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芍药

电影时代:可曾还记着这些佳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6: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018-第凡内的早餐-布莱克·爱德华-1961




什么叫美丽,气质,这片子可以好好看下 奥黛丽赫本
在moon river的旋律里感受那个年代的浮华和爱情



这里唱月亮河 很有感觉



介绍:
清晨时分,纽约第五大街上空无一人,穿着黑色晚礼服,颈上挂着假珠宝项链,打扮入时的霍莉·戈莱特丽独自伫立在第凡珠宝店前,脸颊紧贴着橱窗,手中拎着一个牛皮纸袋,边吃着袋里可颂面包、喝着热咖啡,边以艳羡的目光,观望着第凡内店中的一切……然而,霍莉心中真正想吃的,不是什么早餐,而是晋身第凡内所影射的上流社会。霍莉这位外貌清秀俏丽的年轻女子,为了金钱,也为了完成她十四岁以来的梦想——和最爱的哥哥佛雷德一起到墨西哥牧马。她整日追逐名利,周旋在众多英俊的富豪巨子、政界名流之间,成了红牌交际花。为了赚取一小时五十美元的交际费,她甚至不惜到监狱与黑手党老大“社交”,直到某日楼下搬来一位言谈举止温文儒雅的男士。他本名为保罗·瓦杰克,梦想有朝一日成为大作家,却仰赖有钱女人的“馈赠”维生。

  两人同是拜金主义者,有趣的是,随着两人之间逐步的交往,彼此的距离就拉进了一点,而内心世界也多解放了一些,慢慢地,两个人萌生了一段相知相惜的情愫……坠入爱河的保罗·瓦杰克,洗心革面,不再做午夜牛郎,并向霍莉表露了爱意,霍莉却宣布巴西富豪追求她的消息。不久,霍莉邀请保罗共进早餐,并亲自下厨。从未做过料理的霍莉,边听着葡萄牙语,边在脸盆大的沙拉碗中,堆放了满满的莴苣,随兴地淋上橄榄油与红醋,接着,颇有韵律感地拌匀三者。

  保罗向霍莉求婚,霍莉却顾左右而言他,自冰箱取出一瓶红酒,说她将和巴西人贺西结婚,虽然事实上,贺西尚未向她求婚。保罗再度向她求婚,她又说她准备了“墨雷”调味的鸡肉沙拉。压力锅这时扑扑作响,等到霍莉趋身向前想熄火时,只听到一声爆炸声,鸡肉与汤汁飞溅四处,霍莉情急之下紧抱保罗。即将远走巴西的霍莉,着手开始学习葡萄牙文,另一方面学习做拉丁美洲的菜肴。这道失败的“墨雷辣酱鸡肉沙拉”,似乎预言了她的美梦──建造一座巴西农场,当有钱的巴西家庭主妇──终将如泡沫般瞬间幻灭。然而,这顿高潮迭起的早餐,最终如何收场?

  保罗·瓦杰克绝望之际,却有了意想不到的转机,使得两人之间的恋情因祸得福。警方以涉嫌贩毒之名逮捕了霍莉。最后,霍莉戴着保罗送给她刻着第凡内字样的戒指,怀抱着失而复得的小猫——或是她失去的浪漫天真,与保罗相拥于倾盆大雨中。毕竟!世间还有什么比和相爱的人,相拥一起吃顿“爱情早餐”,来得更甜蜜幸福的奢侈呢?





ost:
http://www.verycd.com/topics/85855/
月亮河,大家熟悉吧,就出至这部片子,其他不加以点评,实在经典中的经典,尤其是赫本在窗台上常那段月亮河

