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式参赛稿】
小序:昌业-迟来的邂逅
6月份去了趟上海,回来后,坚定了升级音响的决心。一套HIFI系统,价值不菲,如何选择?怎么搭配?我想,这是许多HIFI初哥都要面临的心理阵痛和折磨。好在现在有了网络,有不少气氛友好的信息交流平台,能为我们这些初哥答疑解惑,而昌业论坛也是其中之一。与昌业的邂逅,源自对乐圣肯迪、里海系列产品的兴趣。作为一个产品代理商的专设论坛,刻意淡化的商业氛围,突出爱乐与情感的交流,字里行间鲜有急功近利的劝诱和推销,更多的是作为同好者同路人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这里既有音响音乐的讨论,也不乏摄影、书法、茶艺的话题,这些,都给人一种较为独特的感觉。或许,这是作为一个有16年历史的老牌代理商应该具备的底气,或许,这与昌业所倡导的“引介音响佳品,推广音乐文化”的目的不谋而合。手头还没有一件昌业代理产品的我,现在对昌业,或许还远没有许多老烧友那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却越来越喜欢这里的氛围,而对昌业,多多少少有了些相见恨晚的遗憾。不久前,刚刚搭建了一套HIFI系统,几个月来,有所思,有所感,就想写点什么。恰逢这次昌业举办征文活动,不奢望得什么大奖,只是想借此机会与昌业的网友们分享和交流,同时,也算是对心中的遗憾小小的补偿吧。
【雾里看花,亦真亦幻-夜话初烧两三事】
【引子】-给自己一个理由
升级音响的初衷,其实很简单,想认认真真的听听几年音乐。
这个理由,如果放在3个月前,我自己都会嗤之以鼻,而现在却似乎真的能成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了。就象一个刚买了双耐克签名版跑鞋的人,本来的意图或许只是想跟自己的朋友炫耀显摆一番,而最终,他的朋友却惊讶的发现这个平时几乎不运动的家伙,在某个凌晨混在了晨运的队伍中,迎着灿烂的朝阳潇洒漫步,而他的笑容里闪烁着说不出的诡秘,说不出的自得和自信。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微妙,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充满变数。现在耳边响着的是帕格尼尼的《两个人的世界》,心里却想起了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却想出去。人生如此,HIFI也不外如是。雾里看花真的很美,亦真亦幻是我此时此刻心里的真实写照。我想,这也是很多跟我一样的HIFI初烧者,真正涉足其中之后,难以避免的一段心理历程吧。
【一话】:能忘掉音箱,是一种幸福
我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HIFI发烧友。小城市的悲哀是有理想的居住环境但缺乏彼此交流的空间。每一年,都有不少外省人带着各色各样的憧憬迁入这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移民城市,不同的语言,在菜市场,在商场,在麦当劳的人流中此起彼伏。但就像10前的深圳一样,这里不缺乏朝气和活力,缺乏的是浓厚的文化底蕴。身边的朋友总是行色匆匆,闲来聚会的时候,虽然有聊不完的话题,但永远不会是音响。所以,对HIFI的了解多是纸上谈兵,这个小城市里,没有多少HIFI的交流机会,因此,更多寄希望于信任的网友们的推荐。08年的时候,因为声卡的问题,无意溜到了PCHIFI,认识了那里的天版,选择了自己的第一块千元声卡,第一套千元有源多媒体,第一台解码器,开始HIFI的感受,记得,箱子刚开声的时候,楞了半响,原来,电脑的音乐也可以这样的清晰和灵动,电脑箱子的低频也能撬动心灵的震颤。小小的震撼过后,一切又回到原点。2年多来,这套有源系统,没有多少变动,偶尔,沉醉在喜欢的音乐之中,让轻松和惬意变的简单。
