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kkman200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善若水,有容乃大---东行广州之嘉密初印象(陶街、音展、家访、碎碎念...)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3-1-2 15:38:28 | 只看该作者
看器材是重料伺候PHI5啊
92#
发表于 2013-1-6 10:46:23 | 只看该作者
93#
发表于 2013-1-6 11:57:4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应该是K版听到不忍走的家吧。。
94#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3:10: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1-2 03:38 PM 发表
看器材是重料伺候PHI5啊


的确。有料,有嘢。廖君对于DIY有着深厚的积累,对如何推好这对小落地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把握。
95#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3:18: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T君子 于 2013-1-6 10:46 AM 发表


想必前几日深圳之行,收获颇丰吧

不知听了威信MXX2、丹拿M3、古董大GUASS,回来听小落地,有何感想呢?
96#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3:21: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l 于 2013-1-6 11:57 AM 发表
这个应该是K版听到不忍走的家吧。。


呵呵,音响是其次,氛围我更喜欢
97#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3:23:58 | 只看该作者
南宁学习数日,断更了哈。。。继续

到廖生这里,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廖生,CD\LP和数字音源PCHIFI双修的玩法。对于上来一定年纪的老烧来说,PCHIFI是新生事物,接受起来多少有些难度。但对于性格开朗,喜欢耍宝斗嘴的老顽童来说,接受起来没有什么障碍,只要好声,什么都可以玩。


PCHIFI、USB界面、解码器都遵循DIY原则,整齐的放在另一个音响架上。对于如何DIY一台更适合HIFI的PC主机,或许廖生并不擅长,但有着一副好耳朵,不妨碍他对这些DIY设备的甄别。打开42寸的液晶电视后,我们看到,windows7 64bit的桌面,除了播放器的图标,其他均为默认,干净的系统能提供良好的听音环境,这点想来廖生已深有体会。大画面电视,便于坐在听音位利用无线键鼠操作,廖生也使用平板电脑,但感觉不如大画面看的更为舒适。
在资源管理器的盘符里,各类原盘抓轨、高清格式音频,分门别类,满满当当,看来廖生玩HIFI的严谨态度,也反映在数字音频资源的管理上。相比我乱七八糟的硬盘,五花八门的文件夹,有些汗颜。廖生使用的播放器是foobar2000,友好的界面,是廖生选择它的主要原因。PCHIFI就是玩个轻松。轻松的PCHIFI,让廖生的CD播放频率越来越少,也增添了不少刻录光碟。享受轻松,理性发烧,让玩HIFI不至于太过疲累,让廖生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心态。
我迫不及待,开始找寻资源,初试廖生的PCHIFI音源系统。开声后,虽然相对CD声音明显薄了一些,中频密度稍弱,低频量感也少了一些,音场规模和立体感同时也有所削弱,但整体听感,却没有一般PCHIFI系统的冷、干、燥的感觉,foobar播放器给人的感觉,也没有通常的粗燥和平淡。

     其实,相对LP、CD等传统转盘型音源,塑造的高、中、低倒三角和相对扇型辐射状的音场,纯数字化的数字音源的音场感觉更像一个立方体,因此,听感上,LP和CD一脉相承,声音会让人感觉更自然一些,同时,数字音源虽然纵深上有所削弱,但由于音场两头的立体扩张,细节和线条感又会显得比较突出,加上更加宁静的背景,听感上就会感觉与传统转盘的明显差异。个人认为,听音上的习惯造成的差异,比实际的差异更大。联想到,数字音源原本的听众是进行录音、混音的专业人士,而专业人士与民用HIFI的听众对于高保真、传真度等概念理解往往不同,听感上有所差异,也就可以理解了(如有,有留意,专业录音室的监听音箱摆位,一般采取大角度的内倾,这点除了达到聆听监听单元的直达声,鉴别音频编辑和混音前后的效果和差异的目的之外,不妨可以看作对立方体音场的“纠正”,“模拟”数字音频压盘后的效果)。因此,传统转盘和数字音源,应该当作2种不同风格的系统来对比,他们之间也应该是一种互补而非替代的关系,这样才不会陷入非A即B,非此即彼的纠结和矛盾了。