专辑介绍:
本片是根据德鲁门·凯波特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由布莱克·爱德华兹执导的爱情电影。奥黛丽·赫本出任本片主角,并凭此片第四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第凡内的早餐》被影评界誉为上世纪“60年代美国最佳喜剧片",四十年来魅力丝毫不减,至今每年仍然吸引一大批新的观众,影片还是奥黛丽.赫本的表演履历中最值得提及的作品,也是她所有影片里上座率最高的一部,她生动自然的表演为影片频添异彩.影片获得了1961年第三十四届奥斯卡最佳音乐(歌曲),最佳音乐(剧情片与喜剧片配乐)两项奥斯卡奖,影片音乐同时获得了当年美国格莱美最佳歌曲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6: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019-东京爱情故事-永山耕三-1991







一直想要发的一部片子,考虑了很久,一直没发,因为帖子都没啥人回复啊
可能在发烧论坛发些文艺片,大家不太感冒吧,呵呵
所以现在发一部大家都很熟悉,并且容易想起初恋的片子--东京爱情故事
当初日本引进到中国的第一步连续剧,可谓是风靡一时啊,莉香和完治

截了几个评语,供大家看看:

无法超越的经典!影响我一生的日剧!唯爱东爱!!

看到莉香笑着喊:“丸子”,
我就知道,
我会一生的喜欢她。
这种想法,
现在屈指算来,已经近20年了吧。


十几年过去了,再没有出现过一部如此经典的东爱。

看了一半就不忍心再继续下去,因为知道结尾,因为知道丸子的选择,因为不喜欢里美,因为我心中完美的女神莉香,有太多的理由,我对它充满了纠结于喜欢!!!
青澀的織田大叔 驚為天人的鈴木阿姨 讓人懷念不已的組合 當年看的哥是如癡如醉 唯一沒看的就是最後一集 一直到現在都沒勇氣把最後一集看完 結局真是讓人唏噓啊
《东京爱情故事》没看过的人不会理解,那是唯一一部看让我这个当年的大男生哭的稀里哗啦的片子。还记得最后一集莉香站在大楼的顶层望向东京的远方...... 永远的凄美定格了... 教主级的日剧从此诞生!是《东爱》创立了青春偶像剧的标杆,高的不可攀登!剧中的人物那么真实,有血有肉,不像现下有些偶像剧的主角们那么不食人间烟火。11集的精干架构使其成为了日剧历史上至今无法超越的永恒经典... 《东爱》伴随着我得青春岁月,成为那个懵懂时代最亮眼一抹风景... 哼唱着“突如其来的爱情”我们一路走来!
......

很多人都认为完治的选择不对,但这恰恰是影片控制最好的地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东爱的完结篇
东爱拍完一年,导演又拍了一段大概15mins左右的完结篇,回头可以试试,优酷上都有

爱情的伟大真不在拥有

来几个截图吧:












这就叫微笑






多年后回到故地,成熟多了



完结篇中的截图















他说谎了,她生气了



莉香的微笑



stare



walking in memory

best wishing


ost还是不能错过,相当的经典
小田和正 突如其来的爱情
http://www.verycd.com/topics/129589/
发表于 2011-5-23 16: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最新那部没看过。基本全部看过了。
发表于 2011-5-23 17: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图文并茂,经典的影片,百看不厌。最近重看了《申肖克的救赎》,记忆中这部片,已经看了7、8遍了,但每次看,都有所感。



