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7964|回复: 27

我们生于七十年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7 21: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在天涯上看到一个关于七十年代的贴子,觉得倍感温暖,特和论坛七零后的朋友们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21: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上小学就知道2000年会实现四个现代化,算自己到时候还不到30岁,还可以好好享受现代的好生活,那时总感觉是非常遥远的事啦。2000早过啦,四化也早实现啦,七十年代的人也长大啦。但这个时代留给我们的记忆是无法磨灭的。
    
  七十年代是尴尬的一代,大学毕业赶上自谋职业,工作以后错过福利分房,恋爱以后发现女人都变成了物质一代。可是七十年代也是牺牲掉的一代啊。刚到而立之年,可是放眼一看,大大小小的经理人、官员,全是六十年代的。妈的。过几年干部再年轻化,光荣又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了。
  有人说七十年代是没有理想的一代,其实我们内心深处有渴望,因为就像谁说的,我们与开放后的新中国一起成长,一起经历,痛苦,属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不算走运,也很幸运,以后的路还要慢慢走好,毕竟我们是最后一批接受革命教育的一代,那时老一辈革命家毕竟都在我们身边,对他们的历史也如数家珍,不像现在八十年代出生的问周恩来都茫然,反问为什么要累死,也许21世纪的孩子连怎么建国的都要忘记,江山是流血打下来的,交到我们七十年代人还可以守住,但是以后呢???我不知道!!!
  还有个特点,就是我们七十年代的人都还相信爱情,都向往那种自然而然细水常流的感情,都期望慢慢变老的浪漫,都渴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
  我们是夹缝中的一代,我们被六十年代的压着,又被八十年代的赶着。六十年代的发展机遇我们没能赶上,八十年代的优越条件我们也没能享受。六十年代的是我们的上司,八十年代并不买我们的帐。我们是被改革的一代,我们有太多的传统,却要接受更多未经的事物。我们这代就会产生两种极端,保守至极与开放至极。
    
  七十年代的我们有着无数的尴尬。
  
  尴尬一: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却发现不仅国家不包分配,而且连本科文凭都不值钱了。
  尴尬二:千辛万苦进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正赶上人家下岗,新人又怎么了!
  尴尬三:97年,全国取消福利分房,那个时候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刚刚参加工作。
  尴尬四:小时候教育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成年后却不得不抽假烟、喝假酒、说假话,上了拿假文凭人的当,在假发票上签了字,最糟心的是,看场足球,都是假球。
  尴尬五:计划经济的教育绝对抹杀个性,谁要和别人不一样,不仅老师不答应,同学也不放过。然而时过境迁,社会却需要有个性的青年一代,素质教育嘛!
  尴尬六:一看到现在的高考心里就堵得慌,又是**开道又是休息室伺候,真是今非昔比!此外,当年无人过问的成长的烦恼,如今成为正儿八经的事放在学生的身上,而那时严加制止的早恋追星,现在也很宽容地“正确引导”了。
  尴尬七:美好的生活属于谁呢?二十年前,“属于我,属于你,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二十年后,1980S初生牛犊不怕虎,谁都没把七十年出生的人放在眼里。
  尴尬八: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六十年代人眼里是叛逆的一代,而在八十年人眼里,他们和四五六十年代人一样,统统落伍。
  尴尬九:出生在一个讲理想的年代,却不得不生活在一个重现实的年代,是这一代人最大的尴尬。
    
  有人问为什么网上没有八十年代怀旧的帖子,甚至没有五、六十年代的怀旧帖子的原因。只因五\六十年代的大多不大懂电脑。而八十年代的正忙于思考如何立足社会,还没这份心思。当然,他们都不同于我们,他们永远也没有我们这代人的思想和经历。
    
  七十年代的人努力地学会了所有旧时代的规则,步入社会时却惊讶地发现规则已全部改变!上学时,社会的影响、家庭的负担,早早以高分成绩读了中专,临近中专毕业,已被告知中专生走投无路,还好我们是计划制招生的末班车乘客,如同包办婚姻似地分配到了行政或者事业单位上班,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形势已不容我们脱产学习,只好一边学业务,一边自考或者函授上大专,上完了大专,大街上已经满是本科生了,又上了本科,已经又是研究生的天下了……长夜漫漫何时旦?好累!
    
  还记得,小时玩沙子,点油毡,玩气门皮做的水枪,用自动铅笔,0.7的那种,写信,粮票换面包,吃粗粗,摘一种叫串串红的花吸里面的蜜,上树摘槐花吃,烧打破的乒乓球玩,用皮筋挂单手弹弓打纸弹玩,拿个笔筒上面放个豌豆睡在床上吹着玩,拿吸铁石在地上到处吸,然后把上面的铁屑放在纸上当小人玩,还有呢骑个大28学骑自行车还是铁矛的,在学校义务劳动打煤糕,和老爸去煤场担蜂窝煤生炉子,每天还要拿扁担去担街脚的水管子上的谁,冬天玩人拉人,骑驴,跳马,挤暖火,再小点的时候家里用碳火,拿扫墓当春游,一写日记就是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用学校的碳火热个馍,多的很,其实七十年代的孩子哪个没有经历啊(指北方),还有小时候最讨厌的八十集巴西电视剧女奴,还有小小军人对站,街机的坦克大战,初中以后玩街机SF2好由根,SFC上的超级玛丽,MD上的蓝博,战斧。
  过年放鞭炮,不一挂挂放,拆开了单个放,一挂鞭可以玩挺长的时间,省银子呀。一般手拿着用香点着,快爆时才扔出去,没少炸到手,还好那时的鞭炮药少,伤不了人,最多手麻一会,可以表现勇敢呀,现在的鞭炮厉害,在那样干危险呀……
    
