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wl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古典音乐CD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23: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帕格尼尼(1782-1840):小提琴协奏曲

编号:415 378-2

编号:423 370-2

编号:423 578-2
    帕格尼尼是18、19世纪意大利超技小提琴的鼻祖,其火花四溅、神乎其技的演奏技巧前无古人,被认为是“魔鬼的化身”。在创作方面,帕格尼尼也是一位惊世天才。他的24首随想曲就被不少伟大作曲家借用主题,写下变奏曲,广为流传。而他的小提琴协奏曲,由于具有意大利式的优美明快曲风、如歌般的旋律和鲜明而富创意的戏剧性效果,更是成为后人雅俗共赏的经典。
    阿卡多是当代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指挥家,1956年毕业于那不勒斯音乐学院,而从1955年开始,他就在各种国际小提琴比赛中频频获奖,其中最为值得称道的是1958年获得的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的大奖。阿卡多的演奏曲目涵盖了从维瓦尔第、巴赫直到当代作曲家的极为广泛的作品。当然,他最为擅长的还是帕格尼尼的作品,比如他经常演出并几次录制的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和协奏曲。
52#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23: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
编号:8.550717

    帕格尼尼的一生不仅充满传奇,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小提琴技艺,更为之添上了不少神话色彩;他所写的无伴奏小提琴作品二十四首随想曲,当年更被认为除帕格尼尼以外,无人能够演奏。
    帕格尼尼的廿四首随想曲,给和他同时代的作曲家带来不少创作灵感,著名的如布拉姆斯、舒曼、李斯特,都曾将部份乐曲改编为钢琴曲,和配上钢琴伴奏。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十四首,采用主题加变走形式写成,该曲的主题便曾引发不少作曲家的灵感,布拉姆斯便借用该主题写成《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拉赫曼尼洛夫则以之写成《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而李斯特则将第六首编为《帕格尼尼练习曲》的第一曲。
53#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00: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帕格尼尼小提琴吉他二重奏
编号:437 837-2

    格兰-索尔舍在瑞典东部的Kalmar长大。他从7岁起开始学习吉他,1965年到1970年间在Kalmar Municipal School of Music学习。Gran Sllscher1973在Kalmar首次登台演出,并且在1975年首次出现在瑞典的电视节目中。1978年他赢得了巴黎国际吉他大赛(Concours Internationale de Guitarre in Paris)的冠军。这使得Gran Sllscher有机会在着名的DG公司录制唱片。
    吉尔-沙汉姆美国犹太裔小提琴家,1972年随全家迁回以色列定居,7岁在耶路撒冷的拉宾音乐学院随塞缪尔·伯恩斯坦学琴,两年后应邀为斯特恩、米尔斯坦和谢霖等人演奏.1980年接受迪蕾、艾勒曼等人指导,第二年仅10岁举行第一场独奏音乐会,1982年获克莱芒比赛一等奖,进朱利亚德学院真正拜迪蕾为师. 1992年举行在卡内基音乐厅的独奏音乐会,从此真正成名.沙汉姆是年轻的小提琴家中,目前因唱片公司的推广而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他属于炫技型的演奏家, 有精湛的技巧,在表现技巧型(如帕格尼尼)和现代气息的作品(如普罗科菲耶夫)时,有相当的特色。
54#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0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魔鬼的颤音
编号:449 858-2


    专辑收录了10余首帕格尼尼的作品,有名的大概都在其中了。早年的阿卡多火爆生猛,手中名琴迸发出的琴声华丽雄壮,光辉甜美,令人难以忘怀。这是DG皇牌录音师Gunter Hermanns亲自所录的杰作之一。碟中独奏部分音色通透,琴声细节分明、空气感强,片中小提琴和打击乐的高频泛音极为丰富,足以试出音响系统中的任何瑕疵。
55#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00: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卡尔·韦伯
序曲集

编号:419 070-2

    卡尔·韦伯(1786-1826)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
    卡尔·韦伯的作品有着浓厚的德国色彩,他的音乐处处描写德国大地与森林之美,独特的器乐与和声效果,常能触及听众的心灵深处而使身受感动,后背作曲家如“瓦格纳”、“舒曼”、“柏辽兹”与“德彪西”都钦佩他模仿他的这种浪漫气息,他确立了十九世纪初期浪漫乐派的风格。
56#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01: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罗西尼:序曲集
编号:419 869-2

罗西尼6首弦乐奏鸣曲
编号:443 838-2

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作曲家。
罗西尼的《弦乐奏鸣曲》属于绮丽华美的室内乐作品,音乐清新,旋律优美,非常悦耳动听,是适合大众欣赏的古典美乐。
57#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11: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Franz Schubert (弗朗兹·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828年11月19日逝于奥地利维也纳。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舒伯特第五、第八(未完成)、第九(伟大)交响曲
编号:445 424-2

