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CY客服

昌业音响20周年庆活动之一:“岁月留声——回顾我这20年”主题散文大赛有奖活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6: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音展回来,昌业广州总部前台收到一份快件,地址是江苏的扬州市发过来的,打开一看,一份使用塑料文件袋包裹得整齐、干净的打印稿出现在眼前,并配上了精美的图片,落款上朱泥的篆刻,古色古香……。恍如时光穿梭,让我想到江南扬州的园林水乡、风流才子……,原来这是两份来自同一地区的两位发烧友参加“昌业20周年征文活动”的稿件,我在揣测着:也许他们是觉得这样打印出来的方式更正式;也许是文人的情怀使然;也许也是他们不会电脑跟帖,才因而采用此种方式来投稿?!要知道,在没有广泛使用电脑之前,如向杂志报刊之类投稿,是需要在稿纸上整整齐齐的书写出来,再邮寄;在电脑时代,都电子化了联系了,能收到如此“隆重”的稿件,整个昌业办公室无不惊叹受鼓舞!

一位同行对我说过:如今的网友越来越不喜欢复杂的事儿,能少一个步骤就绝对不会再想多动,那怕多点击一下鼠标与多打几个字,言语之意,快餐文化呈蔓延之势……。但我总觉得,发烧那些事与由心感怀从来都不是一件节奏很快的事,也不是付出了就马上能有成效的,需要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观望,经得起时间洗礼,峰回路转才能发现他的意义所在!文化音响、亦商亦友是昌业提倡的一个主旋律,体现我们对一个爱好所付出的时间、执着后的收获!如我们陆续收到发烧友这一份份充满着诚意的珍贵稿件……。
IMG_8086-9.jpg
IMG_8090-11.jpg
IMG_8093-1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6: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位烧友的参赛稿件。
IMG_8095-16.jpg
IMG_8098-1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6: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文字为按稿件打印成文字供阅览。

古蕴禾的正式参赛稿


朝花夕拾——器材随想

n古蕴禾

听蔡琴的歌,是从她的那首被遗忘的时光开始,给我感受最深的并不是从碟片上,从音响中,而是从一部电影里。大幕上,音响店的角落里,晕黄灯光下,店主(警方在黑社会的卧底,梁朝伟饰)静静地坐在那里。门外走进一个汉子(黑帮在警局的卧底,刘德华饰)来试听器材,店主放入碟片后传出: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 蔡琴的歌,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产生出来,喜爱音乐原来如此不分人等。我想大凡发烧友,都会有一段追寻音响器材的历程……

五十年代的小学生,每天早点钱只有人民币两分,可以买一只芝麻铺面的烧饼,喜欢音乐的人,要想有一部矿石收音机,也是十分难得的事。记得当时的一只成品矿石检波器,得节省一个多月的早点钱才能买到,那是一种有两只金属支座夹住一节细玻璃管的器材,一头小间隔处放一粒金属矿石,一头开一小孔插入一根细金属棒,棒的顶端有一根金属细丝,用以拨划矿石检波调谐,一旦听到电台的声音就停手,套着耳机美美地听着,每当收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就会特别兴奋,谁能用这样的机子收到中央台,那是值得在众人面前炫耀一番的。钱多一点的同学可以玩玩单管机,一只小胆管通上电流后泛出晕黄色的浅光,整机很简单,变压器是人手绕制而成的,电流声大,加上一些电容、电阻就是一部很不错的收音机了。后来晶体管异军突起,象水母一样的三极管,不是一般穷人家的孩子玩得起的,用这类原件装配的收音机,体积小,耗电低,收音的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上中学后,几个同学常在一起鼓捣合装多管机,记得当年制作多管机时,机座的加工是一件麻烦的事,好在邻家二哥在一个机械厂当钳工,请他用2毫米的铁板敲打成状,在而板和台面上,由我划上管座洞眼的尺寸。然后让二哥带到厂里在台钻上加工。最让人头疼的是铁板的防锈,想起上学的一个同学,在电镀厂当学徒,找他帮忙处理,好像是先酸洗,再作黄(不知这是一种什么工艺),铁板表面就成为金黄色的处理层,这样就不会生锈了,拿上机座几个同学就忙开了,可以装至五只电子管,用一只动圈喇叭,声音美极了。文革期间,老三届六个年级的同学全部插队落户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所去的地方是苏北水乡,经济状况尚可,面貌落后,电灯、电话、广播是没有的。多少年后,公社才在各生产大队拉上了广播线,每家农户用一只舌簧喇叭播音,早、中、晚开播三次。当时物资短缺,我们四名知青回城多趟,托熟人,找门路,购回两百多只小喇叭,全大队的人家都给装上了。一天的下午,乡邮递员交给我一只小包裹,不知是何物,也不知是什么人给我寄来的,打开后一见简直欣喜若狂,原来是一只小巧的晶体管收音机,单三极管就有四只,封套盒里夹着一张小纸条写着几行字,呵!原来是在东海舰队服役的同学特意为我装配的。从小的他就喜欢无线电工程,当兵后在通讯处服役,拨弄这样的收音机,是他的拿手好戏。工作以后经济有了一定保证,红灯、红叶收音机、收录机、钻石组合音响,直至现在的发烧器材一路了下来。现时虽已拥有马兰士的新款SACD机和德国品牌的音箱,还时常怀念当年的第一台双卡台式收录机。那是八十年代的初期,能玩上收录机的人是不多的,报上介绍国产的红灯收录机,是当时作为国家级礼品,赠送给非洲朋友的,市场上不多见。有一天,听开车的朋友从省城回来讲,新街口的电子商行有现货,第二天的一大早,就同妻子和我的妹妹搭乘班车去省城,那时的交通没现在发达,要坐三个小时的车,很受罪,一下车就直奔商行,开票付款、试机、包扎后,三人轮换着抬到车站,吃了一点快餐,就又踏上回城的班车,傍晚才到家。一时还舍不得开机试听,呆呆地看着崭新的机身,东摸摸西碰碰,四个喇叭,两大两小,双式卡座分列两边,试听的第一盘磁带,是东方歌舞团女歌手远征的专辑,那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嗓音甜润、轻快、亲切……心当时就醉了。

