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音乐情迷

法国唱片公司——埃拉托(Erato)5 月 17 日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19: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贝多芬《第一、三交响曲》
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
录音地点:列宁格勒爱乐音乐厅(现场录音)
录音时间:1982/1/28(贝1),1968/10/31(贝3)。

贝多芬《第一交响曲》
C大调第一交响曲(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于1794至1796年,作品21号。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霍夫堡剧院首演。据说这部作品是应斯维顿男爵的建议而作,斯维顿男爵是莫扎特和海顿的保护人。C大调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的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但事实上早在1788至1789年间,也就是贝多芬2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曾经试图创作交响乐,但是没能获得成功。C大调第一交响曲真正问世已经是十年以后的1800年,贝多芬当年已经三十出头了。
第一乐章:柔板—快板(Adagio Molto - Allegro Con Brio)。开头有一段仿效海顿的缓慢引子,主题是舞蹈性的。第二主题是双簧管和长笛的对答。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Andante Cantabile Con Moto)。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活泼的快板(Menuetto. Allegro Molto e Vivace),实际是诙谐曲,有极快的速度,频繁冒出的节奏重音,瞬息休止的与急剧的力度对比。
第四乐章:柔板—活泼的快板(Adagio - Allegro Molto e Vivace),回到模仿海顿:奏鸣曲——回旋曲的曲式,充满欢乐的喜剧性,似乎充满了对海顿模仿的机智笑声。
这部作品的突出部分是第三、四乐章的轻松、诙谐、活泼,首演时那些正统的评论家曾认为“这种大量使用粗俗的不谐和音及所有乐器发出的超闹”,损害了莫扎特与海顿,其实作品中充满了对他们的敬意。
C大调第一交响曲的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东西,有些评论家甚至感觉有些许节奏正是莫扎特在以前某部作品中使用过的。该曲给人幽默通俗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C大调第一交响曲的某些旋律段中,贝多芬展现出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一面,只是这种独创的态度显得还不够开放,而过于拘谨。这部旋律不失激昂、幽默的作品,听来通俗易懂,但与贝多芬以后的那些名作又似乎有着较大的区别。相比之下,该曲虽然还略显青涩,但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充满温馨气息的交响乐珍品。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该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法国第一位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部作品于1805年在维也纳初演一举成功,从此贝多芬蜚声于欧洲乐坛。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自然这也是笔者最喜欢的交响曲之一)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奏鸣曲形式。这一乐章在当时是自交响曲诞生以来最宏伟壮大的乐曲,它外形精致、巧妙,变化无穷。
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甚慢板,c小调,3/4拍子。这个乐章具有鲜明的赋格曲效果,响彻着嘈杂的战斗声和凶猛的骑兵嬉游曲。本乐章极为著名,经常单独演出。
第三乐章,诙谐曲,活泼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整个乐章围绕着开始部分的弦乐主题而展开,力度逐渐加强,显得乐曲充满悠闲自得的气氛,令人沉醉。
第四乐章,终曲,甚快板,降E大调,2/4拍子。乐章的主题采用贝多芬早年的普罗米修斯主题,并以短的经过部和发展部共同构成自由变奏曲形式。
穆拉文斯基(Eugene Mravinsdy,1903—1988),前苏联指挥家,是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21岁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习指挥和作曲;1931年即任列宁格勒基洛夫歌舞剧院副指挥;1938年在全苏指挥比赛中获头奖,被聘为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达40多年,使该团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著名乐团之一;曾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苏联人民艺术家等称号;穆拉文斯基指挥的曲目极为广泛,尤擅指挥肖斯塔科维奇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他的指挥风格稳重果断,精密严谨,处理乐曲富有清晰的层次与健康明快的色调
