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7270|回复: 36

傅聪八十岁生日庆典“诗情·肖邦”钢琴独奏会广州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7 10: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concerthall.com.cn/events/neweventdetail.php?id=2002

[ 本帖最后由 yudeanwu 于 2014-10-20 09:35 AM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0: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订了票,有前去的朋友吗?
发表于 2014-10-17 11: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不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下个月傅聪、朗朗、李云迪都要到重庆来,到时准备去欣赏、欣赏。
发表于 2014-10-17 13: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傳聪是肖邦演绎的佼佼者之一。多谢凡音兄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5: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项 于 2014-10-17 11:25 AM 发表
就是不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下个月傅聪、朗朗、李云迪都要到重庆来,到时准备去欣赏、欣赏。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老骥伏枥,老当益壮,姜还是老的辣,目前最值钱的就是古董,最让人惊奇的也是木乃伊,新不如旧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此浮躁的社会,聆听老人的细语才是我们更需要的态度,即使弹错音我都觉得那种心态和意境是很多年轻艺术家所不具备的,所以傅聪的音乐还是值得一听的,比朗朗之流我认为更值得去享受和欣赏。
发表于 2014-10-17 18: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4-10-17 03 PM 发表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老骥伏枥,老当益壮,姜还是老的辣,目前最值钱的就是古董,最让人惊奇的也是木乃伊,新不如旧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此浮躁的社会,聆听老人的细语才是我们更需要的态度,即使弹错音我都觉得 ...

发表于 2014-10-18 10: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值得一去!尽管傅聪几年前手已经有点毛病,他自己也认为,论技术他不及年轻人,但说到对肖邦作品的理解他还是信心十足的
发表于 2014-10-18 21: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4-10-17 03 PM 发表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老骥伏枥,老当益壮,姜还是老的辣,目前最值钱的就是古董,最让人惊奇的也是木乃伊,新不如旧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此浮躁的社会,聆听老人的细语才是我们更需要的态度,即使弹错音我都觉得 ...
文化,心态,技巧。。。。。需要沉濎!
发表于 2014-10-19 09: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凡音兄是“识货之人”,攻底深厚,佩服!
发表于 2014-10-19 10: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在孤独中感受到丰富-------
  
  《中国青年》:您说您12岁才开始练琴?
  
    傅聪:不是。我从8岁半开始,到11岁学琴又中止了。17岁正式开始学琴,18岁第一次在上海演出,一年后我去波兰留学,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时还不到20岁。
  
    《中国青年》:您那次就拿到了比赛的第三名。这简直像是神话。17岁才真正练琴,恐怕很多人连勇气都没有。
  
    傅聪:的确。不过历史上也有先例。波兰一位曾经做总统的钢琴家,真正下功夫练琴也是十七八岁以后。那时他到维也纳找名师,大师说太晚了没希望。可是他发奋努力,有了了不起的音乐造诣。我听波兰人讲他的故事,他常说:“一天不练琴自己知道,两天不练琴朋友知道,三天不练琴听众知道。”这个话我觉得对极了。
  
    《中国青年》 :像您这样的长者,应该只要让自己快乐就行。可现在您还是这么勤奋,每天练琴八个小时以上,而且还经常组织音乐会。为什么这样苛求自己呢?
  
    傅聪:我父亲说过:“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种精神。”艺术里头的完美你要心里有数。施纳勃曾说,伟大的音乐你永远不可能达到,你的演奏永远不可能像作品那样完美。对此你心里有数,可你还是孜孜不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去追求,追求过程中有一种无穷的乐趣,你每一分钟都会发现新东西,而且这还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啊!对我来讲,音乐中永远有新天地让我去发现去追求,即使以前弹过的作品。
  
    弹奏伟大的艺术作品是享受,就是我说的造化,谈不上什么苛求。
  
    《中国青年》 :多年来您受国外的艺术熏陶,回国演出时,文化氛围的差别应该很大,在这种碰撞中您感受到了什么?
  
    傅聪:当然,有些国家的听众水平比较高。比如俄国,特别是过去,音乐对他们来说是惟一的寄托。我记得40年前在列宁格勒演出,结束后有很多听众通宵达旦地和我讨论音乐,有说不完的感受。所以,我认为艺术家有责任去创造他的听众,而不应该是相反。有些听众对音乐不太理解,那是因为他们过去没有机会听,基础不太好;但假如演奏的人有虔诚的心,一样能够吸引听众。对我而言,每一场音乐会,如果10秒之内我感觉不到整个音乐厅都跟着我一起呼吸,我就认为我失败了,或者说我还不够虔诚。不管音乐怎样,只要你有这种精神力量在后面,就一定会传达出去。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在《人间词话》里说:“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演奏者也是如此,让人觉得合情合理,同时又要具有创造性。所以我只讲大课,不愿教私人学生,因为怕学生模仿我。
  
    我的一辈子都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特别最后一句是很重要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中国青年》:这是您60 多岁以后的感悟?
  
    傅聪:基本从小在家就有如此感受。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追求“立功立德立言”,都有一种情绪,生怕自己才华埋没于后世。他们的所谓不朽,就是一个名。虚荣人人都有,我不敢说自己没有一点点名利思想,但是我很讨厌这个。记得小时候上音乐课,教室的墙上挂了些伟人的画像。也许很多学音乐的人看了就会想:将来我在音乐史上留下一个怎样的位置呢?但我认为有这种想法,他本身就不是真正的音乐家。
  
    像舒伯特,空前绝后的大音乐家,才活了31岁,却写出了多少伟大的作品!他的创造来自心中,从没考虑过将来是什么地位。贝多芬则对自己的历史使命看得更重。这一点上我更喜欢舒伯特。
  
    《中国青年》:您刚才谈到了不同作品的不同性格,我就想到了有人谈文学:少读《水浒》,会让你好斗;老看《三国》,会让你老谋深算。您觉得您的音乐经历,有可类比的地方吗?
  
    傅聪:十七八岁时我特别喜欢听一张唱片,好像叫“爱之死”,喜欢得发疯,天天要听,而且喜欢在暴风骤雨的晚上听。我父亲后来还把唱片收了起来,怕我上瘾!现在听的是贝多芬的后期,他给人的感觉像慈祥的长者;莫扎特很特殊,就像仙人一样,洞察人间万象,对人的理解到了最细微之处,简直不可捉摸;而贝多芬非常幽默,那种人情味、那种智慧,有一种返老还童的调皮……是他们陪伴我,让我在孤独中感受丰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3-29 03:56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