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wl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古典音乐CD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23:29:12 | 只看该作者
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9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新年举行音乐会的传统源自维也纳。时至今日,每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仍是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会,全球绝大部分电视台和电台都进行现场直播,听众数以千万。每年的11日上午,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维也纳爱乐之友协会”大厅——富丽堂皇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被鲜花装点得分外秀丽,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全球的瞩目下举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由世界历史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新年音乐会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侧面,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大特点。
被称为“圆舞曲王朝”的斯特劳斯家族包括
父亲:老约翰·斯特劳斯18041849
    老约翰·斯特劳斯作有152首圆舞曲,最具影响力的是拉德兹基进行曲。
儿子:小约翰·斯特劳斯18251899
    小约翰·斯特劳斯是他的长子,被称为“圆舞曲之王”,创作了400多首圆舞曲,并为维也纳歌剧院创作了《蝙蝠》等轻歌剧。
瑟夫·斯特劳斯18271870
    约瑟夫·斯特劳斯是次子,原为建筑师,1853才替其兄担任乐队指挥,随后自行组建乐队,创作了283首圆舞曲。后因拒绝为俄国官员演奏而遭残酷迫害得病而死。
爱德华·斯特劳斯18351916
    爱德华是老幺,1862年以指挥家身份首次演出,1865年接替长兄在圣彼得堡的职务,作有300多首圆舞曲,其中多数为波尔卡。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23:44:58 | 只看该作者
斯特劳斯节庆之一
演奏乐团: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
演奏指挥:孔泽尔
编号:80098

    由于封面是清一色红上衣人物,俗称“红衫仔”,本片以音效出众而闻名,很多伴奏声都是真实之声,枪声、火车声、还有雷电波尔卡结束时的一声雷声,都是录制真实的声音。
斯特劳斯节庆之二
编号:80314

    继1985年发行第一集斯特劳斯节庆后,时隔8年,1993年泰莱克公司用当时先进的录音技术又制作发行了第二集斯特劳斯节庆,音响效果更上层楼!此片和第一集一样,加入了许多令人惊奇的音响特效,像第1612首中加入了火车的摇铃声、汽笛声、猎枪声、马鞭声、马嘶声等音效,动态犀利、效果逼真。特别是第6首的枪声振波极强,就像近距离听步枪射击那样。
    孔泽尔1965年接过辛辛那提大众管弦乐团的指挥棒,连续担任了44年首席指挥。他一直致力于拉近古典音乐与大众的距离,善于把握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汇尺度。2006年,孔泽尔被授予国家艺术勋章,这是美国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2008年,孔泽尔入选美国古典音乐家名人堂。
    孔泽尔被誉为“电影配乐指挥大师”,由于有了他和他的辛辛那提大众管弦乐团,好莱坞的众多大片才会锦上添花。早在上世纪80年代,孔泽尔就因对《星球大战》的完美演绎而享誉全球。而《泰坦尼克》、《夺宝奇兵》等多部好莱坞经典大片的配乐也都由他执棒指挥。

[ 本帖最后由 wlx 于 2010-5-14 11:46 PM 编辑 ]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00:01:50 | 只看该作者
鲍罗丁作品集
编号:455 632-2

    鲍罗丁(18331887),俄国作曲家和化学家,18831212生于彼得堡。据说他是一位高加索王子和一名俄罗斯女子的私生子。1856年,鲍罗丁毕业于彼得堡医学院,1858年得医学博士学位,随后结识俄国科学家门德列耶夫等,并一起到过意大利、德国和瑞士等地。回国后的1862年,担任医学院教授。
    鲍罗丁在音乐方面具有同样的兴趣和天才,自幼就开始学习演奏长笛、钢琴和大提琴,进学校前就开始创作乐曲。但直至1869年他的《第一交响曲》公演之前,他一直是业余音乐爱好者。鲍罗丁是以巴拉基廖夫为首的作曲家友谊团体强力五人集团(其他成员为: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居尔、巴拉基雷夫)的成员。
    鲍罗丁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科学上有重要发明。由于鲍罗丁无法花许多时间于音乐创作上,只留下数量有限的作品,较为人所知的有二首交响曲、二首弦乐四重奏曲及管弦乐曲《中亚细亚草原》。此外还有四部歌剧,其中著名的是《伊戈尔王》。
    一位评论家说:“没有一个音乐家能像他这样只写了那么一点作品而能永垂不朽”。

[ 本帖最后由 wlx 于 2010-5-15 12:04 AM 编辑 ]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01:07:51 | 只看该作者
勃拉姆斯第二、三交响曲
编号:SMK 64471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
编号:SMK 64472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出身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早年曾从戈赛尔、马克逊学钢琴,一生交游颇广,尤其得到舒曼夫妇及约·阿希姆赏识与支持,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勃拉姆斯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
    勃拉姆斯一生以各类音乐体裁写过大量作品。他的四部交响曲写作于他的创作成熟时期。被人称作"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第一交响曲》竣笔时,勃拉姆斯时年已达四十三岁。他的几部协奏曲作品《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两首钢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他的管弦乐作品《海顿主题变奏曲》、《学院节庆序曲》、《悲剧性序曲》等,都以严谨的结构、多彩的色调而久负盛名。他的钢琴作品和三百余首声乐作品,洋溢着动人的抒情气息和浓郁的民族色彩,其中如《匈牙利舞曲》、《摇篮曲》等朴实的音乐小品都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 本帖最后由 wlx 于 2010-5-15 01:10 AM 编辑 ]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01:15:27 | 只看该作者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编号:457 075-2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同贝多芬(D大调)和门德尔松(e小调)、柴科夫斯基(D大调)等大师的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四大协奏曲。
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
编号:421 092-2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01:30:07 | 只看该作者
圣桑《动物狂欢节》
编号:418 841-2

