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wl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古典音乐CD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23:40:10 | 只看该作者
德沃夏克(1841-1904):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德沃夏克于184198诞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近郊的一个贫苦家庭里。他的童年是伴随着辛勤的劳动度过的。十三岁时,他便沿袭父亲的道路,当了屠户学徒。但是少年德沃夏克十分上进,他刻苦自学,并逐渐显露出音乐才能。他最先跟本村的乐师学习小提琴,十六岁时进入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这所音乐学校是他成为音乐家的摇篮。1859年,德沃夏克以优异的成绩从布拉格风琴学校毕业,此后他便开始在捷克国家剧院里担任中提琴师。在此期间,他广泛地吸取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努力学习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乐派作曲大师们的创作经验,并且迈上自己的音乐创作道路。他是一位富有强烈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对捷克民族乐派的伟大创始人斯美塔那所倡导和致力发展的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由衷地赞赏和拥护。在捷克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他为发展民族音乐作出了自己的很大贡献。
    德沃夏克在自己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无论在歌剧、交响乐或室内乐作品中,他都努力把将民族性、抒情性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境地。德沃夏克一生的作品很多,体裁也很广。他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十一部神剧和清唱剧、九部交响曲、五部交响诗、六部协奏曲、三十二首室内乐重奏曲,此外还有大量的钢琴曲、小提琴曲、序曲和歌曲等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E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F大调弦乐四重奏》和歌剧《水仙女》、《国王与煤工》等等。
德沃夏克第八、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编号:447 412-2

编号:414 421-2

    德沃夏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另外,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殊之处。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法,并不反映当时的潮流,虽然没有华丽绚烂的色彩,却显得十分朴实可爱。德沃夏克的交响曲不但能充分地发挥各种乐器的特性,而且在乐器的组合运用方面,更具有无穷的妙味。
  《第八交响曲》于1889年夏秋之间、当作者在他的维索卡乡间别墅时写出。在德沃夏克所有交响曲中,这一部的内容同他个人牵涉最多,也最独特。在这里,象《第七交响曲》中那般集中的激烈冲击和感伤的悬念,可说是荡然无存,它所反映的完全是平静的心境以及欢乐与自傲的感觉,同作者的特定心境和体验息息相关;听赏这样一部作品,仿佛可以分享作者在同大自然的交往中所获得的新鲜、明朗而愉悦的感受似的。
   《第九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也有的版本译为“新大陆”或“新世界”交响曲)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00:01:24 | 只看该作者
德沃夏克: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
演奏:帕尔曼
编号:7 47168 2

郑京和版
编号:7 49858 2

    1862年布拉格创立国民剧院,德沃夏克自该剧院创立后11年在乐队担任小提琴手,深受当时乐队指挥斯美塔那的影响。这首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OP.53.受当时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约·阿希姆鼓励而作于1879年,完成后题献给约·阿希姆,18831014由昂德里切克(Ondricek)在布拉格首演。f小调《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是为独奏小提琴及乐队而作的,德沃夏克在此曲中制造出一个类似“幻想曲”的气氛,乐曲中段充满戏剧性,令人印象难忘,是小提琴演奏家的常备曲目。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00:32:05 | 只看该作者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编号:09026-61498-2

    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是浪漫派时期最伟大的协奏曲之一,同是也是大提琴家最大的挑战。作品写于1892年,是他在美国国立音乐学院时任教时的作品,作为一位小西米亚地方的民族派音乐家,德沃夏克的音乐有瓦格纳和勃拉姆斯的庞大、华丽的风格,浪漫派音乐的动人心弦和波西米亚的悲剧性格,使这首作品成了他的新世界交响曲以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
编号:430 171-2