  还记得当时戴过的几道杠吗,我是两道杠,很努力也很负责任的,但就是没有机会再加上一道杠;
  还记得当时戴过的红领巾吗,现在的孩子戴的那叫红领巾吗,还有当时的那种感觉吗,还知道它是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吗;
  还记得白上衣、蓝裤子、白球鞋吗,用粉笔刷球鞋,你做过没有?
  还记得黑板从水泥板向玻璃板转变的过程吗(黑色变为绿色,现在好像是白板了);
  还记得学校从平房向高楼的搬迁吗;
  还记得点是从黑白向彩色的演变吗;
  还记得当时的双卡录音机吗;
  还记得玻璃球、杏核、攒烟盒、叠三角吗;
  还记得皮筋枪、吹鼓豆、撞拐(把一条腿拉起来、用膝盖顶)吗;
  还记得当时的冰棍票、粮票吗;
  还记得当时用暖瓶买冰棍的样子吗;
  还记得当时的绿书包吗;
  还记得当时的学习小组、在一起写作业吗;
  还记得当时的红花少年吗;
  还记得当时的儿童文学、少年时代、儿童文艺、我们爱科学吗;
  还记得除四害(打苍蝇卖钱)、攒牙膏皮吗;
  还记得露天电影那人群、那地上的方框(占位置)、那小板凳吗;
  ……太多了,不写了,是不是已经老了,就像有人说过的那样:虽然我还很年轻,但已经有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21: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70年代人『简史』〓
    
  『1970年生』
    
  有一点点关于“文革”人的回忆,可能还参加过“红小兵”之类的儿童组织,喜欢看抓阶级敌人或特务的故事;早期看过的电影有《地道战》、《渡江侦察记》等,至今记忆犹新;上中学时赶上了35周年阅兵和女排“六连冠”,心情兴奋过好一阵子;看了《少林寺》曾经蠢蠢欲动产生过出家习武的念头;尽管张艺谋的《红高梁》得了大奖,但许多人只爱看巩俐而不太喜欢这部电影;如大学毕业时分在国营工厂上班,有下岗的可能;是很多单位“干事”的主力。
  
  『1971年生』
    
  大致情况跟1970年出生的差不多。小学时肯定唱过“我爱北京天安门”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两首歌;女的挺喜欢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中的小鹿纯子,男的爱看《霍元甲》很上瘾;上中学时爱抄歌,制作成“歌本”并贴上女明星的照片收藏;如上学从不留级,肯定是1989年上大学第一批要缴费的;在北京上大学的现在仍津津乐道于1990年亚运会的盛况;爱看《围城》这部电视剧,跟父母爱看《渴望》形成鲜明对比;上大学要军训了;有的人可能已经在大学毕业后跳槽了3到5次。
  
  『1972年生』
    
  一上小学就赶上改革开放的初步成果,写作文的内容包括“××成了万元户”和“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张海迪的事迹”等,大部分城市出生者已经是独生子女了;是最早一批追港台歌星的“追星族”;在老师的指点下,给老山前线的英雄们写过慰问信;可能是第六套广播体操学得最好得;高考的复习资料不是“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编的,就是“黄冈中学”的模拟试题之类;上大学时已经有一批经商高手在他们中间产生,不过尽倒腾些磁带、丝袜、明信片之类的小玩意儿;毕业后在公司里也不是很安分的家伙。
    
  『1973年生』
   
  他们只能从大学图书馆的书籍里知道“文革”和“四五”运动了。1983年“严打”时他们只有10岁,不谙世事,看着许多人被捕他们甚至还不知道什么叫“犯罪”和“危害社会”;是最狂热的中学生“追星族”中的一批,不过他们追的星现在差不多“退出江湖”了;跟比他们出生早或晚的人一样,总有那么四、五个学生能够获得奥林匹克化学奖什么的,然后就保送上大学;大学毕业时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考研的人也越来越多。
    
  『1974年生』
    
  上小学的教材跟哥哥姐姐们又不一样了,“红小兵”改叫“少先队”,上小学校时戴红领巾的那会儿是最快乐的回忆之一;上大学时赶上了中国申办奥运会失败,有的人可能砸了酒瓶,但大部分人则深深体会到了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上大学时还看见了顾城自杀的新闻,感到不太理解。
    
