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sunwz5057

唱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19: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5、园丁的女儿(LIMXR24 013)

  名称:Herold-Lanchbery La fille mal gardee
  作曲:Ferdinand Herold
  演奏: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
  指挥:兰切贝里
  公司:DECCA
  编号:Lim LIMXR24 013(一听难忘)
  压碟:日本
  时间:2006年

  英国企鹅唱片:三星带花最佳版本
  美国TAS榜上榜唱片
  《留声机杂志》经典唱片
  日本唱片艺术珍藏版本
  台湾刘汉盛发烧唱片榜

  
  两幕芭蕾舞剧《园丁的女儿》可称为现代芭蕾演出剧目中,创作年代最早的一部。这部舞剧的喜剧色彩非常浓厚,叙述倔强的农家女孩丽丝如何让寡母同意她与农村青年科拉的婚事,不再逼她下嫁给富人之子……

  评鉴摘录:
  《园丁的女儿》即俗称《女大不中留》又名《奶妈碟》。
  至于为什么要叫它为奶妈碟,有说法为它是喂大一代发烧友的奶妈碟,是古典音乐较好的入门碟之一。很多古典音乐爱好者(特别是台湾和香港)是从听奶妈碟开始,而迷上古典音乐一发不可收拾的。
  之所以称之为奶妈碟的另一种说法是,由于这张DD录音场面宽广,干净甜美,弦乐与鼓声定位音色皆佳,又非常好听,极有戏剧效果(俺加上一句:通俗易懂),就像是引领幼儿学习走路一般引领听者进入古典音乐圣地的奶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亲切的称之为奶妈碟也不为过。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2-9-24 06:19 PM 编辑 ]
园丁的女儿.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0: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6、郑京和:德彪西、弗兰克小提琴奏鸣曲(421 154-2)

  中文名称:弗兰克、德彪西小提琴奏鸣曲,拉威尔“引子与快板”
  英文名称:FRANK & DEBUSSY: Violin Sonata, RAVEL: Introduction and Allegro
  作  曲:弗兰克 César Franck、德彪西 Claude Debussy、拉威尔 Maurice Ravel
  演  奏:郑京和 Kyung Wha Chung(小提琴)
       鲁 普 Radu Lupu(钢琴)
       艾利斯 Osian Ellis(竖琴)
       梅洛斯重奏团 Melos Ensemble
  编  号:DECCA 421 154-2(ADRM版)
  
  出色的演奏和音质使此片被企鹅评为三星带花。
  法国室内乐品位之高有口皆碑。尤其德彪西以来的近现代作品,在德奥系室内乐传统之外另辟天地,表现的意境之隽永,音乐语言之别致,和声色彩之绚丽、柔和,唤起人们审美体验之惬意、微妙,这些都是我们以往在德奥系作品中鲜有见闻的。德彪西和弗兰克这两人各自都只有一首的小提琴奏鸣曲。
  唱片上另有一首德彪西的《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和拉威尔的七重奏,即竖琴、长笛、单簧管和弦乐四重奏的《引子与快板》。这也是拉威尔最好的室内乐作品之一。乐器的组合如此新颖别致,曲趣精妙,音响的呼应如光伴影,如雾凝水。
  德彪西的室内乐作品不多,但贯穿他全部创作生涯的始末——属于初期作品的《g小调弦乐四重奏》以及晚年的三首奏鸣曲《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1915),为长笛或小提琴、中提琴和竖琴创作的《g小调奏鸣曲》(1916)《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1916~1917)。弦乐四重奏的诞生是作曲家才华崭露,取得了完全的成功,最后三首奏鸣曲——显示出他走向更为抽象,更为精炼的风格。
  德彪西这首《小提琴奏鸣曲》作于1917年,1917年5月15日由波莱特(Poulet,1892─)与德彪西本人在巴黎首演,呈献给妻子恩玛。共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三段体。g小调的三和弦由钢琴奏出,小提琴在此背景上奏美艳的第一主题,发展至高潮后,热情的高音部以短小的乐句呈示,静下来后在钢琴琶音伴奏上,出现E大调轻快的主要表现,再转为C大调。
  第二乐章,间奏曲,轻快而幻想性地,G大调。大部分据十六分音符连续的乐句,主要动机是在稍长而自由的前奏部分后,将表情丰富的幻想性旋律作各种变形处理,有谐谑气息的乐章。
  第三乐章,非常振奋地,G大调。钢琴前奏之后,小提琴以切分法表现全曲的主导动机,小提琴独奏以快速音群形态,如回旋曲主题表现般反复,然后进入快速的尾奏。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2-9-24 06:19 PM 编辑 ]
德彪西、弗兰克小提琴奏鸣曲.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0: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7、法雅:三角帽(466 991-2)