专辑简介: 1982年的现场版贝一绝对是穆老的Fans们不可错过的名演之一——列宁格勒爱乐被穆老催逼出精致与温润的质感,演绎丝丝入扣同时充满青春活力,让人很难相信它居然出自一个年近80的老人之手;音质也出奇的好,无论是LePO标志性的充满爆发力的长号,充满落日余晖般金色光芒的圆号和丝绒般的弦乐都仿佛历历在"耳"。要问“英雄”的最佳版本,富老1944年的WPO版当之莫属,相信各位驴友都拥有这个珠穆朗玛峰一般伟大的录音。但穆老1968年的“英雄”同样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演绎,尽管我认为这绝对不是穆老最佳的“英雄”的录音——乐团的情绪显得有点歇斯底里,木管乐的音色过于尖削与凄厉并在第一乐章的再现部有一处不难分辨的误奏;但她的凌厉、压迫感与气象万千已经全然克服了演绎上的些许瑕疵与音质的不佳。因为,没有绝对的完美!这虽不是上榜版本,但在指挥界里大名鼎鼎的穆拉文斯基已经是他所指挥的作品带有辉煌的光环。
资料来自网络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5-17 09:12 AM 编辑 ]
穆拉文斯基 贝多芬1&3交响曲   (1)_conew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19: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亨德尔《大键琴组曲》 大键琴演奏:科斯特.罗斯(Scott Ross)
专辑介绍:亨德尔创作的大键琴曲,有的为教学而作,有的为他自己演出而作,所以深浅不一。作品主要包括:被称为《键盘曲集》第一集的8首组曲(HWV426-433),第二集8首组曲与《夏空舞曲与变奏曲》(HWV434-441),第三集包括奏鸣曲、随想曲等,第四集包括6首赋格曲(HWV605-610)。此外,还有包含70多首的两卷《小品集》、三首变奏曲、12首幻想曲等。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自然是第一、第二集的共16首组曲。(林逸聪)
    科斯特.罗斯(1951-1989),美国大键琴家,年轻时学习钢琴和管风琴,后前往法国学习大键琴,20岁时回到北美,在加拿大魁北克任教职,同时录制了拉莫键盘作品全集,1983年Ross放弃教职开始专心录音,其中就包括库普兰键盘作品全集和巴赫平均律这样的巨著,1984年他再返法国,与Erato公司签订了5年合约,这次他完成的是前无古人的惊人录音——Scarlatti的555首奏鸣曲全集,期间Ross已经得知自己身患绝症,1988在EMI的歌德堡变奏曲也成为他最后的著名录音之一。1989年,年仅38岁的Ross在法国去世。
亨德尔《大键琴组曲》 .jpg
发表于 2013-5-6 09: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手头一套Erato 皮雷斯 的莫扎特钢协感觉很不错,此唱片公司出的唱片给我感觉比较朴素,声音比较平衡。感谢音版的好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3: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3-5-6 09:33 AM 发表
我手头一套Erato 皮雷斯 的莫扎特钢协感觉很不错,此唱片公司出的唱片给我感觉比较朴素,声音比较平衡。感谢音版的好介绍
谢谢光临!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9: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扎特 长笛与竖琴协奏曲 .jpg
莫扎特《长笛与竖琴协奏曲》
长笛∕朗帕尔



专辑简介:
Jean-PierreRampal让-皮埃尔·朗帕尔(1922-2000)法国长笛演奏家,1922年1月7日生于马赛。父亲是马赛音乐学院的长笛教授。虽然父亲不希望他成为职业音乐家,但后来还是教他学习了长笛。1939年他进入马赛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和医学。二战爆发后的1943年,纳粹占领法国,他参加了一个童军组织,为避免被征至德国当劳工,他潜至巴黎,进入巴黎国家音乐学院学习,仅5个月的时间,就获得1944年度学院比赛大奖,从而引起音乐界的注意。战后,作为独奏家、室内乐团和管弦乐团成员在欧洲巡回演出。1947年获日内瓦国际比赛大奖,被聘为威西歌剧院乐团的首席长笛。后前往美国,与美国许多知名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博得一致赞赏。1956~1962年任巴黎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的首席长笛。此外他还担任过巴黎音乐学院教授。
莫扎特的《C大调长笛和竖琴协奏曲》K299/297c,作于1778年4月。那年莫扎特22岁,在法国巴黎结识了当时有名的长笛演奏家——驻伦敦的法国大使济尼公爵,公爵的女儿是一位竖琴演奏家,也是莫扎特的学生。此曲是1778年莫扎特应公爵及其女儿之邀而创作,让公爵父女在公爵女儿结婚庆典上共同演奏,旨在表达其父女的感情良好。此曲是一部祝贺用曲,既典雅又具有生动的表情。这部协奏曲既是长笛与竖琴完美绝伦的组合又是二重协奏曲题材的典型样板之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长笛和竖琴曲目中的佳作。它实际上是二重奏,是两个富有表现力的独特的乐器的相互倾诉和与交响乐队的倾诉。
长笛和竖琴——也许是天下音色最美的两种乐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作为协奏曲的主奏声部,这在常人看来也许是匪夷所思。然而莫扎特却是无所不能,他不仅如此做了,而且还做得非常漂亮。简直没有什么能难倒这位旷世天才的。这是一部清新流畅,抒情性非常强的作品。乐曲的主题均由独奏的长笛与竖琴奏出。长笛与竖琴以对话的形式,在清新优美的旋律基础上,还包含有丰富的华彩与演奏技巧。莫扎特极其精妙的乐思与作曲技法,使得整部协奏曲达到了一种简时不陋、繁时不乱的至高境界。曲中竖琴紧随长笛而作即兴嬉戏之状,真有点依依不舍的样子。莫扎特在此为长笛所写的乐思实在要令人想起碧蓝天空之下,具有英武气质的牧人一笛在手,便可将白云吸引得卷舒而来。不知大师当时有无想到过人类与自然的永恒关系问题,不过,慢乐章那悠扬的笛音响起,竟使人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孤独,寞寞长天之下只有长笛优美的声音及竖琴的追随在旷野上回荡,这里岂非有一种亘古难解的愁结?