     一条漫长的自由之路、一次灵魂深处的洗涤、一部不朽的励志经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内页被挖空的《圣经》里,附着在安迪高大的身躯里,匍匐在500码的下水道里,最后,那条仅有的肮脏之路把安迪送往美丽的新世界。这段充满绝望与沉重的救赎之旅带给我们的是恒久不变的真挚友情、百折不挠的灵魂铸炼和生生不息的命运之火。
     希望不需要热情,热情的希望只是灵魂深处一次不经意的冲动。在监狱里,当生命的过程只能以时间为刻度的时候,任何高涨的热情都只能无可奈何地向失望举起双手,宿命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只有内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谬,否则,人只有在面对冤枉时委屈和无奈、在面对压制时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烂,甚或在平常的环境中寂寞和绝望。
    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简洁地说,这部影片讲述的就是一个好看的越狱故事。要在漫长而黑暗的时间中创造神迹,必要的前提是一把有用的工具和的一张精心安排的海报,还要,并且是必须,充满希望——“希望是好事,它永不凋谢。”这一切肯定要暗暗发生,不然,那突然打开的洞穴也不会如此震悸心魄。这是令生命向上的精彩设计,一个使命运转折的意外环扣。剌激过后,你还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一下希望和自由等主题之间的意义潜设与关联。
当他不畏穷凶极恶的典狱长和残暴的狱警长官在狱中放起了《费加罗的婚礼》这一经典音乐,这一音乐虽然让他、狱中文盲占绝大多数的囚犯、屏幕前的我无法领略美妙的意境,但足够了,至少这是美丽的音乐,这一英勇行为唤起了我们的回忆和反思。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有失败,有失意,有低潮,我们缺乏乐观的精神,我们忽略了希望的启示和作用,我们常常抱怨和沮丧,彷徨和焦虑,可是我们很快地说服自己去适应,去习惯。片中安迪对着他不公正的遭遇进行智慧反击、面对强暴自信而从容地微笑。他凭借的是什么?希望!人一旦有了希望就拥有无穷的动力,最后他获得了成功。“
     申肖克的救赎与信念、自由和友谊有关。
     此片无关爱情,除了背叛。有的只是监狱中的男人间的友谊。Red 和 Andy 的那种友谊置放在高墙之下,似乎比我们纷繁俗世中的友情来得更加纯粹和干净。他们都是内敛的人,然而洞悉一切,心意契合。我喜欢这种感情。所以在他们终于相会在太平洋小岛的阳光沙滩之上的时候,忍不住一人笑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09: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狱基本是抄袭这个,也叫"刺激1999"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09: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OOW 于 2011-5-23 04:22 PM 发表
除了最新那部没看过。基本全部看过了。


是"入殓师"吧,值得找来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09: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jpg


我至尽为止子认为是张艺谋最好的电影,也是中国最好的电影之一.由于题材的敏感一直被列为禁片,感谢那个辉煌的DVD时代,让我看了很多国内外优秀的影片.
从看久葛优目前的喜剧形象,近墨者黑,再看看他以前的演技,可以说是无懈可击.影帝实至名归.

获得奖项

获第四十七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男主角奖(葛优)、人道精神奖
第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10大华语片之一
全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英国全国“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奖


5.jpg


张艺谋称《活着》之后时代变了

主持人: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就是《活着》,那部电影我看的还能够感觉到这是一个大师级的作品,这个当年是禁片,没有机会和大家见面。您有没有推动,因为毕竟有时间的特点,当年是禁片现在来看的话可能就没有什么,您会推动这部影片有机会跟大家见面吗?
张艺谋:我个人在制度面前是渺小的,自己也觉得无能为力。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还会存在很多年,是我们的国情,是我们的体制,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吧,我希望这个制度,越来越宽松,这样子我们的空间能更大一点,但是不是一个希望,肯定是需要实现的。

主持人:我看过一篇评论,您拍《活着》之后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活着之后,张艺谋也面临自己如何活着的问题,这个是打引号的。
张艺谋:没有。只是这个电影被禁不能公演,只是一段,它没有在我的心中造成好像磨灭不了的痕迹,当年没有。

主持人:但是之后您的影片风格一下改变了。
张艺谋:不是说受了刺激了怎么样。其实这个当年我已经知道,要撞墙了,实际上这个电影坦率的说,你要从公立性的角度来说,它在海外的反响,海外的得奖满足了导演的功名利禄。实际上不是,不是那个事情的影响,我认为是我们渐渐的,其实可能恰恰从那时候开始,我们这个时代变了,我们渐渐步入了另外的十年,是所有的人渐渐的改变了,并不是我。