  『1975年生』
    
  小学生时代总是有理想的,学过“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老师、司机”之类的课文;80年代中国发生了很大事情,不过那时他们只“关心”考试时的“时事政治题”;越来越多的国产歌星被包装后推到他们眼前时,每年流行一首臭歌的年代也到了;一大篓所谓“青春美文”像垃圾似地倒在了他们面前,许多人,特别是女孩子的学业因此被耽误了。
    
  『1976年生』
    
  跟70年代早期出生的人相比,他们的年轻就足够让人羡慕,尽管这其中也有些是唐山大地震的孤儿;他们的小学生时代也让人羡慕,“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好像就是从他们身上开始抓的,所以今天大学的计算机专业那么火爆;他们虽然出生在70年代,但他们却是“90年代的中学生和大学生”,若从思想角度看,也可以算作是下一代人了;上中学时正赶上“汪国真热”,那些蹩脚的诗就这样留在了他们的毕业纪念册上。
    
  『1977年生』
    
  小学生时代没什么特别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是他们的口号,不过,连环画是越来越少了,这是大多数中国孩子的悲哀;中学生时代世界已经变得丰富了,男孩子爱打电子游戏机,女生爱看岑凯伦、席娟之类,这也累坏了作为上一代人的家长们,觉得世风日下,孩子难管;如果不是太笨的孩子,大学上得很自在,但“留京指标”越来越难弄,有的人只好赖在北京,等待机会。
    
  『1978年生』
    
  据说,真正的“计划生育”就是从1978年开始的,所以这一年出生的孩子肯定都有过“小皇帝”、“小太阳”之类的称呼;可惜他们出生还是早了一点儿,直到1992年,北京的孩子才在14岁第一次吃了麦当劳;农村的孩子也没赶上“希望小学”和“春蕾计划”什么的;在大城市的迪斯科舞厅或酒吧里,总有那么几个做作的女孩叼着香烟玩深沉,不知道自己该呆在校园里好好读书才对;上大学的第一件事不是买世界名著或参考书,而是买一本《中国可以说不》。
    
  『1979年生』
    
  又一批幸福的“独生子女”出生,尽管那一年中国跟越南发生了战争,但这与孩子们无关;喝“可口可乐”也许是70年代出生的人当中最多的,因为他们最小;读中学的女生已经被告知,“遇到不法侵害时,请拨110!”因为他们的父母总是担心现在满大街都是坏人,孩子们会被欺负;“扮酷”的时代与他们的青春时代巧合在了一起,所以,最酷的也就是他们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21: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于七十年代的我们,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最后一拨对这样一句话耳熟能详的人——“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开始……”;
  是最后一拨男女生明明互有好感,却故作嫌恶状,在课桌上刻三八线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小时候写作文时,言必称——“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或“改革的春风……”之类的人;
  是最后一拨学校开会一冷场有事没事就开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
  是最后一拨这样的女孩子——春风越吹越暖,明明早就心痒难搔,却硬着头皮按兵不动,互相观望,最后都快放暑假了,实在熬不住了,才约好第二天同时穿裙子,谁说话不算数谁是小狗;
  是最后一群中午放了学要立即跑回家听评书的人;
  是最后一拨自制玩具的人,那时我们的玩具都是自制的,弹弓、火柴枪、喷水枪、木头刀……
  是最后一拨在接受计算机启蒙教育时,还见识过BASIC语言的人;
  是最后一拨有过小时候要到别人家看电视,死活赖着不肯回家,被爸妈打的经验的人;
  是最后一拨过六一节还必须找齐了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拔在运动会上为了参加受阅而用粉笔把鞋子涂白的人;
  是最后一拨和泥巴、过家家、弹弹子、拍画片、滚铁环,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叶蛋春游的人;
  是最后一拨整天拿着木棍到处冲杀的人;看完了西游记就成天在教室里装着是悟空的人;
  是最后一拨走在路上赶不上前面的小朋友,就在后面喊:“前面走是条狗,后面跟是红军”的人;
  前面的小朋友就开始大叫:“是我的兵,跟我走。不是我的兵,加屁嘣”的人;
  是最后一拨用纸做风圈用棍顶着风跑。不止一次用弹弓打碎别人家玻璃的那群人。
  是最后一拨吃过两分钱的冰棍;拉过蛔虫,吃过“宝塔糖”,上过育红班(现在这个名字基本听不到了)的人。
  是最后一拨曾经背着绿色的军挎上学的人; 
  是最后一拨看着少年报、小主人报,童话大王,唱着泥娃娃、捉泥鳅长大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小学劳动课上还去打扫厕所、捉苍蝇老鼠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团活时去为一些老人家里劈柴、担水的人;
  是最后一拨学习过战斗英雄模范的人,学习李海欣、史光柱、岩龙、杨国跃的人;
  是最后一拨对五讲四美三热爱倒背如流,但始终也没搞清楚什么时候才能练成四有新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告诉自己,要有理想有信念,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走在路上看见方格子地砖想着跳房子,跳橡皮筋的时候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每个月存几毛钱指望小学毕业去看天安门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班级里以上演“群殴”为游戏的人;
  是最后一拨领过粮票、用过粮票的人,粮票分好几种,其中全国粮票最为值钱。
  是最后一拨看过两分钱一本的黑白小人书《岳飞》,《丁丁历险记》,《烈火金刚》,《七剑下天山》的人;
  是最后一拨上学考试考了第一还能得到奖状的人;
  是最后一拨每天傍晚守在收音机旁听“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听过大灰狼小红帽、听过半夜鸡叫和现在都忘记的许多童话故事的人。
  是最后一拨享受过最纯最动人的日本动画片,到八十岁仍能张口就来一段《铁臂阿童木》主题歌,到九十岁仍记得《森林大帝》里的小狮子LEO、花仙子和李嘉文、咪咪、来福、娜娜小姐、蓝精灵和格格巫、龙子太郎、一休和小叶子、新佑卫门,自认为曾看到过最好的动画片的人;还有《大白鲸》《三千里寻母记》《咪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是一帮看了广告后整天喊叫着: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正义的来福灵、正义的来福灵!一定要把害虫杀死、杀死!的人。
  也是最后一拨享受过品质最佳的国产动画片的人。《九色鹿》我们看一回感动一回,《天书奇谭》让我们第一次明白了狐狸精是什么东东、《大闹天宫》让我们初具审美情趣,《没头脑和不高兴》寓教于乐,《大林和小林》够曲折,《哪吒闹海》豪气冲天。
  是最后一拨当年在看了《排球女将》后,逢中日排球赛就紧张万分,生怕日本队真练成了睛空霹雳、流星赶月,抢走中国女排的五连冠的人;
  是最后一拨看全了山口百慧的《血疑》系列,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血病的人;(呀,怎么尽是日货,不好意思,不过,当年的哈日族可真比现下的心境纯明多了。)
  是最后一拨有幸目睹过香港无线的诸多武侠剧的人——当时是小学的年纪吧,再小一点的就看不懂了。看《射雕》里的翁美玲让我们把早逝的她奉若神明,《绝代双骄》又让我们成了梁朝伟的终身影迷。那个时期的金剧和古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最后一群能把自行车辐条做成飞镖见门板就打的人;
  是最后一拨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现在还算是年轻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中学毕业时都要含着眼泪唱小虎队的《骊歌》中的“南风又轻轻地吹送,相聚的光阴匆匆……”和《再见》中的“请相信我们明天一定会再见,就像白云离不开蓝天……”的人。
  是一群一下课,就把操场变成擂台,一百多个靖哥哥在那练“降龙十八掌“,三十多个洪七公拿着根棒子到处乱窜,甚至还有七八个欧阳克摇着扇子去撩蓉儿的一群人。
  也是唯一一拨长着四环素牙的人。
  也可能是唯一一拨吃过用小盘子装的冰淇淋的人。
    
