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39262|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1期间听了下艺康斯的大红电源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7 00: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艺康斯在51前就到了,回来后,我就一直把它插上到音源上,没事就开机通电,没有急于试听,3天假期与家人还有朋友过完51,这几天静下心来听了几天,一些听感随后陆续奉上,先来看看这款近期大热的艺康斯的大红电源线的图片!

成品的艺康斯的大红电源线相对与散线要昂贵很多,为照顾一些烧友的需求,昌业争取了一些散线回来,配上荷宝插头与古河尾插,尽量的让利烧友,也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次我试听的正是这样一个版本。

[ 本帖最后由 AE芍药 于 2009-5-7 12:46 AM 编辑 ]

01.JPG (54.41 KB, 下载次数: 515)

01.JPG

02.JPG (40.78 KB, 下载次数: 530)

02.JPG

03.JPG (41.53 KB, 下载次数: 503)

03.JPG

04.JPG (34.19 KB, 下载次数: 519)

04.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1: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大致对线材是这样认为的:如果把音响的三大件比喻为主原材料,线材等附件就是调味品。调味品都不是万能的,不是胡乱的把油盐酱醋倒入锅里就能做上一盘好菜,合理运用,扬长避短才是线材的作用之处,高价的线材往往在设计技术与用料制造工艺上更讲究,但广观各大牌名线,声音取向也还是各有各的侧重点。同样来想,也不是把所有贵价线搭配到系统,就一定能使器材好声。

虽然我不是线材“无用论者”,但我也建议大家在玩线时量力而行,尽量在选择上做好预算控制,尽量不要超过大件器材的档次,否者我更愿意把预算在三大件上加强来得更有效果些.。

[ 本帖最后由 AE芍药 于 2009-5-7 12:05 PM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12: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话题
我之前听过几款艺康斯的线材,有喇叭线,跳线,还有价位更好的“大紫”电源线,总的来说,艺康斯的线材很注重音乐韵味的表现,音乐韵味一直是听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不是全部,但却是必须!艺康斯很好的抓住了这方面作为设计线材的基础起点。低端线材我听过不少,也包括很多的DIY线材,因为我玩线就是从玩这样样的 线材起步的,限于市场地位档次与成本的限制,低端线材一般都有不少限制,我旁边一班玩线的高烧友总有一番感慨,即使是玩大厂牌的线材,也只有玩到老大,老二的级别才有过瘾的感觉,如果预算够器材也上一个档次的话,这当然也不排除这样的观点,如是离这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则要好好的审视一下搭配比例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14: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1。4那个标头拍的,晚上拍阴影重了些,黑卡纸也没那么大的,平些就好了,呵呵
5#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15: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目前系统前端HIFI元素表现还可以,限于档次及有限的搭配,有时候在听音时侯总是想系统如同电脑那样,常想使用什么软件就用鼠标点击那个就好了,如果在听上一曲热情澎湃的大编制交响音乐,再听一些舒缓娇柔人声类,总想着歌者的感情更到位与润泽些,那么之前按此类风格搭配的线材也许就有些风格上的差异,就狠系统不能象孙悟空有七十二变那样,灵活的进行变化,不同的线材有时候的区别也许就是多了那么一点点,就在这方面更胜出些,很难有一种线材是万能的.

自己的系统之前也就一直这样听着,本来也没怎么觉得,也许是自己逐渐习惯了,换上"大红"后,我在听瑞鸣的《伶歌》人声部分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字正腔圆",相比之前用的线,去掉了一部分“火气”,能让前端器材那种暗含着的能量处理得又沉又稳,又不让你觉得咄咄逼人。我听人声比较欣赏这种效果,不喜欢“含着沙石”那种感觉,喜欢歌者在唱之前,先喝上口清茶,润泽下喉咙,让嗓子保持个好状态,有了这样的铺垫,从容放声,歌者从容把控,听者自然赏心悦目。“大红”给我正是这种感受!饱满,润泽,从容。

[ 本帖最后由 AE芍药 于 2009-5-7 03:22 PM 编辑 ]
6#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15: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RCA的名碟“超技小提琴”,我很喜欢听,由于录音的年代久远,转换成CD碟后在我前端不错的分析力的还原下把那些有害的燥声也随之“放大”了,有时候听是有些无奈的,既喜欢听,或是听久了又觉得听着耳朵有些累,有时候,软件的质量有时候也决定着系统的细微表现,“大红”的到来,我自然也要那来感受下,有了人声的那部分听音感受,我认为播这张碟是能处理得到位的,实际听来,也是这样,同样保持着“大红”特有的韵味,把那些令人不安的坏声降低了不少,琴声的泛音余韵也比之前的参考线更长,饱满度够,并且保持着一定的细节,能让人心平气和的往下听,正是我认为是“大红”给系统带来的正面之处。

[ 本帖最后由 AE芍药 于 2009-5-7 03:43 PM 编辑 ]
7#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20: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听ARC大编制交响乐《白头翁》,不以"快速度"与"凶狠"见长,在保持着一定的层次与细节上,让音乐更赋韵味,稍带一些“黄昏金黄调”,强调音乐感!饱满度绵密,久听耳朵不觉得累,在弦乐齐奏时那种厚重与具水分的声音表现真有种得“以柔克刚”之势来打动人!
8#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20: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条“大红”的另一个特点是:平衡感不错。高、中、低频呈“金字塔”型分布,与之前试听低些的型号“大紫”在饱满度、润泽度、还有细腻度与上都有优势!音乐味更有“高贵感”的趋向!好理解一点“大紫”是“邻家少孩”,“大红”是“大家闺秀”,与“大紫”比,天生有一种“矜贵的气质”,当然价格差比上也有着差落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21: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里盛产“桂林三花酒”,我不擅长喝酒,有时候亲朋好友有好上几口的,你如是一点也喝的话他会认为“看不起”他,只好硬着头皮喝上个一小杯,由于对酒实在不知道怎么"品",每次只能靠"味觉"来感受下是何滋味!每次觉得喝下去喉咙有些"火辣与刺激感感"带有些香气与点点"苦味",一次有机会陪一位朋友到本地的三花酒厂在象鼻山地下酒窖去品酒。这种酒厂里存放自然发酵的地方平常都是不让进的,只有一年过大节时为满足一些品酒人士购买陈年老酒时开放几次,地窖里的大缸存放着很多不同年份的酒,还没经过车间包装的,我也随着这位酒友品尝了口10年与15年的区别,年份越久,就觉得以前喝过那种年份低的酒太刺激!单薄。随着年份的积淀:化刺激火辣为饱满、厚重、粘稠与醇和,同样适用与这次听到的艺康斯“大红”电源线!

[ 本帖最后由 AE芍药 于 2009-5-8 10:23 PM 编辑 ]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22: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05.JPG (50.04 KB, 下载次数: 279)

0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6-4 03:52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