主持人:这个新时代开始之后,您觉得艺术片,文艺片,是不是这种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差了?
张艺谋:也不完全是,主要是现在电影市场不是很规范,也不是很科学,我们没有专门的艺术院线。最重要的是我们也没有专门的艺术观影群,艺术电影的观影群。其实设立一个艺术院线中国早有尝试,一家两家的艺术院线,老板说了我是电影发烧友我赔钱把这个开下去,但是开不下去,你真有这样的院线不见得有人看。也不见得影片质量好点,你不能说我开这个院线,赔着钱能赚来吆喝,但是大家不进电影院,也不见得有好作品每个星期都有上映所以这个院线统统的都改,坚持不下去。

主持人:所以您还是很悲观?
张艺谋:我认为创作队伍没有形成那么有力量,类型也没有形成那么强大的吸引力,你不能跟观众说,我这是艺术电影,就必须看,必须来炒作,也不行吧,对吧。所以我觉得还是好作品,好的各种各样的作品,都有了观众的关注,恐怕才能形成这种规范的市场,因为建一个艺术院线是硬件,我认为很容易,花钱就行。

主持人:曾经有导演建议,我们各个电影院有多厅,说你把最小的厅拿出来做艺术电影厅,都很难。
张艺谋:我知道很多老板可以做这个事情,这是双方的。他可以做这个事情,就是没有人看,他过去就是一两部两三部没有办法,里面有时候只坐一个人,也没有办法。导演也不能要求你给我场地,给场地没有运动员,球打的不好,照样不行。这场地费改自由市场不行,这是一个明显的问题,我不认为因为没有院线。我认为这些院线的老板,因为没有人,没有片子,没有人看,那好,其实话又回来了,我们愿意终生拍艺术电影的导演,是否把你的电影拍到那么好,你不能光让人家朝圣,你拍到那么好,让大家都愿意去看,因为毕竟有小部分观众是很喜欢看这个电影,你让他们愿意看,也排着队,一个厅只有50个人也天天排队,没有问题,所以其实还是双方的。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1-5-24 09:50 AM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09: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记得一个的中学老师说过:按照哲学的理论,如果这个人已经达到了巅峰,那么他就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无论是谁,哪怕是革命领袖。于是,十年动乱的时候,那个老师因为这句话被打成了反革命。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每个人都会有高峰的出现,而高峰过后的滑落也是在所难免的。张艺谋的高峰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刚刚结束第五部电影的拍摄,便迎来了公认的巅峰,那就是《活着》,一部尴尬的精品。余华的这篇《活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精品之作,对于时代与人性的揭露,刻骨铭心,痛彻心腑。甚至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生活为了什么?或者说,我们的生活,除了为了“活着”,还为什么? 谈到《活着》的创作时,张艺谋不无感慨地说:“鸡变羊,羊变牛,以后就好了,对未来有一种憧憬,这是一种典型的小人物心态。福贵在大的时代变迁和大的政治动荡中无能为力,当苦难屡屡降临到他的头上,他无以应对。但是他活了下来,唯一的信念就是让自己活得更好。我觉得几十年以前在中国的人,所有的家庭中只有‘活着’两个字,包括我。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活着。没有任何想法,连想法的影子都没有,就是它不存在你的脑子里。究其原因,是你根本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你完全不知道,而且非常单纯,单纯得像小孩子一样,就听领导的,就听中央的,就听毛主席说的。根本就不可能有他想,全是空白的,主席怎么说就怎么做。”张艺谋的导演生涯,更多的像一个雕塑大师,对自己中意的剧本大砍大杀,唯一最钟实于原著的恐怕就是这部《活着》了,除了结尾为了迎合电影审核做了相对积极的修改以外,其他部分都与原著相差无几。

