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jp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丽的“发电厂”——GamuT Di150合并式放大器搭配实录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3: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勃小协》:这套组合出来的小提琴声稍带甜味,轻盈快捷,有着很高的透明度,它的瞬变能力、它对微弱细节的曝光能力都远远超出了一般的系统,郑京和演奏时的各种技巧都可以尽收眼底,琴声鲜活、活泼到什么程度,我会用“小提琴在跳舞”去形容它!以致郑京和每一下揉弦、跳弓的动作都使我的心跳跟着加快,难道这就是所谓“勾心”的境界?


而且这套组合的高频也很漂亮,有着充分的光泽却又不会明亮得眩目,其泛音之丰富让您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它系统在这方面的表现,在高把位处它可以延伸得很“尽”而没有任何尖锐的迹象。这应该得益于Di150声音纯度很高的单对功率管电路和M3那枚特制的尖鼻子高音。
32#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3: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在这首交响乐当中,音箱消失于无形的音场、绚丽多彩的泛音等固然是值得称赞的,但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我的新发现是Di150以及M3极低的失真度。Di150的失真度之低使我根本不必考虑它的额定功率,只管一再地把音量开大、再开大,我认为在大功率输出的情况下才更能突显Di150在失真度、透明度方面领先于其它对手的实力。


M3在这么大的声压之下,声音仍是一如既往的清晰、从容。相比之下,不少音箱在音乐变得更响的时候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自身的音色。M3只会随着音乐潮起潮落,当音乐响亮的时候它也跟着激昂起来,但却不会有变得生硬的倾向,也不会改变自身的音色,这点是令GamuT可以骄傲的。

IMG_3158-1.jpg (104.6 KB, 下载次数: 220)

IMG_3158-1.jpg

3.jpg (23.01 KB, 下载次数: 199)

3.jpg
33#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11: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LEGACY Classic HD

Classic HD是属于厚声的音箱,低频强劲有力,动态对比鲜明,声音的说服力和规模感是其强项。遇上Classic HDDi150360W/声道额定功率的状态下工作,加上其天赋的高解析力、高透明度、高瞬态反应,两者融合在一起,您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所出来的声音会多么的动听、全面。我甚至认为在Di150驱动下的Classic HD有八成像GamuTM5落地式音箱!

IMG_3177-19.jpg (107.73 KB, 下载次数: 233)

IMG_3177-19.jpg
34#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1: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我幸福》LEGACY在美国音箱当中属于中频偏厚实的类型,Classic HD无疑继承了这个优点。在Di150的驱动下,Classic HD的中频厚度一点也不会逊色于英国箱,但色彩就没有那么浓郁,而在声音的凝聚度方面则完全占优。


在拥有英国箱中频厚实优点的同时,Classic HD也有其作为美国箱优势的一面,那就是它的音场。此刻,蔡琴的口型很稳定“浮”在半空,两把吉他分列左右,小提琴、大提琴也历历在目。整个音乐背景很干净,有一种可以“透视”的魅力,我会将之称为“宁静光洁”之美。

1.jpg (17.58 KB, 下载次数: 221)

1.jpg
35#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1: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You Look Good To Me:左边的爵士鼓、中间的钢琴、右边的倍大提琴均是以一种丰润饱满又充满力度的方式呈现,连大提琴圣手Ray Brown演奏时轻微的呢喃声也彻底曝光。播放爵士乐需要乐器的重播要有厚重感,这样才能使各种乐器活生生地呈现在聆听者面前,这套组合在整个频段都够“厚重”:例如,爵士鼓声通过丰富的低频积累让我领略到其硕大的形体感,而不至于将它听成了小军鼓;倍大提琴手一下一下的勾弦动作尽收眼底,在很多系统中通常只能听到蓬蓬的声响,却感受不到那“勾”的动作;铙钹的敲击声不是单薄的,尽管能量偏向高频段,但仍是“厚重”的,只有这样才能完美再现出敲击时泛起的、如烟雾缭绕的金黄色泽。

2.jpg (68.29 KB, 下载次数: 217)

2.jpg
36#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9: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中国爱乐人 于 2014-7-10 09:05 AM 发表
看来LEGACY Classic HD搭配GamuT Di150是我喜欢的声音

是的,非常全面、扎实的表现,我也喜欢。以前两者没搭过,我从没想过它们俩会碰撞出这么多火花!
37#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9: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有一款SI100,100W/声道(8欧),价格只比DI150低一些。
38#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勃小协》:这套组合的小提琴声同样很美,它是娇媚而富有光泽,琴声光滑而坚韧。它的婀娜多姿有着英式音箱的美态,但它的密度感、线条感、坚毅感则是传统英式器材所不能给予的,这显然是来自Di150帮助和Classic HD那枚能量充沛的AMT高音。
39#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10: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用美式落地箱加上Di150的精致感,这段交响乐真是太迷人、太全面了。整个音乐场面宏大,弦乐群整齐划一、精神抖擞、充满鲜活感;低音鼓有力、快捷、清晰;铜管乐有厚重的铺垫却无凶悍的感觉,而且速度很快;大提琴能量充沛得近乎原貌,而在不少系统中在同样的片段因能量感的欠缺,会让我以为是中提琴在发声。特别是在多种乐器齐奏时,这套组合有一种“一气呵成”的畅快感,就像开着大马力的跑车在宽阔的赛道上肆意驰骋般的爽!

IMG_3178-20.jpg (106.2 KB, 下载次数: 228)

IMG_3178-20.jpg
40#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13: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Di150+Classic HD的声音比较华丽、通透、细腻,它所表现出来的驱动力和控制力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我从没想到它在这方面会这么厉害。H300+Classic HD比较浑厚、饱满。总体而言,我会更喜欢Di150+Classic HD,毕竟“一分钱一分货”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6-10 07:42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