  只要你生于七十年代,且头脑健全、发育完全、在社会主义的温暖阳光下茁壮成长过,相信你一定能对以上的文字产生共鸣。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21: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代的经典东东
    
  十大经典游戏
  还记得你小时候玩的什么游戏吗?看看下面有没有。
   1.打弹珠 即打玻璃珠。玩的人各出数枚,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珠的所有权。玩法通常是“出纲”或“打老虎洞”。在地上划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叫“出纲”,或在地上挖出五个坑,谁先打完五个洞,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是不是有点象高尔夫?^-^ 通常一颗五花小珠2分,一颗透明大珠5分,水平不够只有靠个大来凑了,最原始的动量定理就是这时候学的
   2.拍洋画 与弹珠同样疯狂的游戏,买一张16开大的上面印着各式各样小人的硬纸,有西游记的,有变形金刚的,有三国演义的……将它们一小张一小张的剪下,可以按图案内容比大小(一般越稀少的图案越大)也可以比看谁能将洋画拍翻背。总之,常胜将军手里总是握着厚厚一摞脏乎乎的画片,但当时可是得意的不得了噢!
   3.滚铁圈 在一二年级时还玩的比较多,后来慢慢失传了。可能是因为没事背着个大鉄圈比较傻气吧。
   4.丢沙包 打仗扔石头的变种。要三个人玩,非常训练敏捷性。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着算白打,直到能用手抓住“打手“扔过来的沙包,才能“刑满释放”。有点象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间的耍心眼,斗志斗勇。
   5.跳房子 最廉价的游戏,只要一支粉笔,一块石头就可以玩。在地上画出一摞大大小小的格子,然后按照格子的单双,一边前进,一边要把石块踢到正确的格子里,出界或者跳错了格子都算失败。锻炼脚的控制力。
   6.跳皮筋 本来是不想把皮筋列进来的,但下课时,校园里的绊马索实在颇为壮观,所以“小马过河”“马兰花”们也应占有她们的一席之地。
   7.抓棋子 与跳房子相对应,抓棋子讲究的是眼疾手快,四颗军棋子和一个乒乓球。先扔一下球,把棋子撒下去,然后赶快接球,再扔,将所有的棋子翻成正面朝上,接球再扔,将所有棋子横立起来,接球再扔,将所有棋子竖立起来……一旦接不到球,或是把棋子碰翻了,都算输。这是我见过的难度最大的一种游戏,但很有意思。在北方也把这叫做嘎啦哈,用沙包和羊骨头来玩的。
   8.火枪 基本上当时的男孩子都有过经验的,用自行车的辐条和几节链子做出的火枪,以火柴杆作子弹。能打出个四五米。虽然照现在孩子们打BP弹的塑料枪威力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当时有一把这样的好枪绝对能吸引住别的孩子的眼球的。
   9.踢毽子 花样繁多的脚上功夫。当然也可拿本书用手打,嘴里还嚷“桥,外,别,背“什么的动作指令。当年不知有多少课本葬身于该游戏下。想来应该是老师最痛恨的一种游戏吧。
  10.撞拐子 最具男子气概的战斗。曾经有一个膝盖摆在我面前,可是我撞不倒他,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让我再来一次,我会选择从旁边撞!
    
