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wl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古典音乐CD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12:35:47 | 只看该作者
舒伯特《冬之旅》
演唱:菲舍尔-迪斯考
编号:447 421-2

    舒伯特的《冬之旅》是在去世前一年(30)创作的跟《美丽的磨坊少女》一样也是根据威廉·缪勒的诗所谱曲。由24首歌曲组成,是舒伯特毕生的呕心巨著。舒伯特形容这部作品充满忧郁、凄凉的气氛,是“一套令人颤栗的歌曲”。这部声乐套曲叙述冬天里一位失恋者的孤独旅行,充满悲凉和迷惘,却有着揪心的美。才30岁的舒伯特就写出了这样一幕人生晚景。果然第二年他就去世了,仿佛是有预感似的
    整部作品共由24首歌曲组成,歌词也是威廉·缪勒的诗作,从这些小标题以及它们的排列次序上,你或许已经可以看出个大概,这里面讲的故事,是怎样的来去、怎样的始终。旅途是怎样的孤寂、阴冷,心情是怎样的苦楚、迷惘……舒伯特的歌曲不光美在演唱,钢琴伴奏也同样重要,等于是人声和钢琴的二重奏。只有两者合作相得益彰,这部作品才能算是成功。因此许多著名的钢琴家都有过与大牌歌唱家合作此作品的录音。
    德国男中音菲舍尔-迪斯考可以说是德语艺术歌曲的忠实仆人,他一生所录的艺术歌曲唱片,总数可达数百,从巴哈、莫扎特、舒伯特、贝多芬、布拉姆斯、舒曼、李斯特、到理查德史特劳斯、马勒,几乎每一人的每一首男中音艺术歌曲都至少录过一遍,其数量之丰、着墨之深,可以说是德意志古艺匠精神的具体呈现。他用毫不荒废时日的刻苦精神,在艺术中寻找到一片自给自足的天地,完全不受现代大众娱乐的诱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沈浸在自己所选择、专擅的艺术耕耘,换来的是自己手中艺术的精致和完美呈现。


[ 本帖最后由 wlx 于 2010-5-8 12:36 PM 编辑 ]
72#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21:54:17 | 只看该作者
舒伯特:第十二、第十三(罗莎蒙德)、第十四(死神与少女)、第十五弦乐四重奏
演奏:意大利四重奏组
编号:446 163-2

    其中第十四最出色也最著名,它的第二乐章用了作者此前所作歌曲《死神与少女》的旋律作为一套变奏的主题,所以有此别名。
舒伯特:三重奏全集
编号:438 700-2

    这张专辑收录了舒伯特仅有的二首弦乐三重奏和全部钢琴三重奏。舒伯特的三重奏结构庞大,蕴含着诸多动听的旋律,与他的《鳟鱼五重奏》以及《死神与少女》四重奏一样,都是非常优美的作品。CD2-6是别名为夜曲的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柔板,这曲只有一个乐章。是舒伯特的遗作,这段柔板也非常优美动听。
73#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22:12:46 | 只看该作者
舒伯特:C大调流浪者幻想曲/舒曼:C大调幻想曲
编号:447 451-2

舒伯特:即兴曲、音乐的瞬间
编号:458 139-2

74#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22:29:01 |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吉他二重奏
编号:471 568-2G

    这张唱片是改编舒伯特的作品为小提琴与吉他演奏。此专辑包括了舒伯特的14部作品,曲目范围从大型作品(D大调奏鸣曲)到迷人的小步舞曲系列、被改编的民谣抒情歌曲以及音乐的瞬间,甚至还有一首大型作品“阿佩乔尼”奏鸣曲。

    专辑中几乎所有的曲子都是非常优美好听的,抒情的气氛充斥着整张唱片,当然技巧的含量一点也不含糊。特别是“阿佩乔尼”奏鸣曲,原本就是舒伯特写出的为大提琴和钢琴的最完美作品,听了被改编成吉他和小提琴的演奏后,感觉更是把这种如胶似漆的意境融合进了如梦似画的梦幻中。一组15首的德国舞曲,把德国乡间的美丽景色镶嵌在了一段段动人的旋律中。当然,你在专辑中还能够听到几首非常熟悉的小品,最著名的《小夜曲》、《圣母玛丽亚》也在其中。
75#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16:21:11 | 只看该作者
柏辽兹(1803-1869):幻想交响曲
编号:09026-68979-2

