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solomon

第三炮:“昌业真情十六周年——昌业情 • 音乐梦”征文比赛活动专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5 23: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在参与,抒发真实发烧过程与情感也是评判的一个标准,支持!
发表于 2010-12-28 21: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历程的点滴回忆

    尽管那是在多年前,但这里毕竟还是一个大城市。我所接受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不说能有多么好的设施,至少科目设置是比较全面的。9年义务教育另加3年高中,一直都有音乐课。当时那些音乐老师教了很多内容:从为小孩而作的歌谣到国内外名歌名曲、从泛古典(涵盖巴洛克、古典、浪漫、民族、印象、后古典主义等的大古典)到经典流行,我稀里糊涂地听了不少。

    大概是初中2年级,我爱好音乐的心开始觉醒。泛古典着实不好,听了就打瞌睡;流行粤语歌曲和其他语言的新歌倒是很有意思,非常吸引人(那些歌在当时还是流行,“经典”、“老”什么的是这几年才冠上去的前缀)。所以,当时的我当然是和其他年轻人一样,追赶潮流去了。介绍经典老歌不是这里的目的,一笔带过吧。只是现在结合当下的流行音乐界,回想起来不由得感慨:什么是潮流?潮流就是“舟在‘潮’中,即使不被打翻搁浅,也要随之起伏”。除了现在所谓的经典老歌,JazzBlues和轻音乐以及不太重的rock、金属也是很喜欢听的,可见口味比较杂但又比较单一。另外,由于当时的音乐市场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市面上基本上都是盗版碟,也可能是因为我对市场不了解,故而谈不上有什么收藏。音乐存储媒介本来买的就少,留下来的更是没几个了,即使是那些留了下来的,碟面也是该花的花、该裂的裂,磁带也变了声。这些事想起来真是“蹉跎”,时间在这一刻看得见、听得见也摸得到。

    真正开始有目的地收集音乐媒体始于一次偶然。别人会说那是个偶然,而我自己一直以为那就是个运气。口味慢慢地由歌曲转移到乐曲本不是什么稀罕事,发现部分音乐作品里的人声根本不需要当是歌词去听也不是奇异事件。不知是哪个天使姐姐往我脑袋砸了一个苹果,我无缘由地倏尔发现有一部分轻音乐很特别。于是,我和同伴们的兴趣开始向一个确定的风格流派靠拢,我们的音乐取向开始固定起来。当然,那时根本不知道应该到哪里买cd或磁带好,New Age录音对我们来说自然很不好找,门面好找的正规商家只有寥寥几张引进版和几盒磁带,甚至想搞张新的盗版听也要到处跑或者和朋友交换。最终,打孔cd贩卖商成了我们的“收割”对象,我们也有了第一批传说中的正版cd,还是低价的,就是不知是否真的正版且看着不太爽。在那激情燃烧的日子里,我们时常忍受着56K猫的蜗牛速度在网上寻找资料,发现点儿什么新鲜东西就兴致勃勃地讨论。


New Age
似乎是个跳板。随着接触到的作品逐渐丰富、认识逐渐加深和扩展,到了读大学的某一年我突然开了窍:发现泛古典很好听,出奇地有味道。这事其实还得怪天使姐姐。又一次的狂热,又一次的探求,计算机网络上堪称丰富的资料已难以满足贪婪的求索。多年后的今天回顾起来,其实自己对泛古典的认识如何演变已不太重要了。当年对我影响最大的,其实是点滴的回忆以及高中大学时所经历过的几次网上论战。

有多次非常激烈的网上讨论,其中有一个对我影响非常深,即使过了将近10年(记不太清了),现在回想起来也还不由地从心里感到不好意思。理由自然是“半桶水自以为是”。那事简单说来,其实就是论坛里有个新手发表了一个相当非主流的看法——我现在称之“非主流”,当时可认为“是错的”。然后一群所谓的老鸟大虾义愤填膺、群起而攻之,大有各路诸侯聚而讨奸贼之势。而我也在声讨队伍之中。在一片“激情洋溢”“火花四射”的指责声中,那个新人无力的辩解和抗争显得那么的羸弱而可怜,他最终没能忍受住压力和打击,寂寞无奈地黯然离开。没错,这是个悲剧。而更悲剧的是,我事后一想,发现那个所谓的“错误”观点实际上非常合理!多讽刺的一件事!小事吗?确实不大。大事吗?还真的不小。自那事件之后,我一直强迫自己不能妄作定论,即使再怎么怪异的意见也要充分考虑合理性。久而久之,我的用词越来越谨慎。

