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J-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晒晒最近收藏的马勒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2-4-17 15:50:11 | 只看该作者
马勒亡于1911。  伯恩斯坦生于1918。  瓦尔特, 克列姆佩雷,Willem Mengelberg, 和 Oscar Fried (第一个录制马交的大师) 跟马勒有直接的接触而且受马勒影响,在马勒往生后依然有马勒的作品演出,所以是第一代马勒。  瓦尔特在1938留下了马交的第一个接近近代录音的经典录音,这个录音可以说是后世马交的基准。 第二代马勒指的是在30, 40 年代就开始学习/研究马勒(有些还留下了录音),在电台指挥乐团演出。 进入LP时代就开始录制马交的。Hermann Scherchen (他的作品很有权威,马交对后来者很有影响。 我也非常努力收他的黑胶), Carl Schuricht, Leopold Stokowski, Hans Rosbaud, Dimitri Mitropoulos, Eduard Flipse, Jascha Horenstein, William Steinberg, Eugene Ormandy (1935就有录制了马交), Paul Kletzki 和 Maurice Abravanel 都可以称得上是第二代马勒。 伯恩斯坦, 卡拉扬等等都是第三代马勒。
42#
发表于 2012-4-17 22:18:02 | 只看该作者
上几个马勒交响曲CD的封面;

马勒第三 马泽尔版 .jpg (49.38 KB, 下载次数: 230)

马勒第三 马泽尔版 .jpg

马勒第四 小泽版.jpg (41.76 KB, 下载次数: 267)

马勒第四 小泽版.jpg

马勒第五 海丁克版.jpg (50.48 KB, 下载次数: 241)

马勒第五 海丁克版.jpg

马勒 巴比罗利 .jpg (83.61 KB, 下载次数: 261)

马勒  巴比罗利 .jpg

马勒 西蒙·拉特尔版 .jpg (84.55 KB, 下载次数: 260)

马勒  西蒙·拉特尔版  .jpg
4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05:20:5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转盘前辈的指点,或许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接触到的都是录音黄金时期的唱片,像您提到的众多指挥家,我都只是从资料里了解过他们指挥的马勒。老一辈人的努力,在后来者身上继续传承。每个人指挥的马勒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次的马勒都是不同的。晚辈根据网络资料以及下载无损音源对比后,选出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单张版本组成了一套马勒全集。这些单张版本受到不少马迷追捧,风格也各异,我自己的原则是尽量选不同人的演绎,这样整个全集听起来就不会单调乏味
44#
发表于 2012-4-18 14:10:34 | 只看该作者
马勒的《第五交响曲》写于1902年,1904年在科隆首演,由马勒自己亲自指挥。这部交响曲被称为马勒风格的起点。第五交响曲没有歌曲元素,是纯七月作品,而且需要庞大的乐队演出,因此也成为“巨人”交响曲。他让一个庞大的乐队演奏出细腻入微的室内乐效果就显得典型。他曾对这不交响曲作过多次修改,而且每次演奏前都要重新配器。
   被称为英国音乐史上获得荣誉称号最多的指挥家巴比罗利的(EMI  CDM  764749 2)马勒《第五交响曲》成为马勒这部作品的重要转折点。巴比罗利指挥新爱乐乐团的这个马五录音录制于1969年,是一个极为出色的演绎版本。
4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14:19:49 | 只看该作者
根据以往经验,EMI唱片编号,以CDC开头的为正价唱片,CDM开头是中价,这张唱片能够从中价唱片中脱颖而出非常难得。EMI的中价唱片里还有不少类似类似尖货,有待朋友们挖掘了
46#
发表于 2012-4-19 08:40:45 | 只看该作者
J-M兄:千万不要称我是什么前辈。这里都是爱乐者,没前没后哦,有的只是爱好 。我通常都是看英文的资料所以能看到比较多的资料(本人的嗜好)。亦有些第一代马勒和第二代马勒大师们的LP所以才清楚这些。  第一代马勒和第二代马勒都是开拓者。 第三代马勒和第四代马勒都是收成者。我想因为市场因素,第三代马勒和第四代马勒的CD中国市场还可以买到。  第一代马勒和第二代马勒的CD可能是熊猫了
厉害音乐情迷兄,立刻就有第二代马勒出来。 Sir John Barbirolli 是第二代马勒。
47#
发表于 2012-4-19 09:07: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转动的唱盘 于 2012-4-19 08:40 AM 发表
J-M兄:千万不要称我是什么前辈。这里都是爱乐者,没前没后哦,有的只是爱好 。我通常都是看英文的资料所以能看到比较多的资料(本人的嗜好)。亦有些第一代马勒和第二代马勒大师们的LP所以才清楚这些。  ...