    《幻想交响曲不仅是柏辽兹个人的代表作更是音乐史上极为重要的交响乐作品。此曲极富独创性,特别是在音乐中直接引入了标题意义。本曲问世之后,一时造成了极大的轰动。柏辽兹具有多愁善感的性格,其带有病态的梦想和燃烧着的热情,使他摆脱了形式上受约束的古典交响曲,而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风格。他不像门德尔松那样引用客观的标题,而是大胆地使音乐成为标题的附属品,并在这一交响曲中构成了自传式的内容。全曲在结构、和声与旋律方面都存在着大胆的创新,由此开创了自由浪漫主义音乐的道路
  作品的副标题为“一位艺术家生活中的一段插曲”,于1830年在巴黎音乐学院首演。在本曲的曲首,有一篇介绍性的文章,其大意如下:一位带有病态、神经衰弱、想象力丰富而尖锐的年轻艺术家,因为失恋而服下鸦片自杀,但因服用量过少而未能致死,在昏迷中他梦见一连串离奇荒诞的事物。在本交响曲中,这位青年艺术家所爱恋的女性是以一个固定的旋律呈现出来的。本曲在艺术手法方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固定乐思”(或“固定观念”)的连用。为了艺术表现上的需要,作曲家频繁使用了畸形、变通的手法。

    全曲共分为五个乐章,每一个乐章都附有作者自己加上去的标题:
    第一乐章 “梦、热情”:形式上是拥有极长的最缓板序奏的奏鸣曲序奏用以表现年轻艺术家尚未遇见心上人之前,内心的不安与憧憬。
    第二乐章 “舞会”:根据作者的注解,本乐章是表现他在一个热闹非凡的舞会中,发现了他所爱的人。乐曲为圆舞曲形式,在交响曲中引入圆舞曲在当时可谓破例。
    第三乐章 “原野风光”:一个夏日的黄昏,在原野上聆听两个牧童相和吹出的笛声。内心里虽然燃烧着微薄的希望,但“万一她背叛我”的恐惧与不安,更刺痛了年轻艺术家寂寞的心。此后只剩了一个牧童的笛声,不再有人应和。夕阳西下,最后只有无边的孤独与静寂。
  第四乐章 “走向断头台”:他杀了爱人,被判死刑,走向断头台。在最后的瞬间,爱人的身影在他的眼前闪现,但是死神很快将她驱赶得无影无踪。
    第五乐章 “魔鬼的晚会之梦--魔女的回旋曲”:他看见来参加自己葬礼的一些妖魔鬼怪和令人毛骨竦然的魔女在跳舞。就在这中间,他的爱人出现了,她已经变成了一个气质全失的妓女模样。之后“末日经”响起,以后魔女之舞与“末日经”持续并行,由弦乐器的回旋主题与管乐器的“末日经”同时演奏以构成。随后是不安的弓木敲奏声,至此乐曲更加激昂、奔放,最后以狂乱的形态结束全曲。

柏辽兹: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编号:416 431-2





[ 本帖最后由 wlx 于 2010-5-9 04:38 PM 编辑 ]
76#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17:23:06 | 只看该作者
门德尔松(1809-1847):第三(苏格兰)、第四(意大利)交响曲
编号427 670-2

    《第三交响曲》(苏格兰),作于1830-1842年间,而其创作灵感始于1829年5月,应伦敦爱乐协会之约首赴英伦之时。此年7月,门德尔松到苏格兰,在爱丁堡霍里路德古堡遗迹诞生了创作此曲的灵感。他在信札上曾写道:“日近黄昏时,我们来到霍里路德堡,玛丽女王居住、恋爱的地方。那里值得一看的是爬上迂回的楼梯后,可看到一间小屋。当年追踪者爬上楼梯,在这里发现李吉奥,硬将他从屋里拖出,在隔了3个房间的拐角处将他杀死。四周的东西已经朽坏了,从中还可以望见蓝色的天空。我今天就在这间古老的房子里,找到了《苏格兰交响曲》的灵感。”门德尔松所说的古堡典故为,1566年3月9日夜深得女王幸宠、被称为 “外交顾问”的意大利乐手维多·李吉奥被一群贵族所杀。这首作品呈献给维多利亚女王,即霍里路德古堡主人——苏格兰女王玛丽的第九代孙女,1842年3月3日,由门德尔松自己指挥爱乐乐团首演

    第四交响曲(意大利)作于1831-1833年,1833年5月13日由伦敦爱乐协会首演,门德尔松亲自指挥。这部作品是在意大利期间创作的,其中采用了一些意大利民间素材,所以门德尔松自己称它为“意大利交响曲”。
门德尔松E大调弦乐八重奏/贝多芬管乐七重奏
编号:421 093-2

    门德尔松E大调弦乐八重奏 ,创作于1825年,是送给他们家的好友——小提琴家爱德华·里兹23岁作为生日的礼物。他这首八重奏和《仲夏夜之梦》序曲的完美成功使他在以后22年的作曲生涯中再无法超越。
    贝多芬的管乐七重奏也是作曲家较早期的室内乐作品,它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手法写就,风格上类似嬉游曲。作品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外加单簧管、圆号和低音管等7件不同的乐器来演奏。作品共分6个乐章,如歌的慢板、灿烂的快板、主题变化多端的行板、活泼的谐谑曲,应有尽有,说明乐圣这部早期的室内乐作品就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内涵。



77#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17:48:28 | 只看该作者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
编号:7 47163 2