  十大经典玩物
  注意:此玩物是真玩物,非指人也。这种“活玩具”应该比变形金刚要好玩的多吧。
  1.挖蚯蚓 一把家里的挖煤铲,成就了一个侦探。沿着臭水沟的岸边,翘着屁股仔细寻找,一旦发现一粒一粒堆成的蚯蚓屎,毫不犹豫地挖下去,任它有通天本领,也难以遁行。在被射了一身臭水后,终于明白了,蚯蚓不仅吃泥,而且还喝水!!
  2.捉蚂蚱 蚂蚱估计是人们最痛恨的昆虫之一,所以结束它生命的手段虽然残忍而且多样,也不算太过分。通常是绑上线头让它瞎飞一气,玩腻了就往往凌迟处死,大解八块。倒霉的若遇上些馋猫,恐怕就难逃火劫了,按现在的观点蚂蚱可是高蛋白。再或者家里有喂鸡的,可怜的害虫就被剁卜剁卜,成了鸡肚冤魂了。
  3.养蚕 蚕可能是漂亮mm们唯一喜欢接触的昆虫幼虫,真是“一白遮三丑“呀。不过光洁细嫩的肌肤也是备受宠爱的原因之一。而且养蚕应该算是最色利双收的爱好了,难怪大人小孩都喜欢养。
  4.捕蜻蜓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不仅是益虫,帮我们吃蚊子,而且被赋予了无穷的诗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捉一两只来看看,修长的躯体,舒展的四翅,是直升机最初的灵感。可以近乎360度旋转的脑袋,两只大大的复眼,让人惊叹物种的神奇。
  5.捉知了 知了除了每年夏天吵的人睡不着觉之外,还是有一点点作用的。那就是将脖子上的精肉奉献出来,稍稍表达一下对人类叨扰的歉意。北方的孩子可能没太多经历。
  6.逮天牛 一种死硬到底的昆虫,生命力极强。一般刑罚对其无效,弄不好反被它咬一口。所以一般处以火刑或者用胶水将其凝固。是不是很可怕,别惹我呀。
  7.捕螳螂 对它的态度是又敬又畏,通常是不请自来,然后恭送出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用来形容螳螂最恰当不过。优雅修长的身段,威风凛凛的大刀,颇有一代宗师的气度。难怪螳螂拳在江湖亦有一席之地。
  8.捞螃蟹 只有将贪婪和细心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人才会捉到它。实在是很难捉。我从小在北方长大,没捞这过这个,不过鱼倒没少钓。
  9.钓龙虾 似足了钓鱼的模样,却没钓鱼的风雅。如果你瞧瞧网上那些“大瞎“,你就知道为什么了。自从开始喝酒后,越来对这东西越喜欢啦,嘿嘿。
  10.烧蚂蚁 人类发明了放大镜会怎样?蚂蚁会死的很悲惨!自从我学会了使用放大镜,90%的时间它没有被用来看书,而是将一束束死光投向可怜的蚂蚁。一个光点,一股青烟,一声爆响,一点臭味,一个蚂蚁就消失了。现在想来“天真的残忍最可怕”是有道理的。不过它们的血并没有白流,我明白了为什么蚂蚁和泥土被烧焦后有同样的臭味——因为它们都含有蛋白质!向这些无名的蚂蚁表示抱歉和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21: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于七十年代的经典“美食”  
  