  古典入门的好专辑。

  指挥:安塞美
  演出:贝冈扎,Gabarain, Marina de
  乐团:罗浮音乐家合奏团
  作曲:法雅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编号:466 991-2

  法雅(1876-1946)生于西班牙,他毕生致力于西班牙民族音乐的复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将民族音乐注入到世界的成功典范。
  专辑中收录法雅两部完整的芭蕾作品《三角帽》、《爱情是魔术师》以及歌剧《短暂的人生》的选曲。
  两部芭蕾作品都运用了独唱之人声,由西班牙顶级次女高音帕冈札演唱。著名的瑞士籍指挥安塞美对于深具图画意像的作品特别擅长,也因此能够在这张全部为西班牙作品的专集中游刃有余。
  该专辑早在LP的年代便以优秀的录音著称,如今以96kHz 24-bit技术重新处理,音效较以往更胜一筹,顺畅华美的感觉油然而生,安塞美“芭蕾之神”的美誉绝非浪得虚名。
  令人惊奇的是安塞美于60年代中期录制的《爱情是魔术师》,闪耀着佛朗明哥的色彩,也有特别吸引人的独唱者戈巴兰。

  《企鹅唱片指南》评鉴
  “安塞美的《三角帽》全曲录音鲜活生动,Decca模拟的录音好得让人全然误会了它的年龄。而补白的《短暂的人生》也令人满意。”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2-9-24 06:21 PM 编辑 ]
法雅 三角帽.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0: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8、罗勃莱斯:亨德尔竖琴协奏曲(425 723-2)

  专辑名称:亨德尔等人的竖琴协奏曲
  指 挥 家:布朗女士
  演奏乐团:英国圣马丁室内乐团
  竖琴独奏:罗勃莱斯
  出品公司:DECCA
  发行时间:1967
  唱片编号:425 723-2
  企鹅评鉴:三星带花

  这是DEECA出品的竖琴协奏曲的录音。
  亨德尔《竖琴协奏曲》,op.4,属于早期作品,作于1738年。这张唱片的演奏竖琴者罗布莱斯是1937年出生的西班牙著名竖琴演奏家,他1953年与西班牙国家交响乐团合作首次演出,现定居英国,是马德里皇家音乐学院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竖琴教授。
  竖琴这一古老的乐器始终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典雅之美,其音色平和、舒缓却又极富底蕴。数百年来,竖琴虽然在交响乐团中一直扮演着配角,但是以它为主角的古典音乐却往往令听众如痴如醉。
  这张由DECCA公司出品的《竖琴协奏曲集》荟萃了Handel、Boieldieu、Dittersdorf、Mozart、Beethoven等名家的竖琴音乐作品,由罗伯莱斯(Marisa Robles)担任竖琴独奏、布朗(Iona Brown)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协奏。唱片中的前三轨是巴洛克大师亨德尔的《竖琴协奏曲Op.4 No.6》,也可以说是最著名的竖琴协奏曲作品。事实上这部作品和《Op.4 No.5》一起均改写自亨德尔同编号的《管风琴协奏曲》,而将竖琴作为主奏乐器后,显然赋予了作品全新的感觉,优雅、明快是这部作品的特点。整张唱片无论是演奏还是录音都是极其优秀的,企鹅评荐给予了三星带花的最高评价。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2-9-24 06 PM 编辑 ]
亨德尔竖琴协奏曲.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0: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9、门德尔松八重奏 贝多芬七重奏(421 093-2)

  片名:门德尔松 降E大调八重奏、贝多芬 降E大调管乐七重奏
  演出:维也纳八重奏组合 Members of the Wiener Oktett
  公司:DECCA
  编号:421 093-2

