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音乐情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又闻爆竹鼓声起 端午龙腾五月五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禾楼舞是广东郁南县民间一项文艺娱乐节目,被称为是民族舞蹈中的“活化石”。禾楼舞是云浮市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源于中原神农氏的神话传说,主要流传于南江流域地区的郁南县连滩镇一带。该舞是古时百越乌浒族人(壮族祖先)庆祝丰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舞蹈。禾楼舞的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审美价值。
在禾楼舞的发展中,经历了从畏神到敬神,从娱神到娱人,从神话化到艺术化的进程,其间不断吸收了各种神话传说、民间说唱,这极大丰富了傩祭的内容,尤其是这之中神的“人化”,使得娱人成分不断增强。

铜鼓 .JPG (161.77 KB, 下载次数: 212)

铜鼓 .JPG

面具与道具 .JPG (215.14 KB, 下载次数: 210)

面具与道具 .JPG

IMG_6712_conew1.JPG (181.99 KB, 下载次数: 202)

IMG_6712_conew1.JPG

火把 .JPG (171.86 KB, 下载次数: 223)

火把 .JPG
42#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1:28:00 | 只看该作者
由于该舞后继乏人,处于濒危状态,为做好该项目的保护工作,云浮市于2007年将“禾楼舞”列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6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每年的正月二十,在郁南县连滩镇盛行举办禾楼舞。村民们在河滩竹林边,一边围着温暖的火堆,一边观赏。舞者戴面罩,头顶蓑帽,足蹬麻鞋,身穿黑衣,晚间手持火把围绕火堆亦歌亦舞。在古朴而悠扬的音乐中,身披红袍的“族长”左执牛头锡杖,右执铜铃,在铃声号召下,众族人依次出场,过火门,拜“族长”,双手将稻穗举过头顶,庆祝五谷丰登,祈求上天再次赐福。舞者舞步轻快,号声呼呼,一派庆丰收的景象,歌词亦曰:“登上楼台跳禾楼,风调雨顺庆丰收,瑶户欣歌太平世,众执穗铃咏金秋。”

唢呐手 .JPG (190.04 KB, 下载次数: 199)

唢呐手 .JPG

唢呐手 1 .JPG (192.3 KB, 下载次数: 193)

唢呐手 1 .JPG
43#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1:29:19 | 只看该作者
你看看这位有点酷的帅哥的站姿,很有型呢!

酷哥 .JPG (186.81 KB, 下载次数: 193)

酷哥 .JPG
44#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1:37:5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跳禾楼”,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明朝万历年间,连滩一带种的水稻不结实,有许多谷粒只有空壳,连年闹饥荒,农民过日子艰难极了。有一年,歌仙刘三妹由新兴来到郁南,路经连滩时,问明原委,很同情灾民,告诉人们,要用歌声来倾诉生活的不幸,用跳舞来感动“禾花仙女”,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于是,人们唱歌跳舞一连三昼夜,果然感动了天上的“禾花仙子”下凡,把自己的奶汁挤出来,灌进了空壳的稻穗里。从此,稻穗结实饱满,连年获得丰收。村民为了报答那位“禾花仙子”,于是规定每年中秋节前后,稻谷抽穗时节便聚集在一起,通宵达旦跳禾楼舞,祈求风调雨顺。

“跳禾楼”是历史上两广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风俗习惯,最先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预祝来年一切吉祥,在村中搭禾楼棚,由男女巫师在楼棚上祝神后唱歌跳舞,歌词多是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调子是欢快的。这种风俗,近世纪已同“打醮”(一种祭神仪典)结合起来。在醮期的晚上进行,村中百姓则与之对歌,场面十分热闹。
45#
发表于 2013-6-13 20:12: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6-13 11:29 AM 发表
你看看这位有点酷的帅哥的站姿,很有型呢!
我还以为是音乐情迷兄呢???
46#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22:16: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3-6-13 08:12 PM 发表
我还以为是音乐情迷兄呢???

我哪里有这么酷?我光头佬一个啦!
47#
发表于 2013-6-14 08:48:57 | 只看该作者
'“龙”伏水中只静待,他日鼓起百杖开!'
48#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18:07: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3-6-14 08:48 AM 发表
'“龙”伏水中只静待,他日鼓起百杖开!'

拙句,拙句。其中才发现错了一个字:他日鼓起百杖开的“杖”应该是“桨”。
49#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09:53:14 | 只看该作者
广东湛江雷州一代自古流行的民间古文化——傩文化,傩舞就是其中一种,傩文化源自先民对自然、图腾崇拜、神灵崇拜和祖先的崇拜的多元文化现象,之殷周时期已演绎为驱邪逐疫、纳福迎祥的一种戴面具的祭祀仪式。
傩是上古时期原始宗教的产物。是人类最早发挥本体精神力量,使用巫术手段向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索取起码的生活条件,拓展生存空间,进行两种互为关联的生产活动——物质的生产和人口的繁殖,从而展示人类早期生命的价值。

IMG_6890_conew1.jpg (186.04 KB, 下载次数: 190)

IMG_6890_conew1.jpg

IMG_6688_conew1.JPG (1.01 MB, 下载次数: 196)

IMG_6688_conew1.JPG

IMG_6683_conew1.JPG (129.35 KB, 下载次数: 193)

IMG_6683_conew1.JPG

IMG_6684_conew1.JPG (150.8 KB, 下载次数: 204)

IMG_6684_conew1.JPG

IMG_6686_conew1.JPG (149.15 KB, 下载次数: 220)

IMG_6686_conew1.JPG

IMG_6689_conew1.JPG (183.29 KB, 下载次数: 211)

IMG_6689_conew1.JPG
5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09:57:04 | 只看该作者
傩舞,又叫"大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它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蹈,是傩仪式中的舞蹈部分,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表演。

IMG_6690_conew1.JPG (122.6 KB, 下载次数: 210)

IMG_6690_conew1.JPG

1 (1).JPG (233.07 KB, 下载次数: 198)

1  (1).JPG

1 (3).JPG (169.89 KB, 下载次数: 199)

1  (3).JPG

1 (4).JPG (157.83 KB, 下载次数: 197)

1  (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6-14 03:13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