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15659|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IFI是一种文化,收藏是一种爱好,唱机与唱片的回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1 04:5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记得《昨日重现》这首歌吗?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坐在收音机旁等着电台放这首我最爱听的歌,每次听完,心里都涌起阵阵暖意。年纪再长一点之后,第一次听到了黑胶的《花心》,年少懵懂,情窦初开,这首热情洋溢的歌让心里充满了对世界对生活的希望。组合式音响的出现陪伴我渡过了整个中学时代,家里的磁带收藏也有几大盒,可惜全是引进版。之后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也有了机会接触到CD机。张国荣的《拒绝再玩》,郑秀文的《爱情迷宫》,谭咏麟的《爱情陷阱》一首首港台金曲到如今也是耳熟能详。还记得DVD 卡拉OK出现时的盛况吗?哪家不是争先恐后在家里扯一嗓子?逢年过节唱两曲更是有“人生得意须尽欢”之感!
我从小便喜欢收藏,废烟纸盒,糖果包装,漫画,体育周刊和杂志,当然还有最喜爱的磁带。音乐在我的生活中一直也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曾经深深迷恋着的那个初恋女孩非常喜欢张学友的歌,歌神的每盘磁带她都收藏了!我们在课外经常一起用耳机随身听听《爱和承诺》,每次去KTV都要合唱这首歌。不过,承诺没有换来结果,最终还是吻别在了一个不是很冷的冬天,心里如刀割一般!学友的情歌响起,总会有那么一点酸涩的滋味!
柯以敏那首歌唱的不错:“情人还是老的好!”对感情如此,对发烧也是如此。如今这个时代信息爆炸,生活效率也提高了。都市的繁荣营造了一个太平盛世的景象,人们获得资讯的方式也越来越快捷,能够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可是,我却愿意一张一张收藏自己喜欢的CD唱片。流行也好,古典也罢,亦或是民乐,那些制作精美,演录俱佳的碟片能够拥有一张,用自己喜爱的唱机放出声来,应该是件多么惬意的事儿!而我觉得,发烧真的不必去在意那些结果,享受整个过程,再用一生去呵护和回味,像对待自己的爱人那样对待心爱的器材,就算此生无悔了!

快乐迷宫.jpg (39.3 KB, 下载次数: 289)

快乐迷宫.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06:45:2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部唱机

我是从2007年才真正开始接触音响的。当时就是为了能在新房装修好之前买套音响听音乐。可是接触的越多陷得越深。直到2010年才有了一套AE209的系统。唱机是剑桥640。这部唱机通体呈米白色,简洁大方,遥控器重量大手感很好,也曾是WHAT HIFI五星评价的产品。
      有了第一套音响,心里可激动了好一阵,但是却出现了一个大问题,家里根本就没有几张CD唱片。贪图便宜买了些打口盘,又刻录了一些碟,但是又听说会伤到唱机,被逼无奈只有买正版唱片。还记得第一张购买的原版唱片就是克伦佩勒指挥的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EMI伟大艺术家系列。
     拿回家一放,傻眼了,声音又薄又干。剑桥640属于很英国的风味,追求平淡恬静的听感,本身声底就比较薄,但还是有英国声的润泽和清甜。可是在播放这张唱片时的表现确实太让人失望,于是我把唱片放进了柜子里,又去买了一张雨果唱片录制孔朝晖演绎的《梁祝》。优美的旋律让人忘记了先前的不快,让我一下子感受到了”发烧“的音质。
     没过几日,我又根据介绍,买了一张罗斯特洛波维奇的《海顿大提琴协奏曲》EMI伟大艺术家系列。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那讨厌的又薄又干的声音再次降临。我一下子意识到了唱片质量的重要性。对于EMI 这个ART系列从此也井水不犯河水了!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4-11 07:06 AM 编辑 ]

剑桥640.jpg (13.36 KB, 下载次数: 279)

剑桥640唱机

剑桥640唱机

克伦佩勒安魂曲.jpg (27.74 KB, 下载次数: 289)

