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kkman200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端午正逢发烧时-本地烧友家访记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7:29:37 | 只看该作者
  为解决低频过紧问题,采用6公分实木DIY的音箱底座。音箱和底座都使用了金属脚钉。

IMG_1674.jpg (136.88 KB, 下载次数: 313)

IMG_1674.jpg
32#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7:35:43 | 只看该作者
甚至DIY的排插盒子也用的全实木,挖空制作,这可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插座应该是合宝的8300。我们也注意到,在音箱的两侧和后面,也有王君自己制作的扩散板.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6-8 05:38 PM 编辑 ]

IMG_1678.jpg (230.77 KB, 下载次数: 328)

IMG_1678.jpg
33#
发表于 2011-6-9 08:55:47 | 只看该作者
K版家访的王君的红木家具挺不错 ,又是个DIY高手,器材搭配有其特色。
34#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21:30: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中国爱乐人 于 2011-6-9 08:55 AM 发表
K版家访的王君的红木家具挺不错 ,又是个DIY高手,器材搭配有其特色。


发现我们这个滨海小城,其实能工巧手还是不少的
35#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21:36:05 | 只看该作者
王君钟爱的木雕和收藏的茶具,其中3个茶壶据说是名家手笔,可惜对茶艺鉴赏基本是门外汉,对这些精品只能远观而不能把玩了。

IMG_1713.jpg (367.69 KB, 下载次数: 338)

IMG_1713.jpg
36#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21:40:05 | 只看该作者
君是先购入的804S,购入这对心仪的宝贝最后,为了给它们寻找合适的音源和功放,王君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先后使用了数款功放和音源进行尝试,均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为此王君专门去广州海印,花了4天的时间,对反复进行聆听比较,麦景图MC1000、MC7000、麦景图MC602、马克38S前级,麦景图6900鞥功放和佳丽303-300、莲.奇美、米格SOLO CD、马克39CD、金嗓子DP-55V、DP-65、DP-75等音源组合推B&W801S,最后敲定了麦景图MA6900和金嗓子DP65这对组合。由于购买不久,很多地方还需要调试,电源和线材还没最终确定。因此,我们大多数时间里都是进行线材、器材的替换测试。音源固定为金嗓子DP65,先使用斯巴克Cayin-265A功放来推804S,即使这样一套貌似不搭的设备,对于线材和电源的敏感也是清晰可闻的,基本上换一样,声音变化一些,仿佛变魔术一样。试听软件:炎黄第一鼓、安德列·波切利2007精选《Vivere、穆勒《卡门》、帕格尼尼《For Two》、降央卓玛的《金色的呼唤》等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6-9 11:47 PM 编辑 ]

IMG_1772.jpg (271.96 KB, 下载次数: 330)

IMG_1772.jpg
37#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00:02:43 | 只看该作者
        先用炎黄第一鼓进行热身,一开声,就发现了低频的问题,低频较散,缺乏凝聚和弹性,鼓皮的震荡拖沓而肥厚。换上帕格尼尼“两个人的世界”,音场纵深相当好,丰富的堂音,进一步加大了空间的深度,乐器定位,小提琴偏低,吉他位置偏右,觉得声场高度和宽度略显不足。整体小提琴的声音是一种柔美圆滑的声音,质感稍欠,拉弓的力度不足,强弱音的起伏不大,高把位的过渡稍硬。再换上穆勒,又出现问题,低音大提琴的齐奏部分,出现明显的驻波轰鸣。

IMG_1655.jpg (171.55 KB, 下载次数: 417)

IMG_1655.jpg
38#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00:05:23 | 只看该作者
热身过后,首先进行的是滤波器的测试,王君以前使用的是清华的滤波器,由于担心影响动态,设置到直通模式,功放和音源均接在滤波器上。更换为CY 6000滤波器后,声音发生了变化:音量明显增大,低频更有力度,背景更加干净,对于后面线材更换的声音更容易把握;然后将宝韵P-301更换为艺康斯的“大红”,声音又发生了变化:斯巴克功放那种粗颗粒的声音明显给打磨圆滑了;接着换上艺康斯MS 2.3喇叭线,高频的边缘变得更加圆滑耐听,火气进一步削弱,并增添了一层水份和光泽,中频的人声口型进一步缩小,吟唱更加自然,低频凝聚、弹力有所改善,变得饱满和盈实;最后换上AudionoteRCA信号线,改变的是高频的解析力,拥有了更多的细节,整体音色也趋向更加醇厚和丰满。这些线材的更换,改善更多的是中高频,小提琴、吉他、马头琴等乐器的音色更加圆滑、润泽、耐听,中频的密度和质感更加突出,乐曲的过渡更加自然,人声更加饱满和肉感,但音场压缩和低频臃肿的情况并没有多大改善,驻波轰鸣的现象依旧存在。线材作为系统的微调,毕竟无法翻天覆地。功放推力、控制力不足是一方面,环境和音箱摆位也是一个方面。(稍后我们进行简单的分析)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6-10 12:09 AM 编辑 ]

IMG_1685 2.jpg (221.06 KB, 下载次数: 354)

IMG_1685 2.jpg
39#
发表于 2011-6-10 09:11:10 | 只看该作者
B&W的低频不容易玩好。
40#
发表于 2011-6-10 12:42:15 | 只看该作者
K版的摄影技术也挺不错的 ,评测也很有水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5-5-6 02:21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