DSC007043.jpg (92.51 KB, 下载次数: 238)

DSC007043.jpg
98#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3:38:26 | 只看该作者
     在用一曲吉利尔斯的月光奏鸣曲热身之后,就接连播放了火爆的“大腿”和1812的大炮。奥芬巴赫的快乐巴黎人,热情奔放,时长不长的曲目,节奏紧凑,嘉密出色的音场和定位,各类乐器轮番登场,显得热闹而又井然有序,呈现出一个较为明快和辉煌的大舞台,连续聆听几个曲目,连贯流畅的听感,会给人一个错觉:整张CD不再是一个个分割的曲目,而更像一场有序幕,有中场,有闭幕的精彩演出。音响系统,营造相对开阔的舞台效果,乐器的精确定位至关重要,其实也是体现了高、中、低三个频段的平衡度,只有较好的平衡度,才能正确表现各类乐器的形体大小和音色特征,特点鲜明了,才会有一个好的定位,从而在听感上才会“虚拟”出一个个相对真实的乐器。这其实就是为什么一些中频或者低频特别突出的系统,虽然在人声或某些单件乐器上质感鲜明,但反而在器乐定位上、音场和舞台效果上不如一个三段平衡的系统更自然,更耐听的缘故;因此,对于嘉密的2个5.5寸低音单元,不用担心低频量感的不足,给它足够的推力和能量,听感上不会有所缺失(对于这点,嘉密设计师在谈到P系列分离障板设计的时候,就提到这个特征。嘉密P系列的分离障板技术,能让15CM的多单元提供相当于20CM尺寸的单元的量感,甚至更多);接下来的1812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交响考究系统不仅仅是音场、细节、层次等因素,还有强弱音下连贯的动态响应,群体的规模感以及主旋律与副旋律的契合度,这些,都离不开高质量的低频,好的低频不会让你的系统听交响脚发软,也不会让你的系统音量忽大忽小,好的低频会和中、高段有良好的互动和共鸣,会给人呈现一个多角度,多层次,大空间,大规模以及丰富细节、良好动态,浑若一体的感觉。而实际上,自始至终,廖生一直未对音量做任何调整,同时,也把曲目的选择权完全交给了我,显示了对这套系统充分的信心。我当然也不客气了,老虎鱼爵士SACD精选、古典、发烧高bit音频,民乐、小调来了个滚动播放,这套系统对于各类音乐的适应度和宽容度,始终稳定、稳健的表现,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旁边的吴君也给“洗”了耳朵,“洗”了脑,开始和廖生深入探讨功放、胆管和DIY的细节,看着吴君迫不及待要求扛自己的DIY功放来廖生这里“望闻问切”,寻找“病根”,听着廖君耐心的讲解和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考量,我感受到烧友之间的交流,其实,真的很简单,我喜欢这样的氛围和家访。这也是我久久不愿离去的缘故。

DSC00709.jpg (115.7 KB, 下载次数: 230)

DSC00709.jpg
99#
发表于 2013-1-7 13:59:42 | 只看该作者
PC-HIFI适合随意听.多种文件对比着玩.有时懒洋洋D拖几个文件做其它事情也不用牵挂着换碟.遇上特别喜欢的音乐,就刻录成CDR在CD上重播,玩音响注重过程的享受.不适合钻牛角尖..
100#
发表于 2013-1-7 14:13: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kman2002 于 2013-1-7 01:18 PM 发表


想必前几日深圳之行,收获颇丰吧

不知听了威信MXX2、丹拿M3、古董大GUASS,回来听小落地,有何感想呢?

深圳之行有得有失.得的是对深圳烧友的待客热情和发烧精神有深刻的认识,失的是.......打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4-27 09:23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