第八号交响曲《未完成》
    作品作于1822年,时值舒伯特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本交响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第一、第二两个乐章无论在形式上或感情处理上,都能搭配得天衣无缝,整个内容至此已表达得十分完整,再加任何诙谐曲乐章或终乐章,均有画蛇添足的感觉。所以,此曲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是完整无缺的,并因此而显得结构新颖,这恐怕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它抒发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忧伤情绪充满了整个乐曲。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不加装饰和声和音色,这种作曲手法非常新鲜,这是此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的重要原因。
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
    舒伯特的第九“伟大”交响曲代表他在音乐创作上的最高成就,这首划时代的巨作充分表现了舒伯特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在整部作品里面,全曲似乎笼罩在一种魔力之中,如潮涌来的音乐不断亮出一道道风景;一条清溪推动着我们迎来那随着配器而不断变化而呈现的万千色彩,作为音乐特征中的那些美妙旋律都被令人难以置信的、但是又极其妥当的安排在这部让人叹为观止的交响曲中了......


58#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12: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鳟鱼”五重奏
编号:475 7574

    舒伯特的室内乐中,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弦乐五重奏,而这首《鳟鱼》五重奏(OP114号),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
    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鳟鱼》五重奏写于1819年,当时舒伯特仅仅22
59#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12: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
编号:443 575-2

    吉他形大提琴(Arpeggione)是1823年维也纳人施陶费尔(Georg Staufer)发明的弦乐器。琴上有张弦六根,调音也与吉他相同,但却用弓拉奏。也可说是吉他和大提琴的混合体。因为演奏这种乐器十分困难,故从发明至今都无法流行起来。现代演奏大多用大提琴或小提琴结合钢琴来取代。
    1824年舒伯特创作这首a小调吉他形大提琴奏鸣曲(Sonata for Arpeggione D.821),又译阿佩乔尼奏鸣曲。舒伯特就是特别为吉他形大提琴(Arpeggione)和钢琴共鸣而写的,也是唯一一部这件乐器作品。若无此曲,这一乐器可能已被世人遗忘。舒伯特的这一奏鸣曲今日演奏家们大多用大提琴演奏。虽然六根弦的Arpeggione换成了四弦的大提琴,但大提琴的演奏手法基本上可以保证演奏者能把原作六弦琴的音色表现出来。而且时至今日,舒伯特的这部奏鸣曲也成为大提琴演奏曲目中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60#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12: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舒伯特《冬之旅》
演唱:菲舍尔-迪斯考
编号:447 421-2

    舒伯特的《冬之旅》是在去世前一年(30)创作的跟《美丽的磨坊少女》一样也是根据威廉·缪勒的诗所谱曲。由24首歌曲组成,是舒伯特毕生的呕心巨著。舒伯特形容这部作品充满忧郁、凄凉的气氛,是“一套令人颤栗的歌曲”。这部声乐套曲叙述冬天里一位失恋者的孤独旅行,充满悲凉和迷惘,却有着揪心的美。才30岁的舒伯特就写出了这样一幕人生晚景。果然第二年他就去世了,仿佛是有预感似的
    整部作品共由24首歌曲组成,歌词也是威廉·缪勒的诗作,从这些小标题以及它们的排列次序上,你或许已经可以看出个大概,这里面讲的故事,是怎样的来去、怎样的始终。旅途是怎样的孤寂、阴冷,心情是怎样的苦楚、迷惘……舒伯特的歌曲不光美在演唱,钢琴伴奏也同样重要,等于是人声和钢琴的二重奏。只有两者合作相得益彰,这部作品才能算是成功。因此许多著名的钢琴家都有过与大牌歌唱家合作此作品的录音。
    德国男中音菲舍尔-迪斯考可以说是德语艺术歌曲的忠实仆人,他一生所录的艺术歌曲唱片,总数可达数百,从巴哈、莫扎特、舒伯特、贝多芬、布拉姆斯、舒曼、李斯特、到理查德史特劳斯、马勒,几乎每一人的每一首男中音艺术歌曲都至少录过一遍,其数量之丰、着墨之深,可以说是德意志古艺匠精神的具体呈现。他用毫不荒废时日的刻苦精神,在艺术中寻找到一片自给自足的天地,完全不受现代大众娱乐的诱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沈浸在自己所选择、专擅的艺术耕耘,换来的是自己手中艺术的精致和完美呈现。


[ 本帖最后由 wlx 于 2010-5-8 12:36 PM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6-2 06:36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