    德沃夏克的时代民族主义音乐风气盛行,这也影响到他的创作,在他的交响曲和室内乐里有许多民族主义成份,但还不能构成民族主义风格。他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在交响诗和歌剧,最为显著的是他的管弦乐《斯拉夫舞曲》。
   《斯拉夫舞曲》分为两集,每集各有八首民间风格的舞曲。十六首舞曲各具特色,有的表现活泼、欢快的民族舞蹈气氛,有的是安稳而意味深长的旋律,还有艳丽多彩的和声处理等等。作者除了运用各种捷克民间舞曲体裁之外,还广泛采用了其他斯拉夫地区的民间舞曲形式,除有快活而热烈的以外,还有优雅而带有忧愁感的,和甜美而罗曼蒂克的等等,形成内容丰富多彩、独具艺术魅力的舞曲集。

[ 本帖最后由 wlx 于 2010-5-22 12:33 AM 编辑 ]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01:11:39 | 只看该作者
德沃夏克第十二(美国)弦乐四重奏/斯美塔那第一(我的一生)弦乐四重奏
编号:7 54215 2

       第十二弦乐四重奏是德沃夏克旅居美国期间,于1893年写成,所以有“美国四重奏”的别名;又因为这首曲子里多处引用黑人歌曲的素材,并且融入了大量的五声音阶和切分音这类北美黑人音乐的质料,故而也被称作“黑人四重奏”。作为四重奏,它不能算是写作技巧上有多么高超的经典作品,但自始至终,那许多的歌唱旋律为它增添了巨大的魅力,使它成为少数几首引人入胜的弦乐四重奏。
     《我的一生》是斯美塔那室内乐的代表作,带有自传意味。
德沃夏克第四(杜姆卡)钢琴三重奏/斯美塔那钢琴三重奏
编号:CHAN 8445

    “杜姆卡”(Dumky)是一种斯拉夫民间叙事歌曲,富有伤感和忧郁的特性,但通常又被穿插其间的宁静或欢喜的间奏所冲淡。中文中也有将此词译成“悲歌”的,所以也称德沃夏克这部作品为“悲歌”三重奏。这部作品由六个相互独立的“杜姆卡”乐章组成,但前三个乐章不间断连续演奏。乐章之间并未联系,但性格相似,快慢相间。第一个“杜姆卡”乐章的引子有钢琴和大提琴演奏,富有热情,之后的主题则很温柔,接着则是热情洋溢的快速段落。第二乐章,大提琴奏出的主题非常悲伤,中间在大提琴伴随之下钢琴奏出的旋律,极为美妙,象是一种慰藉。每个乐章内和相邻乐章之间,都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的对比。倾听这部作品,很容易被其中优美伤感的乐音所陶醉。
    斯美塔那的大半辈子顺利得近乎完美,然而在18541855两年之间,他接连失去珍爱的两个女儿,包括极负音乐天赋而尤其为他钟爱的长女;他的心灵受创到无以复加,在悲剧的酷刑中他将自己投入创作里,写出了G小调钢琴三重奏,像是想把充塞着的恐惧悲恸统统洗净;我们不难在一些小提琴的段落听到妻子的啜泣,或者大提琴中斯美塔那自己的饱受煎熬,钢琴则是绝望中爆发着的强烈情感。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01:21:02 | 只看该作者
德沃夏克两首小夜曲
编号:400 020-2

    德沃夏克共作有两首小夜曲,一首为弦乐小夜曲,一首为小型管弦乐小夜曲。
   《弦乐小夜曲》,E大调,0P.22,作于1875年,18761210日由布拉格国民剧院乐团首演,共5个乐章:
    第一乐章:E大调,主要主题带有歌咏的特点,平和而亲切,如絮絮的情话。
    第二乐章:升E小调,圆舞曲速度,主要主题委婉纯朴,情绪开朗,带有斯拉夫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浓厚的乡村色彩。
    第三乐章:谐谑曲,F大调,快板,主要主题活泼而跳跃,具有轻盈的舞曲特点。这一乐章的即兴性比较突出,经过不同性格的几个主题旋律的发展,曲调中洋溢着多姿多彩的欢乐气氛。
    第四乐章:A大调,小广板,整个乐章主要用轮奏方式展开,徐徐奏出的主要主题幽静而甜美,充满对生活和爱情的幻想般的憧憬。
    第五乐章:F小调和E大调,活跃的快板,贯穿整个乐章的主要主题节奏坚定,曲调欢快,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具有生机勃勃的气势。
126#
发表于 2010-5-22 19:51:01 | 只看该作者
wlx也是名盘不少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1:49:04 | 只看该作者
格里格(18431907),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
    1843615日格里格生于卑尔根的商人家庭,190794日卒于同地。6岁随母学钢琴,得到音乐启蒙教育。经著名小提琴家布尔推荐,18581862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卑尔根举行首次作品音乐会。18631866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活动,与挪威民族音乐的倡导者音乐家R.诺拉克等人共创“尤特皮”音乐社,创作并介绍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民族音乐。回国后,为建立挪威民族乐派积极展开音乐活动。1871年创立克里斯蒂安尼亚(今挪威首都奥斯陆)音乐协会,曾任该协会爱乐乐团和卑尔根“和谐”合唱团指挥,并多次到英、法、德、意等国举行作品音乐会。1874年被政府授予终身年俸,1890年被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曾先后获英国剑桥大学和牛律大学授予的音乐名誉博士衔。逝世时,挪威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
格里格《彼尔·金特》组曲
编号:419 474-2