当时费城交响乐团来华演出,无疑是一缕清风飘洋而来,可惜的是,不能聆听实况演奏的声音。后来的加拿大铜管乐队来华演出,区区五人的重奏,影响不小,抱倍司的深厚,小号的明亮,拉管的轻捷,无不令人心醉,演绎重新编配的中国歌曲《游击队之歌》,铜管清脆而又亲切的乐音,夺人心魄,用天龙收音头接驳音响播放后,至今刻骨铭心。

分布在我们这座城市东西南北地段的,有数家发烧器材的商店,分别代理大昌等几家公司的音响器材,品种也不算少,有印象的就有乐富豪、天朗、猛牌、极而峰、意力、JBL、豪杰、惠威、尊宝等音箱;金嗓子、雅骏、安桥、天龙、新德克、八达、欧博、钟神等功放;马兰士、山灵、先锋、松下等碟机。记得最有印象的还有一种是欧琴功放,目前无论是在市面,还是在相关的杂志资料上,都已不见她的踪迹,不知是否已不再生产了。发烧友不是追星族,在一份淡定中,执着地追寻,在被遗忘的时光中坚守,朝花夕拾杯中酒,我期待来年的春花开发。


甲午季春于邗上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6: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柳的正式参赛稿


梦中的《橄榄树》
                       
作者:江南柳


人的一生是需要很多种感觉的。音乐的感觉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感觉是很特殊的,也是最个人的。一首好歌能感动几代人,音乐的感染力是难以用语言来描绘的,喜欢音乐的人不老。


近日,台湾一个叫小美的唱歌的女孩说过: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每个人都会有一支属于他自己的心中的歌。给我感受最深的歌手是齐豫,是她的那首《橄榄树》。我真正了解齐豫和她的歌还缘于同一个女孩的交往。那是好多年前的事,每当中午工余的时间里,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听音乐节目,美多收录机的两个喇叭中,传出身历声的音乐,是一个叫海蓉的主持人,是省台的一档节目。主持人甜甜的声音,很具个性的风格,娓娓动人的话语讲述着作品和歌手,介绍文艺动态,节目虽短却很迷人。


一天中午,一个女孩走来,我们同在一个单位,却不太相识。女孩子来到我的身边,怯生生对我说,是不是喜欢音乐,我不经意地嗯一声,抬头看了看她,女孩子长相晶莹、可人、娴静、脱俗。她问我知不知道《欢颜》这部电影中的插曲是谁唱的,是胡慧中,还是齐豫?我问她是不是那首《橄榄树》,那是齐豫的风格,是她的原唱。女孩子说她喜欢《橄榄树》,喜欢齐豫的歌。