这部作品提供了丰富无比的旋律(莫扎特的乐思总是“太多”),怎样抵制无休止的华美音符的诱惑,既达到乐器与乐队音色的和谐统一,又能发挥出主奏乐器各自独特又生动鲜明的歌唱性特点,找出这个平衡点就成了演绎这部作品的难点。两位大师合作的此次录音,非但技艺卓绝而且兴意盎然、默契无间;1963年的录音传递出一种清丽绝俗的音色,在众多演录中也算是数一数二了。相比之下国内常见的西诺波利4D录音中主奏乐器部分则显得有点“温”了。(来自网络)
 楼主| 发表于 2013-5-8 07: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埃拉托唱片公司的一张《竖琴与长笛&排箫》:
竖琴与长笛 竖琴与排箫 .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5-8 07: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钢琴∕罗斯
专辑介绍:《哥德堡变奏曲》常被音乐界认为是巴赫的“键盘练习曲”的第四部分,虽然他从未确切说明过这点。这套练习曲规模宏大,第一卷包括了全部六首帕蒂塔,第二卷包括“意大利协奏曲”和“法国序曲”,第三卷则是管风琴圣咏的变奏曲。在这些作品里面,法国序曲的特征随处可见:比如D大调第四帕蒂塔的开篇;第二卷中的同名着作自不用说;然后是第三卷为管风琴所作的降E大调前奏曲与赋格。而在《哥德堡变奏曲》里,十六变奏同样如此。此曲以雍容典雅的隆重气氛拉开了《哥德堡》的后半部分。她分为两段:首先是宏大的连续音阶,辉煌的颤音以及剧烈的节奏——直至进行到16小节的主导调式;反复后是更加快速的的赋格段。这里的音乐织体尽管清楚透明但依然十分管弦乐化,我们有两个3/8拍的迅捷小节,每个小节都采用最初的和声。(资料来自网络)
巴赫 戈登堡变奏曲 .jpg
发表于 2013-5-8 10: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5-8 07:39 AM 发表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钢琴∕罗斯
专辑介绍:《哥德堡变奏曲》常被音乐界认为是巴赫的“键盘练习曲”的第四部分,虽然他从未确切说明过这点。这套练习曲规模宏大,第一卷包括了全部六首帕蒂塔,第二卷包括“意大利协 ...
这样介绍《哥德堡变奏曲》好象有点喧宾夺主。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是巴赫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其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题,发展成30段变奏。这30的数字,由3所支配,以3个成一组的变奏,以卡农的方式表达:一位齐声的卡农,二为二度卡农,三为三度卡农……此后达到第九个卡农后,第十变奏为四声部的赋格,之间不断出现创意曲、托卡塔、咏叹调等各种形式。第十六变奏是把法国风格序曲的三段式改为两部:前半部为二声部前奏曲风格,行板;后半部为三声部小赋格,快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5-8 18: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SJ 于 2013-5-8 10:46 AM 发表
这样介绍《哥德堡变奏曲》好象有点喧宾夺主。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是巴赫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其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 ...

Y兄有研究!
发表于 2013-5-8 20: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SJ 于 2013-5-8 10:46 AM 发表
这样介绍《哥德堡变奏曲》好象有点喧宾夺主。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是巴赫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其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4-16 07:23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