  1.烤红薯 香喷喷,甜丝丝,好吃看得见。2毛钱一斤。只是吃多了会打屁。蠢人俗称“勺货”。
  2.爆米花 一个老头扛着一口葫芦一样的黑锅,走街串巷。将米变成白白的爆米花。是那时最受欢迎的魔术师!
  3.搅糖稀 两根冰棒棍,加一团明黄色的糖稀。1毛钱一团。搅一搅,拉一拉,又好吃又好玩。只是现在看来不太卫生。
  4.棉花糖 最不可思议的小吃。5分钱一团。一勺勺的糖进去,一团团棉花出来。棉花能吃,还是甜的!天哪,这可能是我少年时代, 最想往的一种东西。
  5.果丹皮 很多人都是吃它长大的。非常成功的一种山楂制品,能让20年后的人们念念不忘。1毛钱一根。
  6.酸梅粉 不用我说了吧,地球人都知道!
  7.冰棍 真的是“冰”棍,除了冰就是棍子,绝对货真价实!5分一根。以致于将后来的5毛一根的“娃娃头”惊为天人。
  8.老鼠屎 这个嘛,跟上面的正好相反,貌似而神非,一粒一粒黑褐色,象极小号的感冒胶囊。每粒两三毫米左右。味道嘛,好像酸酸甜甜的。现在可能只有想自杀的人才会误服。
  9.泡泡糖 长长的一条,用红一半白一半的纸包着,上面有一个小姑娘吹泡泡。在“大大”出世以前的绝对“大哥大”。我们用的都是它!
  10.无花果 一个小小的白色袋子,上边印着“无花果“三个字。里面装得就是那酸酸的甜甜的干干的无花果了。很长一段时间困惑于无花果到底什么样子,这细细的干干的丝,一点也不象花,就更不象果啦。可为什么叫无花果呢?
      
    
  属于我们的“经典回忆”
  1.
  ——你吃没吃过那种糖、学校发的、打肚子里的虫子的……
  ——宝塔糖!红的绿的,我小时候可盼望肚子疼啦:)……
  2、三八线
  那时候小男生和小女生“授受不亲”,同桌的男女生在课桌中央(当然一般都偏向女生一侧)划一条线,名曰“三八线”,即男女双军事停火线。
  3.玻璃球和弹弓
  那时候小男生没有现在的男生玩的遥控汽车和奥特曼,只有一些非常简单却趣味无穷的玩具,比如玻璃球和弹弓。
  4.跳皮筋和踢键子
  那时候小女生没有现在的女生玩的巴比娃娃和艾昨熊,不过玩起跳皮筋和踢建子来也其乐融融。
  5.挨打
  一个1975年出生的哥们儿说:“没挨过打的童年是残缺的。”这话立刻引起我们五彩缤纷的回忆,其中一个很少挨打的,居然面露惭色。
  6.笔套
  “小明把用剩的铅笔头扔掉了,小红捡起来说:‘套一个钢笔帽还可以接着用!’”那个时候,我们都写过这样可爱的东东,铅笔套着钢笔帽的行为流行一时。我还专门搞了两个胶管做笔套。
  7.听老山英雄做报告
  一个关于“理解万岁”的感人记忆,80年代的是没这机会听了。
  8.早恋
  八十年代人的早恋与性有关,而七十年代人的早恋是感动。
  9.俏黄蓉翁美玲
  活泼俏丽的黄蓉是我们童年的写真,今天与其说是我们在看黄蓉,不如说是在追忆当年的自己。
  10.小马哥
  那时候我们迷小马哥不亚于现在的孩子们迷F4,用百元大钞点烟的小马哥永远比《流星花园》里钱堆里长大的阔少值得信赖。
  11.米老鼠唐老鸭
  晚上6点半吵着看一半米老鼠唐老鸭,再赶着去上晚自习恐怕是那个时候孩子们的日常功课之一(大部分是在别人家看)。
  12.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好像是特为七十年代人量身打造的歌曲。“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时间总过得太慢,你总是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
  13.写信
  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永远不会懂得邮票正贴、倒贴、倾斜45度分别代表什么含义,但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懂。他们每个人还至少掌握两种信的叠法,但可惜七十年代生人现在也发邮件不写信了。
  14、汪国真的诗
  汪国真的诗曾经是毕业纪念册上最流行的话语,还有三毛、席慕容、北岛、顾城等,这些名字恐怕现在的年轻人从来没听说过。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21: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大经典的故事或书
    
  1.365夜 当时的妈妈们几乎人手一册,有了它这一年好过了!我可是一年级就把它全看完喽。
  2.童话大王 80年代最杰出的童话期刊,《皮皮鲁和鲁西西》《魔方大厦》《舒克和贝塔》《侦探荞麦皮》等都堪称大师手笔,可惜90年代后咱们的郑大侠源泉枯竭,《十二生肖系列》就很差强人意了。
  3.少年科学 对其中的科学推理侦探小说印象颇深,一本充满科学浪漫主义激情的少年期刊。尤其喜欢它封面上的那些简单而神奇的水果电池试验
  4.少年文艺 一本可以高举学习作文的幌子,大看特看的小说期刊,很多有趣的故事。
  5.小学生作文选 选它是因为它的普及率,在东半球上小学的估计都用过它 *~-~*
  6.十万个为什么 最早的恐怖主义教材?红红的“工农兵”封皮,里面绝对比封面好看。 三年级就知道一份硫酸、一份硝酸、一份盐酸混合起来,就是能熔金烁铁的“王水”。可惜既没贼心也没贼胆。
  7.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篇言辞优美的对无情的资本主义进行“血泪控诉”的经典!读过的大概都试过划光一盒红皮火柴,看看能不能冒出些鸡腿什么的。
  8.铁臂阿童木 因为年纪太小,电视里播的时侯刚生出来,只有大看特看小人书了。记得当时特好玩,谁要跑动的时候,都会把双手向前方一并,屁股一撅,嘴里念叨着“我是铁臂阿童木,嘀嘀叭叭呜……”,然后就屁股冒烟的飞回家了。
  9.丁丁历险记 那个前面翘着一丛头发的记者,还有那只逢酒必喝,逢喝必多,逢多必闹事的小狗白雪,向日葵教授和杜邦杜旁兄弟。
  10.小灵通漫游未来 在《科幻世界》问世以前,它给了我们多少美丽的梦想,神奇的渴望!直径一米的大西瓜,不用汽油的飞行车,没有灯的发光天花板……这可能是当时最不可思议的读物。中国一代科幻迷就此诞生。
    