原先我一直认为齐豫的歌好,不是一般人所配得上喜欢的,没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见识是不能懂得她的歌的。女孩对音乐有她自己的见解,她说齐豫的歌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这种感觉在《橄榄树》中最为突出,体现一种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意境。眼前女孩不一般,自视极高的我,流露出些许敬佩。是的,齐豫有着近乎完美的嗓音和对歌曲独到的理解力。她对每首歌的处理都不同于旁人,时下没人可以达到她的境界。我不愿在这样的一个女孩子面前失去水平,诉说了我对齐豫多年来的感受。我对她说,《橄榄树》这首歌的词作者是台湾的三毛,谈三毛的作品和为人;谈到三毛的个性怪癖、脱俗,常常会做出一些不为人所认可的事来;谈到谱曲的李泰祥,他能领悟三毛的心意,经他谱曲后那种别样的词意就以音乐旋律的形式体现出来;谈到这首歌的演唱者齐豫,只有经她演唱才能尽显独特的风味,是他人所不能企及的空灵之气。女孩子被我的谈论吸引了,从那一天起,我们常常在一起谈论音乐,交流各自的看法。我曾对她说过:歌以才气为主,才气有清浊之分,不是勉强可以得到的,是缘于天分。一首歌虽然曲谱相同,节拍一样,但由于歌手各异,处理有别,天赋有巧拙,效果就不一样。三毛李泰祥齐豫,这三人的契合是偶然的,还是冥冥中早有安排就不得而知了。


齐豫的歌,有柔的外相刚清的质地,带人渐入一种深邃空灵的天地,是一种鸟鸣山更幽的境界。齐豫的演唱就如同一簇花在极淡极淡的颜色中越发显得鲜艳;又像一瓮醇酒,越陈越香,越品尝就越会迷失在那无穷的醉意里。我总感觉她的歌在淡淡的忧愁中隐藏一种执着的追寻,似乎在找什么,是人生的真谛,是归宿,是回家,还是不为人知的东西,寻求的目标永远只在她的心里。我同女孩子还常常谈邓丽君,刘文正、潘安邦和苏芮,谈我们这个省的歌手蔡红虹。每当我们在一起时就感到十分快乐,有说不完的话语,每当此时女孩眼中就会闪动着迷人的光彩。


那一年,我因事去了一趟苏北水乡,只身走在秋天乡村的小径上,陇上一片秋声,脑海中忽而幻化出一颗带着雨露的橄榄树。回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那个女孩,不知道她去了哪里。有一天我打开办公桌的抽屉,一张信笺跃入眼帘,洁白的纸质,淡淡地印着素花,上面写着清秀的几个字:你很懂歌,很有才气,你也有不懂的东西,人类天性中,有一些细腻而柔和的弦,必须爱惜地加以处理,你曾读过席慕容的诗,去翻一翻她的那首《一棵开花的树》吧……” 第二天的早晨,我去了书店,尽管知道书店不会开门,我还是早早地去了,买了一本席慕容的诗集,翻到那一页,黑黑的字体,熟悉的诗文: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仔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最后的那行字渐渐地模糊了…… 女孩离去了,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她曾这样说过。后来有人说她去了一家中外合资的企业,愿她一切安好吧。手中珍藏的齐豫的那张碟,格外珍惜,那套英国声的器材,似乎更能懂我的心,放出的声音越发甜润、忧伤。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离合自有缘分,只有音乐是永恒的,如今三毛、李泰祥相继迁化离我们而去,好在齐豫还在,是一棵歌坛常青树,人们还在听她的歌,我仍然同以前一样地注意着她,对她的歌生化出一些新的感受,不过已是无人倾诉了,我知道不是所有花都能结果的。
呵,梦中的《橄榄树》

甲午桃月于广陵东城利津门外
























发表于 2014-4-25 09: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精彩
发表于 2014-4-30 11: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人的文章!
发表于 2014-5-1 06: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Y客服 于 2014-4-24 04 PM 发表
以下文字为按稿件打印成文字供阅览。

古蕴禾的正式参赛稿


朝花夕拾——器材随想

n古蕴禾

听蔡琴的歌,是从她的那首“被遗忘的时光”开始,给我感受最深的并不是从碟片上,从音响中,而是从一部电影里。 ...
发表于 2014-5-1 06: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Y客服 于 2014-4-24 04:25 PM 发表
江南柳的正式参赛稿


梦中的《橄榄树》
                       
作者:江南柳


人的一生是需要很多种感觉的。音乐的感觉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感觉是很特殊的,也是最个人的。一首好歌能感动几代人,音乐的 ...
体现一种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意境。。。
发表于 2014-5-19 11: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陈先生 于 2014-5-1 06:21 AM 发表
体现一种“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意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期待您的参与.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14: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CGP的正式参赛稿:
原帖:http://www.jdbbs.com/thread-5028562-4-1.html

