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kkman2002

靓声----的确从电源开始(第4页:电源相位,22日更新部分听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0: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p 于 2011-2-14 09:07 AM 发表
有条件的话,可准备两组相位相反的电源以适应不同的器材。我对反相的感觉是:声音干瘦无水份,低频量感较少,总体是“有骨无肉”。


有骨无肉,一针见血。再给个比喻:反相就像冬季的树木,主干清晰,但枝叶凋零;正相,枝繁叶茂,丰满多水
发表于 2011-2-14 11: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反相听音响,给我们带来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找到了当年听收录机的那种感觉,哈…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5: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驼驼 于 2011-2-14 11:01 AM 发表
反相听音响,给我们带来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找到了当年听收录机的那种感觉,哈…


     有同感,反相听人声,感觉动作不多,人站的比较定(现在觉得类似:结像钉在XX处的描述,或许并不是结像好的表现,对比真实的人声,声波不可能是单向直线的,应该是一种散发而有变化的状态),声音缺乏一种空间感和活跃感,与正相相比,有单声道的感觉。这种空间感和活跃感,在后面的试听中,表现的很突出,也改变了我以前对声音的一些较为模糊的概念。

     关于电源反相声音特征的胡乱猜测:交流电不存在正负,差距或许是正弦波起始位置的变化,经过解码或功放如实反馈,相关电路的处理,或许导致左右两个喇叭接受信号出现差异,这种差异对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反应,或明显,或隐晦。因此,有人觉得反相,听感上两个音箱不平衡,或结像偏移,或衔接不流畅,或浑浊,甚至,因为两个音箱的差异,觉得反相接驳,乐器分离度更好的错觉(其实是中间空--因为左右声道失衡,导致凝聚力不足,而两头散)。。。

     这里有个小插曲,春节前,大扫除,顺便把器材背后散乱的线材,重新进行了整理,位置也重新进行了重新调整。发现,听感总不对头。后来一个个环节进行检查,才发现喇叭线居然有方向的 。我的喇叭线是AQ TPYE 8,标明了speaker end和AMP end字样,两个喇叭都接反了,重新正确接驳后,听感居然就这样回来了,但觉得还是心理上因素占多数。觉得很神奇,回想到前不久拍的那条麦景图电源线也有箭头标识,标明线材的方向。为此,专门查找了相关资料。对于线材这种方向性的说法,有2种解释:一是出于安全考虑,屏蔽端接地的要求,因此,注明AMP和后端器材的方向。二是材料例如单晶铜的排序特征,有一定的方向。至于听感的变化,则众说纷纭了,没有个定论。

线材没什么研究,不知道,有经验的朋友能否提供更多实际经验以证明这种方向性是否具有科学性或实际意义?

方向性的图片,在家里电脑里,晚上上传。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2-14 08:40 PM 编辑 ]
信号线方向.jpg
麦景图3155.jpg
发表于 2011-2-15 09: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要顶。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13: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一时冲动,找欧博厂家弄来一台D6出口版解码,解决音响系统的音源短板。本来意想之中美妙的升级之旅,结果确实不停的折腾又折腾,过程可以说很惨烈。今天,已跟厂家代理说好更换解码,过几天我再详细说明。因此,关于电源的对比试听的更新也就有心无力了。因此,下面,把笔记本记录的听感,稍加整理,进行更新。详细细节,我等解码器回来后,再进行对比试听。
   通过这次升级解码,加上昨天去拜访了本地一个老前辈,再次深刻理解到:器材搭配,不能想当然,一定需要经过自己的耳朵去检验,包括线材,当器材三大件任何一件变化了,那么,必须进行调整,音响这东西,就是这么微妙,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要考虑任何一个细节。现在,完完全全体会到老烧们,茶饭不思,苦苦追寻的心态了,那是完全身心的投入,那是无法绕过的一个过程,或许,这也是他们乐在其中的持续动力了。

补充听感:
   美插:电源线的改动,仿佛给系统注入了活力,中低频密度和量感的增加明显,高音润滑的感觉更好。音源用CC,则火气大了点,速度快一点,换西电后,中频密度更大,低频量感不减,速度变慢了点,但那种宽松的感觉更好,高音改善最大,圆润度直线上升。
1、
大提琴:堂音丰富;打击乐器,交代清楚;提琴琴腔共鸣,堂音;伴奏低频量感加大,但仍有些混;舞台感更好;整体形体较大,丰满;中间低音贝斯伴奏,宽松感加大;高音有乐感,不再呆板;低频包围感加强,整体活生感加大。由于低频的改善,整体干、瘦的感觉有所改善。后面的弹拨有弹力,声音传真度,真实感加强。中频密度明显增大;声音变得厚实、温暖,丰满,高音细节更丰富,音色变化丰富了,灵动了。
2、
爵士使者:低频大幅度改善,有力,舞台感强,活跃,跳跃的感觉有了,活生感加强;声场加宽、加大;萨克斯风活泼了,节奏感增强,人有一起跳舞的感觉。但觉得有压迫感,形体突出,能摸的到了,真实感增强;11轨。大鼓低音下潜的更深,大鼓,小鼓分离度增大,形体更加清晰;弹跳力、鼓皮的震动感增强;手指与鼓皮接触的质感增加。
3、
希伯来的遗产:提琴鼻音变浓,松香木头味道加强了;声音丰满,悠扬的感觉,细节的变化丰富了;伴奏钢琴,颗粒感加强,提琴高把位变化细腻了,纤细而又丰满的感觉,圆润的丰满;钢琴齐奏有点乱;钢琴力度稍弱,尤其单健音颗粒感差一些;提琴极高音好像差一口气,声音给栓住了,延伸差一些;钢琴伴奏泛音不够清晰,线条感差一些;
4、
童丽:钢琴的泛音出来了,人声出气的声音大了一些(齿音重了点),间奏低音感觉出彩,二胡伴奏有点硬;人声密度大了一圈,口型变小了些,能听到童丽独特的沙沙声,低频量感整体增加了;