差强人意的EMI 伟大系列

差强人意的EMI 伟大系列
3#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07:55:53 | 只看该作者
剑 桥640陪了我很长一段时间。从中获取了不少经验,在明白了音源重要的同时,也明白了唱片的品质同样不能忽视。如果说,单纯的喜欢听音乐的话,那么我认为多媒体音箱MP3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唱机却是体现设计者能力,气质,音响美学,价值观等一系列文化修养的艺术品。我经常幻想能够拥有一台漂亮好声的唱机,在一个阴雨的下午,猫在家里欣赏雨滴从天而降,耳边传来阵阵休闲的爵士钢琴声,直到音乐停止,回眸一看,那台精美的唱机依旧安静的趟在那里,仿若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或许有的朋友不喜欢起身换碟的过程。而我却乐在其中。喜欢换碟时打开CD柜,看着满柜子收藏的唱片,心里就特别满足。而托盘从仓里滑进滑出时发出的机械声也是那样均匀有质感。如果像LINN的CD12那样的唱机,进出仓连声音都没有,那就更加完美了。一切都是静静的开始,静静的结束。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4-11 11:53 AM 编辑 ]

V.jpg (99.89 KB, 下载次数: 278)

V.jpg

LINN CD12.jpg (18.79 KB, 下载次数: 277)

LINN CD12.jpg
4#
发表于 2011-4-11 10:16:24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如此,唱片所带来的艺术内涵是当下电脑文件所难以替代的。要说赏心悦目,还得首推密纹唱片,那些封套设计真是太精美了,即使不用听,看着就是一种享受呀!











5#
发表于 2011-4-11 11:28:51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12:13:53 | 只看该作者
JP说得太好了,从前我买唱片只注重内容,按曲目收碟。现在却更加注重版本。像很多老版唱片,制作之精美,内送的小册子图片说明齐全,还有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从这一点看,我们的民乐录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这一贴才刚开始进入正题,陆续还会有一些内容,都是关于我所接触过的部分唱机的回忆,希望大家一起来加入讨论
7#
发表于 2011-4-11 14:02:11 | 只看该作者
好,期待精彩继续。
8#
发表于 2011-4-11 15:02:47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很有感触;FIFI提升生活质素,收藏凸显品味。不同的收藏有不同的收获,生活中有了这两个要素,一定忙得不亦乐乎。人应该有所爱好,特别是不危害健康的爱好(当然也不要危害家庭经济)哈哈哈,我也不知自己算那一派。
9#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07:29:58 | 只看该作者

接着聊聊CD12

CD12这部顶级合并唱机是我去年才有幸在一位大烧处见到。由于全套系统陌生,并没有听出太多东西。但是,CD12的做工,简洁的外观,还有那漂亮的铝盒机身就足以让人欲罢不能了!就好像什么CD放进去都会播放出清逸四溢的音符一样。简单的试听了两张唱片,来自水星公司由斯塔克演奏的《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以及水星公司的芭蕾舞剧《吉赛尔》。真实的乐器再现,超强的动态反应,让在场诸君大呼过瘾。我一直是很喜欢大提琴作品的,勃拉姆斯大奏里有一段大提琴的低鸣,LINN将箱体的共鸣声以及弦乐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真不愧是最顶级的合并唱机。当我请教那位前辈为何不使用转盘解码时,他回答说,就喜欢CD12的味道。
   这次的经历让我更加迷恋LINN的唱机,更直接左右了我在升级音源时的选择。而我和LINN的回忆还没有结束。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4-12 08:12 AM 编辑 ]

斯塔克大奏.jpg (43.23 KB, 下载次数: 267)

斯塔克大奏.jpg

吉赛尔.jpg (75.14 KB, 下载次数: 272)

吉赛尔.jpg

盘基.jpg (104.02 KB, 下载次数: 255)

流光溢彩的盘基相当精美

流光溢彩的盘基相当精美
10#
发表于 2011-4-12 15:31:47 | 只看该作者
莲的CD12确实为一代名机,不同场合都曾仔细品位和把玩过,上个星期又欣赏了半天。。。。后期24bit版本更为出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6-12 02:17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