之后当然还有各种争论,也见过不止一次新人因为非主流观点而被喷走的情况。最初,有时我若理解到其中的道理,还会帮着辩解一下,只是自己也跟着悲剧了。也有另外一些人跟我一样那么做了,不知他们是否也有和我类似经历?那些被喷走的新人,除了受到某种程度的伤害外,知道其实还有个别人理解了自己的看法吗?经历了多次有关争议的讨论(不一定是针对非主流观点的),虽然并不一定直接参与,但我也越累越不自信,越来越不敢下定义。太多的争议都有自己充分的道理了,别说是主流观点,就是非主流也有值得参考的地方。对音乐的理解不在于有多少年烧龄、听过多少张cd、能说多少个道理,而是能理解多少个争议。终于,我还是慢慢地变成了一个旁观者,只偶尔回一句看似不痛不痒的话,甚至只围观不发言。

多年后,为了寻找法国的米格cd机,我找到了昌业的论坛。看一下,嗯……应该是个小论坛。没错。不过,版主看似态度不错,网友们的发言也都比较实在。还有个话题不多但粗略看过之后还算是小而精的音乐版块。估计没那么多喷子。要么也来这里注册一下吧。虽然发表的东西不知有没有人看,但至少能发些东西以寄情怀。发表看法的同时,也是对过去的纪念——包括那些被喷的曾经的新人。而其中对音乐的理解,有缘人能读到,识者能理解,多的不用说了,他们懂的。
发表于 2010-12-28 22: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完成有一段时间了,一直不确定该不该发上来。周年庆应该是个高兴的事,但写得很有些“不喜感” 。长,后来没怎么修改,用词、语义上的疏忽也请斧正。
若是不合适,就删了吧。。。
发表于 2010-12-28 22: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2-29 01: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flightjinn朋友首先谢谢你的参与,你这篇文章作为我自己看了后很有感触,其实我们何尝没有这样的经历呢,当自己一知半解时,当自己对某个事物,比如某个品牌的器材认识不到位,甚至可以说自己根本不懂得领略其精髓和特质时,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所以谦虚慎言是多么重要。。。
发表于 2010-12-29 23: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几篇都是好文 顶一下.
发表于 2010-12-30 00: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文章已经收藏,用心的东西,永远值得珍藏
发表于 2010-12-30 19: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在参与.
发表于 2010-12-30 19: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昌业情  音乐梦

书法与音乐
莽莽天宇、恢恢地轮,世上有形有影、有声有色的万象,都是宇宙的智慧,都有和谐的本性,和谐作为天地大美的内核,通过观察、监听、体味、神会,成为包括书法家、音乐家在内的艺术家们匠心的依据、创作的源泉。书法与音乐是同源,源于艺术创造之本——自然;书法与音乐是相随发展,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从夏商周春秋到宋元明清,书法从甲骨文到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音乐从八音到十二音律、七声音阶、乐府、鼓吹乐、清商乐、百戏、乐舞、燕乐、雅乐、昆曲等等。
书法与音乐这两大突出的艺术门类,各有独特鲜明的面貌。书法视觉形成于纸面材料,气运生动,笔无定法,从线条,结构中感受情感意蕴的“中和”美,直接表达情感的力度。音乐听觉依托于乐器人声,以形写神,立意为象,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它既表达感情的内容,又同时表达感情的强度。书法与音乐又有美的艺术共通性,书法中有节奏律动美,音乐中有线条色彩美,它们形式上虽都由繁到简,但风格上都由单一到复杂,看似简单实不简单,讲究的是气韵和传神。
现代的书法、音乐作品都更会注意到两者间的交融创作,或者出现类同的表现手法,但都是以细腻展示幽情雅意,传达深邃的感情,获得审美感受。书法作品强调表现的情感意蕴必须适中,不过度,不超出理性规范, 即“志气和平,不激不厉”,合“温预敦厚”的审美原则;欣赏音乐强调音响系统要表达 “平衡”。书法作品有阳刚之美(壮美)与阴柔之(优美)的表现形态;音乐作品除本身内容外,也可以通过音响器材的表现形式来表达阳刚(如HEGEL)与阴柔(如ELECTROCOMPANIET)的美态。
对音乐、音响的追求可谓发烧过程,对书法的研习也是发烧过程。