转盘兄英文水平了得,夺得先机,能了解最多的CD资讯,我望尘莫及啊!还望转盘兄多来指导,
48#
发表于 2012-4-19 09:26:25 | 只看该作者
马勒《第五交响曲》推荐:EMI 巴比罗利版CDM 7 64749 2 DG 卡拉扬版 447 450-2DG 阿巴多版427 789-2DG 伯恩斯坦版 423 608-2DG 西诺波里版415 476-2.
49#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3:39:46 | 只看该作者

第一交响曲"巨人" MAHLER: Symphony No.1"Titan"

这首交响曲作于1888年,在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任指挥之时,1889年11月20日由马勒自己指挥布达佩斯爱乐乐团,以“交响诗”名义首演。原创作时有标题,“第一部分:青年时代,花卉,果实,荆棘”。这一部分又分为3段,马勒自己的说明为:""1.春日天涯,引子和舒适的快板,引子描写大自然从漫长的冬眠中苏醒;2.采花,柔板;3.满帆,谐谑曲。”“第二部分:人间喜剧”,分为两段,标题分别为“1.搁浅,卡洛风格的葬札进行曲,启发作曲者创作的外因是一幅讽刺画《猎人的送葬行列》,这是一本童话故事中的插图,奥地利的孩子们全都知道它。一群森林动物抬着去世猎人的灵枢送往墓地,兔子拿着小旗,走在它前面的是一队波希米亚音乐家,猫、蟾蛛、乌鸦等为他们伴唱,牡鹿、鹿、狐狸及森林中其它飞禽走兽尾随送葬行列,作出各种令人发笑的姿态。作曲者的意图是使音乐交替表现讽刺性的欢乐和不可思议的阴郁。紧跟在它后面的是: 来自地狱,表现一个受严重创伤的心灵的一声突然的绝望呼喊。马勒后来抛弃了这个说明,他声称这标题和说明材料是“在作品写好后加上去的,我之所把它们弃而不用,不仅因为我发现它们完全不恰当,甚至不十分正确,而且还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我,它们曾如何把听众引人歧途。”“在第三乐章中,我的确是直接受著名儿童画《猎人的送葬行列》的启发。但在这里,表现的内容是无足轻重的,重要的是应该表现的那种气氛。第四乐章便是从这种气氛突然一跃而出,仿佛是乌云背后出来一道闪电。这只是受严重创伤的心灵在经历了送葬行列的阴风惨惨和愁云密布的压抑情绪之后发出的一声呼喊。”
   原稿为5个乐章,后来被马勒删除第二乐章,因此,市面多为4乐章。可选版本如下:
1. 阿巴多1989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 CD编号431 769-2.《企鹅》评介三星。   2. 布鲁诺·瓦尔特1961年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版,Sony,SMK64447(2张)。这两张唱片上另有布鲁诺·瓦尔特指挥的《第二交响曲》和《旅伴之歌》,《企鹅》评介三星。   3. 西诺波里1989年指挥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29228-2,《企鹅》评介三星。   4. 索尔蒂1964年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版,Decca,廉价小双张,CD编号448 921-2(+马勒的《第二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   5. 伯恩斯坦1987年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版,DG, CD编号427 303-2,《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6. 滕斯泰特1990年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版,EMI, CDC7 54217-2。   7. 殷巴尔指挥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版,DENO,CD编号C37-7537。   8. 马舒尔指挥纽约爱乐乐团版,Teldec, CD编号9031 74868-2(+马勒《旅伴之歌》),《企鹅》评介三星。
5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4:02:46 | 只看该作者

