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文革时期有一出电影里讲“马尾巴的功能”,以此来讽刺知识分子的弱智。但在聆听音乐时,我们还是要搞清楚听音乐的“功能”。 前我已经说过:一个没有音乐的社会和生活真的不可想象。普罗大众听音乐首先就是需要愉悦感官,不必要有高深的理论。音乐学者当然除了愉悦感官之外还要研究音乐的起源、发展和现状,还要研究音乐的结构以及结构之间的关系,每一个音符都是他们的研究对象,现在还要研究音乐的市场运作方式,才能知道那类音乐可以在市场中“大行其道”。其实我们作为“爱乐初哥”何必要与音乐学者PK呢,我们没有必要硬是往音乐理论的书堆里钻,我们更没有资格肆意批评作曲家、演奏家,只能说自己有聆听取向的自由,要是把听古典音乐与必须具有很高的音乐理论挂钩,这样会很辛苦,这不符合普罗大众欣赏音乐的基本目的,这样有点“被”听音乐,我们要主动地接触音乐。现在欧洲和日本已经有了专门用音乐治疗诸如忧郁症之类的精神方面的疾病的医院诊所,还特别推出缓解人的精神压力的音乐专辑投放市场。在如今到处压力重重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中,我们有理由要主动接触音乐(特别强调是要轻松地接触音乐),防病于未然。这大概是聆听音乐的一个理由吧。
学者讲音乐我当然乐意倾听,因为这通常是一个免费的学习机会,尽管我不一定能听得懂,但也要珍惜这样的机会。但这并不会改变我随意聆听的习惯,我当成是积累音乐知识的渠道,但我不会追求自己成为“音乐学者”。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09-12-4 10:27 AM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