  这是一张室内乐经典作品录音,收有门德尔松的《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和贝多芬的《降E大调管乐七重奏》。
  这两部作品份量重、编配精致,动听且耐咀嚼,是古典室内乐中最值得欣赏和收藏的“大手笔”。
  最令人惊叹的是,门德尔松的《降E大调八重奏》是1825年献给柏林管乐协会创办人小提琴家利茨。
  《降E大调八重奏》采用两个四重奏的编制,是音乐史上最著名的八重奏之一。当时,门德尔松只有16岁!
  这部采用两个弦乐四重奏编制的八重奏由快板、行板、谐谑曲和急板4个乐章组成。乐曲的旋律优美典雅、和声织体丰富而富于变化。无论是热情与忧郁的情绪交错,还是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之间的巧妙承接,处处显露出门德尔松的天才构思与神奇的手法。
  贝多芬的《管乐七重奏》也是作曲家较早期的室内乐作品。它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手法写就,风格上类似嬉游曲。作品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外加单簧管、圆号和低音管等7件不同的乐器来演奏。
  作品共分6个乐章,如歌的慢板、灿烂的快板、主题变化多端的行板、活泼的谐谑曲等应有尽有,说明乐圣这部早期的室内乐作品就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内涵。
  这两部经典室内乐作品,由维也纳八重奏组合担纲主奏,录音时间分别为1972年与1959年,演录俱佳,值得聆赏收藏。如今这一经典录音转为Decca公司著名的“ADRM”中价位系列中再版发行,的确称得上是广大古典乐迷的福音。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2-9-24 06 PM 编辑 ]
门德尔松八重奏 贝多芬七重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0: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10、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417509-2)

  古典入门,认知乐器的好专辑。

  片名:布里顿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 简单交响曲
  演出:布里顿指挥 伦敦交响乐团、英国室内乐团
  公司:DECCA(ADRM版)
  编号:417 509-2

  近100年来,在交响音乐的普及方面,有三位作曲家功不可没:一是圣•桑写了《动物狂欢节》;二是普罗科菲耶夫写了《彼得与狼》;三是布里顿受英国教育部的委托,为介绍管弦乐队而给青少年写的这个“指南”。
  布里顿的这首管弦乐曲本意是介绍交响乐队的各个声部和组合后的音响。但很多指挥家在诠释这首作品时,都太偏重于局部的表现,而使整部作品失去了有机的内在联系。虽然段与段之间非常精彩,但纵览全曲却显得很不完整。
  布里顿自己在指挥这首作品时,则是统筹兼顾、安排适当。任何一个声部的音乐表现,都是在总体的宏观控制之下。在13段变奏中从不强调表现局部的细枝末节,而是牢牢抓住乐曲一开始普赛尔主题的呈示和结束时普赛尔主题的加强与再现。强调首尾呼应,有机结合,这样就使得乐曲的表现既完美又简练。
  因此,由布里顿亲自指挥处理和营造出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那恢宏壮伟的管弦乐气势,成为这一作品除他本人之外,所有指挥家都难以企及并望其项背的版本。
  这张唱片上还收录了他的《简单交响曲》等作品。
  ——摘自《永远的珍藏》