  影片讲述了一段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故事,讲述了男主人公福贵一家在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生活变迁,从而折射出了中国人亘古不变的生存哲学。整部片子以新中国历次政治运动为经,以男主角福贵的一生为纬,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只是,与以往影片不同的是,这部《活着》没有了《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那种过分渲染自己技术的色彩展示,而是把所有的感情和技巧都浸透到了故事当中去。

  福贵,富家少爷。他不学无术、嗜赌如命,终于败光了全部家产,气走妻子,气死父亲。后来他洗心革面,与春生一起做皮影戏生意,得到了妻子的原谅。1945年,国内战争爆发,福贵先被国民党拉去做壮丁,后又被俘掳……好不容易获释回乡,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妻子儿女,一家团圆。随着时代变迁,福贵一家经历了“大跃进”和“文革”,历尽艰辛,但是残酷的生活还是让他失去了儿女亲人,剩下的只有活着……

  影片中,一个纨绔子弟,一个悔恨丈夫,一个幸运逃兵,一个安分平民,一个悲痛父亲,一个执著老人。福贵的命运在历史的大河中沉沉浮浮,他在不同的时代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但他永远是一个人,一个崇敬生命的人,一个充满希望的人。

  《活着》通篇蔓延着一种人类生命力延续的韧劲,并且有一种对于这种韧劲不知道是歌颂还是悲伤的难以名状的描写。就像金庸老先生的《倚天屠龙记》里那段精彩的“九阳真经”说明:“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福贵以及影片里其他人的人生态度,战争也好,“文革”也好,这些外部的历史事件都是强横的,都是强加于这些普通人的人生之中的。他们没有能力去与之作正面的冲突,不可能去反抗,只能当这一切是过眼云烟,这样,才不至于过于影响他们最终极的人生态度。

  前面我们提到影片在结局上作了修改,比原著显得积极和明亮,即使这样,《活着》依然被放逐到了大陆以外的地区。不仅因为它的颜色灰暗,更多的恐怕是因为它的触角太过敏感。这部有着黑色幽默的影片,触及了太多的时代硬伤,人物命运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悲苦和无奈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连,与社会内涵息息相关,在对“大跃进”和“文革”看似温和的讽刺中,实际上带着太多的时代烙印,那种游荡于人们生存空间中的无助与绝望让人不禁窒息。《活着》获得了法国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等奖项,但它至一直未解禁。

  《活着》是一个转折点,业内外都这样认为,之后的张艺谋持续在走下坡路。从《红高粱》到《秋菊打官司》,这些作品无论遭遇如何的质疑,但起码是一种张氏标签的艺术风格。但过了《活着》这道坎,他再也没有拍出绝对的“张氏作品”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0: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精简的影评:

余华《活着》,张艺谋《活着》

活着是一种勇气,当家庭败落,当妻子离世,当子女早逝,当孙辈别逝,当世界变迁,当政治动荡,当所有的灾难降落在一个叫作福贵的人身上,活着需要一种勇气。

当古稀之年,当只有一头叫做福贵、叫做家珍、叫做凤霞、叫做有庆、叫做二喜、叫做苦根的垂垂老牛陪伴时,活着还有希望,生命没有尽头。

余华活着,福贵活着。苦难的福贵为我们背负着我们这个苦难民族所有的苦难,还是在艰难的活着。

正如作者所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而张艺谋活着,冲淡了这一苦难,虽然葛优带给了我们一个活生生的福贵。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0: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张艺谋《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则为葛优打开了一个表演上的新天地。这一人物不仅时间跨度长,表演幅度大,更重要的是张艺谋要求葛优改变戏路,改变在观众中已形成的冷面形象。张导认为:‘葛优在以前的片子,有控制地压着自己,表面是松,其 实还是紧。’果然,《活着》里的福贵大哭大笑,大悲大喜 ,葛优时时出彩地演出了一场人生悲喜剧。他也因此而成为1993年的戛纳影帝。

《活着》可以说是葛优表演天赋的代表作了。也是喜爱葛优的影迷一定要看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3-29 01:38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