    滤波器:相比电源线改动后的声音,这是一种更迷人的声音,是一种让人不断沉浸在音乐之中,忘却时间的声音,到最后,直接忘记了对比测试的目的,连续听了数个小时。低频,力度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加强不是量感,而是低频膨胀后又凝聚的力度,敲打在心口的节奏和共鸣;中频,在密度和质感之外增加一种音乐旋律的美感,人声更加甜和润,背景的宁静,让歌手那种起伏和情绪的细微变化清晰可闻;高频,那是一种清澈溪水,潺潺而流的感觉,不仅仅是圆润,还有一丝安逸和放松。最可贵的是,是一种整体的氛围,一种乐曲音符自然流淌,毫无压力的听感,一种水乳交融情真意切的真实感觉,听什么都觉得好听,听什么都觉得一种愉悦,听到最后,双手放在脑后,深深出一口气,全身放松,塞到沙发垫里,不再想起来。现在回忆,春节那天的测试,很多细节已经记不清楚,但那种深深沉迷其中的感觉,仍然令人难忘。
1、
童丽:钢琴泛音连贯性好;人声吟唱压迫感减弱;吐气声也小了;低频清晰、有力,钢琴低音好听了;结像提高到1.65左右,站着唱的感觉真好;鼻腔共鸣的感觉很强烈;二胡伴奏改善明显,变得自然,圆润感觉更好了;人声那种喉间的肉感增强,鼻腔共鸣:叫人伤心悲~~~听的舒服;音量调节放到9点钟-11点,没有明显变化失真的感觉,古筝的感觉更好,平衡,大气;
2、
希伯来的遗产:钢琴声起伏有了变化,4个单健音,每个都有不同;小提琴一出来,鼻音、堂音,一种音乐氛围一下抓住了人,甚至影响到了细节的对比,让人不断沉浸进去,出不来的感觉。背景宁静,所谓宁静和黑,给我的感觉就是,乐器表现更加细腻,丰富,起伏的乐感,让人能不受影响,更加专注于音乐;提琴和钢琴的合奏配合更加默契,互动的感觉很强烈。仿佛提琴是个少女倾述衷肠,而钢琴如风,徐徐而来,飘过少女的额头,轻轻拂动她的秀发,摸摸聆听少女的心声,偶尔进行了温情的回应。仿佛拉开一个画面,气氛和感染力;钢琴声音细节更加丰富,情感增加;齐奏不乱,听的清清楚楚;小提琴的活力感增强,极高音变化丰富,火气完全给去掉了,极高处有坐过山车的感觉,但是那种速度不快的过山车,起伏飘荡,深深呼吸的感觉;钢琴连绵的泛音,仿佛投入水中的石头,荡起一片涟漪;提琴突然的高扬,仿佛少女转过身来,情绪变得激动,如秋水般的目光,泪光湛然;钢琴与小提琴合奏成为一个整体,仿佛一张张插图画,随着情节的展开,一一展现;线条清秀,意境宁静而庄重;就像在读一本老书,给情节丰富的文字吸引了,然后翻阅到一张插图画,情绪再次变得激动,仿佛看到了想象中的文字变成熟悉的画面,放下文字的阅读,而逐渐沉浸在画面之中,又做新的回忆和体味。这是一种音乐带来丰富的一面,情景交融的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13: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下面这台“大眼睛”,折腾了我几天。先后动用了4个音源,6条电源线,2条数码线,2对音箱,外加老前辈那几十万的器材。。来回折腾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2-22 01:45 PM 编辑 ]
op 01.jpg
OP 2.jpg
发表于 2011-2-22 13: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2-22 15: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KKMAN2002对MS HD POWER滤波器的听感非常正确。用了之后,你会觉得系统的声音背景更加宁静、纯净,能听到更多细节,同时声音的“水份”更足,你会觉得声音更湿润、滑溜、流畅了。
发表于 2011-2-23 16: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KKMAN兄弟对于滤波器的描述,让我相当冲动加心动,哈哈
发表于 2011-2-23 17: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付汇款下单了,希望有惊喜哈,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3-28 11:46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