我的选择

上篇摘自百度,唱片版本只供借鉴,并没有按顺序排名。而其中遗漏了库贝里克的马一录音,的确是不应该的。而我则选择了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乐团的版本,SONY头版。
  捷克的库贝利克。他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在50年代中期为DECCA公司录制了最早的马勒第一录音室版本。这个录音很值得再版。现在我们通常听到的是库贝利克在DG公司录的第二个版本(449735-2GOR),唱片上还有费舍-迪斯考演绎的《旅行者之歌》。库贝利克的这个录音突出了作品对大自然描绘和对情场失意心情的抒发。我们可以从第一乐章开始兴奋的鸟鸣,和夏日早上回荡在乡间的旅人之歌中听出这一点。乐章最后的高潮爆发没有强迫感,它传递着摆脱世间羁绊的巨大能量;第二乐章谐谑曲,库贝利克始终让听众感觉到旋律的流动性,三重奏段落令人愉快,特别是小号的插入,体现出马勒独特的管弦乐音响组合;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是马勒笔下最为奇特的乐段,“雅各兄弟”旋律的古怪卡农先由低音演奏然后插入乖戾的乐队音乐,第二段旅行者之歌的引用成为其核心。我们可以从库贝利克的演奏中听到门德尔松和韦伯进行曲的影子(这两位作曲家都是马勒所尊崇的)。这张唱片的过人之处在于第4乐章,库贝利克在此强调戏剧性,兼顾抒情。终曲并不因为饱满的中间段落而显得失色,特别是高潮段落的小提琴齐奏让人激动不已。这个录音的主要缺陷是个别高频声部显得不自然,特别是铜管乐,作为马勒作品这实在太不应该了。
   瓦尔特是马勒的门徒和挚友,曾多次录制第一交响曲,但只留下两套录音室版本。第一次是1954年在纽约,由纽约爱乐乐团演奏,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马勒乐团,作曲家本人曾指挥过它。这个录音演奏得非常好,是单声道录音的珍品。我在这里要推荐1961年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录制的立体声版,原因在于此时瓦尔特对作品的认识更加深刻,尽管哥伦比亚的音响的厚重度方面不如纽约爱乐。瓦尔特对第一乐章的引子的处理不似库贝利克、霍仁斯坦那样夸张,展开部的高潮蕴藏着惊人的能量,结尾处更让人振奋,人们很难想象这样气宇轩昂的音乐是出自80多岁的指挥家之手。聆听这个版本的谐谑曲后,再听别的唱片总感觉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体验,所以我建议青年指挥家在指挥马勒第一前最好听一听瓦尔特这个录音。第三乐章我们感受到瓦尔特对此曲的深刻理解,他不仅突出了作品的悲剧暗示,而且告诉我们更多的东西,旅行者之歌非常接近原曲,歌唱性极强,进行曲的再现段落速度加快,气氛与前一段发生了变化。这种戏剧性只有在瓦尔特那里才能体会到。第四乐章与瓦尔特50年代的版本有很大的不同,那时纽约爱乐的整体速度比较平和,1961年版更加宏伟。很难说两种处理那一种更好,我个人倾向于第二次录音,音乐不再狂乱,更加广阔,更像霍仁斯坦的处理,第二主题处理得更抒情,给人以新生力量在萌发的感觉。
   ——转自网络文章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2-4-20 04:12 AM 编辑 ]

瓦尔特.jpg (71.58 KB, 下载次数: 258)

瓦尔特.jpg

库贝里克.JPG (173.28 KB, 下载次数: 257)

库贝里克.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4-26 01:28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