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09-4-10 14:07:53
|
只看该作者
海尔技术1英寸钕磁带式高音·高频嘹亮有厚度:
看到LEGACY STUDIO这款带式高音单元,相信很多人都熟悉,德国的意力就经常使用这种高音单元,表面上看这种高音似乎声音会“金属感重,机械化些”与大多数丝膜高音单元比较起来,这种单元在听感上:能量感、厚度、宽松度与延伸上有优势,但也有不是带式单元也设计得比较尖锐与紧绷机械的,也就是说设计好的带式高音在数据表现上是有一定优势的,我之前都是听丝膜的单元比较多,比较起来,丝膜单元要纤细内敛婉转一些,但会“甜”些,我一位朋友很喜欢丝带单元的表现,而且对德国另一品牌的雅登非常的欣赏,这就是与个人的喜欢对上号了!与我对另一个使用这类单元的大厂牌意力的中低端箱的印象,我觉得还是有区别的,我使用DG公司出品的穆特小提琴协奏作品卡门等合辑实际听下来,小提琴应该形容是一种“朴实美”,泛音交代过程更直接突出,在极细转换总是能保持该有的细节刻画与清晰度,小提琴站位也更能从背景中凸显出来,但并不过极。美国另几位大厂牌喜欢使用号角与金属高音来增加能量。但如果不处理好平衡度,控制不好,并不是太讨好耳朵。而LEGACY 等另一些厂牌的设计也另寻途径来与重口味的中低频取得平衡,不至于把高频被中低频比例埋没显得暗淡。而是根据单元的特点放大优势,巧妙掩盖劣处。有缺点并不可怕,贵在合理取舍!我认为,LEGACY STUDIO把握得不错。
另一张RCA的名盘鲁宾斯坦的《肖邦夜曲》,钢琴的形体感比较大,高频也显得比丝膜高音更厚实有力度,整体感更立体鲜活些,弹跳的韧性度与琴腔共鸣及动态放大都不俗,对一些老录音作品,能有增加了不少活力的感觉。钢琴一直都认为比较难播好,我一直把这张碟一仔细听完,高频并没有感觉到设计不到位单元延伸频响失真产生的“难入耳的紧甭与毛刺感”。 我把接线柱高、低音之间的紫铜棒跳线取下,换上我之前箱体使用的铜镀银跳线。声线比之前更透明嘹亮带着柔顺,泛音更长更好听;RR的另一张HIFI性质非常强的天碟《TUTTI!》,这种特性更强调铜管辉煌灿烂过瘾的高频,这时候,软件录音的优势也随着放大。奇怪的是设计师总能把它调较得尖锐处不过量,比很多丝膜箱都轻松些!有时候这样的对立描叙是同时存在的!一个小步骤就能让系统与之前的感觉有了变化,可见音响里能改变“声音”的环节是多元化的,同样与中低音单元布局的那样,高音节线柱旁也有个+2dB的开关,打开可以使高音单元再增加2dB的量感!
[ 本帖最后由 AE芍药 于 2009-11-18 11:12 P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