  专辑简介
  《布里顿: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简易交响曲、弗兰克桥变奏曲》,由本杰明•布里顿亲自指挥伦敦交响乐团,英国室内乐团。
  这张唱片中,作曲家指挥他21岁时所作的《简朴交响曲》,就是非常的吸引人,其中“嬉戏的拨奏”中产生的那种透明感、空间感,使人喜爱之至。不过更令人倾心的是“多情的萨拉班德舞曲”那种充满柔情和忧伤的旋律。
  同样是为弦乐队而作,如果说《简朴交响曲》是清莹透剔,《法兰克•布里奇主题变奏曲》简直是光怪陆离不可名状。难怪当初布里顿自己在创作中,也被其中的弦乐形形色色的特征所深深吸引,这是历来弦乐曲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青少年管弦乐指南》这样分别由各种乐器的变奏方式,将一个主题“拆卸”与“重装”似近乎“天衣无缝”而整体感十足的“演示”,岂止是让人得到一些纯“技巧”方面的享受而已,作品独特的音乐效果就足以使我们感叹不已。对于布里顿的“锦心绣口”,你就是不能不有那么些佩服。
  这首变奏与赋格曲原是布里顿受英国教育部委托为科教纪录影片《管弦乐队的乐器》而谱写的音乐。其实该曲的曲名叫“普塞尔主题变奏曲”。该影片放映后,受到普遍欢迎,它不仅使广大青少年得益匪浅,甚至对具有较多音乐知识的听众来说也不啻为一种美好的享受。人们从这部作品中,领略到布里顿使一项平凡的日常工作——写电影配乐,升华为技巧娴熟、精细微妙的艺术创作。
  (电影)音乐开始前先是由指挥讲解的一段解说词。然后,乐队按照(A)整个乐队、(B)木管乐器、(C)铜管乐器、(D)弦乐器、(E)打击乐器、(F)整个乐队的次序呈示主题。
  变奏主题是一段活泼、轻快的舞曲曲调,选自十七世纪著名音乐家普塞尔的戏剧音乐《摩尔人的复仇》(片段1)。
  在主题由各组乐器反复陈述之后,接着就是主题的十三段变奏,每段变奏前各配有一段解说词,逐一介绍演奏各段变奏的乐器:
  第一变奏 解说词:“现在让我们听一听每一种乐器演奏各自的一段变奏。木管乐器组音区的最高声部是声音明亮而甜美的长笛,还有它那尖声尖气的小兄弟——短笛。”
  第二变奏 解说词:“双簧管的音质温和而忧郁,但在作曲家需要时,它也能表现得足够有力。”
  第三变奏 解说词:“单簧管非常灵活。它的声音美丽、平顺而圆润。”
  第四变奏 解说词:“大管在木管乐器组中体积最大,声音也最低沉。”
  第五变奏 解说词:“弦乐器家族中的最高声部是小提琴。它们分成第一第二两组演奏。”
  第六变奏 解说词:“中提琴比小提琴稍大,音响也较低。”
  第七变奏 解说词:“大提琴以丰满而热情的音色歌唱,请听这优美的歌声!”
  第八变奏 解说词:“倍低音提琴是弦乐器家族中的老祖父,它声音沉重,嘟嘟嚷嚷的。”
  第九变奏 解说词:“竖琴有四十七根弦,还有七个踏瓣,用以变换弦的音高。”
  第十变奏 解说词:“铜管乐器家族从法国号(即圆号)开始。这些乐器是用铜管盘成圆形制成的。”
  第十一变奏 解说词:“我希望你们都熟悉小号的声音。”
  第十二变奏 解说词:“长号的声音沉重、洪亮。大号更加沉重。”
  第十三变奏 解说词:“打击乐器种类繁多,我们不可能一一介绍,这里只介绍一些最常用的打击乐器。首先是定音鼓,大鼓和钹,铃鼓和三角铁,小鼓和木鱼,木琴,响板和锣,在这些乐器一一演奏之前,先听一听响鞭。”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者为打击乐器写了一段富于想象力的华彩乐段,由三个定音鼓提供旋律基础,其他各打击乐器则按解说词中的次序,以各自的变化形式加入这一舞曲的行列。在作为全曲结束的音乐中,布里顿魔术般地将前面介绍过的各种乐器构筑成一首绚丽多彩的赋格曲。随着各种乐器的加入,气氛也愈发热烈。最后,全曲以铜管乐器雄壮辉煌地重现放宽了节奏的变奏主题——“普塞尔主题”作为结束。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2-9-24 06:23 PM 编辑 ]
青少年管弦乐指南.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0: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11、恋爱琴事 鲍罗丁第1、2弦乐四重奏(425 541-2)

  与TELDEC的《鲍罗丁四重奏》(4509-94572-2)相比,俺感觉这张稍差了一些。

  鲍罗丁:D大调《第2号弦乐四重奏》(恋爱琴事)第三乐章(献给吾爱)、夜曲、行板
  鲍罗丁弦乐四重奏团(原始团员:杜宾斯基、亚历山德洛夫、谢巴林、柏林斯基)

