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烧友,为了证实超高音单元是否有必要出现在音箱里,特地去请教了医学院的医生处求证,得到的答案是:虽然绝大多数人耳不能听到20kHz以上的超高频率,但是身体和皮肤确是能感应到超高频声波的震动。同样唱片业也在反省:当年制定的的CD格式44.1K的采样频率、16位量化位数,20kHz以上超高频一刀切,直到发现音频规格还有可改进的余地,各种规格的CD升频升级和创新制作格式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这些年,伴随着AV多声道、SACD、和PCM、DSD数码高格式音乐的频宽、位深还有容量都大大的超越了当年CD制定的规格,让高保真HIFI器材重放这类音乐时,就有了存在的需求和意义。
在国内HIFI音响市场集中地,大家本能的想到如今的“广州海印”。特别是外地的烧友,可能还不清楚在海印之前,HIFI音响器材市场另有乾坤。在八十年代电子产品发展初期,不能忽视“广东番禺易发街”,这里曾经集中了上千家以家电、音响、电子产品、音像产品为主的交易市场,国内各地绝大部分商户、经营者都主要在这里入货。包括如今广州海印许多的音响经销、代理,当年都在这里创业壮大,其中也包括现在的昌业音响。大浪淘沙始见金,当年能从易发市场辛存下来的音响经营户,在行业都有不小的名声,他们是中国最早的一批音响创业奋斗者,见证过国内音响最辉煌的时期,不少 “易发”商户从这里淘得第一桶金后陆续转入其它产业,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后来“易发”被一些人称为是番禺老板的“黄浦军校”。之后“易发”被转型为商业步行街,电器音响大多转到广州经营,能继续在目前逐渐小众化、非主流的HIFI音响行业坚持下来的,实属不容易。每每听到当年音响还没到货,就有客户前来等着提货的热闹交易场面,会觉得很讶异!之所以要提下这段音响发展历史,是因梁先生的发烧经历,从“易发时期”就开始了……。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7-3-21 01:47 PM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