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音乐情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到城隍庙求支“好签”——广州城隍庙之行(完)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2-8-5 12:06:42 | 只看该作者
说起来惭愧,这么多年了,从未踏足此地。多谢情版给个网游之便。好字好句,个中玄机得慢慢悟。。。。。。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7:56:37 | 只看该作者

      在城隍面大殿前,有一块牌子,一面写着“戊不朝真”,另一面写着“云集”,本人才疏学浅,对于“戊不朝真”一头雾水,不知其解,于是搜索一番,资料是这样解析的:
戊不朝真
含义:道教凡是六戊不朝真,不烧香、诵经、不朝拜,不建斋设醮。六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戍日,这叫明戊。《抱朴子》云:天地逢戊则迁,出军逢戊则伤,蛇逢戊不进,燕逢戊不衔泥。《女青天律》云:若法官道士焚香诵经,不禁六戊,钟鼓齐鸣,进表上章关奏天曹者罪加一倍;禁戊不犯者功德无量。念皇经和拜静斗的老修行,亦忌暗戊,口诀为:正羊(未日),二犬(戍日),三在辰,四月期间不犯寅,五午六子七鸡(酉日)位,八月周流又到申,九蛇(巳日),十猪(亥日),十一兔(卯日),十二牛头(丑日)重千斤
争议:戊不朝真之说虽然古籍载,也是现代专家学者普遍的说法,但实际上在现实中,很多道教派并不遵循此规定,比如在在清代道教全真派丛林规定:每逢戊日,定要讲习《道德》、《南华》、《黄庭》等经。
  根据重要的道教典籍《天坛玉格》中所言:戊日不得烧香行判开印。但随后又指出:雷法多用戊日。并在天师指迷歌中指出:法印却在戊日雕,天雷尤禁不教烧香,盖此法家之所宜详考,高职之士,固不待疏。
由此而可知,戊日不朝真,只是道教一些流派的做法,如果按这些学者的说法,非是要所有的道教人士都必须遵从戊不朝真之说,那便荒谬了。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8-5 09:03 PM 编辑 ]

云集 .JPG (130.28 KB, 下载次数: 236)

云集 .JPG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8:02:00 | 只看该作者
对城隍庙的一些史料说法:(资料来自网上)
    若说到对城隍文化的贡献,上下古今第一人,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属。朱皇帝杀进南京,屁股下的龙椅尚未坐热,便于当年(洪武元年)及次年下诏大封
  广州城隍庙
        天下城隍。他一改过去各地城隍名目不清,权限不明、等级不严的混乱状况,很英明地将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封到各地做城隍老爷,严格规定了城隍的都、府、州、县的四级制,并下令各地城隍庙统统不得杂祀其他神灵。他不顾战后千疮百孔的局面,执意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宏大,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相当,还按级别配制衣冠旗号,全国各地一千多座城隍庙便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位于今天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号的广州城隍庙,就是这股城隍风的产物,始建于洪武三年(1370)
  对于朱元璋为何如此热衷于加封城隍,许多人的解释是朱皇帝是个苦出身,生于土地庙中,因而对土地神的上司城隍爷便格外敬重一些。这个说法很可疑,甚至有点搞笑,因为太草根。就如同把朱元璋竭力推崇朱熹的道学理论归因于大家都姓朱一样,未免过于高估了这个草莽英雄的小资情调,而大大低估了一个开国之君的政治智慧。
  其实,皇上本人将他与城隍爷的关系在与大臣宋濂的对话里说得明明白白: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这才是一个政治家的真正心思。从此,使人知畏,使人有所畏,使人不敢妄为的官方意识形态,毫无悬念地渗透到原本只是民间信仰的城隍爷的神像中,形成城隍文化最核心也最精彩的部分。
断喝声里的文化回音
  从单纯的一州一县的地方守护神,逐渐演化为护国安民、惩恶扬善并管领阴间亡魂的举国崇奉的神系,城隍爷的地位变了,待遇变了,但为民做主、剪凶除恶的脾气没变。各地城隍庙中高悬的匾额及楹联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城隍庙
       “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活脱脱的清官贤臣写照,谁人见了能不心生钦敬?实际上,各地城隍也的确都是由令人敬仰的英雄好汉、正人君子充任的,如苏州城隍春申君黄歇,杭州城隍文天祥,泉州城隍韩琦,绍兴城隍庞玉,北京城隍杨椒山,福州城隍周苛,郑州城隍纪信,上海城隍秦裕伯,桂林城隍苏缄……都是赫赫有名的一代贤臣良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8:10: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城隍廊柱的警世之言:


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
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
  
做个好人,心在身安魂梦稳;
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阳世三间,积善作恶皆由你;
古往今来,阴曹地府放过谁?

    鬼神之有无,报应之虚实,在素以儒学立国宗教色彩淡漠的中国文化中,向来是难置可否的命题。但是,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形而上问题,却在城隍爷的断喝中变得不容置疑:
  结什么仇,造什么孽,害什么身家性命,为饶你颠倒是非半世竟夸权在手;
  占尽了利,沽尽了名,丧尽了天理良心,且看他荣华富贵一朝终有雨淋头。
  在我的印象里,城隍庙里的楹联比起佛寺道观,通常更加直白,更加直接,更加直指人心,因而也更加具有警示与教化的力量。在封建王朝,它给小民带来心灵安慰,给权贵施加道义规诫,让恶徒心存忌惮;而在全球化时代,在建设法制国家和公民社会的今天,城隍爷仍然能够想必也乐意再出一份力的。至少,无论达官显贵还是一介草民,都能在城隍庙的香火里,在城隍爷的劝诫与提醒里,补补幼儿园的善恶是非功课———“使人知畏,使人有所畏,使人不敢妄为”———或者,这才是城隍文化的核心精神,也才是重修广州城隍庙的文化价值所在吧?
    因此,与其争论
佛山祖庙里的那具木偶究竟是不是原本的广州城隍,不如弄清广州城隍庙供奉的究竟是哪路神仙,诸位圣贤豪杰姓甚名谁;与其感慨庙宇倾颓、廊柱蚁祸,不如厘清牌匾廊柱上,先人都曾留下怎样的寄托和笔墨;与其沾沾自喜于广州城隍级别高过上海城隍,不如向上海学学,看城隍老爷还能为今天的和谐社会贡献点什么———区区微意,求教于重修广州城隍庙的规划者与建设者。(来自网络)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20:23:24 | 只看该作者
城隍语录:

进来摸摸心头,不妨悔过迁善;
出去行行好事,何用点烛烧香。
         ———贵州关岭城隍庙


不用假虔诚,你那心眼中想得甚事;
何须空祷告,我岂口头上能骗之人。
       ———靳泰交题安徽凤城城隍庙


要作好人,自古忠臣孝子都有善报;
要做坏事,请看大奸巨恶怎样收场。
      ———高鸿逵题山东胶州城隍庙
16#
发表于 2012-8-6 04:26:54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是有信仰支柱的。。。。。。。。。
17#
发表于 2012-8-6 12:04:21 | 只看该作者
有信仰,有理想!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2:12: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malan 于 2012-8-6 04:26 AM 发表
以前是有信仰支柱的。。。。。。。。。

现在呢?
19#
发表于 2012-8-6 12:18: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8-6 12:12 PM 发表

现在呢?

现在一样有。。。。。。M !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2:50:4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真情成为奢侈品了,所以我要珍惜友情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5-5-13 02:12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