音响是结缘音乐的纽带("岁月留声-回顾我这20年")

     我们这代人经历了电灯的惊喜;不用出门就能开启自来水龙头,有取之不尽的水;还有挂在墙上带拉线开关的有线广播扬声器。孩提时邻居的叔叔问:“阿弟,吃了没?”我答道:“吃饱了。” 再问:“吃什么呀?” 答道:“稀饭配咸鱼。”过来一会儿,在我不知的空间传出了大人和稚声稚气小孩的问答。那时在我幼小的记忆中懂得了眼前这台机器叫开盘机,当年我5岁。因大院里只有我一个小孩,长得稚嫩可爱,博得大人们的喜欢,因此走门串户都受人宠。当然在这户富家我还见到、听过闪着绿灯的外国的电子管收音机、手摇式留声机。人对音乐的好奇我觉得来自天生,当然父辈潜移默化的熏陶也是其中一环。父亲高小程度,酷爱文学,家中藏有厚厚的书籍,早出晚归的父亲回到家总会吟唱一些歌曲。幼小的心灵受此熏陶自然也喜爱哼哼唱唱。7岁时一把竹笛、10岁时母亲省吃俭用为我买的一把国光口琴,带我走进音乐的殿堂。中学时歌一曲《姑娘山》被诬为黄色歌曲被批判,没有断绝我爱乐之心。

     17岁参加工作,在工厂的宣传队以一首《毛主席的恩情比天高比水长》,成为县城文化馆铁杆业余演员。山区的枯燥生活让我们几位热爱音乐的朋友,学习西班牙吉他、夏威夷吉他、小提琴、美声歌唱。吉他弹唱、夏威夷独奏轰动了小县城,让我结交了县文工团的演奏家们,每当休息天,我步行4公里来到文工团与演奏家们相聚,从那时起我重见孩提时记忆中的那种皮包开盘机,也是从那时候我认识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

     直到收录机的面世,也不敢奢想何时能够拥有,因为那时候每月的工资才区区三十几元。八十年代初辛劳、爱子的父亲被儿子爱乐的举动感动,用5.6百元外汇券为我买了一台康丽牌双卡收录机,从此省吃俭用慢慢添置了一盘盘TDK、SONY、maxell 空白磁带,翻录从朋友处借来的进口原声磁带。偶尔买一盘DG、DECCA古典音乐原声带,觉得非常奢侈。

     1986年爱好歌唱的技能使我万幸地举家调回厦门,这些年我见证了VCD的面世,它带动了家庭影院的兴盛,从此HIFI悄然兴起。当年的厦门闽大音响城、宇泽音响、丽扬音响、小林音响、昌业厦门总代理......,五花八门的国产、进口品牌音响,引诱着小众的音乐爱好者。现在的发烧大佬,当年也常聚集在这些音响市场。自己的爱乐情怀也深深被这些诱人的器材所吸引,无奈工薪阶层想拥有一套档次稍高的器材简直是异想天开。于是,只有蹭听的份儿,每日下班骑着车穿行在这些音响店驻足蹭听,我想当年和我处境相仿的一定不少。身边的太太明知自己的夫君喜爱这口,但是双职工的月薪只够一家三口的日常开销,只有爱莫能助。直至有一天拥有了第一台音源:松下SL-S180随身听;马兰士PM700 DC 功放;博士音箱,从此体验了用音响听音乐的乐趣,虽然极低端但也乐在其中。慢慢的里程9000、小旋风维真一号、ATC SCM7 、马兰士40、57、67、DA17、 ARCAM FMJ CD23、CD36;马兰士PM80 功放、羽商艺术家前后级、最后选择性价比很高的ROKSAN KANDY ;黑胶LP、卡座......,相继驻足我家。二十几年来因为有了音响,淘CD几千。软件的积累也是音乐知识的长进,如今古典音乐唱片的认知,不再是因没有外语知识而文盲,而今可以读懂大部分古典音乐唱片。音响让我这个没读几年书的老者畅游在浩瀚的音乐海洋,增添了音乐、文学知识;音响使我认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音响使我生活丰富多彩。数年前太太离我西去,一直陪伴我、让我坚强的向前看、走出丧妻阴霾的也是音乐、音响。

     这些年来音响文化的兴盛,让众多音乐、音响爱好者通过音响媒介敲响了古典音乐的的大门,这些年来许许多多从未接触过音乐的朋友,通过HIFI音响认识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音响作为一种文化,它能陶冶人们的心灵,让人在紧张的工作中得到舒缓。生活中有音响、音乐从此多姿多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0-12 06:12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