不自觉地回想起少年时期的那段时光,一位兄长响应上山下乡大有作为的号召,到琼州知青兵团搞宣传、弄文笔,探亲其间喜好弄笔墨,受其影响,从小喜欢字帖,经常观帖、习帖,小学五年曾获市级赛一等奖;悄长些又受到另一位兄长影响,他工余饭后有空,就从木抽屉里、小心翼翼、拿出他那上面抄写有很多中外民歌的硬皮手抄本,本子里不但有乐谱,还有他那精美的徒手画插图,图画并非工笔,而是写意,我当时是用品味和遐想来感受这些图的。夕阳余辉、鸽子翱翔,或在阳台、或在天台自搭的木屋旁,他握着银光闪闪的“上海”牌口琴,吹起《最后一夜》、《绿岛小夜曲》……琴声悠扬,诉说着深情回忆、未来懂憬、对音乐执着和人生的失意,还有那至今仍不会忘怀的康艺8080收录机播放由太平洋影音公司录制、李谷一演唱的原版磁带《乡恋》……心灵深处早就埋下喜好艺术的种子,从那起到我加入书协和自已有了一套入门级的HiFi器材时,懵懂的我回眸一看,原来自已也有书法情结和音乐情缘。
尽管那离真正的发烧还很远,尽管那都是一种爱好。
习书人贵在持之以恒,习书过程日复一日,是枯燥的轮回。但事物有其二面性,虽费时费事,但不要忘记,作书过程提神凝气,就算练不好字,当练一回气功健身,延年益寿,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这与音乐的健康疗法有殊途同归之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过瘾也好,敷衍也好,几乎每天都得弄一下文房四宝,而恰恰在那段时间,一弄起文房四宝,经常便会想起昌业论坛的“四大金刚”: J管、老梁、Z版和芍药版。这缘于音乐、缘于昌业,他们在坛里的片言只语,至今记忆犹新。

“ 我认为你的系统搭配得还是比较均衡的,各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足。如要你想大幅增加系统的气势、厚度、冲击力,恐怕要有太大的动作才行了。我认为目前似乎没有什么地方要变动的。”J管作答。
“您的系统没有不妥之处。如果要调整的话,则有动一子而牵全身之动作,有必要吗?”老梁回应。
自已网上发帖第一回,询问组建第三套音响系统后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地方,由于对自已搭配系统的底气不足,急于向专业人士咨询这样的搭配是否协调,这关系到心爱的音响系统,可想而知,当时就像刚进校门不久的小学生,在首次考试后,翘首以待,心情既紧张又期待,等待老师公布成绩。而他们专业的回答,态度平易近人,语气平实透出热情,有如一股暧流流遍全身,扫除我的一切忐忑不安,给我这个发烧初哥莫大的鞭策与鼓励。话语中,没有商海市侩意识,没有以音响专家高者自居,是师生般的探讨,是朋友间的交流,兴奋心情难以言表,初次领略昌业亦商亦友的经商境界,感受真心论坛是个值得留恋的地方。
参加昌业第二次摄影比赛获奖后,《视听前线》杂志社给我们获奖者一个刊登作品的机会,刊登作品时虽出现小小瑕疵,但事隔不久,芍药版便发来站内短信:“由于杂志社的疏忽,在排版上把您的摄影作品全部打成老庄子的名字了,由此我们深感抱歉!下一期杂志我们已经要求他们出一个声明更正,请您原谅我们工作的疏忽!再次抱歉!”。再如当昌业CD-1奖品一到时,客服便发来站内信息:“王先生你好,请问你对昌业CD-1的感觉如何呢?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和我们联系。谢谢你的支持!”
廖廖数语,尽心尽责;烧友之事,牵挂心头;昌业用心,实属真诚。

与论坛版主们在网上交流的时间不长,但他们的音响发烧经和做人之道,如片片花絮环绕脑际;他们敬业守业,专业精通、脚踏实地,从远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真是淡淡商业味,浓浓昌业情。
从中也隐约领悟出小处决定成败的道理,正如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整幅布局、章法犹为重要,但点画用笔不容忽视。
发表于 2010-12-30 19: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初烧的见证
书法爱好者一般是要在对书法有兴趣的基础上,以勤为径,以帖为本,学习和继承历代书法精华,铺垫深厚功底,不断加以创新。玩音响器材要上网多溜跶、多听、多学、多动手调校、必要时升级,以出好声、聆听更为原汁原味的音乐为最高境界。
至今组过几套器材,第一套是二手Marantz磁带卡座和带收音合并功放、装有银笛喇叭的自制土炮;第二套是ONE CD、Marantz合并功放、Verve音箱;第三套自认为才算是真正的入门级器材,组建时既不想投入太多,当时对音响的平衡、音场、摆位、环境吸音、电源优化也没有很清晰的概念,只想购进性价比较高的、满足于自已听听音乐的器材就行,于是入手ARCAM  CD、ProAc音箱,搭配了用于家庭影院且有直通模式的ONKYO  701功放,后来对ONKYO的表现越来越挑剔了,为 CD机、音箱搭配新功放成了一项新的任务。一有空上网的那些日子,浏览音响论坛,包括昌业真心论坛,要配台什么功放合适呢?
不断在坛里潜水,有足够资料表明,配置我的这款音箱,与一台漂亮的机子结连理,不失为佳配,其创始人PerAbrahamsrn是一位狂热的胆机和LP迷,他设计的机子既有传统晶体管机那种强劲的驱动力和解析力,又有胆机般的温暖和甜美,这是我最看中的一点。机子漂亮耐看的画面浮现脑海:有机玻璃背面黑色的底色,衬托金色的英文字母:ELECTROCOMPANIET  ECI-3,还有金灿灿的导航键,在我眼里,外表这种色调搭配经典、典雅高贵,但作为功放,关键的是内在的声音是不是和它的色调一样的经典呢?一查,它获《Stereophile》2001年度 B级榜推荐等奖项,众多听众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给它高度评价,即使在音响较发达的台湾地区,EC也是较为推棒的器材。于是,不听朋友推荐品牌,不到实体店挑选器材,向本地一家音响公司下单ECI-3,该老板说要EC找昌业,我当时还没在意,等货到手,“昌业代理、品质保证”那设计独特、具视觉冲击力的标志,映入眼帘,印入脑海,从此进入发烧“新纪元”,犹如习书人终于找到心仪的字帖、或大小软硬适宜的毛笔,只管好好练习了。

