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音乐情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美旋律的室内乐杰作——钢琴五重奏《鳟鱼》(10月28日更新)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11:06: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njing 于 2013-10-15 10:18 AM 发表
布伦德尔在飞利浦这张三星带花,日本唱片艺术榜,若是老版本,价格不会便宜,飞利浦绝版也是一吵作题材

布伦德尔的演奏非常出彩,活灵活脱的演奏使人很容易联系到鳟鱼在水中的活跃画面。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15:39:07 | 只看该作者
唱片号:SONY SK61964
这是一个上榜版本:
钢琴∕雅士
马友友大提琴
蕾贝卡.杨(Rebecca Young
潘蜜拉法兰克(Pamela Frank),
低音大提琴∕爱德纳.迈耶(EDGAR MEYER)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10-16 03:40 PM 编辑 ]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15:47:26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CBS),《鳟鱼》钢琴五重奏;鲁道夫.塞尔金演奏钢琴版
鲁道夫·塞尔金(Rudolf Serkin美籍奥地利钢琴家犹太人。9岁时到维也纳师从理查·罗伯特学钢琴,随勋伯格(Schoenberg)学作曲。12岁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钢琴协奏曲,开始了演奏生涯,17岁崭露头角。1935年与小提琴家布施的女儿结婚。他触键清晰、节奏平稳、声音纯正,不但是演奏巴赫作品的典范,而且是演奏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作品的卓越代表。后到美国成为Malboro音乐节的艺术领导人。1926年在Basel音乐院任教,一直到1936年和托斯卡尼尼指挥的纽约交响乐团协作演奏协奏曲,才离开Basel在美定居,1939年入美籍并任柯蒂斯音乐学校钢琴系主任。
塞尔金演奏发音清晰明亮,线条层次分明,浑厚细致,光彩夺目。他演奏的深刻性可算是20世纪中叶钢琴家中的佼佼者。
34#
发表于 2013-10-16 23:03:22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钢琴五重奏《鳟鱼》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09:22:28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张由奥地利著名钢琴家伊丽莎白莱昂斯卡娅与班贝格四重奏合作的舒伯特钢琴五重奏《鳟鱼》

照片 A 002鳟鱼五重奏 阿尔班 贝尔格四重奏 (1)_conew1.jpg (98.83 KB, 下载次数: 226)

CD编号EMI CDC 7 47448 2

CD编号EMI CDC 7 47448 2

照片 A 002鳟鱼五重奏 阿尔班 贝尔格四重奏 (3)_conew1.jpg (106.27 KB, 下载次数: 210)

照片 A 002鳟鱼五重奏 阿尔班 贝尔格四重奏  (3)_conew1.jpg

照片 A 002鳟鱼五重奏 阿尔班 贝尔格四重奏 (2)_conew1.jpg (63.96 KB, 下载次数: 217)

