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10169|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著名小提琴家简介(转载自林逸聪《音乐圣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9 21:2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伊萨伊  Eugene Ysaye 18581931
    比利时小提琴家、作曲家,4岁学琴,1866年考入列日音乐学院,因家贫而辗学。维厄当听他演奏后,把他介绍给著名教授马萨尔,使他重返音乐学院,并在学院比赛会上获金奖。1874年转到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先在维尼亚夫斯基班上,后在维厄当班上学习。1879年在柏林比尔金 (Bilse)乐队任首席,其演奏引起李斯特、约阿希姆等人关注,从此成名。1885年与当时著名的克洛纳(Colonne)乐团合作,在巴黎演奏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圣桑的《引子和回旋随想曲》,赢得很高声誉。1886年返回布鲁塞尔音乐学院任教授。伊萨伊的演奏有火一样的热力和辉煌的技巧,他的演奏当时曾有非凡的召唤力。伊萨伊1916年冬移居美国,1922年又返回祖国,晚年把主要精力用于作曲,他创作的小提琴曲非常强调技巧。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21:26:19 | 只看该作者
弗莱什  Carl Flesch 1873—1944
       匈牙利小提琴家,5岁开始学琴,1886—1890年在维也纳音乐学院从格吕恩学习,后又赴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马尔西克,1894年毕业获一等奖。 1895年在维也纳首次举行独奏会获成功,此后长期在欧美各国巡回演奏。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戈尔德堡、谢霖、内弗、尼曼,都是他的弟子。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21:27:39 | 只看该作者
克莱斯勒  Fritz Kreisler 1875—1962
       美籍奥地利小提琴家,4岁起随父亲学琴,7岁参加歌唱家帕蒂为儿童举办的联合音乐会,显露才华,同年入维也纳音乐学院从小黑尔梅斯贝格学习,成为该院历史上入学年龄最小的学生。学习3年后成绩优异毕业,荣获金牌奖,接着转到巴黎音乐学院从马萨尔进修,两年后参加比赛,获罗马大奖。1889年与钢琴家罗森塔尔去美国演出,未能引起注意,1895年服兵役,复员后决心重返乐坛,1898年在维也纳、柏林举办个人演奏会,终于引起注意。1902年埃尔加献给他一首协奏曲,1910年演于伦敦皇后大厅,盛况空前,终于确立了国际声誉;二战爆发后,克莱斯勒1938年入法国籍。在法国,他居留到1940年维希政府接管权力为止,随后他又到美国,1943年入美国籍, 1947年11月1日,他在卡内基音乐厅作告别演出。克莱斯勒是第一个采用持续不断的揉指来演奏的,他的运弓与颤指都别具一格,琴音饱满而运弓幅度不大,经常运用表情滑指,在极快的乐句中,温暖的颤指也从不消失。克莱斯勒留下的历史录音中,最有味道的还是他自己创作的小品。他在RCA与EMI公司各有11张留下的历史录音全集。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21:29:44 | 只看该作者
蒂博  Jacques Thibaud 1880—1953     
        法国小提琴家,9岁拜伊萨伊为师,13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马尔西克,1896年毕业获一等奖,其才华被克洛纳赏识,1898年作为克洛纳乐团的独奏家演出54场,尔后开始巡回演出,声誉与日俱增。1930--1935年,与科尔托、卡萨尔斯组成“黄金三重奏团”,1943年与玛格丽特•隆在巴黎创办两年一届的钢琴、小提琴国际比赛,激励了许多年轻的演奏家。蒂博作为法国学派的代表,其演奏手法精致,优雅,音色温暖而充满诗意。他演奏的圣桑的《B小调协奏曲》、《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弗兰克的《A大调奏鸣曲》被公认为是最佳诠释,具无穷韵味。他和卡萨尔斯、科尔托合作的许多曲目,无疑也都是经典。蒂博后因飞机失事而遇难。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21:32:10 | 只看该作者
埃乃斯库  Georges Eescu 1881—1955
       罗马尼亚小提琴家,4岁起随民间艺人学琴, 7岁入维也纳音乐学院预科班,9岁入音乐学院本科,从小黑尔梅斯贝格学琴,1894年毕业后,翌年又入巴黎音乐学院从马尔西克学琴。16岁以作曲家身份在巴黎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1899年在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作为小提琴家开始巡回演出。其演奏自然朴素,真切动人,在表现快速乐段时充满了魅力。埃乃斯库1932年起成为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被尊为新罗马尼亚民族乐派的开创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21:33:38 | 只看该作者
