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音乐情迷

DG 威斯敏斯特(又称西敏寺)室内乐传奇录音目录(7.11 不断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20: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来自网上关于威斯敏特(西敏寺)唱片公司历史的资料:
威斯敏特(Westminster) 西敏寺唱片公司——消失的精灵国度
    1949年James Grayson, Mischa Naida 及Henry Gage创立西敏寺于纽约。这家唱片公司名称的由来,据信是一方面是Nadia开的店名中有西敏寺的字样。另一方面主要投资者Grayson,于二次大战期间自英国伦敦来美国。这些关联性成就这个品牌。虽然这是一家美国公司,但他们大多的唱片制作,包括旗下艺人,都来自欧陆。资料显示:他们最早是在1949年的秋天开始于维也纳录音。但直到1950年4月份起才开始陆续发行WL5000系列编号的唱片。每个月以四片左右的出片。所以光是到1950年12月止已有44种录音被发行。并且到1951年底,西敏寺共发行64位作曲家的155个作品。其中87个作品首次录音,并且有92个作品只有西敏寺才有。
    不过西敏寺早期的这些录音中,半数以上是由出身于布拉格的Swoboda指挥Vienna Sym.Orch。
    录制的作品。如Kodaly的Te Deum。其它首次发行的录音还包括Moralt 指挥的Gluck的唐璜芭蕾舞作品。Vienna Phil Wind Ensemble 的莫扎特的小夜曲。还有一系列由Vienna Konzerthaus Quartet 的录音。这个四重奏在西敏寺的第一个录音: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钢琴由Badura-Skoda担任)是当年西敏寺唱片销售最好的。不过真正让西敏寺被广泛注意的,却是Scherchen 在西敏寺的处女作: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由于它推出时,市面上毫无对手。一下子西敏寺与Scherchen一炮而红。
    当然如果一张B小调弥撒曲就可以验证西敏寺的坦途也太乐观,1951年Scherchen录制了四套海顿的交响曲,其中的100号军队音效尤其令人深刻。也建立起这个品牌成为高传真的代名词。
    但是到底西敏寺的好声音是怎么来的?西敏寺的创办人Grayson与维也纳音乐团社交关系良好。例如许多旗下欧陆艺人就是靠Hartdl博士的引介。Grayson雇用Wolleitner博士在维也纳成立录音的技术团队。Wolleitner博士不只是位工程师,他同时也在维也纳交响乐团担任键盘乐器的主奏。在被Grayson雇用前,他已在维也纳著名的Musikverein录制音乐多年。他利用单支Altec 21B麦克风收音,再传输至一对Ampex 300型录音座。不过Wolleitner博士最超绝的技术是在其磁带剪辑及混音工程。这也是西敏寺著名的“Natural Balance”的根底。
    1951年西敏寺录用Kurt List成为制作人。一系列野心的计划在该年展开。例如:Appelbaum的贝多芬奏鸣曲全集的计划(虽然这个计划并未完成)。Badura-S koda及Demus这两位年轻的音乐家组成钢琴团队(四手联弹或双钢琴的录音)。Haskil 与Swoboda的莫扎特及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声乐的部分,Poell演唱Wolf及Brahms的作品。使得这家公司的阵容变得完备。
    List博士是一位工作勤奋但也是一位野心极大的人。他希望能与主要大厂平起平座。并且发出豪语:“别家找不到的录音我们都有”。他投入工作的深入,不只是撰写大部分西敏寺唱片的曲目说明。“他操作机器就像他是一名工程师”一位西敏寺员工如此形容他“他简直就是第二个指挥家”。
    有野心的不只List。另一位创办人Nadia希望改变西敏寺室内乐曲目的方向,转为交响乐(当时交响乐录音比室内乐更好销售)以期早日成为大品牌。
