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根据实际环境来确定设计方案,即使是"声学专家"也有不同的主设计方向,如主要"全吸"或"全扩"的,我觉得中庸一些的是"扩与吸相结合"为好,因为"全吸"与"全扩散"必然需要对房间进行全面的改照,如是房间大一些我认为这样有可取之处,如是"小房间"怎么办?本身环境就小,再在四周厚版及软包,这样环境就"更小"了,还有就是处理后环境"觉得视觉上都有特别的压抑感受"!
本想就我自己的房间案例以后专门发贴的,现在既然提到,就以我的小例子做个引子吧,都不专业,仅停留在摸索,过程比我理想中的慢很多,很多时候我是到一个阶段,就拿器材进去感受一下,发现问题再进确定下一步的实施,另外一个就是不想花太大金钱代价来累积,还有就是处理好的环境不能太压抑,要做到退一步可还原"书房"或者:卧室"用途,代价又不太大.有了这几个方面的限制,所以做起来就很谨慎.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在家庭环境下处理听音环境除了留意房间比例外,首先就是考虑顶的处理.通过在本地的一些烧友在这方面的实践来看,特别是在小环境听音环境下"正面的作用不小",我的朋友听音房间15平米,小,而我现在在准备着的听音环境,12平方,更小!!!如在墙面四周加那怕10厘米的吸音包,环境将小到看不得了,那在利用顶吸将是个"唯一的出路",根据房间的高度吊20-50厘米,美观些的可使用木质穿孔板,想成本低些的使用石膏的穿孔板.如觉得吸得不够可在顶与墙面的空腔里加入环保型吸音棉,解决了吸音问题,那就是墙面的处理了,墙面处理从声学上来说,具有凹凸不平的墙面要比光滑的墙面对声音的反射要好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