照片 A 002鳟鱼五重奏 阿尔班 贝尔格四重奏  (2)_conew1.jpg
3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09:23:26 | 只看该作者
CD编号  EMI CDC 7 47448 2钢琴∕伊丽莎白.蕾昂丝卡雅
    奥地利著名钢琴家伊丽莎白莱昂斯卡娅(Elisabeth Leonskaja)被认为是当今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她出生在前苏联格鲁吉亚的首府第比利斯,她的父母在她童年的时候启蒙了她对钢琴的热爱。在她11岁的时候就在第比利斯举办了她的首场音乐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964年起,她就学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雅可普米尔斯坦教授。在她就学期间,她多次在布加勒斯特、巴黎及布鲁塞尔的国际比赛中获奖。 她于1978年离开苏联,定居于维也纳。在此之前,她与斯维托斯拉夫里希特合作,举办了几场音乐会,这对她以后艺术事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79年她参加了萨尔斯堡音乐艺术节,奠定了她在西方音乐界的事业发展基础。在这以后,莱昂斯卡娅经常出现于世界各地的音乐中心,举办独奏音乐会和作为独奏家与欧美一流乐团合作,其中包括:柏林爱乐乐团、莱比锡布业大厅乐团、捷克爱乐乐团、汉堡、科隆及慕尼黑广播乐团、巴黎乐团、纽约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及克利夫兰乐团。同时,她还是各大主要夏日音乐艺术节上非常受欢迎的客座演奏家,象萨尔斯堡音乐艺术节、维也纳音乐艺术节和卢塞恩音乐艺术节。 莱昂斯卡娅还作为合作伙伴,与著名的独奏与重奏家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如海里因希希弗,维克托特利恰科夫,阿贝尔格四重奏,鲍罗丁四重奏及瓜内利四重奏都定期邀请她进行合作。多年以前,她就与Teldec Classic唱片公司签约,录制了大量的唱片。这些唱片作为她超群的艺术水平的见证,其中许多获得了大奖,如Grand Prix du Disque,Prix Caecilia,Diapason d’or等。
低音提琴∕乔治. Hortnagel
中提琴∕托马斯·卡库斯卡中提琴家卡库斯卡(Thomas Kakuska阿兰·伯格四重奏团中提琴家托马斯· 卡库斯卡 Thomas Kakuska )于74号因癌症逝世,享年64岁。 卡库斯卡 生于维也纳,最初演奏小提琴,20岁时便加入维也纳独奏家合奏团,1963年成为欧洲弦乐四重奏成员。
小提琴∕君特.皮契勒Gunter Pichler小提琴家小提琴君特.皮契勒(Gunter Pichler),他21岁被卡拉扬看中,担任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曾获“莫扎特阐释大奖”,是乐团的灵魂人物。
大提琴家Valentin Erben 瓦伦丁.厄本1968年慕尼黑国际音乐大赛的优胜者
阿尔班.贝尔格四重奏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四重奏,Alban Berg Quartet,简称ABQABQ首演于1971年,乐团的名字来自于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乐团的中提琴家Thomas Kakuska(托马斯.卡库斯卡)曾解释说:“希望这个名字能够反映出浪漫主义曲目和当代曲目以及第二维也纳学派音乐之间的平衡,第二维也纳学派指的就是阿尔班.贝尔格和韦伯恩。我们最后选定了这个名字,就是因为阿尔班.贝尔格是与传统曲目联系最近的作曲家之一,同时他又是在创作新风格方面非常具有革命性的作曲家。”1972年,经过阿尔班.贝尔格遗孀的允许,乐团正式得名。他们是维也纳第一个职业的四重奏团,且水平之高,主要演奏维也纳学派的作品,从古典主义到当代作品都有涉猎,而且他们四人都是大学教授,还要教书育人。《华盛顿邮报》称赞他们“惊人的完美”,也因此,他们的几套录音:两套贝多芬四重奏全集,一个现场,一个录音室,巴托克四重奏全集,以及莫扎特晚期四重奏全集、舒伯特晚秦四重奏全集,还有海顿、德沃夏克、舒曼、德彪西等人的四重奏录音都是众爱乐人追捧的对象。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10-18 09:24 AM 编辑 ]
3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09:27:51 | 只看该作者
网上关于班贝格四重奏的一段资料:
1971年成立于维也纳,2008年解散于北京。曾经获得30多个录音与演奏的国际大奖,包括国际古典乐大奖中的最佳室内合奏乐团大奖,留声机杂志音乐大奖等。阿尔班·贝格(Alban Berg),这个名字对于古典乐爱好者并不陌生,作为勋伯格的得意门生和新维也纳乐派的代表人物,这个奥地利维也纳作曲家发展出了一种比恩师更平易近人的12音作曲风格,给这种先锋前卫的风格加入了浪漫主义的氛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弦乐四重奏组合阿尔班·贝格(Alban Berg Quartet),则同样来自维也纳,亦是当今古典音乐界的知名演奏团体,被视作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四重奏团体之一。
1969年,有四个维也纳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去听了一场美国拉萨叶弦乐四重奏的演出。彼时四重奏的演出还以海顿、贝多芬等古典作品为主。而在那场演出,他们听到了拉萨叶演奏新维也纳乐派所做的四重奏作品,大受震撼。四个年轻人决定自己也要组一个四重奏演出团队,于是他们先去了美国辛辛那提,拜访拉萨叶四重奏,回来以后,ABQ就诞生了。
  不过在1971年,他们第一次演出时,ABQ这个名字还只是他们的意向,还没有得到作曲家贝格遗孀的确认。就在那次演出,他们邀请了贝格的遗孀,让她听他们演奏贝格的四重奏作品,之后他们就得到了现在这个名字。他们也成为了维也纳第一个职业的四重奏组合。那时他们的阵容是第一小提琴君特·皮席勒(Günter Pichler),第二小提琴克劳斯·梅策尔(Klaus Maetzl)、中提琴哈托·贝尔勒(Hatto Beyerle)、大提琴瓦伦丁·厄本(Valentin Erben)。其间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都有变更,前者变成了格哈德·舒尔茨(Gerhard Schulz),后者变更过两次,1981年之后托马斯·卡库斯卡(Thomas Kakuska)加入了进来,2005年卡库斯卡去世之后,他的学生伊莎贝尔·卡利修斯(Isabel Charisius)顶替了他的位置。皮席勒、舒尔茨、厄本和卡库斯卡的组合,是最广为人知也是他们事业最黄金的年代的顶极配置,他们各自也都因为ABQ而闻名。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10-18 09:45 AM 编辑 ]

20110228_9363885b49502a5f7595w4kTudysnH6O[1].jpg (30.72 KB, 下载次数: 203)