    1826年,17岁的门德尔松为莎剧《仲夏夜之梦》所作序曲,既是一首为他带来最初荣誉的单独作品,也是他后来为整部《仲夏夜之梦》配乐的名副其实的序曲。
    在文学作品里写梦境故事,无论中国、外国,都可说源远流长了而写梦境的音乐,认真算起来倒并不很多。当然你也可以说一切好的音乐听起来部是似梦非梦的。梦的恍惚,梦的游移,梦中充满奇谲的诱惑,甜蜜而迷茫,在这整部包括原先的序曲在内的戏剧配乐中,构成了音乐表现的主体。听过这部配乐,我猜你会很长时间都在回味着它,就像你本人刚从一个美好的梦中醒来时那样。它也真算得上是门德尔松最迷人的曲子了,其中许多乐段美妙、可爱很让他少年得志的序曲之外,还有那真正是妙不可言的谐谑曲、天真美丽的女声二重唱和童声合唱、庄重高贵的婚礼进行曲等等。显然门德尔松自己也深深陶醉于他所独创的这种梦境音乐,以及在那里面飘游着的小精灵们,这才好解释何以在写了序曲的17年后,他还要再写整部配乐,而且还在他的其它作品譬如小提琴协奏曲)里一再出现像这样的轻盈、飘忽的美妙曲趣。
78#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17:55:31 | 只看该作者
门德尔松:无词歌
编号:453 061-2

    门德尔松虽然是一位天才的的钢琴家,但他的钢琴作品并不多,其中最受欢迎的大概就是这部《无词歌》,这是一部歌唱性旋律,又有伴奏声部衬托的钢琴独奏套曲,共8集,每集6曲,合计48曲。它们与传统奏鸣曲完全不同,都是即兴式的、无拘无束的短曲,最短的不到一分钟,最长的也不过4分钟。它们集中体现了门德尔松的浪漫主义气质,首首精致典雅、隽永含蓄,旋律清新优美,手法简洁精练,充满诗情画意,像是一朵朵月光下盛开的小花,清香宜人,完全可以当作小品听。其中很多首被改编成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竖琴等各种器乐小品来演奏,如《春之歌》、《威尼斯船歌》、《纺纱曲》等。
79#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18:19:56 | 只看该作者
    肖邦(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肖邦: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
编号:459 684-2

肖邦《第1钢琴协奏曲》
编号:449 719-2

    肖邦《第1钢琴协奏曲》E小调,OP.11,作于1830年,由18301010日首演。肖邦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对这首作品有以下说明:“新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E大调,我并不特别要求此部分强劲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作了这首作品,必须非借此让人产生像是在眼望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的回忆那样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丽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这首作品呈献给钢琴教师卡尔克布伦纳(Kalkbrenner1788-1849
    阿格丽希是一位有着特立独行性格、超凡钢琴技巧(甚至男性钢琴家也比不上她)、绝佳视谱能力和记忆力的音乐家。首先是她的钢琴演奏技巧高超过人,其中最赢人的一张王牌就是“快”!不仅读谱快、视奏快、拿下一首作品的周期快,更绝的还是手指的速度快。弹李斯特的奏鸣曲,左手的八个八度,她用不了一秒钟即可弹完。十六岁就获得布梭尼和日内瓦钢琴大奖、二十三岁就得到华沙萧邦钢琴大赛特别奖和冠军。这是为什么她最早在DG灌录的唱片正是这首萧邦的钢琴协奏曲。在本片这两首协奏曲中,阿格丽希得到当时正值盛年的阿巴多的绝佳乐团领导,在这位指挥家清晰的指挥技巧和控制力之下,这两首曲子以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快速地录完,堪称演奏家惊人合奏技术和精准度的最佳范例。

[ 本帖最后由 wlx 于 2010-5-9 08:02 PM 编辑 ]
80#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20:07:40 | 只看该作者
肖邦:夜曲
编号:452 579-2

    夜曲(Nocturne)的语源系拉丁语NOX所演变,罗马时代“夜神”之意。夜曲的音乐形式,系爱尔兰的音乐家费尔德(Filed 1782-1837)所制,在低音部和弦伴奏下,高音部奏出夜的寂静,似梦一般优雅的旋律。之所以给这种形式命名为“夜曲”,可能取自天主教会的“夜祷”。
    肖邦音乐中的梦幻感是意境浓密,情致万繁,万般迷人的。而最能让我们陶醉于这一诗一般梦境的,就是他的夜曲。肖邦的夜曲,一共21首,其中有两首是没有编号的。他将夜曲发展成为意境深远的体裁,远远地超越了费尔德。正像哈聂卡所评述的那样:“肖邦是把费尔德的形式筑高,吹进戏剧性的气息,热情,使之更加壮大。费尔德的夜曲是朴素的牧歌形。肖邦所努力的不是单纯的表达,而是经过装饰,太过于阴郁、热带性,或说带有东方的气息。”

[ 本帖最后由 wlx 于 2010-5-9 08:09 PM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4-27 08:51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