这两个人忽略许多事实。要建立交响乐的目录,意味要有自己的乐团及指挥家。但这也意味其成本将超出室内乐甚多。虽然最后的噩运成真。不过初期似乎经营得还不错。
    List上台之初,西敏寺刚结束与维也纳交响乐团的合作。不过靠着当地经纪商的协助,最后成立了Vienna State Opera Orch(VSOO)。由于里面有些成员来自维也纳交响乐团及在Scherchen的调教下,这个乐团很快的进入状况。并且录制了海顿、贝多芬的交响曲。马勒中期交响曲,重录巴赫的B小调弥撒及一些康塔塔。并且搭配西敏寺旗下音乐家如Badura-Skoda, Farnadi, Jean Fournier, Janigro, Gianoli
……完成许多协奏曲目。这个策略初期运作其实还不错。

    不过西敏寺英国的伙伴Nixa唱片公司1953年邀请西敏寺至英国录音,就开始不妙了。西敏寺受不了London Sym Orch与Walthamstow Town Hall传统的诱惑。便将录音地点移至伦敦。却忽略一个问题:伦敦的录制成本比在维也纳多出60%。或许他们知道这个现实。因为他们正作着挑战当时美国Hi Fi领导品牌RCA及Mercury的美梦。
    但是让西敏寺走向毁灭之路,却是价格竞争的战争。像Vox及Vanguard等小厂一般,西敏寺没有自己的压片厂。他们自欧陆录制的母带要越过大西洋到达纽约,再送到Columbia制成唱片。这样的成本使的西敏寺的唱片定价美金7.50。也许他家的唱片值这个价钱。但是到了1955年LP的市场已经成熟。Columbia及RCA相继调降其唱片价格自$4.98至$3.98。这使的西敏寺WL5000系列的唱片价格被腰斩。更惨的是新的WN18000系列刚推出,就调降价格至$3.98。历史会证明这样的价格是无法与大厂竞争的。
    1956年9月西敏寺花光他所有的钱,未来一年他们没有推出任何新的录音。即使将录音地点回到维也纳,甚至最后回到美国,并且由美国乐团录音。也时不我予了。西敏寺越走越不堪了。
    虽然这个品牌持续至1970年代初。但是1959年底当西敏寺出售(第一次)后,这家公司几乎已经没有任何市场价值了。这家公司最后卖给了ABC唱片公司。在ABC被MCA公司并购后。MCA根本不知道他们买到多么多的宝贝。直到30年后由日本MCA公司将这些珍宝重新面世。
    故事的尾声,我们来谈谈西敏寺当初三位灵魂人物的去处。1959年西敏寺出售后,List及Scherchen仍然留下来。Grayson则被迫离开公司。他取巧的成立一家Music Guild唱片公司,专门发行西敏寺的录音。不过ABC斩草除根还是把它买下来。
    Scherchen仍然替Westminster录音,直到1965年Westminster发生第二次财务危机为止。不过Scherchen刚好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1966年6月12日他指挥完佛罗伦萨的音乐会后,就与世长眠了。
    List名义上还是音乐总监,但是已经无法进入经营核心。离开西敏寺后,他主要以维也纳为根基发展他的事业。甚至他也开始从事指挥工作,眼尖的听友可以发现他替MHS等小厂录了不少作品。这就是精灵国度殒落的故事……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1-26 08:12 PM 编辑 ]
西敏寺 贝多芬两支双簧管三重奏308_conew1.jpg
西敏寺 莫扎特双簧管四重奏309_conew1.jpg
西敏寺 莫扎特弦乐四重奏307_conew1.jpg
发表于 2013-1-26 20: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厂牌在LP时代更有知名度一些.如今在二手的黑胶市场也常能找到,由于很多是单声道的录音,在黑胶载体上更能显出其绵密的优势.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20: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这次西敏寺公司所用的就是LP时代的录音来重制CD,使CD表现出LP厚重丰满的感觉,而没有单声道那种干涩感。值得推荐!