    
    
  十大经典电视、动画片
  1.花仙子 最早的“梦中情人”小培。第一次接触嗲得出水的台湾配音,十分受用。而且主题曲太好听了。
  2.聪明的一休 80年代最聪明的小孩。因为他一累了就说“哎,休息,休息一会儿”“就到这里,再见啦!”
  3.变形金刚 那时最讨厌被人叫作“大黄蜂”,人人争当“威震天”。而且似乎霸天虎要比汽车人受欢迎得多,可能是汽车人每回都胜的不那么光明磊落,全是导演帮的忙。而且很多人都学会了用一种很奇怪的音调颤抖着说:“敌人~~已经~发现了~~~,准备~~发射~~~~~~!”
  4.蓝精灵 看了蓝精灵,才知道什么是邪恶的化身。要找一个“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地跟人找茬”,“毫不利己,专门害人”的人,还真难。非格格巫莫数了。
  5.黑猫警长 常常惊叹编剧的天才创意,把羊毛剪子飞上了天,原来直升机还有这种妙用!
  6.射雕英雄传 具有万人空巷的魅力。一句“靖哥哥”电死的纯情少男,可谓尸横遍野,不计其数。拥有最强大杀伤性的武器。
  7.霍元甲 最慷慨激昂的爱国英雄。一听到那首铿锵有力主题歌,浑身就热血沸腾,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尤其现在,美日又在窥觑中国,我们更应重温这部电视剧。国人当自强,“万里长城永不倒”!
  8.少林寺 那时的罗汉堂可不像周星星的那么夸张^-^ 李连杰的成名之作,学武必读喔。
  9.西游记 第二部万人空巷的电视剧。最讨厌的就是唐僧,那么多美女环抱,还要唧唧歪歪的,故意哄抬物价嘛。最可怜的就是悟空,千辛万苦帮唐僧讨饭,做黑脸,打砸抢全干,最后还要被唐僧念咒。真是“黑锅送死一肩担”哪。
  10.圣斗士星矢 一个里程碑似的作品。其实看这个动画片,正是情窦初开时,不自然就把自己当成星矢了 但很纳闷,为什么紫龙冰河一辉都酷的一塌糊涂,雅典娜怎么就看不上眼呢?胜利的果实总是被星矢一人独占:< 而且罗马教皇的教廷,伽妙的祗孤独园,钢铁战士,希腊神话的波赛东,潘多啦的魔盒,中国庐山的童虎,居然被车田圣美成功的搅和到一块,真是不容易。还立了圣斗士的四品果位,青铜,白银,黄金,神圣衣,不知道这职称是怎么评的。不过它却从此引发了我对人体,宇宙的好奇和研究。 可以说,这是一部最最具有狂野幻想的动画片。
    
