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kkman200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折腾,大变化--电源专线、声学缺陷、避震(重庆回来,整装待发,期待10月开工..)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10:54: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米其林 于 2013-8-27 10:45 PM 发表
我今天也拉了专线  家里的总开关上桩拉6方倍耐力到影音房  影音房再分一路4方倍耐力和一路6方倍耐力   6方给后级和炮  4方给其它器材   两路空开下周准备搞德国原装的空开  现在暂时用日兰梅兰空开过渡  准备升级JBL ...

原来米兄也跟我一样,一直没拉专线,呵呵。空开,暂时没有必要一步到位,慢慢调整和尝试,也比较好玩。

在我这里,专线给AV系统带来的变化,首先是中置,由于整体供电的平稳,多声道的平衡度明显“稳”了很多,而中置声音的凸显和增加的厚度,是个惊喜;其次,感觉声音的力度和细节的表现有了提升,回头看一些熟悉的影碟,增加了一些原来没有听到的细节,记得比较清楚的是,看碟中谍4,沙尘暴中追逐的场面,感觉环境声效细节多了不少。最后,是低音炮的表现,必须要承认,低频对电力的供给还是比较敏感的,低频打出去更有冲力,收回来也有了韧劲,打击力和弹跳的改善,感觉还是比较明显的。
42#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10:55: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ewzyh 于 2013-8-29 04:12 PM 发表
k版广西哪里的啊?我南宁的哦。

呵呵,老乡啊。看这个贴,就知道我是哪里的了?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3805&extra=page%3D1
43#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11:10:23 | 只看该作者
重庆回来了。不得不说,玩音响这玩意,太闭塞了不行,时不时要走动下,听下不同的声音,验证下自己摸索的感觉,然后,对比声音的差异,听取玩家烧友们宝贵的经验。只有这样,玩音响,才不会玩的过于偏颇。个性,不代表闭门造车,自娱自乐;互通,也不代表风格统一,随波逐流,大众化。学习、提高,再学习,再提高,这对于玩什么,都是一个必须经过的过程。

AE和JP的来访,他们丰富的调音经验,给了我不少启发。捣鼓到半夜2点钟,可想而知,我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一直自以为自己的环境已经很不错了,而实际上还是有不少可调整的余地。对于早就计划中的视听室改造,自然信心爆棚起来。


他们前脚上了飞机,咱后手,就开始动錾子和锯子。先上图。。。发现,这次小折腾,蛮有意思,先动锤子(地线),然后,动锯子(解决声学缺陷),最后,动钉子(改善避震),很有意思的一个过程。




在我视听室的后半截,地台的两边分别有一扇,宽度70公分,高度顶到天花板的玻璃隔断,就在门的背后。这次,动手术的,就是这两扇东东。由于正对着音箱,如果,你想解决过多的低频,那么,这样的方式是一个最好的“低频消音器”。而对于,书架箱来说,这样的“消音器”对声音的影响是巨大的。


44#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11:13:16 | 只看该作者
先上錾子,要撬开木质封条,不破坏整块玻璃,还是需要一点点绣花的功夫的。这两块玻璃,记得,当时,专门去玻璃店,选的图,让师傅完全照样做的图案,现在想起来,当时的心思也不少,可惜,为了视听室,只能牺牲了。

IMG_4540.jpg (49.46 KB, 下载次数: 189)

IMG_4540.jpg
45#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11:14:06 | 只看该作者
整体,撬下来的模样。。

IMG_4542.jpg (49.98 KB, 下载次数: 175)

IMG_4542.jpg
46#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11:21:14 | 只看该作者
开始动锯子,不得不说下这把锯子,我父亲年轻时候就用了,到现在超过30年都有了,期间,换了不知道多少次锯片和绳套,但木炳一直没动过,靠手的老茧打磨,木质手柄光滑,手感细腻,握着它,感觉就像牵着十八岁女友的小手。。

15年前的装修,用料还是比较扎实的,扎实是扎实,只是苦了我这个破坏者,上下两头,一共要锯四次,足足花了2个多小时,才搞定,尤其高空作业的2次,简直要了我的老命了。。

IMG_4549.jpg (40.2 KB, 下载次数: 181)

IMG_4549.jpg

IMG_4550.jpg (35.98 KB, 下载次数: 175)

IMG_4550.jpg
47#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11:38:31 | 只看该作者
最后,拆开后的样子,豁然开朗啊,声音的表现也是一样。声音没有这两块“消音器”的干扰,音场直接给推到了后端,一直以为数码音源的音场比较扁平,而实际上,推出的音场深度,已经和音箱离后墙的距离(2.1米)不遑多让;而玻璃对高频强反射带来的定位飘忽,也彻底解决了,人声、器乐的定位稳定扎实,听感上没有了AE说的“怪异”; 低频的大大改善,出乎意外,我家里那台70w的小功率,推起的PMC TB2i,下半段的丰满,让这家伙有点扬眉吐气的感觉,哈哈。开始,认为吸音过多,声音过死的问题,也不攻自破了。毕竟,侧墙的强反射,让声音透明度增加不少,但同时对于声音定位的干扰和听感上的毛躁还是有较大影响的。因此,拆后隔断,保留了第一反射点的吸音处理。有点拆东墙补东墙的感觉,但听感却好了很多,嘿嘿。
而JP对于音箱摆位的苛刻,以及对前墙和后墙的处理经验,再次进行验证,非常非常非常的正确。小环境下,前墙,用吸音会让背景干净不少,让人更容易专注于前部音场和声音的表现;而后部,在两侧使用大面积扩散之后,沙发后墙,用上一些吸音,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这样处理后的好处,听感上,背景干净了很多,声音细节多了不少,前后衔接的改善,声音自然度提高不少。看来JP在环境上折腾估计也不少了,都是实打实的经验之谈。

IMG_4543.jpg (62.35 KB, 下载次数: 175)

IMG_4543.jpg
48#
发表于 2013-8-31 13:08:01 | 只看该作者
还真行动了,可怜天下的发烧友
49#
发表于 2013-8-31 13:41:43 | 只看该作者
K版,精彩啊,继续,正学习中
50#
发表于 2013-8-31 15:12:15 | 只看该作者
重整旗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5-7-5 03:02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