我从来也不是一个对音乐殿堂充满憧憬的音乐迷。幸福的童年记忆中,音乐貌似还没有真正的占领过一席之地,反而是,在青春懵懂时期,在初恋而又失恋后的那段黑暗时光里,音乐给我带来了刻骨铭心的印迹。天生五音不全,又极要面子的我,面对应酬,几乎条件反射般的讨厌去卡拉OK。好在,音乐在大多数时候,并没让我觉得讨厌。看书或写东西的时候,总喜欢开着音响,小小的音量,轻松随意的旋律,音乐更多的时候是个旁观者和伴奏者,从来没有关心过如何让这些音符更HIFI?也从来没去探究过那些跳动的音符里究竟包含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和心思?聆听音乐,对我来说,更多的是玩味寂寞,更多的时候,是期待音乐能是一个好的玩伴,在每个夜晚,彼此能相互找到更多的依靠和温暖。因此,有时候,能忘记音箱的存在,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种幸福。
【二话】:梦想之路总是充满“妥协”
跟大多数初烧者一样,经过长达数月的望(观望)、闻(咨询)、切(比较)、听(实战),饱受生理和心理、心灵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和煎熬之后,终于抱回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套入门HIFI系统,但令人沮丧的是:这套东西并不是心目中最初的理想组合。
3个月前,上海的那套ATC SCM 11+音乐之旅 PI-2+1UP西装,时不时在耳边萦绕,我对自己说:我需要这样的声音。但ATC恐怖的前端投入,老烧们对ATC的又爱又恨,死党网友们的苦口婆心和谆谆善诱,让预算底气本来就不足的我,与ATC渐行渐远。根据我可怜的不多的听音经历,喜欢的声音,其实不会是很HIFI的东西,更喜欢类似英国声的厚润和韵味,过高的解析或者过于直白的声音,难以有所共鸣。雨后和思奔达先后走入视野,雨后妖娆的人声,象小猫的爪子一样挠的心痒痒,思奔达昏黄的韵味,象夏日里的秋雨,在心里深处带来一丝丝凉意。典型的老英国声,秋雨呢喃,软语缠绵,情欲浓浓,述说的更多的是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想起,很多资深烧友,对国产器材的评价,用料国产精品比国外产品过而尤之,但往往在调音方面就远不如积累深厚底蕴的进口产品,尤其是几个英国声的经典产品。其实,很好理解,你让一个西洋人来给古筝调音,估计还不如古筝学习班的普通老师调的更有韵味。毕竟,深入骨子里的东西,很难通过模仿来重现。因此,现在国内烧友有不少专注于HIFI系统的解析力,去苦苦寻找更多的细节,去寻找录音室无意间飘过的一片纸,一声呻吟,一曲余音,并因此信誓旦旦,津津乐道,乐此不彼,其实,这也无可厚非,这也是一种玩法,知足而长乐而常乐,仅此而已。有时候想,什么时候出现了专注于表现中国音乐特色的“中国声”产品,估计那会是一场不亚于文艺复兴的HIFI革命了,由此,想起家电那位为“奚秀兰”而发烧执着可爱的广西老乡,这类烧友,其实很让人钦佩的。能在琳琅满目的器材、各色各样的音色、五花八门的流派中,不迷失,不迷茫,坚守心中的那一片小小天地,何尝不是一种勇气,一种幸福。
AV199的资深烧友-沈摄影师,曾经发过一个帖子: HIFI需要妥协。但妥协的何止是HIFI呢?这几个月的心理折腾,让人有些无语。半夜聆听的时候决心一次次膨胀再膨胀,一觉醒来之后又渐渐散去。预算从1.5W起步, 曾经一度飙到4W,但看到手头刚刚转出的还没捂热的首付款,雄心万丈顿然消散到了脚底板。一直闲置一间7X3.6的客房,家庭影院的诱惑,这几年来从来没有消停过。每次关起门,放下投影,总是小心翼翼,竖起耳朵,深怕楼下LD的狮吼某个时候突然响起。记得,女儿上来,第一次看到投影,吓的往我怀里钻,搞得本来要给她惊喜的我,汗如雨下,心里琢磨,如果弄一套MK或者杰士号角回来,那我的宝贝疙瘩还不会直接晕倒啊?自此,有了心理阴影,自此,组建AVHI系统的美好愿望只能尴尬的编入我的五年后计划了。
从AVHI到HIFI,从ATC到雨后、思奔达,喜欢人声润泽,韵味浓郁的我却最终选择了PMC TB2i+力声宝2010S2这套直白清淡偏向监听的英伦组合。结果与预想偏差如此之大,始料而未及。梦想之路总是充满变数,也会挖下一个又一个写着“妥协”的大坑,让你坚定的脚步逐渐蹒跚,生活如此,HIFI也不外如是。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0-9-8 08:46 A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