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9830|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泽征尔与《1812序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8 18:2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出生于中国沈阳的小泽征尔,是一位富有激情,善于使乐队产生华丽音效的世界著名的日本指挥家。他深得著名指挥
家卡拉扬的赏识而成为卡氏的门弟,他的指挥风格具有开门见山的直截了当和充满活力及热情明快的风格。他曾率波
士顿交响乐团访华演出并指挥过中央乐团的排练和演出,是国际音乐界的友好使者,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小泽征尔
近年来分别在DGG公司、菲利浦公司、EMI公司都有录音,音乐活动十分活跃,而且在歌剧指挥中卓有成效。使之
成为当今世界乐坛中年指挥家的佼佼者之一。由他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一八一二序曲”,虽然比不上美国辛辛
那提通俗乐团在TELARC公司(编号CD80041)那个版本的“一八一二序曲”那么走俏,但透过小泽征尔在EMI公司录制
的“一八一二序曲”,我们可以藉此领略一下小泽征尔的指挥风采。

笔者拥有的是一张EMI公司的“一八一二序曲”CD。唱片资料:EMI CDC7-47375-2,内容:柴可夫斯基《一八一二
曲》、《斯拉夫进行曲》、《叶普盖尼、奥涅金》中的波洛乃兹舞曲、交响幻想曲《弗兰切里卡·达、里米尼》,小
泽征尔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一八一二序曲》写于1880年,同年,柴可夫斯基还创作了另两首永的小型作品《意大利随想曲》、《弦乐小夜曲》,
这首序曲是为毁于1812年抗法战争的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圣连典礼而写的
,因此也称《一八一二庆典序曲》。这首序曲,一直是乐迷们的庞品,其音乐制品,不论音乐发烧友还是音响发烧友都几乎
人手一张。这首序曲版本很多,每一个唱片公司都有制作,甚至一个公司几个版本,EMI公司就有四、五个版本之多。笔
者所拥有的那个EMI《一八一二序曲》版本,是经过反覆筛选后决定收藏的版本。
不能否认,TELARC公司的那张“一八一二”,那几下炮声所营造的气氛,是一种亲临现场的效果,确是佳作。购买
青睐它的真炮效果,其追求发烧音效的动机不言而喻但从音乐角度来说,TELARC的这一制作并不是最好的,在演奏方
面,我认为这张CD的演绎有乐段过份进行曲化。播至6’30”时那大鼓声不及EMI的大鼓声录得那么深潜,铜管乐已
经够醒的辛辛那提乐团并未能撼倒柏林乐团绝对一流的铜管乐部,10’40”时长号(拉管)的表现素质更显柏林乐团的

“英雄本色”,其长号音色之靓简直无法形容。一位在专业公司从事音乐制品试听工作的周先生听过这个乐段后,对
EMI的这个制作的管乐部特别是长号的出色表现赞叹不已,称这是近年来专事古典音乐录制方面少见的优秀录音。播至
14’时辛辛那提乐团的弦乐积体稍为模糊,而柏林乐团的弦乐都清晰圆润胜出一筹。那炮声区别很大,各有特色,
TELARC的制作使人感到置身炮位旁边,好象听到炮弹出膛那稍纵即逝的轰鸣,但EMI的制作给人的感觉像是炮弹落地
爆炸的感觉,其音效震撼感比TELARC的来得更为强烈。笔者在一次“发烧聚会”中曾展播EMI的这“1812”,
当播至炮声时,巨大的动态音效使现场灯光骤然暗了下来,使在场的人都为之一震,强烈的震波使周围的窗玻璃沙
作响,发烧友们完全被这奇观吸引住了,当他们从惊愕中醒来时,纷纷向我索要唱片编号。由此可见,其音效的刺激
足以令你为之耳目一新。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09-11-18 08:50 PM 编辑 ]

老柴1218.jpg (48.54 KB, 下载次数: 264)

EMI CDC7-47375-2,内

EMI CDC7-47375-2,内

迪卡 1812.jpg (72 KB, 下载次数: 281)

DECCA(迪卡)455 971-2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弦乐小夜曲》、《交响叙事歌》、《罗密欧与朱丽叶》阿 ...

DECCA(迪卡)455 971-2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弦乐小夜曲》、《交响叙事歌》、《罗密欧与朱丽叶》阿 ...

麦卡里 1812.jpg (88.4 KB, 下载次数: 252)

MERCURY(麦卡里) 434 360-2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 贝多芬《威灵顿战争》杜拉地指挥伦 ...

MERCURY(麦卡里) 434 360-2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 贝多芬《威灵顿战争》杜拉地指挥伦 ...

RCA 1812.jpg (75.63 KB, 下载次数: 264)

RCA 60739-2-RC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小提琴曲《谐虐圆舞曲》《小夜曲》《弗朗塞兹之歌》《洛可可变奏曲 ...

RCA 60739-2-RC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小提琴曲《谐虐圆舞曲》《小夜曲》《弗朗塞兹之歌》《洛可可变奏曲 ...

DG 1812 a.jpg (109.38 KB, 下载次数: 258)

DG 1812 a.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8 18:22:03 | 只看该作者
请谈谈您喜欢的“1812”。
3#
发表于 2009-11-18 22:09:07 | 只看该作者
EMI和MERCURY两个版本,版主喜欢哪一个呀?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09: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的帖子

两个版本各有长处,MERCURY的版本后面还有战争场面的“南北战争”音乐,同样是音效发烧友的挚爱。EMI版本音乐味好像纯正啲,炮声也是震耳欲聋。
5#
发表于 2009-11-19 10:18:36 | 只看该作者
我会偏向EMI的版本多一些。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10:4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的帖子

MERCURY的版本不容易播放,我在我的音响中播放就有点“恶声”,缺乏“音乐味”,但对音响发烧友来说,这张CD就是“够爆”。很多发烧友都同时拥有TELARC和MERCURY两个版本,可能收EMI版本的不多,但我就收有EMI、DECCA、MERCURY三个版本,就是没有收TELARC版本,在个个都收“红衫仔”同时又必收TELARC的“1812”时,我是想过要收“1812”的,可惜就是囊中羞答答。
7#
发表于 2009-11-19 11:44:11 | 只看该作者
TELARC的版本我在91年就买了,感觉在演奏上还比较肤浅。就音效而言,在当年还是比较突出的,但在现在已经不算什么了。我觉得辛辛那提乐团演奏电影音乐会比较好,但若论古典,总觉得它缺少一点内涵。就拿它很著名的《ROUND UP》中的《七侠荡寇志》(“万宝路”)来说,我还有一个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演奏的版本,明显英国人的音乐内涵更加深刻,旋律也更加优美、流畅。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11:5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的帖子

同感,辛辛那提交响乐团虽然是美国的优秀乐团,但给我的感觉好像是“军乐团”。但他的铜管乐部分确实是令人耳目一新,演绎爆棚的乐曲有他的优势,如果演绎古典音乐好像缺乏点优雅典雅的味道。但我见到好多音响发烧友都喜欢追求TELARC的爆棚音效,他们都好享受TELARC给他们带来的感官刺激,我有时在聚会中也特别点播TELARC的CD,开心就是宗旨。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10:30:54 | 只看该作者
我自己拥有DECCA、EMI、麦卡里三个版本,音乐味选DECCA、EMI,尽管麦卡里版本是上榜的,我这把年纪受不了太嘈杂,偶尔听一下还可以,要全只CD听完就很少啦。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16:31:13 | 只看该作者
RCA圣彼德堡爱乐乐团那张CD好象是拜卓科夫指挥?那也是用了真炮录音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6-7 07:06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