    
  校园十大经典特色生活
  1.放学排队 虽然每天放学都要排队,但绝对的神形俱散,需要极大的外力才能压制成一长条形。
  2.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老人家的话,一句顶万句。一边学习,一边长个子,可谓”知行合一”了。
  3.崇拜小虎队 虽然现在一看酥油朋就腻味,但当时敢不喜欢,也是一种大逆不道!
  4.抄歌词 没有电脑,没有因特网。。。最重要是没有钱! 所以“人是第一生产力”,有时间就赶快抄吧,顺便练练字。还可以在里面贴上自己偶像的胶贴。
  5.开运动会 小学生的奥斯卡颁奖晚会,绝佳的社交场所。谁在比赛,比赛什么并不重要,五彩斑斓的小人书,千奇百怪的小零食,以极高的频率传递。最痛苦莫过于憋出每天一篇的表扬稿。跟奥斯卡明星上台感谢得没完没了一样,千篇一律的xx班xxx同学下定决心,不怕艰难,顽强拼搏……终于赢得了第x名,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xx精神……
  6.赶暑假作业 暑假快结束时的头等大事。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两本每天一页的暑假作业,通常是迅雷之势完成。我基本上都是三天内搞定。但最要命的是每天一篇的日记,真难为我一天憋出二十篇来,从此落下了见什么都要抒发一通情感的毛病。
  7.上特色班 灾难深重的特色班就是从我们那时兴起的,学弟学妹们的煎熬之苦兄弟我也是尝过的呀。新时代最黑暗的教育特色之一。不过对音乐和美术的热爱也是在那时打下的基础。
  8.比小红花 一面墙上,一张大纸,一个橡皮图章,也是老师神权的象征之一。敢不听话?嘿嘿,就看着别人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吧!
  9.罚写错字 time and time again,我总是怪自己,为何会这样的不小心!最多的一次曾经创下了一个汉字写五百遍的记录。现在想起来够怵的,为了早点搞定,还试过同时用两只笔和左手写字。真得好好感谢提醒我们用此高招的郑渊洁老师。
  10.上课拖堂 “老师,我等到花儿也谢了,你就快下课吧”。也有老师被我们拖的时候,我创的最长纪录是本应该在十一点二十就结束的一场小考试,只因为老师多加了一道附加题,而导致我拒不交卷,最后一直到一点十五才把题答出交上。对我偏爱有加的老师居然也陪着我饿了一顿午饭。第二天,我的105分的成绩不但创下了班级有史以来没有过百的纪录,还引得全班的同学惊叫连连,我偷偷看了老师一眼,她眼中分明透出幸福的笑容。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21: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校园经典流行歌曲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每回一听到那轻柔嘹亮透明的歌声,就象沉浸在金色的灿烂阳光中,仿佛又回到了最最纯真的年代。每一次都会感动不已。
  2.采蘑菇的小姑娘 表现欢快气氛的经典歌曲,音乐课必教必唱的曲目。
  3.泥娃娃 曾经很困惑于干吗教训别人爸爸?——“你爸爸,你爸爸,你呀你爸爸。”然后又说“我是你爸爸,我是****妈”,唱歌骂人也还是不对的。
  4.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估计大家捡到钱时都会唱这首歌。不过现在估计不是“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而是“交到老婆手里边”吧。
  5.小草 最凄惨的,也最坚强的歌。配合“种子的力量”那一课上,效果最好。或者配“离离原上草”也行。
  6.小河边有一颗大树桩 老师最爱听我唱这歌,原因嘛,我唱这歌时调子已经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7.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每每想到这歌,心里总是一阵酸楚,难忘的童年。在当时和这歌同时流行的还有一首“等着我,小河”,旋律之优美让我难忘,在网上花了好大的工夫,终于找到了丁小青原唱的这首让我找了20年的歌。之所以没有把这歌单列是因为知道这歌的人并不多,而且好像是与“三月三”同时流行的。
  8.小小的我 “天地间走来了小小的我,哦,小小的我。”苏红的这首歌真的让人难忘,好像还有个动画片还以此为主题歌来着。
  9.捉泥鳅 “池塘地水满了,雨也停了”,唉,当年的儿童歌曲多好,真正的儿童歌曲。
  10.雨花石 “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去年在开往张家港的汽车上居然看到一个年青的妈妈在用美声唱法教自己的女儿唱我首歌。这么久了,还能听到这歌,真是让我唏嘘不已。
  11.小螺号 “小螺号,嘀嘀吹”,又听到螺号声了吗?
  12.我的中国心 地理启蒙课,知道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13.东方红 每天六点半准时播出,正是我上学出发的时候。最名副其实的歌。确实太阳升了,东方也红了。
  14.路在何方 最轰动也最无聊的歌。虽然西游记拍的没话说,但歌词很弱智,路不在脚下还在头上吗?
  15.古老的棉被店 “有一天我经过一家古老的棉被店。”估计就是七十年代的人能知道这首歌的人也不会太多,但当你听到这歌的时候,绝对会被拉到回忆中去。
  16.鞋儿破,帽儿破 最喜欢这首歌,因为它很搞笑,以至于任何一个人的鞋破了,这首歌都会被派上用场。在假A联赛之初的赛场上可是都听得到的哦。
  17.大海啊,故乡 这首歌已经是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了,不用再多说了。
  18.年青的朋友来相会 大家应该不会陌生的。“年青的朋友们,再过二十年——”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已经走进新世纪了。
  19.乡恋 李谷一老师的这首歌,估计七十年代初的人会更熟悉些。
  20.木鱼石的传说 八十年代中期一首电视剧里的主题歌。
  21.我爱你,中国 一首绝佳的美声歌曲,现在也常能听到。
  22.血染的风采 “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让我们明白的理解万岁和国威军威看西南这句话的意义。
  23.天地之间 “人地到天,从天到地”和董浩哥哥一起度过的课余时间,好像叫第二课堂吧?
  24.国歌 都听了一辈子了,能不流行吗?
  
  值得我们回忆的歌曲太多了,但愿你还记得歌词儿……
    
  最后再提一下那个聪明的小女作家“陈粤秀”,就是自我介绍写出名的那个,看见碗里突然飘起来一块肥肉会吐的那个小女孩。
      
  70年代的人有过最为淳朴和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成年以后却遇到了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面临的是不断扩大的贫富分化而带来的巨大生存压力。在此,衷心的祝福所有70年代的人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未来的二三十年应该是属于我们的。
发表于 2013-10-7 22: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写照,读起来倍感亲切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22: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兄也是七零后的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3-28 05:33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