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11337|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MPHION ION“云雀”大战LS3/5A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22 11:5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奥德菲尔ION云雀音箱自从年初进入市场之后,以其HI-END级的品质和全面的表现引起了发烧友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地媒体也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在国内,云雀则有“现代版3/5A”之称。因此,一直以来我都很想拿云雀直接和3/5A面对面的比拼一下。前段时间,在朋友WENZI的帮助下,终于迎来了这个盼望已久的巅峰对决机会!

imgp4478.jpg (82.08 KB, 下载次数: 1487)

imgp4478.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2 11:54:17 | 只看该作者
严阵以待的云雀:

ion.jpg (55.71 KB, 下载次数: 1373)

ion.jpg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2 11:58:20 | 只看该作者
试音软件

200610291425393002.jpg (42.64 KB, 下载次数: 1345)

200610291425393002.jpg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2 13:31:52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经典”的认识,个人认为一定要结合该事物当时所处的大环境来分析,要客观分析其闪光点和不足,才能还“经典”一个比较客观的地位。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一件被称为经典的作品或产品,真的是难以超越、放之四海皆准吗?我觉得要做到这点非常困难,要说存在,可能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建筑等人文领域会找到一些,但在现代工业产品中,要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要说“小众”的音响产品了,就是当年名震世界的福特“野马”汽车、大众的“甲壳虫”汽车,随着时代的进步,也逐步成为人们尘封的记忆了。所以,对于音响领域的所谓经典产品,我们既要承认其价值,又不要对它盲目崇拜、迷信,要学会分析使其成为“经典”的条件和背景。

Rogers LS 3/5A,诞生在60年代,当时正是BBS公司在英国推广FM广播的阶段。可以想象当年的节目源保真度较差,自然对音箱重播要求也不高。即使在这样的前提下,LS3/5A本身也很不全面——它并不是一对用于录音室的监听音箱,而是用于流动采访车中监听语言节目的播放情况,要求是:体积小,方便携带;因为只针对语言,所以频带窄,动态也差,不过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在人声方面要听着顺耳,长时间聆听也不累。因此,3/5A的设计者Dudley Harwood和Spencer Hughes不惜降低箱子的灵敏度、缩窄频宽、牺牲动态范围和最大声压;同时,他们通过箱体谐振和复杂的分频器,把3/5A的中频做得很柔和动听,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实际上,按照3/5A所用的KEF的T27高音和B110低音的单元特性,3/5A的箱体本来可以做得更大一些,频响和动态也可以做得更好一些,这样的3/5A的表现将会全面得多,但基于上述的原因,3/5A被刻意地“小型化”了,可以说3/5A是一对“专为中频而存在”的音箱。在90年代初,CD音质并不如意,3/5A这种特性正好可以掩盖CD的瑕疵,并因此声名鹊起,最后更因停产而进一步增添了传奇的色彩。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2 13:50:05 | 只看该作者
播放中的LS 3/5A:

新图像1.jpg (191.18 KB, 下载次数: 1352)

新图像1.jpg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2 13:52:53 | 只看该作者
轮到云雀大显身手了:

新图像.jpg (182.64 KB, 下载次数: 1362)

新图像.jpg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09:14:50 | 只看该作者
在搭配上,3/5A被公认为是很难推的,发烧友莫不把征服3/5A、让它发出好声音作为一种努力的目标,同时也是一种可以炫耀的资本。确实,由于较小的箱体、密闭式结构、小口径低音单元以及因复杂分频器所造成的损耗,在先天上就注定了3/5A是一对很难对付的音箱。要让3/5A发出动听而饱满的声音,就必须用上好的放大器才能“煨”出它的真味。不过,不知道你有没有曾经想过——用这些上好的放大器去推B&W、ProAC、Ensemble、Westlake、Celestion这些品牌的著名书架箱,所出来的声音会不会比3/5A更动听、更全面呢?按照我个人的看法,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像805、LC6.75、SL600这些响亮的名字,哪一款不是比3/5A具有更优秀的素质呢?!那么为什么人们会独独特别钟情于3/5A,那是因为3/5A的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同样突出呀,3/5A所表现出来的,其实就是一种与众不同、不折不扣的“残缺美”!而其他的音箱由于各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均衡,挑不出什么明显的缺陷,反而显得“特点不够鲜明”,不易给发烧友留下“又爱又恨”的记忆。这好比两位姑娘,大家都长得一样好看,但其中一位特别爱耍小性子,让你感到无所适从,但当她撒娇的时候,又显得风情万种、妩媚动人,让人难以抗拒……;而另一位姑娘则比较平和、温顺,脾气也好,但就是不怎么会讨男人欢心,好象不怎么够味。相信大多数男人肯定会对前者记忆尤深,而对后者则觉得平庸一些,所谓“不坏不爱”,这就是人性呀!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4 11:33:54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匆匆而过,3/5A不知不觉也有四十多岁了。在这几十年间,音响业的进步还是相当显著的:不要说出现了像SACD、DVD Audio这样的新格式,即使CD的音质也比二十年前刚诞生时好得多,甚至像古老的黑胶唱片也因新技术的运用而焕发出新的朝气;而功放、音箱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音箱的制作,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涌现,音质与四十年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厂家已经越来越容易设计出价格相对低廉,但同时音质又好、表现全面的音箱了。在新的大环境下,3/5A和这些后起之秀相比起来,它的优点正被别人越来越多地吸收,而它的缺点却被不断地放大,已不太适应现代的播放要求。所以,在我的眼中,3/5A所谓的“经典性”是针对特定的时期、特定的文化背景来讲的。因此,我更愿意将3/5A这个曾经的经典,作为一个极好的参照标准,作为一个强劲的对手,用它去衡量现在的音箱究竟去到一个怎样的水准。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4 17:33:46 | 只看该作者
思绪很多,正在整理中,稍候。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1:20:07 | 只看该作者
芬兰Amphion(奥德菲尔)新出的型号ION,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叫“云雀”,与它的前辈“夜莺”、“翠鸟”同出一脉。在它刚刚在CES亮相时,便受到业界和媒体的一直赞誉,台湾《音箱论坛》刘汉盛先生还称它是“一对不可思议的音箱”!而在国内,“云雀”也收到发烧友的高度关注,因为毕竟在万元以下,声音高贵优美、表现全面的进口书架箱并不多,从而使“云雀”有“现代版3/5A”之称。
感觉它的声音宽松、饱满,非常的细腻有质感,没有一般小音箱常有的紧迫感和单薄感;晶莹剔透,同时又是绵密、圆润的,那种“如雾泛音”令人印象特别深刻;两端的延伸和整体的气势,让我很难相信是这个体积的音箱所能发出的;音场的营造能力优秀,声像的聚焦度特别好……。一直以来,我都很希望“云雀”这对现代版的3/5A与正宗的3/5A直接比拼一下,但总找不到机会,不能不说是一件撼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5-7-23 03:45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