胡贝尔曼  Bronislaw Hubermann 1882—1947
       波兰小提琴家,曾先后师从于米哈罗维茨 (Michalowicz)、罗托(Lotto)和约阿希姆,1893年年仅11岁就在布鲁塞尔、巴黎等地举行个人音乐会,获辉煌的成功。1903年5月,为救济意大利地震灾民,在热那亚用帕格尼尼生前用过的“瓜纳里”名琴举行义演,盛况空前。1935年他召集从德国逃亡的犹太音乐家在巴勒斯坦组织乐团, 1936年12月26日举行首场音乐会,他担任独奏,托斯卡尼尼指挥,成为乐坛盛事。胡贝尔曼的演奏,以气势、幅度和激情著称,他最拿手的曲目是贝多芬和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贝多芬的《克莱采奏鸣曲》。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21:36:07 | 只看该作者
布什 Adolf Busch 1891—1952
        德国小提琴家,里斯的得意门生,1912年起任维也纳交响乐团首席,1918年继马尔托任柏林高等音乐学校教授,1919年组成著名的布什四重奏团。1931年应托斯卡尼尼之约赴美,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赢得高度赞誉。二战期间,流亡瑞士,组织“布什室内乐团”,演奏的许多类似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等古典作品,曾风摩一时。1938年,他与塞尔金合作,演奏全套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获很高的评介,其演奏以表情高洁、风格清面而著称。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21:37:06 | 只看该作者
艾尔曼  Mischa Elman 1891—1967
       美籍俄国小提琴家,童年在敖德萨从弗德曼 (A.Fiedmann)学琴,后转到彼得堡音乐学院成为奥尔的得意门生。1904年在柏林做首次职业性演奏获成功,1905年在伦敦皇后大厅演奏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轰动一时,从此确立了第一流小提琴演奏家的地位,1923年入美国籍。艾尔曼的演奏,表情丰富、音色宽厚、甜美丰润,以抒情性见长。艾尔曼一度曾是世界上身价最高的小提琴演奏家,他的音色,有“艾尔曼音”之美称,他1958年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演奏50周年纪念音乐会,仍魅力不减当年。但这之后的录音,技巧明显不如以前。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21:40:01 | 只看该作者
西盖蒂  Joseph Szigeti 1892—1973
       美籍匈牙利小提琴家,布达佩斯音乐学院胡鲍伊的得意门生,1917—1924年继马尔托任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1925年,应斯托科夫斯基之邀,到美国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同年又应邀赴伦敦演奏菁罗科菲耶夫的小提琴协奏曲,均获巨大成功。西盏蒂的演奏,是一种充满情感倾诉,内里又隐藏着极强的热力的演奏,他善于将各种方法巧妙配合,强调各种层次的情感,被称为“小提琴中的思想家”,他演奏的贝多芬、布拉姆斯的协奏曲,其表现的深度至今令人赞叹。西盖蒂演奏的黄金时段是三四十年代,50年代晚期的作品,技巧已见衰退。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21:43:39 | 只看该作者
海菲茨  Jascha Heifetz 1901—1987
       犹太血统的美籍俄国小提琴家,3岁从父亲学琴,4岁入维尔纽斯音乐学校从马尔金(E• Malkin)学习,9岁转入彼得堡音乐学院,成为奥尔的学生。1911年在彼得堡首次登台,并开始旅行演出。1912年10月与尼基什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轰动一时,1925年入美国籍。二战以后,他先后在洛杉矶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讲学,1969年起正式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小提琴教授。海菲茨的运弓,充满弹性和力度;他对弓于的压力很大,发出极宏亮的声音;与此对应的是左手有力揉弦带来的辉煌音色。他的演奏,表情深刻,强弱对比出神入化,速度相应都比较快。海菲茨的演奏曲目极广,1925—1948年,在他的艺术巅峰期,对各种类型的作曲家,他几乎都留有录音,其中最为出色者,还是民族乐派的作品,这类作品最能适合于他表现其激情的需要。海菲茨在音乐会上喜欢使用一把1742年的“瓜纳里”,这把琴萨拉萨蒂生前用过,有极美的音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6-17 10:15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