    圣桑(1835-1921),法国作曲家。最著名的作品是《第三管风琴交响曲》、管弦乐《骷髅之舞》、《动物狂欢节》等
    狂欢节最早起源于古罗马,是农民们为每年春季来临而举行的一个重要而有趣的节日。在狂欢节期间,家家户户都盛备美酒佳肴,宴饮狂欢。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又当数别出心裁的化装舞会,人们头戴假面具,化装成各种神仙鬼怪和动物小丑,到狂欢节舞会上纵情歌舞。即便是自己的至亲好友,在这种场合也使你完全认不出他的“庐山真面目”来。因此,每年的狂欢节总要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共庆共乐,同时它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单在音乐方面,就曾有不少作曲家以狂欢节为题写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其中最为人喜闻乐见而又通俗易懂的莫过于法国作曲家圣桑这部《动物狂欢节》。
    凡听过《动物狂欢节》的人,都无不为音乐中所塑造的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物肖像画而拍案叫绝:发威的雄狮、稚拙的大灵巧的袋鼠、迟钝的乌龟、旷野中毛驴的长鸣和空谷幽林中杜鹃的低吟……都传神地刻画出了动物的独特个性和习性。长期以来,它一直都是一部生动的交响乐入门教材。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01:35:30 | 只看该作者
圣桑《骷髅之舞》
编号:425 021-2

   《骷髅之舞》是根据法国诗人卡扎里斯的同名诗篇改编的,描写死神在墓地里为一群骷髅拉小提琴的故事。尽管是描写死神的,但其中的旋律特别是小提琴却很动听。《骷髅之舞》又名《死之舞》,从字面上看似乎有点毛骨悚然,但细听之下却发现是一首非常优美和富有想象力的交响诗!是法国近代作曲家圣桑继《动物狂欢节》后最为世人熟知的名曲。旋律采用了中世纪末日审判的圣咏曲调,深刻而生动地描绘了死神在墓地里为一群骷髅拉小提琴的“派对”场景。由于旋律娓娓动听、高潮时澎湃激昂,再加上以小提琴、木琴、鼓乐打击为主的大型管弦乐作鸣奏,栩栩如生地塑造出大批骷髅闻曲起舞的“卡通”形象。不仅没有幽怨、恐怖的感觉,还焕发出一种热闹、激扬的舞会气氛,使人百听不厌。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15:26:50 | 只看该作者
德里布《希尔维婭》
指挥:波宁吉
编号:448 095-2

    德里布(1836-1891)是法国著名芭蕾作曲家,被称为“古典芭蕾音乐之父”。根据Hoffmann的故事改编而成的《葛蓓莉婭》和以神话改编的《希尔维婭》的两部作品至今仍在世界各地演出,并有不少交响乐团将其中的不少片段用於音乐会的单独演奏。德里布的舞剧音乐影响了包括柴科夫斯基在内的许多作曲家。
    波宁吉,澳大利亚指挥家。就学于悉尼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1962年在罗马初次担任指挥登台,由于波宁吉担任过歌唱家的钢琴伴奏,对美声唱法有兴趣,也深入研究过芭蕾音乐。与萨瑟兰结婚后,潜心于研究歌剧与芭蕾音乐,先后任悉尼歌剧院音乐总监、安布罗西亚歌剧院、科文特花园剧院指挥。波宁吉对芭蕾音乐的节奏有非凡的把握能力,是少数几个指挥芭蕾音乐的权威。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15:36:57 | 只看该作者
比才(1838-1875):C大调交响曲
编号:CHESKY CD-7

    以歌剧作品闻名乐坛的作曲家比才所创作的 C大调第一号交响曲,是他唯一传世的一首交响曲,完成於1855年,当时比才仅17 岁,这首曲子之后因为比才的歌剧作品的耀眼光芒而被遗忘达80 年,才在1935年重新被公开演出。第一号交响曲充满著纯真的青春气息,旋律优美、色彩鲜明,配器华丽而充满巧思,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杰作。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16:15:12 | 只看该作者
比才:卡门精选
编号:BVCC-37258

       这是卡拉扬1963年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合唱团,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进行的一场现场音乐会的录音,里面的男女主角,配角都是大腕级的。
比才:卡门组曲、阿莱城姑娘组曲
编号:466 421-2

    阿莱城姑娘是法国大文豪都德的戏剧作品,比才为该剧撰写了二十七首的管弦乐曲,其中六首附有混声合唱。《阿莱城姑娘》当初首演失败,但比才为戏剧写的配乐却没有遭到恶评。事后比才自其中选了四首改编成管弦乐曲,供音乐会使用,这也是比才的作品中很少在当时就获得成功的一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第一组曲》。比才去世后,他的好友巴黎音乐院作曲教授吉罗亦另挑选了几段音乐,加上比才的歌剧《伯斯美女》中的一部小步舞曲,编成了《第二组曲》。
   《卡门组曲》是歌剧《卡门》中音乐的选曲,演出时有各种版本编排。这些撷取自《卡门》歌剧精彩片段或改编的展演形式,都不是比才本意。以管弦乐版本的《卡门组曲》而言,这都是后来的指挥家及演奏者们由歌剧《卡门》中,挑选出各幕的前奏曲以及间奏曲,再搭配改编其它精彩段落,才组成的一大组或两组《卡门组曲》。
敲击卡门
编号:MCD 10007

    敲击乐器演奏的卡门幻想曲和其它改编作品,音效出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6-2 04:59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