言,声场重建远比6英寸单元的低频下潜更重要,而这对音箱完美遵循此原则。开篇一分半钟的钢琴锤击声层次分明,两单元衔接无隙,琴弦止振前的余韵清晰可闻。钢琴始终稳居声场中央,右侧偶现的共振亦未导致声像漂移,两单元相位协调毫无迟疑。高音区在钢琴高音键演奏时呈现柔和特质;随后加入的鼓组(左)与低音提琴(右)定位精准——鼓皮质感紧绷利落却不失丰满度,低音提琴拨弦的"Brooong"声在虚拟舞台右侧实体感强烈。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5-9-3 04:07 PM
当乐曲完全展开,音乐充盈编辑部听音室时,Gold Note展现了专业器材的必备素质:隐身能力,凸显其对ECM录音场景深度的还原力。4分30秒后加速的钹声为乐曲注入明亮色彩,金属震颤声与其他乐器分离度优异,空气感充盈。钢琴与贝斯对话尾声,贝斯接管主题时A3 EVO悄然隐退,将舞台完全交给右侧的低音提琴:拨弦圆润且有颗粒感,与其他乐器重合时仍保持右定位稳定性。曲终节奏渐缓,留下对精彩演绎、卓越重放的不舍与曲终遗憾。

这款Gold Note A3 EVO II令我倾心——除了高端工艺完成度,更具备同级领先的音色一致性与空间再现力。无需苛求其天生不适的领域(如管风琴32Hz极低频),但若配以优质功放与正确摆位,必将带来卓越的聆听满足感。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www.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