20110228_9363885b49502a5f7595w4kTudysnH6O[1].jpg
3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09:28:59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是班贝格四重奏的资料:
    卡库斯卡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把乐队的命名归为对维也纳音乐家的致敬,贝格不仅代表了一群前卫的作曲家,也是他们之中最传统的一个。所以我们选择这个名字是表示,我们想要在浪漫主义的传统和当代音乐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皮席勒在北京肯定了这个说法:用他的名字命名,就是想超越年代的限制,向奥地利本国的现代音乐致敬。此次他们在北京所选择的演出曲目,也体现着他们的这个趋向,既有贝多芬的作品,也有招牌的阿尔班·贝格的抒情组曲。他们选择了海顿的《临终七言》(作品51号),这个传统的宗教题材曲目,在他们的告别演出中出现,却让人禁不住要产生联想。皮席勒对他们的选择的解释倒是很简单,我们非常喜爱这些作品,而且它们是四重奏中最重要的曲目
  他们在录音室和现场几乎已经演出过了所有的四重奏作品,获得过30多项国际大奖,囊括几乎所有的奖项种类,不论是录音还是演出。他们对一个作品会有多次的诠释,而且并不感到厌烦。皮席勒这样解释,寻找音乐当中的真谛,是很长的旅程。我们每次演出都尽力去把握作曲家在作品当中的精华和核心,当然会有变化,不过总是跟随着作曲家的感觉来找寻。这个神情严肃的第一小提琴手,用平缓的语气说道。1977年的时候,为了纪念舒伯特诞生200周年,他们在那整整一年里没有演奏其他任何作曲家的作品。如今看到他们堪称慈祥地坐在对面,很难想到他们还有那样年少轻狂的时候。
他们一路走来,最年长的皮席勒已经60多岁,厄本也已经有了白发。在这次巡演之前,他们已经沉寂了将近2年。所以我想,我们的告别应该也不是什么特别值得惊讶的事情。皮席勒面色沉静依旧。
  差不多40年过去,现在我们应该好好来享受一下自己的音乐创作,再见并不容易,但是时候说再见了,说完这句话,他轻轻地笑了一下。大提琴手厄本则比他要感性一些,“2005年卡库斯卡去世的时候,我们都有一种幸存者的感觉。那时,我们就面对是否还要继续的问题。因为人总有生老病死,而且一直演出下去,究竟要演到什么时候呢?难道要一直演到我们动不了手指?到那个时候再解散,想起来是件很恐惧的事情。现在趁我们还在巅峰状态,解散对于我们和所有喜欢我们的人来说,都是最好的纪念品。人们会记住我们最好的时候。说罢,他略有一些动容。
  皮席勒对解散的决定义无反顾:我们的岁数不同,有不同的生活和不同的未来。我们很久以来确实是处于世界四重奏的顶尖水平,但是保持这个水平很不容易。如果说我们再演奏个四五年,大概也没问题,但是我们选择了现在。他也并不认为解散了四重奏,他们就进入了退休状态。我们会继续音乐教学,那是为未来做的很有价值的工作,我在科隆、马德里都有大师班的课程。我可能会和舒尔茨还有他的太太——一个很好的钢琴家一起再做一些室内乐的演出,但不是严格的乐队,更松散一些。舒尔茨特别提到他曾经教过维也纳音乐学院的两个中国学生,他们非常有天赋,让我有继续教音乐的动力
  阿尔班·贝格四重奏虽然不复存在,但是音乐依然继续。他们所录制的诸多经典,也就此有了更加不同的价值。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10-18 09:46 AM 编辑 ]

T14YOKXtdbXXXXXXXX_!!0-item_pic[1]_conew1.jpg (29.78 KB, 下载次数: 221)

T14YOKXtdbXXXXXXXX_!!0-item_pic[1]_conew1.jpg
3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0 09:48:04 | 只看该作者
舒伯特琴五重奏《鳟鱼》、《幻想曲》、《F大八重奏》
柯曾∕
八重奏

是一柯曾与维八重奏成合作,1958年的音的《鳟鱼》版本,之前介的DECCA 417 459-2 是同一个录音。确是一个经典的演绎录音!

照片 2619 柯曾与维也纳八重奏成员《鳟鱼》 (1).jpg (75.65 KB, 下载次数: 201)

照片 2619 柯曾与维也纳八重奏成员《鳟鱼》 (1).jpg

照片 2619 柯曾与维也纳八重奏成员《鳟鱼》 (2).jpg (100.34 KB, 下载次数: 202)

照片 2619 柯曾与维也纳八重奏成员《鳟鱼》 (2).jpg
40#
发表于 2013-10-20 23:22:39 | 只看该作者
鳟鱼的版本不少,不少大师级的演奏家都曾经留下的录音。我个人始终都比较喜欢海布勒和格雷米欧版,美艺版也是很好的,可谓百听不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4-20 03:23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