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下周六去星海听马勒7 [打印本页]

作者: 马生    时间: 2009-12-10 10:51 PM
标题: 下周六去星海听马勒7
由奥地利王牌指挥约翰内斯*维尔德纳指挥广州交响乐团演出。

维尔德纳曾多次莅临星海音乐厅与广州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赢得好评无数。马勒第七素来是众多顶尖指挥家竞相挑战的难度曲目,要求指挥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的异常丰富的经验,对于乐团也有很高的要求。维尔德纳出生于奥地利,自幼学习指挥、小提琴与音乐学,并在他的年代确立了作为奥地利顶尖指挥家的地位。维尔德纳目前已经录制了超过60张的CD,DVD和录像。
  维尔德纳担任多个著名歌剧院、音乐节及乐团的客席指挥,如东京新国家歌剧院、莱比锡歌剧院、维也纳国民剧院、布拉格与萨格勒布国家歌剧院、伦敦皇家爱乐乐团、圣彼德堡爱乐、日本东京爱乐、中德广播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萨尔茨堡莫扎特交响乐团、伦敦BBC乐团、新西兰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
作者: monkey    时间: 2009-12-10 11:33 PM
期待您的观后感新鲜出炉。
作者: 马生    时间: 2009-12-10 11:48 PM
原帖由 monkey 于 2009-12-10 11:33 PM 发表
期待您的观后感新鲜出炉。

Hi
作者: jp    时间: 2009-12-11 09:02 AM
期待精彩报道。
作者: 马生    时间: 2009-12-11 11:21 AM
我还想版主“音乐迷情”给我一些提示呢
作者: flightjinn    时间: 2009-12-11 12:34 PM
听过马4马8马9,就是没听过马7,还是不去凑热闹了
作者: 树上的男爵    时间: 2009-12-14 10:26 PM
对广交的马勒比较担心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09-12-14 10:48 PM
马勒的作品都是大编制,所以很考乐团的总体实力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09-12-15 12:00 PM
标题: 回马生
真的不好意思,现在才看到您的信息。但迟复好过无复的,请原谅,下次不敢啦。 ,坦白的说,对于马勒的作品,我并不熟悉,我第一次接触马勒的是“千人交响曲”,觉得太庞大了,不好消化。之后我只是收了他的《第二“复活”交响曲》,由克里姆佩雷指挥英国爱乐乐团、合唱团,女高音是伊丽莎白.施瓦茨普科夫,这张CD是上榜版本。好久没有听过这张CD啦,不好评论。

马勒.jpg (56.15 KB, 下载次数: 184)

马勒.jpg

作者: 马生    时间: 2009-12-15 03:44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09-12-15 12:00 PM 发表
真的不好意思,现在才看到您的信息。但迟复好过无复的,请原谅,下次不敢啦。 ,坦白的说,对于马勒的作品,我并不熟悉,我第一次接触马勒的是“千人交响曲”,觉得太庞大了,不好消化。之后我只是收了他的《第二 ...

千万不要客气!为了有点感觉,我搞了张EMI Rattle 指挥伯明翰城交响乐团的马勒7,听几遍下来后感觉还好。我发现马勒的交响曲与贝多芬的不同,贝的还算比较容易感觉“旋律”,直观些,而马勒的一开始听会有点莫不着边,甚至有“散”的感觉,但听多几次后,就会发现还是比较耐听,感觉也逐步好起来。类似的还有布鲁克纳的(不过个人感觉布的更深邃,更有内涵一点,有人形容是宗教色彩浓厚)。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09-12-15 05:49 PM
标题: 回复 10# 的帖子
听马勒的作品看来要点耐性,对布鲁克纳的看法与你相同,因此我只有布鲁克纳的第五交响曲,莫扎特的音乐就多收一点。但我会慢慢适应马勒的作品,反正我有的是时间,我就是性格急了一点,但相信多听几遍也会喜欢的,希望你给点帮助。
作者: 马生    时间: 2009-12-15 06:13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09-12-15 05:49 PM 发表
听马勒的作品看来要点耐性,对布鲁克纳的看法与你相同,因此我只有布鲁克纳的第五交响曲,莫扎特的音乐就多收一点。但我会慢慢适应马勒的作品,反正我有的是时间,我就是性格急了一点,但相信多听几遍也会喜欢的,希 ...

