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上海阴雨绵绵,早上起来,对着灰蒙蒙的天空,湿淋淋的地面,情绪会有些忧郁。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如果阴雨没完没了,许多都市人就会患上“情绪感冒”,症状是心烦意乱,或者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另据报道,每逢阴雨连绵天气,大医院的心理门诊量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且就诊者大多为25-45岁的女性。在我看来,所谓“情绪感冒”是比较委婉的说法,说白了就是抑郁。
记得前几年一个叫五木宽之的日本人写过一篇文章,认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并非了不起的大问题。真正可怕的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一种难以名状而又无法摆脱的“心灵恐慌”,或“灵魂危机”,而这种现象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才出现一次,世界正向“抑郁的时代”转变。
五木宽之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呢?似乎是有的。现今世界,似乎的确有一种难以名状而又无法摆脱的“心灵恐慌”或“灵魂危机”在弥漫,只是原因似乎并非“金融海啸”这么单一,还有环境、安全、情感等诸多方面因素,总之,大家忽然觉得少了安全感,变得有些抑郁起来。
对于抑郁症,医学上没有太好的办法,主要靠心理疏导和自我调节。据说,医生给那些抑郁症患者开出的处方里,除了必要的药物,还包括音乐疗法,让患者用轻松欢快的音乐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当然,多参加体育锻炼,或者养养宠物、种种花草,拍拍照片也是很好的排解抑郁的办法。
十多年之前,因为学习和工作压力过大,自己曾经有过抑郁与焦虑的体验,异常痛苦地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医生建议,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可以多听听音乐,尤其是节奏舒缓的轻音乐和古典音乐。我听从了医生的建议,不仅多听,并且渐渐喜欢上了音乐,终于发展成为音响“高烧”一族。随着音响“发烧”温度渐渐升高,抑郁和焦虑的症状慢慢减轻,直至完全消失。
有人做过实验,给奶牛多听音乐,最好是古典西洋音乐,可以增加产奶量。更有人把实验做到植物身上,忘记是什么植物了,但是结果还有印象,说给同一种植物听不同的音乐,能够改变果实的滋味。听抒情音乐的可以使果实变得更甜美,反之,如果听比较忧伤的音乐,果实则会变得酸涩。虽然原理不一定清楚,但是,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音乐可以影响动、植物的情绪。还有更加离奇的,国外科学家发现,在不同的音乐背景下让水结晶,居然会出现不同形状的结晶体,并且形状与音乐的旋律还有着直接的关联,比如,如果音乐旋律欢快,水的结晶体会像一幅人的笑脸,这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
但是,用音乐调节人的情绪,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如果你需要剧烈发泄,不妨听听节奏强烈的音乐,比如摇滚和迪斯科,并且,让身体随着节奏晃动,狠狠地出一身汗,来一个酣畅淋漓。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建议最好还是听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古典音乐,空灵清新的新生代音乐,或者天籁一般的宗教音乐。用优美的音符,荡涤焦虑的灵魂,用曼妙的旋律,抚慰抑郁的心情。
作为人类,我们还没有办法改变天气,更不要说消除地震,作为老百姓,我们也没有力量赶走金融危机,或者避免中东冲突、气候变暖,但是,我们有办法改变心态,转换心情。比如,收入不多,可以努力让快乐多一些,没有阳光,可以有音乐。美好的音乐,也如阳光,能够让心情灿烂起来。
有音乐,我们不抑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