  简介
  1881年夏天所完成的《D大调第2号弦乐四重奏》,是鲍罗丁的不朽名作。
  此曲系题献给太太艾卡特里娜,乐曲的精神内涵则是,对他俩在海德堡初识时期幸福时光的追忆。
  第三乐章丰富华美的《夜曲》最为著名。鲍罗丁让大提琴扮演主角,唱出一听难忘的无言歌,这个旋律被后人改编的次数,已经无法统计。
  这个版本是Borodin弦乐四重奏团第一次在Decca的录音(CD425 541-2),谨以此曲献给天下所有佳偶,让我们感受这绮妮的爱情世界。
  第三乐章。“献给吾爱”夜曲形式,行板。伴随着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切分形式,大提琴轻缓地带入由长音作为起始的乐句,深沉却甜美地倾诉着夜的到来。第一小提琴稍加热情的加入,取代大提琴在高一个八度的位置开展同样的乐句,一些些燥动着彷彿深情的歌者忘情般演唱。
  进入第二主题。提琴接替着上行而滑落,在强的轮奏后回到节奏上。独奏提琴开展第一主题的旋律,其餘提琴旋律性的加入交替演奏或合弦性的伴奏。第一、二主题再现逐次渐强奏而至节奏性的高潮。
  在提琴强奏中,大提琴带领着第一小提琴热情地再现第一主题,深情地相应唱合以卡农的形式,轻柔的反覆犹如细语般对唱着。小提琴和中提琴再现卡农的主题,大提琴轻柔的拨弦低声伴随着。大提琴带出终止的主题,其它提琴轻柔的接续着。第一小提琴拉出完整的终止主题。所有提琴回旋交替上行,结束在泛音排列的和弦上。
  第三乐章似乎在说“回想着过去的种种,我们的相遇是多么有缘却困难的事呀。我永远忘不了那激荡般的的火花,试探着,波动着,相惜着。如果你问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我会说是原属于两条平行线的灵魂竟能因为爱而打破几何的蕃篱而紧紧地缠绕在一起,生死与共,永不分离。”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2-9-25 08:30 AM 编辑 ]
恋爱琴事 鲍罗丁第1、2弦乐四重奏.jpg
发表于 2010-10-11 20: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收藏跨度很大,佩服佩服!有几张确实不能少:比如罗西尼的弦乐奏鸣曲、亨德尔、迪特斯多夫的竖琴协奏曲、贝多芬门德尔松的弦乐四重奏八重奏、布列顿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南等等。我也是按厂牌分类我的收藏的。
      如果楼主已经进入古典音乐的赏乐地,那么期望你有目的、有指向性的进行收藏。不妨先定下自己的赏乐范围,我这样的范围是否可以作为参考:由巴洛克的维瓦尔第、拉莫、泰勒曼开始至印象派德彪西都收,较为现代的就看曲目,比如斯克里亚宾的只选他的钢协,普罗科菲夫就仅限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钢协,还有,作曲家出生于19**年的,我就慎重选听,尽管不少人对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着迷,我可只有他的第十一交响曲。
      其次,我最喜欢器乐协奏曲(如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竖琴协奏曲,单簧管、双簧管、巴松管协奏曲,小号、圆号协奏曲等),我还喜欢室内乐(弦乐重奏、各种奏鸣曲),一些歌剧的序曲、合唱曲、咏叹调也可以令你感觉良好,甚至令你兴奋。
      不说了,我有点“抛书包”的感觉啦,反正有话直说,希望你“容忍”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05: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音版好!俺抛了一些“砖”,你送了一个“书包”。“书包”中的知识比“玉”的要强啊。 谢音版的指点!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0-10-12 07:47 AM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05: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DG
  俺自认为,只要看到DG CD的封面上有“大禾花”加“大黄标”的图案,可以直接拿下。

  公司简介:德意志(DG)唱片公司,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全称为Deutsche Grammophon - Gesellschaft(德国留声机公司),是宝丽金集团的旗舰公司,1898年成立,总部位于汉堡,旗下拥有Archiv(阿奇夫)等众多子公司,员工上万人。如果您是一位古典音乐爱好者,那么DG的名字对您来说一定是如雷贯耳。
  在二三十年代,DG还设立了一个在国外发行唱片的宝丽多(Polydor)商标。现在这个大家所熟悉的长方形黄标(俗称“大黄标”)是由著名的商标设计大师汉斯·多米茨拉夫在1949年设计的。
  今天这个黄色的郁金香花冠几乎已经代表了DG的精神,也成了这个百年老牌的骄傲。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古典唱片品牌,DG可以说完全见证了百年来所有乐坛的重要人物,是一致公认的古典演奏巨匠的温床。
  DG录制的交响曲,从整体水平说,优势相当突出。但协奏曲,往往不出色。也许是过于追求整体效果,而使独奏的位置不突出的缘故。DG的室内乐、奏鸣曲,又因整体效果而优势突出。
  DG公司的Archiv古乐专辑,所收的都是16、17和18世纪的作品,充满了古典气息,录音几乎张张出色。Archiv版的巴赫的宗教音乐,无论卡尔·里希特版还是加德纳版,显然都是这类曲目的首选。

  城市晚报《娱乐无限》(摘录):
  古典唱片的版本众多,演奏及录音质量也往往参差不齐,有时候常常给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但熟悉古典音乐的人都知道,在古典音乐唱片界最为权威、最为优秀的非DG公司的大禾花(The Originals)系列莫数。毫不夸张的讲,大禾花系列早已成为了最顶级古典唱片的代名词。
  DG公司的牌号自然毋庸置疑,更为可贵的是大禾花系列集中了古典音乐黄金时期的所有大师的全部经典演绎。
  DG公司从1997年开始推出的大禾花系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世界发烧友的一致认可。
  这套系列将以前LP的封面倾斜了一个角度作为CD封面,在CD封面的左上角印有圆形的“The Originals”标志。CD背面的喷绘则做出了黑胶碟的纹路感。大禾花系列运用了DG公司的Originals Image Bit-Processing技术重新整理,荟萃了DG公司LP时代的几乎全部精华录音。
  大师的完美演绎以及出众的录音技术造就了古典音乐界传奇的大禾花系列,而大禾花系列也使大师的声音得以流传,直至永远。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0-10-12 09:14 AM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4-19 06:17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