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托Z版的福,能够独自感受ECC这台唱机的风采,虽然是EUP的小弟,但是在家族里也算是老二了,而且是传承EUP的理念而来,从外观就能够感觉到那种经典的设计理念,让人期待也是意料之中.
搭配早就是老生常谈的HIFI话题了,就因为搭配的灵活性,所以永远让烧友不停的探索,这次也不例外,我也用ECC来搭配我的JBL4312D和麦景图6800,初看从文化地域来说有点隔膜,但是期待并未落空,让人惊喜,整个系统的声音变得自然流畅起来,特别是那份贴心的人情味.
ECC接入我的系统后,就是一鸣惊人的改善,整个声场开阔很多,结像俱佳显得声音更凝聚结实,弥补了麦景图6800的松散.在速度上瞬态反应很快很灵活,弥补了6800的慢,ECC的解析力虽然不算一流,但也拥有不错的透明度,让系统的声音更加清晰,弥补了6800的蒙,确实在前端器材里 达到了音响性互补的效果.
而在音乐表现方面,开始还让我有些疑惑,用一台北欧的CD机来搭配美国系统,声音性格会不会对路,怕出来的声音不自然,开声后听了几张喜欢的唱片,才打消了之前的疑惑,ECC在音乐表达方面拥有一种人情味,风格不算清淡也不算浓郁,是一种很流畅的模拟味,一种人性化的声音,具有亲和力,但是不张扬 还很贴心,,由于这种和蔼的性格,给了ECC这样的搭配性,能融入到这套美国风情的系统里去,在音乐方面和6800具有默契性,给予出能够打动人的声音.
这张唱片大家应该较熟悉,惠特尼.休斯顿的电影原声<保镖,里面的歌曲几乎是首首经典,抒情歌曲感人肺腑,劲歌也是热情活力十足,在ECC接入系统后,表现得更加具有打动力,其中慢歌的歌唱深情而自然流露,仿佛惠特尼就在面前,能看到她的表情,感受到她的心境和思绪,不知觉的自己也融入到那种真挚的情感中去,而劲歌播放时,情绪一西按酒跳跃起来,身体也会动起来,这就是ECC人性的魅力 ,,这里特意要说说ECC的低频,虽然说不上冲击,但是反映很快,很灵活,特别是下潜很好,沉下去又起来的得很快,而且还有很好的厚度,做到这般低频效果还是很考究设计师功底(此价位来说)
再播放一张港台经典<难舍难分>,一首<卡拉永远OK>更是道出了只要今晚忘我尽兴的潇洒人生态度,在ECC的演绎下,赋有跳动感的低频和校长忘我的歌唱,将人带回一些年少轻狂的回忆,同时又很向往,感染力相当到位.又一首<寂寞邀请>则道出了失恋后的寂寞感触和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感怀,歌中一幕幕的场景和意境在ECC的演绎下不但仿佛在眼前,还让我的内心受到打动,真切的感受到那份情感,而自己情感的记忆也慢慢的浮现在脑海中,所谓景由心生,就是如此了,这当然离不开ECC人性的魅力.
还有爵士印象派大师比尔.伊文斯和具有时代象征的爵士歌唱家托尼.班内特的合作, 独奏加上独唱 ,这在70年代开始是一个尝试性的探索 , 因为之前都是多人组合 ,这张唱片在ECC的演绎之下 , 显得颇有默契 ,音乐里要表达的时光和思绪与ECC的灵性有了契合般的效果 ,让我的情绪和脑海一同融入到音乐里去 , 真有那种人, 器材设计师 ,演奏者 三者之间有了一种互通性 这很大程度要取决于ECC那种淡淡的模拟味所散发出的人情味, 其中钢琴的演奏流畅 深邃 , 颗粒感不错 ,和演奏者的思绪互动而契合 , 却是那么的自然 .
现在想来也不困惑,4312D和6800都是风格突出并相互融合的美国声,具有大气开阔的风范,而又不失情感丰富的人性,所以搭配ECC这种随和的性格不会发生冲突,特别是6800和ECC都具有模拟味,就有了一种契合在里面,而音响性方面,ECC的速度感凝聚力也很好的综合了6800的慢和散,确实,搭配是经过思考和实践总结而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