    18741875年间,格里格为易卜生的幻想诗剧《彼尔·金特》写过2段音乐,后来选出8首重新配器,分别编为两部管弦乐组曲,成为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戏剧原著采用挪威民间传说,通过青年农民彼尔所经历的光怪陆离的冒险生活(如战胜山魔、掠财致富、异国漫游等),嘲讽了追求权力与金钱的私欲,讴歌了淳朴、自然的生活理想。格里格还为戏剧写了一系列充满诗情画意、色调丰富的配乐。如《晨景》中音乐如一股凉爽的清泉,在一片安谥的田园气氛中,衬托着太阳破云而出的晨曦美景,颤动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脉动;《山魔的大厅》中那种狂暴粗野、咄咄逼人的音乐给人难忘的怪诞印象;《奥塞之死》是彼尔在弥留的母亲床前的挽歌,忧伤的旋律如长眠前最后的呼吸和生命的慢慢衰亡;而《索尔维格之歌》则是全部配乐中的杰作,它以晶莹透彻婀娜多姿的民歌风格,刻划了索尔维格温顺、纯洁的性格和心灵。此外,在一些充满异国情调的音乐片断里,如具有典型东方特色的《阿拉伯舞曲》,既文雅轻盈又热情奔放的《阿尼特拉舞曲》,都由于绚丽多彩的配器色调而独具魅力。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2:01:59 | 只看该作者
格里格钢琴协奏曲
演奏:鲁普
编号:466 383-2

    格里格是一位代表挪威浪漫派、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他自幼就十分喜爱莫扎特、韦伯、肖邦等大师的名作,尤其倾倒于肖邦。他的很多作品深受肖邦的影响,因而被誉为“北欧的肖邦”。格里格的钢琴协奏曲虽然只有这一部,但是却与他的《培尔·金特》组曲一样,为不朽的名作。这首乐曲具备格里格音乐的一切魅力,诸如饱含挪威民谣风格的清纯旋律,以及新奇的和弦、轻妙的节奏等。乐曲素材新颖,生气蓬勃而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作者本身就是钢琴高手,因此充分发挥了这一乐器的性能,形成了十分自由奔放而多彩多姿的风格,在钢琴技巧上则接近李斯特。本曲虽然在曲式方面因循传统,但在许多细微末节处,却有各种新颖的创意,在第三乐章内更可以看到相当自由的发展。全曲的基调属于典型的浪漫性质,充满了北欧大自然中苍郁而森林茂密的群山所孕育出来的清丽脱俗、色泽深浓的“斯堪第纳维亚情调”。
    鲁普是罗马尼亚钢琴家,6岁学琴,12岁登台演奏,他的钢琴老师穆济切斯库也是李帕蒂的老师,1963年获奖学金到莫斯科音乐学院在涅高兹班上学习。1966年获克莱本国际比赛奖,1967年获埃乃斯库比赛奖,1969年又获利兹国际比赛奖。鲁普的演奏追求音的微妙与流畅,在微妙的音中追求透明的阴影感;追求强音及它所造成的鲜明的明暗效果,强调动态与幅度.鲁普演奏的舒伯特、布拉姆斯及戈尔德堡合作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最具特色。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2:08:16 | 只看该作者
格里格抒情小品
编号:449 721-2

