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209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罂 粟 为 什 么 开 红 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2 09:5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罂 粟 为 什 么 开 红 花
                     
                     ——《希特勒与艺术》读后
赵建人
  臭名昭著的希特勒常常会大言不惭、连篇累牍地发表他自己对艺术的各种见解,从某种极狭隘的角度来看,我们或许可以认为他在建筑、美术、音乐等方面还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是,作为战争祸首,他为什么会毕生酷爱自己心目中的艺术?他身上的各种艺术特性究竟在他独特而又残暴的个性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何种催化作用?他为什么要对那些自己所不能欣赏的艺术家大动干戈、赶尽杀绝呢?在整个纳粹罪恶统治德国的十二年时间里,其艺术创作又是显现着一幅怎样的可怖图景?……身为哲学家、教授、作家、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德国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欧洲学会理事的赵鑫珊先生之所以要写这本30余万字的学术专著,他之所以要用一种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诗化语言把自己多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形诸文字印刷出版,这绝不是应了某些畅销书出版商之约而匆忙写作,故意迎合某些读者的猎奇心理。尽管本书选择了这样一个十分哗众取宠的书名——《希特勒与艺术——德国艺术史上最可耻的一章》。关于本书写作的目的,我们只要读一读作者在序言中引用的两句中国古人的名言,就十分明了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李世民).
一、希特勒何许人也?
        希特勒何许人也?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读一读有关的传记材料,就可以有所了解了。但是如果要凭借这些材料对其主要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作一番鞭辟入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且一针见血、令人信服地指出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和根源,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而读完本书后细细品味思索,笔者觉得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也就是这一部分。身为奥地利人,后来却令人不可思议地当上了纳粹德国元首的希特勒,人小就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从本质上讲,希特勒的一生都是一个醒着做白日梦的人。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与艺术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早在1899年,希特勒10岁,他在一家修道院办的教会小学读书时就参加了唱诗班,从此以后,他立志发誓要当一名艺术家,并且矢志不渝地付诸实践。11岁时他就第一次违抗父亲的意愿,决意不当公务员。以后他又在维也纳、慕尼黑街头寻寻觅觅,费尽心思朝拜艺术女神。他学过绘画,弹过钢琴,也钻研过建筑,但终因天赋不足而告失败。进入青年时代,随着希特勒世界观的逐步形成,他的兴趣逐渐转向政治,通常某些艺术家所特有的各种心理病症:狂想、妄想、幻觉和白日梦的症状在他身上就显得更加明显,愈加严重。从那时起,他个性生存的唯一目标和价值就是实现“大日耳曼主宰种族”的狂妄自大梦。为此,他可以不惜牺牲几干万人宝贵的生命,也可以毫不犹豫地把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推入战火和毁灭之中。因此,作为一个艺术家,希特勒是失败的,因为他不懂得艺术要从现实世界出发去寻找虚构,而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更是失败的,因为他企图从虚构去营造一个现实世界。从个性心理分析的角度看问翻,“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人生哲学不适合希特勒,如弗洛伊德所说:“人追求性欲的满足才构成了其行为的最有力的动机。”这样的解释用在希魔身上也说不通。希特勒当然疯狂地追求权力,追求名扬四海,但这也显然不是他人生最根本的终极目的。他的目的是寻找一个世界观的满足,当然是恶的世观的满足。              希特勒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家,他企图从日耳曼的古代传说和神话虚构出发去营造一个现实世界,这个世界就必然会以坍塌和毁灭而告终。这就是希特勒和他身上的艺术情结之间所存在着的最本质的关系。
二、荒唐罪恶的纳粹艺术观
    一切曾经经历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的中国人,可能对当时的整个文化艺术状况仍有所记忆:八亿人民八个戏,歌颂一轮红太阳;路线是个纲,文化娱乐纲上挂;到后来甚至发展到了一切艺术创造均以江育个人好恶为唯一标准的荒唐程度。同样,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在纳粹德国也受到了充满实用主义的简单粗暴的对待。在希特勒眼里,日耳曼人是优等民族,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因此,一大批犹太艺术家的创作就属于被严格禁止之列。艺术家本人也被送进集中营,遭到野蛮屠杀,甚至就连你只要有一点点犹太血统,就会难逃恶运。于是,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起过很大作用的门德尔松、马勒、奥芬巴赫、布鲁赫等人及其作品就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军靴,叫它们永世不得翻身,其理由仅仅只有一个:这些人都是犹太人!而其他一些德奥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如:瓦格纳、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等及其作品,希特勒则是将其按照自己的意志加以引伸、歪曲,以便为我所用。希特勒一生最崇拜的作曲家是瓦格纳,原因就在于他的歌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位独裁者追求英雄性、史诗性、神秘性和宏伟崇高性的美感需要。希特勒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白日梦,就可以通过观看《尼伯龙根的指环》这样的巨型神话歌剧来得到部分的、暂时的满足。贝多芬的充满英雄主义气质的交响乐更是被纳粹用来鼓舞军队士气的一种有效手段。士兵们听完了《英雄交响曲》,就立刻踏上了侵略苏联的罪恶征程。如果说我们从瓦格纳的音乐中或许还能听出一点尼采的“超人哲学”的话,那么,贝多芬的音乐则完完全全是“通过黑暗走向光明,战胜苦难赢得辉煌”这一人类精神至善境界的完美表达,然而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在历次纳粹党代表大会上,演奏最多的恰恰是瓦格纳的乐曲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艺术欣赏趣味上,希特勒一生偏爱宏伟壮阔、巍然崇高的东西,他崇尚古希腊的雕塑艺术,从日耳曼人是一个“优等民族”的概念出发,他希望看到的每一个德国男女都具有如此健康的体魄,都能像他那样在精神上和体格上成为尼采笔下的“超人”。于是他下令让医学科研人员在集中营里利用战俘和无辜平民作为试验材料,惨无人道地进行“人种纯化实验”,并且企图研究出一种以灭绝“劣等”种族为目的的大规模迅速简便有效的绝育方法,甚至还要将其投入广泛应用。希特勒,这位常常自诩为“建筑艺术鉴赏家”的战争狂人,却毫不心痛地投下数以万吨计的炸弹,毁灭了欧洲几百座建筑精美、宛如花园一般的古老城市……所以,纵观整个纳粹德国时期的艺术,细细沉思之余,笔者的脑海中渐渐地隐现出一束鲜红艳丽的罌粟花。罌粟花的确是妖冶美丽的,可是人们得时时警惕防范它的毒汁四溅啊!

[ 本帖最后由 zhaojianren1230 于 2015-6-2 09:58 AM 编辑 ]
2#
发表于 2015-6-2 10:31:27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21:02:38 | 只看该作者
承蒙赞誉,诚挚感谢!
4#
发表于 2015-6-3 23:30:50 | 只看该作者
精彩!
5#
发表于 2015-6-4 14:27:10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5-6-8 11:29:22 | 只看该作者
曾经有一本书说过,如果希特勒不从政,可能德国会多一位艺术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4-19 12:55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