大哥,你开这种玩笑我以后哪敢再来啊,我来是为了从你这里获得帮助的啊!
我的音响音乐观:(1)好的音响就是、也应该是为感悟音乐服务的;(2)虽然乐评在网上到处都是,但那是别人的感受,我会学习和借鉴,我也会直言自己亲身或“对”或“错”的感受,即时与那些大师级人物的不一样!
请继续给与帮助。

[ 本帖最后由 马生 于 2009-12-15 06:17 PM 编辑 ]
作者: flightjinn    时间: 2009-12-18 06:40 PM
mahler交响曲,根据评论,好像全部10个(有一个本来是但没被列进去,好像是那个《大地之歌》)听下来有一种连贯性,据说体现了mahler的一些人生感悟。我没听全,不做评论。但有一句话可以说:mahler确实像 马生 说的,不容易找到焦点,对比和旋律变换多而且频繁,新进古典的不宜以此入门。
作者: 孔老二    时间: 2009-12-18 07:52 PM
我对马勒的交响乐有距离感,主要是太庞大且有点深奥,旋律也“非同一般”,不容易“入门”,早年听过马勒的第一、第二交响曲,由于引不起兴趣,放下了十多年啦。我还对肖斯塔科维奇、巴托克、普罗科菲夫的音乐感到有“距离感”,一句话;不容易接受。或许是水平问题吧,又可能是听觉爱好作祟吧。
作者: flightjinn    时间: 2009-12-18 10:00 PM
听马交,熟悉旋律都不太容易做到,要听n多次才行
作者: 马生    时间: 2009-12-20 09:05 PM
原帖由 flightjinn 于 2009-12-18 10:00 PM 发表
听马交,熟悉旋律都不太容易做到,要听n多次才行

就是。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能变得很耐听,就象看一部经典长篇小说一样,每一次都可能有新的感觉。
昨晚广交表现还是不错的,很努力!我作为初哥一个,很佩服奥地利指挥维尔德纳,这么难掌握的音乐和旋律,居然完全不用看谱,指挥起来控制自如,十分到位。
与伯明翰城交响乐团CD比较,除了有些地方可能是指挥的处理不同外,我明显感到第四乐章“夜曲”的意境和美感广交有所不如,
刚好之前的周一还看了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出,感觉广交的小提琴弦乐群不如上交的醇和,美感上有点差距,不知这是否也是原因之一。
作者: flightjinn    时间: 2009-12-21 01:21 PM
其实上交、广交的弦乐部如果以挑剔的眼光看,还是不够细腻的。
作者: 马生    时间: 2009-12-21 01:34 PM
原帖由 flightjinn 于 2009-12-21 01:21 PM 发表
其实上交、广交的弦乐部如果以挑剔的眼光看,还是不够细腻的。

指的不是细腻,而是一种有一定厚度感、整体感的醇和!
当然,与我听过的另一次波兰国家爱乐乐团的水平差太远了,特别是整体表现上,根本没法比,那种浑然一体的感觉,确是难忘!

[ 本帖最后由 马生 于 2009-12-21 01:43 PM 编辑 ]
作者: flightjinn    时间: 2009-12-21 01:52 PM
原帖由 马生 于 2009-12-21 01:34 PM 发表

指的不是细腻,而是一种有一定厚度感、整体感的醇和!
当然,与我听过的另一次波兰国家爱乐乐团的水平差太远了,特别是整体表现上,根本没法比,那种浑然一体的感觉,确是难忘!

马生没明白我的意思

我是说:细微的力度和幅度的变化、细微的节奏感的把握、细微之处的和声或者是对位的配合与切入,就这些一点点的差别可以造成感情上、意境上完全的不同和窘异的音响效果。而这一切都要求有深厚细腻的功底作为保证。
作者: 一小米    时间: 2009-12-23 10:40 AM
哈哈
我去看了这个

作者: jp    时间: 2009-12-23 02:06 PM
小米也爱古典?
作者: YSJ    时间: 2010-1-7 01:12 AM
在马勒的交响乐作品中,第7交响曲“夜曲”的结构算是较轻盈的了,似乎他的作品都在反映他对生与死的一种理解和感悟(这好象与凯尔特音乐的深层核心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处)。其较庞大与复杂的结构让指挥家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在我感觉中,他的作品是最难理解的,因每个指挥的解释好象都不尽相同。不象贝多芬,有富特文格勒及托斯卡尼尼这样的权威演绎者,使人们容易理解一些。
作者: YSJ    时间: 2010-1-7 01:18 AM
原帖由 flightjinn 于 2009-12-18 06:40 PM 发表
mahler交响曲,根据评论,好像全部10个(有一个本来是但没被列进去,好像是那个《大地之歌》)听下来有一种连贯性,据说体现了mahler的一些人生感悟。我没听全,不做评论。但有一句话可以说:mahler确实像 马生 说的 ...
马勒的第十号交响乐是指其最后一部交响乐,但只写了两个乐章。大地之歌不列入其内,它并没有编上其交响曲编号。
作者: flightjinn    时间: 2010-1-8 05:27 PM
标题: 回复 23# 的帖子
原来如此。

另外,一般认为:mahler的作品,walter,kremperer,karajan的指挥是令人信服的,尤其是karajan的马6。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www.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