    格里格一生共作有10卷《抒情小品》,共66曲。埃米尔·吉列尔斯选取其中20曲演奏,分别是:第一卷(OP.12)的第一首-小抒情曲,略微拖拉的行板;第二卷(OP.38)的第一首-摇篮曲,宁静的稍快板;第三卷(OP.43)的第一首-蝴蝶,优美的快板;第二首-孤独的流浪者,朴实的稍快板;第四卷(OP.47)的第二首-片断,温雅活泼的快板;第三首-旋律,稍快板;第四首-挪威舞曲;第五卷(OP.54)的第四首-夜曲,行板;第五首-谐谑曲,轻快活泼的最急板;第六卷(OP.57)的第六首-乡愁,行板;第七卷(OP.62)的第四首-小河,活泼轻快的快板;第六首-归乡;第八卷(OP.65)的第五首-民歌风格,悲伤的慢板;第九卷(OP.68)的第二首-祖母的小步舞曲,轻松愉快而温雅的稍快板;第三首-伊人身边,极富感情的行板;第五首-摇篮曲,宁静的稍快板;第十卷(OP.71)的第一首-往事,速度转快的行板;第三首-小精灵,很快的快板;第六首-过去,悲伤的行板;第七首-余韵,圆舞曲速度。吉列尔斯的这款录音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2:26:02 | 只看该作者
超技小提琴
编号:09026-61210-2

   《流浪者之歌》是萨拉萨蒂(1844~1908)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又名吉普赛之歌。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吉普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都是从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萨拉萨蒂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
   《茨冈狂想曲》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1875-1937)的作品,发挥了印象派的风格,一心想表现自己本来的个性,略有倾向于古典派之势。一九二四年完成的这首曲子,始终保持了简洁的样式,明白地呈现给人们拉威尔第三期作品的样相。以匈牙利民俗音乐为素材的这首曲子,是献给匈牙利出身的小提琴大师约阿希姆·约瑟夫(1831~1907)的孙女伊利亚达兰妮。此曲于一九二四年四月在伦敦的拉威尔音乐节初演。它吸取了匈牙利的民俗舞曲(Czardas)的风格,由慢拍的拉散(Lassan)及快板的富力斯卡(Friska)的两部分构成。曲中有许多小提琴高难度技巧的演奏,成为一首很热闹的独奏曲,在结构及演奏技巧的变化上造成了非常优异的效果。
   《音诗》是法国作曲家肖松(Ernest Chausson 1855~1899)的一首小提琴独奏与管弦乐伴奏的乐曲,但在演出时,往往是用钢琴伴奏来进行的。这首乐曲是小提琴独奏曲中的杰作,在肖松的所有作品中,它是被演奏得最多的一首。
    埃里克·弗雷德曼 (1939-2004)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Newark)。父亲是一位业余小提琴手,6岁开始教他学习小提琴。后从阿普勒鲍姆(Samuel Applebaum)学习,10岁之后曾先后师从加拉米安(Ivan Galamian)、海菲兹(Jascha Heifetz)学习。1954年初次在纽约登台独奏。1956年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同年开始随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学习。50年代后期,海菲兹从频繁的音乐会演出中退出后,弗里雷德曼成为他的第一个正式学生。
    本专辑录制于1962-1963年间,是典型的黄金年代名盘。这张由米尔斯坦和海菲兹的嫡传弟子弗雷德曼演奏的小提琴炫技作品,被称为小提琴演奏录音典范中的典范。由于本专辑采用的是较近麦克风的录音方式,这样使弗雷德曼高超的演奏技巧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小提琴音色听来线条粗犷,非常苍劲。小提琴的低吟浅唱和管弦乐伴奏的直接和丰润,如泣如诉时也同样透发出应有的力度,那种绝美的琴腔共鸣令人深为震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5-13 11:14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