书法在学习过程中临帖是重要的一环,要写与原帖形近的字,经过不懈练习较易实现,要写与原帖神似的字,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我认为这与玩音响有异曲同工之妙,当音响“三大件”入手后,一通电便出声,但要想听出好声,那就不是一蹴而就了,要使音响系统挖掘它们各自潜力,使它们互相配合,通力合作,把音效发挥到极致,这就要看看烧友们各自的调音功底了。我的系统如按自已的标准来欣赏音乐足矣!但如何把系统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欣赏音乐时更能接近录音时的韵味?只有在调校上下功夫了,怎么调校?接下来就是在坛里提问学习、得到论坛“四大金刚”及热心朋友的指教,受益良多,期间折腾多次,但收获的是经验和喜悦,亲身体验着昌业的专业与友善。
“三大件”器材搭配好后,自认为不错,有一次朋友因他弟偶尔做些二手音响器材生意,带来了一对二手音箱线,要我去听听,我当然不会放过这机会,到那一听才知道,此线加入他的系统后,整套系统的音色发生了变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听人声的演绎较先前有感情,整个声线明显甜润,当场轻度中“毒”。以后多次到他家越听中“毒”越深,便有托他购买这对二手线的念头,事情总有事违心愿的时候,越想得到,有时越难,要得到的东西显得弥足珍贵,而且其过程更刻骨铭心。
“没有,那是剩下最后的一对了”。
这个回答对于我来说,既无情、又失望,但绝不作罢。我想这样的价位的音箱线能使音响调校出这样的效果,真是物超所值啊!再去他家时,我做出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睁着眼睛看看他那条二手线的英文标识:白色柔软线身上面印有微小但清晰、整齐划一的英文字体ECOSSE  CS2.2。于是,抄下回家上网搜索,昌业再次出现在脑海里,从此也真真正正开始了我的一段昌业情缘。

当在坛里得知还有电源散线时,便向老梁购买第一批大紫电源线最后剩下的1.4米;“抢”购刚从香港调剂来的,数量不多的大红电源线,则创下三个“第一”:第一时间看到J管在网上发布的信息、第一时间与老梁通电话、第一时间到银行汇款,高速、惊险镜头历历在目;使用揶威M8脚钉,把音响系统前面的一层纱布拉开,使钢琴声从“犹抱琵琶半遮面”变成“大珠小珠落玉盘”;不得不提起最后大红的参与,它在系统的调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系统呈现出本来固有的还原音乐的潜质,特别是把大红放在捷思墙插和CSE排插之间,发挥出更好的音响效果,系统更加清澈、甜润、平衡,大红发挥了高级电源线应有的素质,放在我这套系统中有画龙点睛作用。呵,原来电源线与毛笔的用法如同一辙,我认为写隶书用狼毫毛笔更适合,特别是写汉隶,更容易体现其刚劲、古朴的风格来。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的系统,做了如下的调整:
采用了ECOSSE系列的部分线材:
    音箱线 从CS 2.3散线升级MS2.15成品线;
The Conductor RCA音频线;
SMS2.3跳线;
The Big Purple PowerChord(大紫)电源线;
The Big Red Power Chord(大红)电源线;
Soundcare娜威脚钉:
Super spikes spike 4 M8 螺纹钉;
Self adhesive (自粘式) .
具体的情况是,兼顾生活起居实际,调整音箱摆位及网罩位置,还在J管的指导下,添加吸音材料,部分器材垫上石板材,变动聆听沙发位置等,器材一件件慢慢地添加,慢慢地体会到以上的改变对系统音质音色所带来的渐变,有折腾、有进步、有乐趣。尔后有听过几套比我多好几万级的器材,因其调校做功不足,总觉得与之比较起来音效各有千秋,音效全胜于我的较少。这有足够的理由证明:选择好的器材,并不一定是贵器材,用心做足调校,不出好声也难。
亲身经历了在昌业论坛学习出成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3-29 05:03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