发表于 2013-1-26 21: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模拟时代的骄傲!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09: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各大唱片公司好像进入了“大包子时代”,每个唱片公司都在发行“大包子”。威斯敏特自持拥有的录音音源资源,发行的“大包子”质量不赖,我对威斯敏特的“大包子”要给个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1-27 09:53 AM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0: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赵毅敏微博:
这套“西敏寺的传奇”Vol.1以59张CD翻出了一大批罕见的录音,当中绝大部分是首次CD化或者绝版很多年的录音。
“西敏寺”(Westminster Records)这个唱片品牌,从1949年由James Grayson等三人成立,到1965年被ABC-派拉蒙公司收购,运作时间不过十几年。当时西敏寺黑胶的售价比其它公司的高出一截,产销量并不是特别大,经过这么多年后,留下的黑胶并不是太多,而且美国黑胶的状态普遍很糟糕,失真噪音普遍很多很大。但是这些残存的黑胶在当今二手市场上是难找且价高,要是遇到状态很好的,那么就不知道价格会是如何地高。
在CD年代,“西敏寺”的录音少有被CD化,这个和其在当年的美国环球集团以及现在由法国维旺迪集团控制的环球集团不重视这个品牌有很大的关系。1965年,“西敏寺”停止生产新的录音,并且开始被ABC-派拉蒙公司接管,由公司旗下的MCA管理这个品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曾经由MCA再版过部分“西敏寺”旗下的指挥大师Hermann Scherchen的管弦乐录音的CD,包括贝多芬的几首交响曲(不是这次Vol.2中的全集),马勒的第1,5,7等几首,莫扎特的《安魂曲》等,数量不多。其它的一些公司,如日本的,曾经再版过他指挥的巴赫《赋格的艺术》、《布兰登堡协奏曲》。至于指挥大师Artur Rodzinski、Erich Leinsdorf、弦乐四重奏Vienna Konzerthaus Quartet、Barilly Quartet、Paul Padura-Skoda、Jorg Demus、Clara Haskil等名家大师的录音,则鲜有CD化。
在法国维旺迪集团收购环球集团之后,所有唱片业务都整合到环球唱片集团之中,“西敏寺”整个品牌交由DG管理运作,现在目录上大约有30款的录音,但这只不过是“西敏寺”录音很小的一部分。
由于这个原因,录音集中在“西敏寺”的Hermann Scherchen、Artur Rodzinski、Erich Leinsdorf、Vienna Konzerthaus Quartet、Barilly Quartet到今天,很多人是不认识他们的,这些优秀的演奏家也没有获得他们应有的声誉,而Paul Padura-Skoda、Jorg Demus、Clara Haskil、Hans Knappertsbusch、Pierre Monteux、Rene leibowitz等很多人在“西敏寺”精彩的录音,甚至是他们唯一的作品录音得不到再版。
可以说,这次韩国环球两大盒的“西敏寺”CD,是第一次在CD年代比较全面和完整地向新时代的乐迷呈现Hermann Scherchen、Artur Rodzinski、Vienna Konzerthaus Quartet、Barilly Quartet(以及Walter Barilly)的艺术。
Vol.1的录音集中在Vienna Konzerthaus Quartet和Barilly Quartet两组弦乐四重奏组身上。Vienna Konzerthaus Quartet有全套的莫扎特和舒伯特四重奏、布拉姆斯与四重奏有关的全部室内乐、半套的贝多芬四重奏、海顿、舒曼等重要的四重奏作品;Barilly Quartet有贝多芬四重奏全集等,Walter barilly的莫扎特奏鸣曲等。要是加上别家的Amadeus Quartet,那么这三家出自维也纳并且走红一时的弦乐四重奏组的录音,交织出一幅上世纪五十年代维也纳弦乐四重奏的生动画面。(赵毅敏)
发表于 2013-1-27 12: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包子的介绍好。其实,买包子,性价比不错的。情迷版主,这里要说声对不起了,节前单位搞考核、慰问,不得停过,2T硬盘早买了一个。但windows电脑坏了,苹果电脑拷贝,不支持NTFS,强行拷了,怕你电脑读取有问题。前天,又匆忙网购了台电脑,这2天应该到了。到时候,给你顺丰过去,希望还来得及
发表于 2013-1-27 15: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man2002 于 2013-1-27 12:01 PM 发表 这个包子的介绍好。其实,买包子,性价比不错的。情迷版主,这里要说声对不起了,节前单位搞考核、慰问,不得停过,2T硬盘早买了一个。但windows电脑坏了,苹果电脑拷贝,不支持NTFS,强行拷了,怕你电脑读取有问题。 ...
慰问一下,飞吻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1: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man2002 于 2013-1-27 12:01 PM 发表
这个包子的介绍好。其实,买包子,性价比不错的。情迷版主,这里要说声对不起了,节前单位搞考核、慰问,不得停过,2T硬盘早买了一个。但windows电脑坏了,苹果电脑拷贝,不支持NTFS,强行拷了,怕你电脑读取有问题。 ...

谢谢K版! 淡定,慢慢来!蛇年会更好!
发表于 2013-1-29 00: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敏寺里面的巴莱利和维亚纳演奏厅的四重真好,本人有幸收藏了近十张单张版,为早期日本版,制作和音效都非常理想,有空贴个图上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4-18 09:42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